倾城是我的名字,回到英国的时候,我确实有城市崩塌的感觉。 有人说会因为爱上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市,大概就跟爱屋及乌的情结差不多,而我更极端一点,会因为恨一个人而去怨恨一座城市,希望它连同里面生活着的那个人一起灰飞烟灭。 在银河图书馆外文部工作已经一个月了,这是我的新工作,每天把订购回来的德、法、日文新书编目与撰写提要,有点闷人,却是一个避世的好方法,每天沉浸在书籍海洋里,书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听起来似乎很高雅,其实骨子里跟那些失恋了就躲起来自我增肥的人一样,都是在没有出息的逃避现实。 还是昨天,我才知道图书馆用的是它主人的名字,图书馆的主人中文名字叫郭银河。他是一个很忧郁的英籍中国男人,苍白的脸色加上阴郁的眼神,很配合伦敦阴雨连绵的天气。 我想我是一个极端的人,从意大利受挫回来之后,我已经几乎改掉我所有以往的习惯:我不再关心周围人的事情,不论是公是私...
故事发生在从东西两边环抱东京湾的房总、三浦两个半岛上。 众所周知,在三浦半岛的尖端面向东京湾的地方,有观音崎灯塔,面对外海的地方,则有城岛灯塔,它们守卫着在附近通过的船舶的安全。 不过,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距城岛灯塔不远处,有一座奇特的建筑物,它庄严地俯视着太平洋的万倾波浪。 附近的人们把这奇特的建筑称为“龙神馆”。 据三崎的老居民说,龙神馆的建成,是在距今约十年前即昭和二十三年的时候。在战时,这一带地方作为军事要塞,是禁止人们入内的,但战后一解禁,很快就出现了这座建筑。 一眼看去,这是一座带异国情调——不,不如说是带南国情调的白墙建筑,邸馆的正面墙壁上雕刻着宛如雕在船头上的那种龙神像。只是这位龙神有个奇怪的地方,一条身子上长着两个脑袋,还有四只手和四只脚。这位奇特的龙神两手操盾,两手握剑,它把剑擎得高高的,给人一种异样的印象,使从它旁边走过的人望而...
1 “对了!”真弓说。 “什么?”今野一的视线离开杂志。他抬头看着真弓说:“你刚才说了什么?” “我刚才说‘对了!’” “什么东西‘对了!’” “‘了’的音调要下降。” “一样吧!” 真弓是一个很可爱的妻子,可是她有时侯会太拘泥于一些小事情。 或许拘于小节对她的工作而言反而是件好事吧!因为身为警视厅搜查一课的刑警,如果不拘泥于一些小事情的话,或许反而无法解决案件吧! “所谓的丈夫,就是要连这么一点点细小的感觉差异都能够完全区分出来吧!” “别闲扯了!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 “什么事情?” “你刚才不是说‘对了!’吗?指什么事情呢?” “我这样说过吗?” 淳一不会因为这样而疲惫,因为如果没有强壮的体力是无法持续工作下去的。...
第一章 第二命案 “这是谁干的呀?又没关电梯门?” 房地产经济人诺派·摩雷按了按电梯的控制钮,他住在这幢位于施博地尼路上的高级公寓楼的三楼,然而电梯却丝毫没有升上来的意思。无奈之下,他嘴中一边牢骚不断一边从楼梯走下去。 这件事发生在上午的10点钟。 “我可要让管理员明白明白。”说完这话,诺派瞥了一下那停在一楼大厅很远处的电梯,打算离去。 不过,他又很快地改变了主意,又打算去关上电梯的门,以便能让电梯正常工作。因此他便走到了那部电梯跟前,发现电梯外边的门是关着的,里边的门却是半开半闭。 这让他觉得很蹊跷,便伸进头去看看怎么回事。那里的光线十分黯淡,不过刚等到他的双眼完全适应电梯里的光线,他便看清是什么妨碍了电梯门关上。 “天呐!”诺派不由得发出一声尖叫,在电梯里赫然躺着一个人。...
“到哪里去玩?” 加奈子“哼”地一声,在这种细雨纷飞的日子里,到哪里去都同样索然无味。 “去那边,不许上那儿,走开,过来。” “烦不烦哪,管得这么多!” 没有一件事不麻烦,也没有一刻不令人感到窒息的郁闷。加奈子,正是处于这种尴尬年纪的少女。 十七岁。依照正常的情况,大部分的女孩在这时候应当是高中生。而事实上加奈子也是,不信的话,瞧她身上穿的略显过时的水手服以及手上伶的书包便可明瞭,虽然干疼的书包里几乎空无一物。 里头仅有的东西包括一面镜子、一把梳子和在半路捡到的电话卡。 “一点也不好玩,无聊死了!” 阿部加奈子难得如此焦躁地走着。以前纵使闹别扭,去学校时书包里至少也会放个一两本教科书或笔记簿,但是今天并没有。 若是问她有没有认真听讲,保证会得到模棱两可的答案。...
第一章 怪宅与明星第二章 募捐会第三章 目光望着身后第四章 平常的六倍第五章 破镜之歌第六章 危险不得外露第七章 X没有概念第八章 “今天是你的末日”第九章 情人、情敌、情况第十章 收养人第十一章 还会有谋杀第十二章 夜半枪声第十三章 查与不查之间第十四章 人性到处都一样第十五章 妇人之举第十六章 德国麻疹返回第一章 怪宅与明星珍·玻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好久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但是什么也没去做。雷库克的藉口总头头是道,不是天气太干燥,就是太潮湿,或是泥土泡了水。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他也是个有心人,然而必须面对的事实是:玛丽·梅德这地方已失去往日的光彩...
故事开端 开始写这篇作品时,突然有股冲动,想再去看看发生新婚夜恐怖凶杀案的房子,于是便在某个早春的午后,趁着散步之时,拿着拐杖信步前去。 这件新婚夜恐怖杀人案件,是去年五月我疏散到冈山县的这座农村以来,几乎所有认识我同时也认识一柳家的每一位村民,都对我说过。 刚开始听到这桩案件的真相时,我立刻仔细回想以前读过的作品中,是否有类似的事情。首先,我想到了鲁诺的“黄色房间”,然后是鲁布兰的“虎牙”、瓦泰恩的“金丝雀杀人事件”和“大屋杀人事件”、狄克森·卡的“普莱格·柯特凶杀案”,还有史卡雷德的“天使家的凶杀案”,这些作品都是“密室杀人”的典型之作。 但是,这个案件不同,我始终觉得凶手也许读过这些作品,虽然不完全模仿其中的诡计,但,至少凶手是撷取各篇精要再配合现场情势,拼凑出另一种新计谋。...
作者:余云飞 第十卷 霸王篇 第一章 三个条件 深秋的繁星,璀璨闪烁,仿佛在告诉世人,无论你走到哪里,身处何方,都必须接受星光的辉耀与天窘的笼罩。 漆黑的天幕,宛如一个硕大无比的迷宫,陷身其中的人,既看不清周遭的事物环境也不知路在何方。 命运要捉弄你的时候,只需把烦恼的长丝给你缠上一半,而挣扎的你,就会把另一半也给缠上,结果,就像一只裹得很好的蚕茧,被愁苦的茧丝包得严严实实的。 堕入困城中,如同包在蚕茧里。要破关而出,是需要智慧、勇气和恒心、有时还需要一点运气。东咬一口、西挖一块,必是白耗力气与徒增烦恼。只有找准路子,坚持不懈,才有重见天日的可能性。 但,只有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的人,才有资格发表胜利的宣言…… 残秋、残夜、残思。 深深的夜,深深的巷。...
故事发生在从东西两边环抱东京湾的房总、三浦两个半岛上。众所周知,在三浦半岛的尖端面向东京湾的地方,有观音崎灯塔,面对外海的地方,则有城岛灯塔,它们守卫着在附近通过的船舶的安全。不过,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距城岛灯塔不远处,有一座奇特的建筑物,它庄严地俯视着太平洋的万倾波浪。附近的人们把这奇特的建筑称为“龙神馆”。据三崎的老居民说,龙神馆的建成,是在距今约十年前即昭和二十三年的时候。在战时,这一带地方作为军事要塞,是禁止人们入内的,但战后一解禁,很快就出现了这座建筑。一眼看去,这是一座带异国情调——不,不如说是带南国情调的白墙建筑,邸馆的正面墙壁上雕刻着宛如雕在船头上的那种龙神像。只是这位龙神有个奇怪的地方,一条身子上长着两个脑袋,还有四只手和四只脚。这位奇特的龙神两手操盾,两手握剑,它...
作者:余云飞 第九卷 始动篇 第一章 迷思(上) 夜,萧冷的午夜。 寂静的空气中,荡漾着一股落叶般的垂暮感。使人感到的不是秋天的清爽,而更像是初冬的冰寒。 “好冷啊!这就是我的秋天吗?”老人哆嗦了一下身子,轻轻把脖子上绕了三圈的羊毛围巾再裹紧一点。他撩了撩火炉中熊熊燃烧的木头,令它们重新构立,拓宽各自的窘迫空间,好让那炽热的火焰,燃烧得更猛烈一点。 真切地感受到一股温热的暖意进入自己的肺腑,老人闭上眼,惬意地继续躺在他那张华丽宽大的摇椅上。 过了一会儿,老人努力地抬起沉重的眼皮,开始用半睡半醒的双眼,环视着眼前这片美丽精致的小小领地。 不知是火光太猛烈,还是金碧辉煌的房间太耀眼。感觉上,整个屋内似乎飘泛着一层又一层微微发黄的轻雾。 依旧是黄色,只不过昨日辉煌的金碧,已伴随着历史的漫漫长路而逐渐黯淡了。...
前言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具体的年代已经忘记。就连是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的旅程也已想不起来。那时我刚过二十,每天在颓废中生活,当时怀疑人生的态度与刚体会到的游戏感受莫名地交织在一起。也许正因为如此,那时的记忆也就更加模糊不清了。那是艘两三百吨,包着铁皮的小木船。我横躺在二等船舱中。这是位于船尾,依照船体呈环状的铺有榻榻米的房间。因为是晚上,两盏被油烟熏得乌黑的煤油灯垂吊着,随着船体的晃动,像座钟的钟摆一样,左右摇动着。到达某个大港后,许多乘客下了船。之后,偌大的房间内,只有两三人。本已是红褐色的榻榻米在黑红灯光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褐红。船体上小而圆的取光孔的下面,安放着厚板架子,留在船舱内的两三名乘客都将头伸人架子下方,脚朝着房间...
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他也是个有心人,然而必须面对的事实是:玛丽·梅德这地方已失去往日的光彩。就某种意义来说,它失去了一切,你可以诅咒战争或年轻的一代或是由于妇女外出工作,——但真正的理由是你自己老了。玛波小姐是个非常敏感的老妇人,对于这点她有自知之明,她对玛丽·梅德这地方感触甚深。玛丽·梅德现仍屹立在这里,那曾是旧时代的中心。“蓝野猪”大厦、教堂、牧师馆邰安妮王后和乔治亚的小窝也在这里。房子仍然维持旧观,但街道不一样了。商店一换手,马上大肆整修,扩充门面,店面脱手的鱼贩早已不认得自己原来的店,冰冻的鱼在高级的橱窗后闪着银光。值得庆幸的是杂货商博纳的店仍然未变,哈特...
第一章 三指男人故事开端开始写这篇作品时,突然有股冲动,想再去看看发生新婚夜恐怖凶杀案的房子,于是便在某个早春的午后,趁着散步之时,拿着拐杖信步前去。这件新婚夜恐怖杀人案件,是去年五月我疏散到冈山县的这座农村以来,几乎所有认识我同时也认识一柳家的每一位村民,都对我说过。定会主动告诉我一些他们曾经见闻的杀人事件。尽管人们并不明白这桩案件的真正恐怖之处,但,大家仍成天议论着,可见,这件凶杀案在村民印象中有多深刻。到有关案件的只字片语时,就感到非常好奇,不久,又从对此案件有极深入了解的F医生口中得知事情真相,更加挑起我心中一股难以言喻的亢奋。因为,这和普通的杀人案件完全不同,其中不但有凶手缤密的计划,同时又具有我亟想创作的“密室杀人”技巧。想想看,在一间完全无法进出的房间内发生的命案,却又能合理且圆满的侦破,这...
故事开端 开始写这篇作品时,突然有股冲动,想再去看看发生新婚夜恐怖凶杀案的房子,于是便在某个早春的午后,趁着散步之时,拿着拐杖信步前去。 这件新婚夜恐怖杀人案件,是去年五月我疏散到冈山县的这座农村以来,几乎所有认识我同时也认识一柳家的每一位村民,都对我说过。 刚开始听到这桩案件的真相时,我立刻仔细回想以前读过的作品中,是否有类似的事情。首先,我想到了鲁诺的“黄色房间”,然后是鲁布兰的“虎牙”、瓦泰恩的“金丝雀杀人事件”和“大屋杀人事件”、狄克森·卡的“普莱格·柯特凶杀案”,还有史卡雷德的“天使家的凶杀案”,这些作品都是“密室杀人”的典型之作。 但是,这个案件不同,我始终觉得凶手也许读过这些作品,虽然不完全模仿其中的诡计,但,至少凶手是撷取各篇精要再配合现场情势,拼凑出另一种新计谋。...
《犯罪一线》(全本) 作者:迈克尔·康耐利 出版:新星出版社 01凶铃 劳德代尔凶杀案 一周的时间都花在与这个城市的凶杀案作战的前线, 伤害和倦怠占据了上风。 《南佛罗里达太阳-哨兵报》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整整四天没有人见到过沃尔特 穆迪或听到他的消息了,大家心想事情不妙。他负责管理的南安德鲁斯大道公寓楼的租客们说,自周四起穆迪就没应过门。他父母打电话来也没人接。而且周六他没去做开货车的兼差,也没有打电话跟老板请假。 这太不像沃尔特的做派了,大家都这样说。 现在的时间是六月二十日下午一点四十分。各方面对穆迪的担心终于促使劳德代尔警察局的两位警官带着锁匠上门来看个究竟。门口聚拢了一小群围观的租客。 这栋三层高的住宅楼有着西班牙城堡式的风格:白墙,红色筒形砖做成的房顶,圆形塔楼,塔楼对着街角的地方开着小拱窗。这是幢马蹄形的房子,中心的院子里有个精心打...
作者:余云飞 第十二卷 天下篇 第一章 血色帝都 云卷千尺,风掠万里;天地剧变,风云际会。 而变幻的风云,恰似预示着利卡纳王朝的天变。 宫殿中,斧光剑影,杀意激荡,任谁也无法想象,顷刻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圣地。 杰特一行的到来,让悚然的血色变奏曲,在没有任何前兆的前提下,进入了高潮。 “来得正好!拉洛元帅!替朕把这些乱臣贼子除去,朕必赐你万世不灭之荣华富贵。” 骇意惊然之中,手持宝剑的希亚洛依然努力保持冷静,并没有放过杰特这条救命稻草。可是此刻的他,已经把全副心思放在了卡奥罗一党上,全然没有留意到,在杰特一行中有一个戴着全罩头盔、拿着拉兹那把招牌式阔剑的人,正用闪烁不定的目光望着自己。 而庞勒斯公爵此时也把眉头拧皱起来。...
作者:余云飞 第一卷 复仇篇 序章 身世 天上下着鹅毛大雪,晶莹的雪花无声无息地落在被大雪覆盖的草原上,天地间万籁无声。静的让人几乎无法察觉时间的流动。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片宁静。雪地上有两群人在追逐厮杀着,在前面跑着的是一群牛头怪,数量不多,只有几十个。在后面追赶着他们的是一千多名骑着雪狼飞奔的狼族兽人,正在无情地砍杀着跟不上大队而落单的牛头怪。落后的牛头怪眼看跟不上大队就干脆往回跑,面无惧色地迎向狼骑兵。牛头怪不愧为兽人中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种族,面对着拥有强大冲击力的狼骑兵,在其沉重的身躯倒下之前仍能用其手中的战斧把七、八名狼骑兵连人带狼变成尸体。 奇怪!牛头怪和狼人不都是兽人吗?为什么他们会自相残杀?不过这已不重要了。牛头怪的数目已经剩下不到二十个了。...
在黑暗中蠕动作者:江户川乱步前言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具体的年代已经忘记。就连是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的旅程也已想不起来。那时我刚过二十,每天在颓废中生活,当时怀疑人生的态度与刚体会到的游戏感受莫名地交织在一起。也许正因为如此,那时的记忆也就更加模糊不清了。那是艘两三百吨,包着铁皮的小木船。我横躺在二等船舱中。这是位于船尾,依照船体呈环状的铺有榻榻米的房间。因为是晚上,两盏被油烟熏得乌黑的煤油灯垂吊着,随着船体的晃动,像座钟的钟摆一样,左右摇动着。到达某个大港后,许多乘客下了船。之后,偌大的房间内,只有两三人。本已是红褐色的榻榻米在黑红灯光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褐红。船体上小而圆的取光孔的下面,安放着厚板架子,留在船舱内的两三名乘客都将头伸人架子下方,脚朝着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