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山河剑影 >

第50章

山河剑影-第50章

小说: 山河剑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了,要求驻扎下来,朱元璋只好答应了,郭子兴知道后,就来间罪,朱元璋讲了一番道理,也接受了。

    孙德崖一看,也说,不在这儿待着了,朱元璋说走也行,但是你人不能先走,你得控制军队,让你的军队先走,你再走,于是答应了。

    朱元璋跟着孙德崖的军队一步步地往外走,可是,郭子兴抓起了孙德崖,那边就把朱元璋抓了,这不好办了。

    郭子兴本想报个仇,却出不了气,两边一商量,来个人质对换,郭子兴不高兴,但是没办法,只得如此。

    换了后,郭子兴郁闷呀,这口气没出成,得病了,没多久,死了。

    郭子兴死了,军队主要是朱元璋在管,可是论关系,还有两个人更重要。

    一是郭子兴的儿子,还有一个是郭子兴最宠爱的二夫人的兄弟,这二人与郭子兴的关系比朱元璋近,朱元璋是养女婿而已,比不了儿子与小舅子,这样,朱元璋排在第三了。

    这时,韩林儿与刘福通的红巾军打了胜仗,拿下了开封。

    这是古都,他们打着宋的后人旗帜,就在这儿建立了政权,韩林儿称了皇帝。

    朱元璋继承了郭子兴的军队,本是拥戴韩林儿的,就得到了韩林儿的认可,郭天叙就当了元帅,朱元璋也成了副元帅,这时朱元璋到军中三年了。

    这个进步也够快的,朱元璋要扩大自己的地盘,要向南京发展。

    南系当时叫集庆,要进南京,就得渡江,当时是困难的事。

    朱元璋一直在江淮作战,没进行过水战,得有水军,这时,就碰上了一件事,和州处,有水寨,彭祖水寨,不是官方的,是民间的水军。

    有一批船夫组成的义军,他们常受其他义军欺负,他们就想找力量来依靠,自然找中了朱元璋,双方一拍即合,朱元璋就把这支队伍收编了进来。

    至正十五年,朱元璋率军渡过了长江,这时手下得到了勇将常遇春,所向披靡,这是了不起的军事家,朱元璋就任他为先锋,冲向采石,继续攻下皖南的太平,让李善长写一个公告说,不许抢劫不许杀人,严守军纪。

    在当时没有这样的军队,朱元璋这样做有了效果,当地百姓推举人一起迎接朱元璋,陶安为首,后来也加入了军队。朱元璋也非常高兴,问那陶安,我们应该怎么发展呀?

    陶安说,“海内鼎沸,家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

    “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自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一定会得到天下的。

    朱元璋得意。再问,要求发展,应该向哪儿发展?

    陶安说,去取集庆,却南京。取这儿,“金陵,古帝王之都,限以长江之险,若取而有之,据其形胜,出兵以临四方,则何向不克?”这是第一个向朱元璋献计取南京的,这与朱元璋的计划相吻合的。

    不久朱元璋受到了元军的进攻,朱元璋的任务就是得守住太平,元军带着民兵来打朱元璋的守军。

    朱元璋分兵两部,一部分抵抗水军一部分在陆地交战,一战把民兵打败,抓了主帅陈坌先。

    朱元璋想这不过是地主武装,得收编进来,于是请陈坌先,果然加入了军队中来。

    朱元璋想,请陈坌先也率军一起去打集庆,于是让张天祜率军一起去打集庆。陈坌先不是真心投降,心怀鬼胎。

    打集庆时,看着,不卖力,结果打得大败,回来了,张天祜气得够呛。

    陈坌先心怀二意,陈坌先与守集庆的军队勾结,想办法打败朱元璋的军队。这次,郭天叙与张天祜都去了,攻城没开始,先鼓舞士气,搞个动员。

    酒席间,抓了张天祜等,投降了,元军追击陈坌先,追得最起劲,追远了,出事儿了,元朝的民兵一看是陈坌先的,抓住了他,分辩也没用,听说投降了,不放他,就把他杀了。

    没有了郭天叙和张天祜,朱元璋还得继续,三月,朱元璋的军队攻占了集庆,这事在他一生中是有决定意义的,他一直把这儿当作自己的根据地。

    他是他的根基了,这一天,他来到集庆城墙上,徐达跟着,他跟徐达说,我占领了这座古都,有你们辅佐,什么大事做不成?

    徐达说,大概是天授也,得到不是偶然的。

    这段对话,算是朱元璋事业的全新开始,遂下令改名为应天府,后来在明一直这样称呼。

    从这时开始,朱元璋被小明王加官晋爵,一次是任命为枢密院副职,再加官,到二品,地位相当高了,因为他有军队,形成了实际的割据势力,镇江不远,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他给徐达一个命令,出征要约束部队,不得违反军纪。

    朱元璋叫来每员战将,历诉罪状,如果做不好,新旧账一起算,这些人都小心谨慎了。

    当时纪律森严,打下镇江后,“城中晏然,民不知有兵”,百姓都不知道战争发生了,这就是朱元璋的过人处。

第六十章雪舞刀锋降昆仑【20】() 
那是一个阴沉的天。

    朱元璋知道投奔自己的将军乃是名震一方的傅有德时,他身上的伤竟然奇迹般的好了起来。

    这却不是我在这里胡言乱语,若朱元璋的伤不及时痊愈,那他如何能得到天下?如何能打下大明的万里江山?

    当时张兴送了那二位高丽女子回来之时,一眼便看见朱元璋醒了过来,登时又惊又喜,忙奔将过来,伏地便拜:“主公,你总算醒来了,我等害的主公身受重伤,实在是该死之至,求主公降罪。”

    朱元璋问道:“你等一上来便称在下为主公,却也说你们的将军投奔了那朱家阵营,但没问清在下身份便胡乱跪拜,难道不怕为此跪拜错人么?”

    “有了我家将军的再三交代,我等断是木头也不会胡乱跪错,你虽隐姓埋名,但我等已认定你是我等的主公,饶是天塌地陷,此事也断然不会弄错。”那张兴言之凿凿,跪在朱元璋身前表忠,朱元璋细细盯着张兴的脸孔,却也看不出对方有半分虚假神色。

    于是他点了点头,道:“尔等既然要这般认为,我也再无多言,你且与我叨叨,你们那口口声声的将军是何许人物,竟能再关键时刻投奔与我,甚至间接地救了我朱元璋一条老命,待我伤好出去之时,也好重谢与他。”

    那张兴道:“主公,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傅有德将军是也。”

    “傅有德?此人神勇过人,名动天下,乃是一代人物也,他却为何会突然想通了,抛弃那陈友谅前来投奔与我?”朱元璋听到傅有德三字,顿时双目放光,撑身而起时,抓着张兴问道。

    张兴说:“那是因为傅将军早已钦慕主公之名,有意前来投奔主公是也。”

    自古立大志成大事者,必然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以自身的才干及影响,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以整合,加以调理,最终达到最好的效果,收到最大的成果,如果说每一个政治家都是投机者,那朱元璋必然是其中当仁不让者。

    如今他拥兵长江,剑指天下,虽然群雄环伺,树敌颇多,但这些问题再他眼里都不会成为问题,因为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因为他眼光看到的是天下,而不是眼前那一点区区利益,因为他手中握着的是山河剑,他是那个可以左右万千生灵命运的人。

    在硝烟四起的元末时代,朱元璋能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和尚成长为一位拥兵千万的将帅,这万不是因偶然而得,更多的来自于他自己的努力,再加上有那么一小小点的幸运,或许,因为他努力,幸运之神才会光临吧。

    那时的天下,除了朱元璋,还有徐寿辉的军队,这是西部的红巾军。

    这徐寿辉曾经是一个贩布的小商人,但是彭莹玉却选择了他来做继承人。

    彭莹玉死后,徐寿辉与人有矛盾,陈友谅干脆杀了这位丞相,成了这支红巾军的领袖。

    再有占领苏州的张士诚,而这张士诚贩私盐,人无大志,不想统一天下,自己当皇帝,理想不过是当个割据力量。

    张士诚的想法很简单,朝廷对我好,就称臣,一旦朝廷对我不好,我就占地为王。

    而上面这两支势力都比朱元璋早成气候,朱元璋与陈友谅比,朱元璋一步步地靠自己的努力做上来,在军士中在民众中的口碑比陈友谅好,不搞阴谋杀人,是得到了机会,这是二人的根本区别。

    与张士诚更不同,张士诚也接受元的赐封,跟元也勾结,不是纯粹的起义军,不与朝廷真对立,而且还没有成就大业的眼光,不过想得点好处,自然也没有大发展,他不是红巾军系统的,是独立的一支,只有朱元璋是纯粹的农民起义的,他是几支势力中最纯粹的,发展也最良性。

    很快,朱元璋打徽州时,得到朱升。

    这时的朱升快六十了,他在元末时,通过乡荐做过学正的官,在当地有威望。

    元末时,战乱,池州也受战乱影响,朱升一看,辞官不做了,在家乡教学,朱元璋请教他,朱升告诉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是把根据地打牢,站稳脚根,广积粮是突出粮食的重要性,缓称王就是不要着急地称王称帝,不是不称是缓称,没到时候就称王,树大招风,成了众矢之的,没好日子过的,这九个字成了朱元璋的立国之本,成了建国根本大策。

    我觉得难做到的是第三句,因为超出了物质层面,走向了精神层面。

    朱元璋把江南占领了,墙有了,手下康茂才打仗不咋的,种粮是好手,朱元璋此时担任了江南等处丞相,实际权力也不太差,朱元璋的官位也够高了,他几年内一步步地走大了。

    徐寿辉是皇上,张士诚是诚王,称王的,朱元璋不过是行省丞相。

    可是他厉害,龙凤政权承认他是江南半壁江山之主,朱元璋此时不能称王。

    当时局面是,他处在中游,上游上陈友谅,下流是张士诚,要发展,二人都会是他的对头。

    如果称王,北有强敌韩林儿,刘福通,不称王的话,韩林儿刘福通是他的屏障,元朝没力量打到长江来。

    这时他不称王,就受到了保护,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身边的两支队伍,缓称王就是重要的一步棋,他想的是有实力时才独立。这时他只做实事,就是高筑墙与广积粮。

    这时有儒士来附,他请教策略,有些人通历史,他就讨教刘邦刘秀李世民等历史人物,他们是怎么成功的,这些人就讲历史,朱元璋听不出新鲜的,不过是乱杀人,要让百姓安心生活,这也不容易呀。

    要让百姓生活安定不容易,朱元璋要解决的间题是让百姓安定生活,把自己的地方管好,这是开始学习管理国家了。

    他的志向比一般人就好,他要建一统江山,要统一全国成皇帝,他打下金华,在这儿立了一块金牌,上写:“奉天都统中华”。

    他是龙凤政权的小官员,可是要中华都归他管,野心看得出来了吧?

    可是,还要表现出忠心,他的旗帜是:“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是大宋的天,这是他的旗号,有野心,可是,却也是遮掩的。

    这些江南控制起来后,朱元璋要发展就得找出路,要向江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