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抗战之血染山河 >

第194章

抗战之血染山河-第194章

小说: 抗战之血染山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我们游击营呢?”

    “你们游击营现在加上收拢的散兵也才两百多人,收容结束后应该也会缩编整补到第三战区损失较大的部队之中,不过你不用担心,你在南京表现不俗,大家都看在眼里,至少你的营长是跑不了的。”

    杨凌心中苦笑,他现在最为担心的不是能不能保住自己的营长位置,而是为手底下的那帮弟兄考虑。

    这些弟兄都是刀山火海一起闯过来的,在战场上是能够彼此挡子弹的兄弟,说没有感情那是假的。

    他不能扔下他们不管,他们这些整补到其余部队的散兵,一旦打起仗来,十有**会被拿去当炮灰,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我们具体整补到那支部队定了吗?”杨凌问。

    “这倒没有,”刘明顿了顿说:“杨兄弟,你们可有想去的部队?”

    “第88师,第87还有第36师这几场仗打下来损失很大,你们如果想去的话,我这就可以给你们批条子将你们补充过去。”

    第87,88师这些以前都是德械精锐,每一名士兵都是从全国各部队之中精挑细选的,但是从上海到南京打下来整补了五六轮,真正的老兵都打光了,现在只剩下空架子了。

    刘明虽是好意,可以通过关系将他们整补进入这顶着精锐名头的部队之中,但是杨凌却是摇了摇头。

    这些德械师精锐已经只剩下空架子,老兵精锐早就拼光了,并且等到明年中国和德国断交之后,苏械,美械装备将会替代德械大量装备部队,这德械部队也将成为过眼黄花,不再受到重视。

    “杨兄弟,怎么?不满意?”刘明看到杨凌摇头,顿时皱起了眉头:“可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的警卫部队已经满编,你们要想补充过去恐怕有些困难,要不这样,我去找刘长官说说……”

    看到刘明为难的样子,杨凌急忙开口解释:“刘老哥,你误会了,德械师那可是精锐,我们这帮弟兄都是野惯了,你看能不能将我们补充到第74军去?”

    “第74军?”

    刘明皱起眉头想了想,这是九月份才新组建的部队,虽然上海和南京都打得不错,但是比起大名鼎鼎的德械精锐可还差的远呢。

    “杨兄弟,这74军刚成立不久,你确定要去?你可得考虑清楚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想换去德械师的话,我可以帮得上忙,一旦确定下来去了74军再想换回来,我可无能为力了。”

    杨凌笑了笑说:“就去第74军。”

    “真是搞不懂你。”刘明无奈的摇摇头:“那我这就给你写条子。”

    现在参谋刘明是滁州留守的收容散兵负责人,这些收容起来的散兵都是由他负责送去各部队,有他帮忙,杨凌也省了不少事情。

    第74军虽然在九月份才组建,但是在上海的罗店和南京都打出了血性,全军两万一千多人,虽然打得只剩下只有七千多残兵,但是歼灭的日军也有数千人。

    现在这74军在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序列之中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是杨凌知道,将来那可是抗战之中的王牌主力。

    只要抱上了这条大腿,那么以后的兵源武器都是优先补充的,后勤更是不需担心。

    待在这么一支强有力的部队之中,打起鬼子来才没有后顾之忧,当然杨凌这些小九九,刘明现在是无法理解的。

第三百二十七章 北上蚌埠

    参谋刘明仔细的替杨凌写了条子,然后盖了红戳,递到杨凌的手中,杨凌急忙折好踹进了口袋。

    “杨兄弟,现在后悔可还来得及,再过几日我就得去第三战区司令部报到,你再找我我可无能为力了。”

    参谋刘明对于杨凌执意要去第74军依然满头疑惑,放着好好的德械精锐师不去,非得去一个新成立的部队,他还真搞不懂杨凌的想法。

    杨凌自然不会再更改,为了表示对刘明的感谢,邀请他去喝两盅叙叙旧。

    刘明打笑说:“我这里还有一大堆事呢,喝酒的先记在账上,等我忙完这一阵子,非得喝穷你不可。”

    “那我可不干。”杨凌也笑了起来。

    杨凌和刘明都是从上海一起死里逃生出来的,虽现在在不同的单位,但是这份情意却不会因为时间空间而改变。

    两人互相调侃一番后,刘明的收起了自己的笑容:“这小鬼子亡我之心不死,这以后恐怕还有得仗打,战场兵危凶险,现在你也是堂堂的大营长了,打起仗来不要老冲在前边,要多保重才是。”

    “你也保重。”刘明的这番话也算是好意的提醒了,杨凌自然铭记在心里。

    刘明负责滁州收容溃兵,杨凌办完了事情,自然也不好再多打搅,很快就告辞。

    “记得你欠我一顿酒。”刘明站在门口大声提醒。

    杨凌也笑着回答:“到时候请你喝正宗的山东烧刀子。”

    “一言为定!”

    两人挥手告别,殊不知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一旦分开,再见也不知道在何年何月。

    杨凌穿过难民和溃兵拥挤的街道,很快就回到了他们落脚的大院子。

    有了刘明的批条,杨凌他们也有了去处,不过这第74军已经撤到了北边的安徽蚌埠集结收容,他得赶紧带弟兄们追上去,万一错过了时间,谁知道他们又撤那里去了。

    况且这滁州城距离南京太近了,以日军的攻击速度,不消几日就能够打过来,这里也不是久待之地。

    杨凌回到院子之后立即将几位连长叫过来开了一个短暂的小会议,说明了他们即将要的去处。

    “营长,你说去哪我就去哪,我没啥意见。”刘一刀是杨凌的坚定支持者,杨凌刚说完,他就表了态。

    王胡子犹豫了半晌说:“去哪都是打鬼子,我所谓。”

    老烟枪他们也都纷纷开口,现在这兵荒马乱的,都不清楚该往那里去,现在杨凌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也都没有拒绝。

    “行,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还是那句话,有我杨凌一口吃的,绝对有你们一口吃的,你们选择跟着我杨凌,那是信任我,我绝对不会亏待了你们。”

    杨凌这话说得真切,让老烟枪他们都是心中觉得踏实,跟着这样的长官是他们的幸运。

    虽然决定要北上蚌埠去追74军,但是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谁都不知道路上会遇到什么事情,杨凌得做万全的准备。

    “秦寿,咱们还有多少钱?”杨凌将目光投向了掌管游击营小金库的秦寿。

    秦寿肉疼的回答说:“突围时只带出来四百零五块银元,其他的全丢南京了。”

    在下关那命都难保的残酷突围战斗之中,秦寿还惦记着银元,并且带了这么多出来,杨凌暗叹,也真是难为他了。

    “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去街上将这些银元留一百备用,其余的全换成腊肉,白糖,馒头和大米,凡是能吃的都给我买,除此之外,买一些药品和纱布,以备不时之需。”

    “营长,咱们买一些就够吃就行了了,买那么多不浪费了吗?”秦寿疑惑不解。

    “咱们这北上蚌埠,路上什么情况咱们不知道,现在能多做一些准备就先准备着,不至于路上饿肚子。”

    杨凌明白人是铁饭是钢的道理,离开了这滁州可就没地儿补给了,这年月里的乡下可不富裕,他们这两百号弟兄人吃马嚼的可不能马虎。

    秦寿得到了杨凌的命令上街采购去了,虽然滁州涌进了大量的难民和溃兵,战争已经逼近这里,但是商贩可不少,除了价格比平日里贵几倍外,别说吃的,弹药都能够买到,并且要多少有多少。

    老烟枪被杨凌派去滁州车站打听军列的消息,要是能够乘车去蚌埠,那可比走路强得多。

    随着杨凌的一声令下,两百多弟兄都忙碌了起来,收拾东西准备北上蚌埠去新的部队报到。

    杨凌他们收拾东西准备去第74军,同他们一起突围出来的营长赵文斌也跑来向杨凌告别,他也要回自己的东北军122师。

    赵文斌的营在江阴的时候就打没了一半,南京的时候另一半也拼光了,现在变成了光杆司令,虽然脸上没有表露出来,但是杨凌知道他心里不好受。

    “真不和我们一起走?”赵文斌和他的弟兄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并不缺乏勇气,只是上边的长官太无能,导致他们损失惨重,杨凌同情他,想挽留下来。

    但是赵文斌却执拗地摇头:“东北军是我的根,我还指望和弟兄们一起打回老家去呢。”

    看到赵文斌如此说,杨凌也是心中叹息,真要打回东北去,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杨凌从怀里掏出十多枚银元塞到了赵文斌的手里:“带着路上买吃的。”

    赵文斌想拒绝,但是想到自己现在身无分文,拒绝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多谢了,等发了饷,我寄给你。”

    “当我是弟兄就安心拿着,别说寄不寄的话,弄得生分了。”

    赵文斌心中涌过一阵暖流,“你这兄弟我交了,以后有需要帮忙的时候说一声,我赵文斌绝不含糊。”

    “行,这话我记下了。”

    赵文斌向杨凌告辞离开,看着赵文斌越来越远的背影,杨凌深吸了一口气,他们也得踏上新的征程了。

    杨凌他们的运气很好,搭上了向北运送伤员的军列,一路辗转,于十二月下旬抵达了寒风凛冽的蚌埠。

第三百二十八章 苦难

    北上蚌埠的铁路并不通畅,日军的飞机从南京腾出手来,开始轰炸铁路沿线的各处车站和桥梁等重要设施,许多地方都变成了焦黑的废墟。

    面对炸碎的铁路,杨凌他们不得不弃车沿着公路向蚌埠行军,在一处残破的车站杨凌命令秦寿花了二十个大洋购买了几匹骡马,驮着他们采购的物资,让他们免了负重行军之苦。

    杨凌有过在这行军之中锻炼弟兄们的想法,但是这些从南京突围出来的弟兄个个面露菜色,他们瘦骨嶙峋的样子让杨凌最终放弃了负重行军训练的想法,准备到了休整地点,一切安排妥当在进行训练。

    他们这两百号人挤在难民之中向蚌埠前行,一路上风餐露宿狼狈不堪,好在杨凌提前购买了大量的米面和腊肉等粮食,节省着点倒也不至于饿肚子。

    相对于杨凌他们提前做准备,那些难民们则是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沿途的城镇的粮食大多被扫荡一空,有钱都没处买,大多数的时候只能饿肚子。

    战争造就了成千上万的难民,这些逃难的百姓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拖家带口,携老扶幼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逃难大军,在这寒冬腊月里,越是向北,天气越是冻得如同冰窖。

    那些个穿着单薄棉衣的难民们各个冻得面色通红打哆嗦,在这严寒的天气里,他们将一切能够找到的保暖的东西都用上了。

    破衣衫,破棉絮,稻草芦苇也往衣服里塞,最后用麻绳绑着,难民们看起来身子臃肿不堪,但是却对于这严寒的天气没有半点办法。

    难民们的逃难道路各不相同,有人向北,也有人向西,在华北华中都有战事,战火已经燃烧了他们的家园,他们被迫背井离乡辗转去战时首都武汉以及各处投奔亲戚。

    但是在这寒冬腊月的天气里,解饿交困的难民们想要活着抵达目的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