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心灵太极 >

第21章

心灵太极-第21章

小说: 心灵太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变认知的方法成千上万,要善于找到。 
比如我们做教育频道的编辑,你现在可能还没结婚,更没有小孩,你可能不喜欢看教育方面的书,你更喜欢文学。可是,你可以这样想,我现在做点教育方面的书,我就增加了育儿的经验,一旦将来我自己有了孩子,会更好地教育他。大家说是不是? 
你做科技频道,本来这个领域的知识我不具备,也不喜欢。但是我通过自己的工作,把它变为自己懂得的知识了,增加一点本领,何乐而不为呢? 
不要小看这些笑话,这里包含着减少我们日常生活支出的一些真谛。 
这样一想,你就发现,做文学书可能并不一定是好事,知识面扩展不开。长此以往,你不但喜欢做教育、科技方面的书,还会有收获。 
在这种状态下工作,事半功倍。 
我和大家讲这些,一点也不是冠冕堂皇,想让你热爱工作,想让你做标兵,没这么多空话可讲。就告诉你,只有这样做,才减少额外支出,你才少了疲劳,你才做得快。 
而结果会发现,你还能做得很好。 
比如说,我写作时大多情况下自己命题,写我感兴趣的。有时候也难免写一些别人希望你写的命题的东西。这种时候,我迅速用刚才的方法使我爱上自己写的东西。 
比如,我平常不爱写小杂文,我喜欢写大文章,半年写一本,谁也不干扰我,但报纸有时会约我写点小文章,这既不是我的特长,也有点应景,我不爱写。 
可有时候人家的约稿你推不掉。 
怎么办? 
我要求自己进入一种状态,改变认知。我过去小文章写得不多,也不如有些作家写得好,现在有了机会,正好弥补一下。我给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增加了一个意义。 
认知一改变,不但写文章减少了疲劳,而且获得新的感觉,寻到了写作的方法。 
没有充分兴趣动力的工作,是现代人一种普遍的难受。这个难受杀伤了我们,也使得我们额外支出。 
要减少这份额外支出。 
五、关不掉的乱发烧电脑:滞后性消耗 
以上讲了四个很普遍的倾向,是四个额外支出。 
往下再讲四个额外支出,叫四种多余消耗。 
第一种多余消耗,叫做“关不掉的乱发烧电脑”。 
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说的是什么呢?我听说新浪网的有些年轻人下班以后,永远想着班上的事情,回到家也从不关电脑,有事没事开着。一会儿上去看看,一会儿上去看看。很辛苦,很累。 
这是什么呢?不是电脑关不掉,是你的大脑关不掉。 
现在的年轻人,只要你工作紧张,都难免有个情况,下班关不掉你大脑里那台电脑,在那儿乱发烧。在座的大都是部门负责人,栏目主编、副主编,总监、副总监,你看你人下了班,脑袋瓜一直在班上呢,是不是这样? 
如果你下了班,脑袋里焦虑着转圈子对工作有意义的话,也就罢了。你们一定体会得到,你那个电脑开着,很多时候叫干着急,瞎使唤,乱消耗。 
我管这种消耗叫“滞后性消耗”。 
明明上班的工作完成了,下班后大脑里的这台电脑关不掉,还在那儿嗡嗡转,里面也没有太多合理程序,基本上是乱码。 
这种“滞后性消耗”,我跟很多人交流过,特别厉害。 
大家有感觉吗?就是下班以后,脑袋里经常在想上班的事情,把自己弄得很累很累。   
附录一:消除十二种额外支出(9)   
这里,我提出一个口号:下班后坚决“跳槽”到休息。 
除非是需要加班,你那台电脑不关。如果你决定下班了,要坚决跳槽到休息。 
做起来容易吗? 
你看,有人摇头。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不太容易。 
怎么办呢?采取行为。 
我们刚才讲了一个方法,就是下班跳槽到休息。我已经给了你一个正确的认知,你从此就明白,今天回到家脑袋再瞎转的话,你就想“下班跳槽到休息”,这样一想,就把脑袋瓜中断一下,这个认知起作用。 
经常这样想,慢慢就中断了。 
我每天写作,该休息的时候,绝对不再多想,多想没有用。有时候不写作的时候想得太多,结果反而写得少。不写的时候想得少,结果反而写得多。 
下班坚决跳槽到休息,这是你获得的一个正确认知。 
每当你做不到的时候,想一想这句话,就是逻辑中断。 
还要采取别的行为。下班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些行为使得你的情绪中断。要收拾你的案头,劈里啪啦,抽屉关得坚决点,这些动作都有中断逻辑的作用。不要拖泥带水,不要在桌上摊一片,明天接着干。该合起来的合起来,该关上的关上。另外,和同事,亲朋好友,谈几句或者谈十几句有点刺激性的休闲话题。 
别小看这个小方法,小方法解决大问题。 
如果关不掉那台乱发烧的电脑,你们就生病,你们就腰疼,就脖子疼。你们好像很敬业,下班了还在努力,结果工作还是做不好。 
我把电脑关掉了,但第二天精力比你好,到头来我做得比你好。 
所以,关不掉的电脑就叫傻帽儿。这是我们的又一个认知。 
我今天当不当傻帽儿呢?当然不当。 
一定要去掉这种“滞后性消耗”。 
这种消耗,脑力劳动者比较多,体力劳动者相对少。越是脑力劳动成分高的工作,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这种滞后性消耗越普遍。比如说今天劳动,装车拉煤,干完一天回家,头碰着枕头就睡着了,他没有事情要考虑。但如果我是个工头,要考虑明天带多少车,拉多少煤,用多少人,如何分配劳力,他的滞后性消耗就来了。 
越是脑力劳动,白天用脑多的,这台电脑越不容易关掉。 
因为大脑有惯性。我们身体有的时候没有惯性。走路累了,说停就停了,不会收不住。大脑不行,大脑累了往往收不住。大脑这个电脑如果关不好,躺到床上还收不住的话,就坏了。失眠,睡不好,精力无法恢复。好像下班后还一直在努力,其实工作越做越差。 
下班后关掉电脑,这是一种进步啊。 
如果你今天有事,你开着;没事,坚决关掉。 
通过改变认知,采取行为。 
当然还有放松的技术。用点放松的技术,使得自己坚决跳槽到休息。 
这叫第一个消耗,叫“滞后性消耗”。 
六、没过中秋就剁过年的饺子馅:提前性消耗 
第二种多余消耗,叫做没过中秋就开始剁过年的饺子馅。 
再用一句比较俗的老百姓的话,我曾在山西农村插队,农村那时候很穷,河上没有修桥,一过河,就得把裤子脱了趟水过去。老百姓管有些性急的人叫“离河二十里脱裤子”。你看,是不是早点儿? 
这种提前支出,又叫“提前性消耗”。 
没过中秋就剁过年的饺子馅,离河二十里就脱裤子,这种说法太夸张。夸张是为了警醒,生活中有人就会这么傻。 
好多人在笑,为什么呢?都有自己的体验。 
对有些事根本不需要提前支出,老在提前支出也不一定是高瞻远瞩。 
是什么呢?是心里老放不下一样东西,然后使劲儿在那儿支出,也不解决问题。 
有时遇事要满不在乎,不要太当一回事。 
提前支出对人的消耗特别厉害。 
一个好教练解决不好这个问题,运动员就不能出成绩。运动员明天比赛,今天就开始紧张。我告诉你们,明天比赛今天紧张还是时间短的,下个星期比赛,这个星期就开始紧张。教练员都知道,运动员心理支出大呀。 
大家看那些台上的歌星,那个红哇,受欢迎啊,但他们很多人在上台前会紧张。到北京开演唱会,两三个星期以前就开始卖票了,他从这时候就开始紧张。越是重大的演出之前,越容易感冒。很多事不敢做,不敢洗冷水澡,不敢吹冷风。 
就怕顶不住。 
我们在进行脑力活动的时候,提前支出也很厉害。 
所以,要想想自己有没有“提前性消耗”? 
要善于减少“提前性消耗”。 
要养成这种习惯,改变你的认知。   
附录一:消除十二种额外支出(10)   
提前消耗没有用,过年的饺子馅现在根本不用剁。 
七、事无巨细瞎操心:弥漫性消耗 
第三种多余消耗,叫做事无巨细瞎操心,我称之为“弥漫性消耗”。 
这对于负一点责的朋友尤其重要。即使在工作上不一定有很高职位,但每个人可能也有很多个人的事情,家里家外,班上班下。事情有大小,有主次,有轻重,有急缓。事无巨细瞎操心的人,往往额外支出特别大。这不光是女性,也包括男性,这样的人往往很敬业,做事追求完美,样样不放心,事必躬亲。 
事无巨细瞎操心是非常累的事。 
为什么叫“弥漫性消耗”呢? 
研究一下,我们做工作,我们要发展人生,总有几个点,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操心,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同等的操心。 
而那些事无巨细瞎操心的人,他对所有的事情都要操心,而且是基本上同等地操心。 
这一点都不夸张。大事他那么操心,小事也那么操心。一旦他的操心离开了点,弥漫成面,而且不分大小、不分巨细、不分主次的时候,这种弥漫性消耗就非常大了。 
我们这里很多年轻人很能干,你们想一想,是不是经常觉得脑袋里事情多,头绪多,这时候就感觉焦虑,不知不觉就有弥漫性的支出。 
建议大家用一个小方法,就是建立一种卡片,梳理自己的头绪。 
把自己必须思考和做的事情,按重轻急缓顺序写下来。 
你可能会写个十条、十几条。这里有一个要求,尽可能写全。脑袋里只要有事情,就会消耗,有时候是不自觉的。你觉得脑袋里乱糟糟的,其实是有些事,要善于梳理它。 
这样,把脑袋里的所有事都写下来了。 
比如第一件事,明天要组织一个会议。 
第二件事,改编一个栏目。 
第三件事,谈一个项目。 
第四件事,有一个人际关系要处理。 
第五件事,有一本书要赶紧看。 
第六件事,分配部下一项工作。 
所有的事情都写好,然后看一下重轻急缓的顺序对不对,不对,进行一下调整。比如说,原来这个在第一位,但是看来第二位的事情更重要,把第一位的事情和第二位的事情对调。本来第三位是这件事,再看看和后面事情哪个更重要,按照轻重调整过来。 
把事情确定一下,比如说十件、十五件、十八件等等。 
然后,从下往上看,最下面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删掉。 
一定有可以删掉的,起码最后两项可以删掉。 
不是仅仅想一下,要真的用笔划掉。这个项目根本不必考虑,与我无关,没什么意思,这个事情有人管的,不用我瞎操心。坚决划掉。 
顺序往上看,有些事情可干可不干,或者说暂时可以不考虑,这些事画括弧。 
比如有十项,倒数第一项、第二项删掉,倒数第三、第四、第五项,觉得这件事现在不用着手,干和不干说不定,也可能干,也可能不干,先保留在上面,画括弧。 
这样理下来,就剩下前边这几项, 
前面几项,哪几项要画加重号,就是不但要干,而且比较重要,那肯定是第一项、第二项了。如果第三项也很重要,也画加重号。 
这样,就分了四等:删掉的一等;括弧为一等;再留下的有的有加重号,有的没加重号,又是两等。脑袋里就清爽多了。 
这样就帮助你从事无巨细瞎操心中走出来了。这样就指导你不是平均分配时间。这样就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几个点上,而不是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