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160章

明末国色江山-第160章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成为军人之前,都是普通百姓,都知道父母、家人和身边父老乡亲有多难,你们身上的军装,盘中的饭菜,手中的武器,都是来之不易的民脂民膏,所以,你们必须善待大明天下所有父老乡亲,善待身边所有兄弟姐妹,时刻牢记自己是个保家卫国的军人!”

“弟兄们,知道我为什么把‘龙潭营’战旗授予你们吗?”

台下官兵有的清楚,有的迷糊,但没有一个敢左顾右盼开口询问,依然笔直肃立,眼望高台。

朱道临抬起右手遥指南面:“从今天起,南面小北山就是龙潭营的驻地,是你们所有人的根基,你们的家人,将来你们娶妻生子繁衍的后代,都将在这片土地上过日子,哪怕你们跟随我南征北战,最后还是要回到这片土地上。”

“因此,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就是你们的亲人,要时刻牢记十大军规,时刻牢记你们是保家卫国的光荣军人,是我朱道临的兄弟和战友!”

“弟兄们,大声告诉我,记住了吗?”

“记住了——”

整齐的声音格外洪亮。

朱道临再次举起右手,握成拳头高高举起:“龙潭营,万胜——”

“万胜!万胜!万胜——”

朱道临满意地化拳为掌,郑重敬了个军礼,台下所有官兵立刻举手回礼,每个人心里都充满骄傲和激动。

直到朱道临走下高台,2;900官兵才把手放下,依然整齐肃立在原地,满怀崇敬地目送朱道临在一群官长的簇拥下,走向西面的龙潭码头。

夜晚九点,饥肠辘辘的朱道临回到虎山正院,进门就喊快弄点儿吃的来。

聚集在正堂商议灾民安置的幕僚班子十余名成员纷纷站起来行礼,朱道临摆摆手示意大家继续,径直返回自己的起居房,脱下满是汗渍的官袍,解下闷热的防刺服,在小影和如烟上来服侍之前脱得个精光,大步进入卧室后方的浴室打开阀门,站在清凉的水幕下惬意冲洗起来。

二十分钟不到,换上清爽便装的朱道临回到正堂,坐到主位上咽下嘴里最后一口肉饼:“今天来了多少灾民?”

首席幕僚叶良辰含笑回答:“12万有余,加上昨天8万余人,20万出头……昨天晚上已把3万余人安置到第一个五里修筑路段,今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把6万多人送到另外四个修筑路段,尚有10万人左右暂时安置在紫阳观前方谷地和马场东面。”

朱道临望向肃立在大门内的亲卫长杨大鼎:“大鼎,你立即通知水师船队,上船的灾民不要再靠泊上元码头,直接送往下游龙潭镇,徐文涛大人和两艘巡逻快船随第一批灾民前往龙潭。”

“遵命!”

杨大鼎跑步出门赶赴码头。

“龙潭那边准备好了?”赵训庭连忙问道。

朱道临点点头:“昨晚天枢阁船队送来139个铁柜子的稻米和海盐,已卸到小北山前方那片宽阔的江滩上,够30万人吃一个月。龙潭营3;000弟兄已控制龙潭方圆20里范围,就等派驻人员运送各种物资过去了。”

众幕僚欣喜不已。

今天一早他们根据朱道临的命令,齐聚码头军用仓库,现场商议大铁柜子、库存工具、农具、帐篷、锅碗瓢盆的分配与运输事宜,亲眼目睹77个颜色各异的大铁柜子被打开,里面满当当全是大麻袋装的白花花稻米。

近万灾民青壮组成的运输队伍搬运大半天,最后统计稻米总数高达300多万斤,被粮食紧缺弄得神经高度紧张的幕僚们终于松口气,没想到朱道临再次弄来139个大铁柜子的粮食和食盐,这下全盘都活了。

朱道临提醒欢呼雀跃的幕僚们:“诸位别高兴得太早,不断涌来的灾民绝对不止50万人,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还需加倍努力!”

“鹏飞兄,估计佛郎机船队三天之内到达,这两天你催促严家和张家把约定的粮食运来,告诉他们,可以折价当成龙潭几个大厂的股份……”

“如果他们两家愿意,还可以供给我们各种耕牛和屠宰的牲口。”

“明白,明天一早我就进城。”

冯升泰心情格外愉快。

朱道临已将天工商贸股份公司的大总管委任状、公司印章、贸易契约副本和甲字仓、乙字仓所有货物清单正式交给他,下去就是他一展身手的时候了。

朱道临望向龙潭建设总负责人朱启能:“岂能大哥,龙潭那边就仰仗你和各级主事了,还有件事需要你多费心,龙潭千户所大营我想从龙潭码头上方换到上游的小北山,再把小北山前方的简易码头扩建为军用码头,水师巡防营和6艘内河战船和4艘内河运输船年底进驻。”

身材高大、四方脸膛的朱启能考虑片刻:“这样也好,扩建后的龙潭码头以后就全部属于民用,计划修建的军营可换成2;000套民居,如此一来,原本紧贴冶炼厂修建的两片工匠住宅区就宽松多了,挺好的,就是增加的军用码头和营房恐怕要增加不少预算。”

“总投入40万两,按照上元水师码头的规模修建,我掏自己腰包。”朱道临非常干脆。

众幕僚哈哈一笑,继续讨论现有灾民的分流问题,一个个困难被提出来,在群策群力和朱道临的大笔资金支持下逐一解决。

第二四五章骤然而至的变革

虎山正院,正堂。

会议结束前,朱道临突然下达一个重要命令:“从明天开始,贴出征兵12;000人的告示,由紫阳武馆武学教官和上元水师抽调的100老卒负责,首批挑剩下的14;000灾民青壮也可报名应征,争取十天完成,全部送到狮子山下南大营接受训练!”

众人颇为惊讶,叶良辰知道朱道临是为进驻台湾淡水港做准备,却不能说出来,唯独坦率的赵训庭敢于提出质疑:

“大人,12;000人太多了,且不说要花费数十万两银子去装备,仅半年训练耗费的钱财就是一笔大数目,我们的负担已经很重了!”

朱道临解释道:“孟山大哥请放心,这钱还是我掏腰包,12;000人一半进入军队,剩下6;000人组成两个3;000官兵的工程营,专门从事军队营房设施修建,兼顾道路桥梁营造。”

“这6;000人训练三个月就会回来,属于预备军编制,由我本人直接管辖,诸位只需抽调十名资深匠师进入其中,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指导……我打算把小北山军用码头交给他们修,哪怕再等三个月也没关系。”

“这个办法好!我赞成。”叶良辰敏锐地看到常设专业建设队伍带来的好处,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深远意义。

赵训庭和众幕僚听完朱道临的解释再无意见,虽然花费比较多,但和其他各军一样,花的是朱道临的私房钱,一旦建立起来,还能成为幕僚班子手中稳定的专业建设队伍,今后诸多中小型建设工程就无需一次次对外招募工匠民夫了。

谁知朱道临接下来的一席话,把大家的美好愿望打得粉碎:“诸位,有感于诸位承担的繁重事务和沉重压力,我决定:年底之前从军中抽调一批军官,组建直属我本人统辖的军令处、军务处和军需处,把军队事务彻底分离出来,军队不再干涉幕僚集体管辖的工商业与各项建设,幕僚集体也不能干涉军队内部事务。”

众幕僚震惊不已,意识到朱道临的这一重要决定,打破了大明朝延续两百余年的政治制度,彻底颠覆以文制武的传统,文官的权力被极大削弱,武官的地位迅速上升,令文人为主体的幕僚集体震惊之余,生出浓郁的失落感。

朱道临似乎没看到幕僚们急剧变幻的脸色,再次以平和的口吻,宣布两道更为强横的命令:

“明年元旦开始,所有涉及战略性的重要决策,均由诸位组成的幕僚集体和军队组建的决策集体共同协商,共同做出决策!”

“幕僚集体必须在年底之前,拟定出明确收支制度,可称之为《财政预算制度》,具体要求是:每年财政支出的10%用于行政人员薪俸开支,20%用于发展教育和医疗,40%用于工农业的发展壮大,30%用于军费开支!”

众幕僚一片惊呼,虽然近半人尚未了结预算是这么回事,但没有人愿意带上如此繁重的枷锁,没有人有信心在三年之内,养活这么多企业和不断膨胀的军队。

朱道临示意激动的赵训庭和冯升泰等人保持安静,开始对自己的决定进行说明:“为了给诸位打下良好基础,《财政预算制度》前三年为试行期,三年之内,我会根据实际发展和诸位的合理建议和要求,每年无偿向幕僚集体提供不低于100万两银子的建设资金。”

“同时,军队所需辅助装备、服装鞋帽、日常用品等物资,尽可能从我们各大工坊购买,连续三年保持不变!三年之后《财政预算制度》正式实施,届时,我不会再给诸位一个铜板。”

“不行!我不同意!”

铁器作坊大总管祝崇文霍然站起,这位已经42岁的江宁本地人同样出自南京工部,在炼钢和铸造领域拥有很高的造诣,他性格耿直,爱护下属,颇有点关云长“傲上而不忍下”的风范,因此在官场中备受排挤打压,18岁以举人之身踏入仕途,到41岁还是个不入流的工坊胥吏。

可正因为如此,祝崇文深受手下各级主事和工匠们的尊敬爱戴,铁器工坊发展到今天,从业人员猛增一倍没出现亏损,全赖他的强力领导和精明计算,因此,他在幕僚集体和工匠中拥有很高威望。

祝崇文从心底里尊崇带给他新生的朱道临,之所以霍然站起表示反对,是因为他看过好友赵训庭借给他的预算学书籍,知道三年之内实在没把握达到朱道临的要求。

朱道临不但不生气,反而和颜悦色地问道:“祝大哥别激动,能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祝崇文毫不胆怯地说声好,面对所有人侃侃而谈:“不知各位是否算过虎山庄园和紫竹园各大工坊的总投入?”

“我算过了,半年多来,大人投入五大工坊的地皮、厂房、资金、机器、原料等等加起来,已经超过350万两银子,这个数字不包括大人秘密传授的无法以金钱衡量的上百项先进技术和设计图。”

“虽说各大工坊开始盈利,并且在步步扩大,但仍然无法在三年内把350万投入赚回来,我测算过,各大工坊在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再壮大一倍,也要六年时间才能收回投资!”

“哪怕明年底之前,龙潭两个大型冶炼厂、两个水泥厂和一个玻璃厂能够顺利投产,也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收回总计550万的巨额投资,第六年开始才算真正盈利,这是其一。”

祝崇文抓起杯子猛灌一口茶水,润润喉接着说道:“其二,虽然大人承诺每年无偿投入100万两银子,而且连续三年,可诸位觉得这100万两银子投在什么地方才能生利?谁有把握投入之后即能生利?反正我祝某人做不到。大人,我的话说完了。”

朱道临点点头环视一圈:“还有哪位需要发言?”

忧虑重重的众幕僚沉默不语,祝崇文的理由大体代表了他们的意思,唯独首席幕僚叶良辰的脸上仍然挂着淡淡的笑容。

看到没人发言,朱道临微微摇头:“诸位,不是我要求太高,而是诸位没有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待问题,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发展。”

“且不说固定资产投入的折旧期如何确定,只说我每年100万两银子的投入该如何使用,如何增值,我可以举几个迅速赚钱的例子:你们不是羡慕我倒卖天枢阁的瓷器赚大钱吗?你们完全可以背着银子去景德镇,去绍兴南面的几大名窑挖人,可以向当地和金陵方圆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