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161章

明末国色江山-第161章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几大名窑挖人,可以向当地和金陵方圆数百里长期购买高岭土和瓷土矿,去龙潭建个年产1;000万件瓷器的大型陶瓷厂,由我提供所有技术,只要你们下力气生产合格,有多少我都能卖到西洋去!”

“第二个办法,花些力气整合铁器作坊下属的马车厂和机器厂,另组一座大型五金厂,专门生产各种工具、铁钉、铁丝、螺丝螺帽、公制尺子、台秤杆秤等等,再组建一座大型机器厂,制造碾米机、风车、车轴、船用舵轮、各种滑轮以及争取早点儿成功仿制滚珠轴承等等,再把玄武湖北岸那片山地水塘买下来,建一座5;000台纺纱机和织机拥有上万女工的超大型纺织厂,把紫竹园纺织工坊搬过去,紫竹院全部留给制鞋工坊扩大规模!”

“只要这么干,我敢断言:不出两年就能赚回所有投资,之后每年赚回300万两银子还是少的!”

“其他诸如收购矿山、购买煤矿等等,只要是生产需要的重要原料,尽快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是每年100万不够用,就去找博孚钱庄贷款,每年贷他200万屁事没有,他们巴不得你多贷点儿呢!”

“你们开工厂造机器赚大钱,大江南北湖广四川的商人就不想赚钱?他们要建厂要造机器,不找你们买机器买配件还能找谁?开动脑子吧,遍地黄金啊!”

众幕僚豁然开朗,大受启发原本的愁眉苦脸变成了欣喜笑容,似乎看到了三年内成就一番伟业的希望。

一直含笑倾听的首席幕僚叶良辰却在这时候开口:“大人,我建议最好能把《财政预算制度》试行期延长两年……五年吧,五年更稳妥些,再说,我们也要有点儿储蓄才行,不能学两京户部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啊!”

“没错!李先生此言在理啊!”

“老成谋事之言,坚决赞同!”

“可不是吗?至少五年,每年两成支出建学校不能少啊!”

“确实不能少,如今的学徒需要集中学习、集中实践才能快速上岗,咱们早该效法紫阳书院和紫阳武馆,建一座培养人才的工业学堂!”

“五年不够,至少六年……”

朱道临头大了,站起来请大家安静:“好吧、好吧!我服你们了,那就五年吧,说好了,只准五年,第六年开始必须实行!”

满堂轰然大笑,在重大决议上首次战胜了朱道临,幕僚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弹冠相庆,似乎忘了军队的崛起和军人地位的提升对他们的权力造成削弱。

************

PS:谢谢熊猫*白鹭、云志、大刘氓大大的月票,谢谢兄弟姐妹们的订阅、打赏和推荐票!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

第二四六章灾民滚滚

农历六月二十一,立秋。

虎山庄园和紫阳观开始对灾民安置进行为期三天的调整消化,水师上元千户所投入运送灾民的船只,由6艘增加到了7艘,其中3艘为500吨级以上大船,4艘为150吨级内河运输船。

由于灾民安置地点转到下游25公里的龙潭,两艘装备齐全的450吨级战船需要留在龙潭水域警戒训练,策应龙潭营维护安全,7艘运输船组成的船队往返频率大大降低。

兼之连日不停地劳累,船上官兵倒下近半,朱道临不得不下达命令,停止极为危险的夜航,晚上全体休息,然后火速赶赴三山门外的水师大本营,与魏国公徐弘基急商对策。

遗憾的是,龙江水师大营18艘大小战船已开赴下游江阴一线展开训练打击水匪,另外3艘内河沙船运送紫铜进京尚在半路,徐弘基手里只剩“镇江号”旗舰和7艘两百料小型战船和30艘五米长的狭窄斗船担负百里江段的巡逻任务,根本无法运送灾民。

如此一来,朱道临的水师船队每日只能来回三趟,将21;000名灾民送到安置地。

随着豫南、淮北和鲁西地区的农民暴动愈演愈烈,逃往南方的灾民并没有停止的迹象,北岸江浦码头的灾民越聚越多,数量已超过40余万,灾民们深恐再也无法渡过南岸获得赈济,纷纷顺着北岸向东西方向扩散,寻找一切可以渡江的舟船竹排冒死下水。

三天不到,十余万衣衫褴褛消瘦不堪的灾民涌到金陵城外,加上此前滞留不去的十余万灾民,超过20万灾民争先恐后涌向金陵城,六部高官慌忙下令驱逐灾民关闭城门,深恐引发暴乱的各级官府承受巨大压力,不得不开仓放粮以缓解民怨。

聚集各大城门之外的灾民越来越多,每天从城墙上吊下去的粮食尚未落地,就被成千上万饿疯了的灾民汹涌而上,抢夺一空。

无数只黑乎乎的手撕破装粮的布袋,撕烂坠下的箩筐,直接抓起生米飞快塞入口中,因混乱而踩死之人比比皆是。

绝大多数老弱妇孺只能滞留在饿得双眼发绿、失去理性的青壮难民外围,徒劳的呼天抢地,苦求哀嚎。

金陵城里同样一片恐慌。

原本1两2钱银子一石的稻米已涨至4两5钱,肉类、青菜、食盐、菜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连续翻番,被困在城中的75万民众惊恐万状,怨气丛生,每日均有各行业推举的代表跪在各级府衙和六部衙门大门前,恳求父母官们拿出应对之法,确保金陵数十万生灵安全,尽快赈济灾民,恢复通畅。

就在这时,《江南时报》10;000份特刊隆重面世,10文钱一份的特刊头版头条用大号铅字印刷的直白标题触目惊心:“龙潭剿匪记”,副标题更为引人瞩目——到底是官匪勾结还是官员渎职?

特刊一出,瞬间震动全城,短短一个时辰售卖一空,十个销售《江南时报》的书店和牙行纷纷派人赶赴封闭严密戒备的紫竹园,强烈要求加印,尽快报道指挥佥事朱大人率领水师官兵前往龙潭剿匪的过程和结果。

城中民众本就人心惶惶,得知近在咫尺的龙潭竟然有股杀人越货的土匪,而且存在六年之久,在贪赃枉法鱼肉乡里的龙潭巡检和里正庇护下,手持大明军队才有的刀枪劲弩打家劫舍,杀人越货,前前后后杀害上百名商贾旅人,劫掠三十余名良家妇女**残害,六年来抢夺的大量钱财货物交由龙潭巡检公然变卖,镇中无辜受害者稍有反抗,轻者断手断脚,重者不是无故失踪,就是遭遇莫名横祸。

白纸黑字清晰记载了受害民众的斑斑血泪,金陵民众震惊之余无比愤怒,纷纷走出家门,三五成群展开议论,怒骂官匪勾结,天道不公,官府的威信一落千丈,大街小巷怨声载道,整个金陵城很快笼罩在沸腾的民怨之中。

户部尚书郑三俊看完手下飞速送来的《特刊。上篇》无比震惊,立刻传令应天府衙封锁紫竹园,查抄《江南时报》社,随后紧急召集六部尚书和各级官员,急商对策。

“这如何了得?居心叵测,火上浇油啊!”兵部尚书冯元飚第一个赶到户部衙门内院,尚未走进郑三俊的公事房便大喊大叫起来。

郑三俊连行礼都忘记了,匆匆迎上一把抓住冯元飚的手:“冯大人来得正好,可知紫阳观和虎山庄园至今接纳了多少灾民?”

冯元飚哀叹一声:“郑大人还是打消责难之心吧……根据特派巡察御史发来的急报,截止一个时辰之前,紫阳观已安置灾民17万!”

“虎山庄园和水师上元千户所出动所有船只,日夜不停往返北岸浦江码头、瓜洲渡与下游南岸龙潭码头之间,截止今日凌晨,已在龙潭沿江一线安置15万灾民,尚有20万灾民聚集于金川门外至紫阳观前三岔口之间的120个粥棚前,轮流接受紫阳观和虎山庄园的安抚甄别。”

“按照以往多日情况推测,今日将有8万左右通过甄别的灾民获得安置,如此一算,便已超出约定的50万安置数量,哪怕紫阳观和虎山庄园现在就关闭通道,停止灾民甄别接纳,我等也无可奈何啊!”

郑三俊惊呆了:“怎么这么快?他们怎么能够这么快?他们……他们哪儿来的粮食?哪儿来的粮食?”

冯元飚连连摇头:“谁也不知他们哪里来的粮食,有传言,紫阳观东北面的幕府山东麓,出现几十只长达两丈、宽度近一丈的四四方方大铁柜,沿着拓宽的官道两侧,还有延绵数里的各色帐篷!”

“灾民们统一入住,统一约束,老弱妇孺获得优待,所有人不能喝生水,病患立即带走隔离,就连如厕也指定地方,随地撒尿要被巡查护卫抽打三皮鞭,手段虽然极为严苛,倒也井井有条,没有发生任何骚乱!”

“唉,不得不承认,那个年纪轻轻的野道士朱道临,确实是个人才啊!”

郑三俊满脸苦涩,看到五六名东林党同僚匆匆而至,立刻松开一直拉住冯元飚的两只手,把众人领进了公事房。

第二四七章乱刀捅死老师傅

南京户部衙门,公事房。

礼部侍郎钱士升尚未坐下,便大声询问:“冯大人、郑大人、诸位大人,既然金川门已经畅通,为何不想方设法打开西城三山门和南城聚宝门?只要打开这两道城门,让柴米油盐运入城中,城内所以危机均可大大缓解啊!”

“什么?金川门打开了?什么时候打开的?”郑三俊大吃一惊,连续问出。

兵部尚书冯元飚更为急切:“谁下令打开城门的?可引发民乱?”

钱士升长叹一声:“寒舍下人一直在金川门镝楼上观望,是他赶回来禀报的……下令打开金川门的是城防统领忻城伯赵之龙,驱散金川门外数万灾民的,是都督府指挥佥事朱道临……”

“朱道临只带着12名护卫,骑着白马,高举青龙战旗出现在数万灾民面前,十余万鼓噪不安的灾民立刻让出条通道,黑压压跪倒一片,哭号震天。”

“朱道临驻马金川桥上巍然不动,驻足等候一刻钟之久,才大声宣布粮食足够,要求灾民同乡同里聚集一起,保护老弱妇孺,有序前往三岔口领取粥饭,吃饱之后,自然有人带他们进入紫阳观地盘予以安置!”

“灾民听完欢声雷动,感恩戴德,在水师官兵引领之下有序离开金川门,忻城伯这才得以打开城门,派出3;000精锐展开警戒,金川门终于得以通畅,但严禁非城内居民进出,朱道临则率领数日来招募的万余灾民青壮,带上大量物资,列队进入金川门,前往狮子山下的新军大营。”

所有人听完满脸尴尬,心中五味杂陈,百般感慨。

郑三俊忽然想起之前自己下令封锁紫竹园抄没《江南时报》社,如今朱道临已进城,若是惹恼了他,定会横生波折,于是连忙叫来亲卫,令其快快赶赴紫竹园收回命令。

亲卫不但没有马上离开,反而左右看看,附在郑三俊耳边低声禀报:“请大人赎罪!卑职没敢传下大人封锁紫竹园的命令,全因前日下达关闭城门令之后,忻城伯立刻调动一营官兵,装备虎山铁器作坊锻造的新式战刀和燧发火枪守护紫竹园,就连阮大钺等人进进出出,身边也有五城兵马司官兵保护,动不得啊!”

郑三俊听完满脸苦涩,仰天长叹,身体晃了晃似乎就要倒下去,吓得亲卫连忙张臂抱住他,边上众官员连声惊呼,快步涌上去呼唤不止。

新军大营检阅台上。

头戴皮盔、身穿皮甲的朱道临和数位正副总教官亲切交谈,运送粮食、青菜、腌肉、鱼干的上百辆大马车,源源不断驶入营门。

操场上,新军各营分布在各自区域苦练不止,火枪兵在声声铜哨中一遍又一遍重复持枪、取弹、装药、装弹、取出通条、压紧纸弹等规定动作,两个炮营分别聚集于操场东南角,在十余名佛郎机炮兵教官指导下反复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