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223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23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颜乌古乃说道:“没错,总算比你那不成器的兄长好多了。”

说了这句话。完颜劾里钵有些黯然,说道:“阿玛,我有一件事想问你很久了,为何你不喜欢兄长?你不喜欢兄长也就罢了,为何还要取了他的性命?说到底,他是你的儿子,我大哥啊!”

听了这话,完颜乌古乃登时大怒:“混账,这些话,是谁跟你说的?是不是你的额娘?我早就知道。那婆娘头发长,见识短,懂个什么!”

完颜劾里钵沉默着等他咆哮完,才低声说道:“没人跟孩儿说这些。这些都是孩儿自己看出来的。阿玛派去送酒的巫师,酒醉后说出了这个秘密……”

完颜乌古乃沉着脸,说道:“是他?”

完颜劾里钵说道:“我知道大哥性格暴戾,经常喝醉了酒顶撞额娘。可大哥本心不坏啊,他还是尊重阿玛额娘的……”

“这个逆子,不提也罢!劾里钵。你和你大哥不同。你有勇有谋,阿玛没有第二个子翤了。今后,肯定是你继承阿玛的位置。你以为你大哥真的对你好,不过是看你好欺负而已!哼,他暗中与其他部族勾结,想要推翻我们完颜部,真道这事阿玛不知道!他也是天真,若是完颜部没了,他又凭什么统领女真?”完颜乌古乃一脸阴沉的说道。

完颜劾里钵说道:“可是阿玛,都是你从小看不起大哥,大哥才会如此铤而走险的啊!”

“反了你,居然敢这么跟你阿玛说话?去,滚出去,给我在营帐里好好待着,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才可以出来!”完颜乌古乃对着完颜劾里钵,就是一阵大骂。

完颜劾里钵还想说什么,却被冲进来的女真族勇士制住了,劝道:“劾里钵,少说两句吧,族长气在头上呢,跟我们走吧……”

完颜劾里钵出了营帐之后,完颜乌古乃气得把桌上的盘子、猪肉、羊腿都扫到了地上,吓得在一旁侍奉的女奴簌簌发抖。

“真想气死我啊,这两个逆子。一个意图谋反,一个却为一个造反的逆子说情!他也不想想,要是完颜乌骨谋反成功了,我死了他还能做到我的位置上?真是天真!还有那大顺,打得好一手如意算盘,要我女真去打头阵,真道我女真无人?”

完颜乌古乃果然不是省油的灯,居然这么快就看穿了陆承启的用意。可这是他所不能拒绝的诱惑,有了这笔金钱,他就可以笼络更多族人的心,也能把完颜部抬到一个更高的地位上。至于后果虽然严重,可处理得好的话,完全可以避免辽国攻打的。大不了全族退居到深山老林里去好了,等到风声一过,再出来也是那样。反正女真人本来就是一个渔猎民族,在深山老林里面一样也可以讨生活。要是契丹人不依不饶,大不了就打一仗。反正这些年来,早就看穿了契丹人的虚实,即便是宫帐军,想来也好不到哪里去。野战中,这些老爷兵绝对不是女真人的对手!

女真人的驻地中,另一处营帐里,是监察士和押运马车的车夫们住的地方。监察士正就着兽油的灯,展开一张宣纸,开始记录今日的所见所闻。这是经过监察司训练的暗探所必需掌握的技能,这监察士迟疑了一下,还是把阉割公猪能去膻味的办法写在了记录里面。

这是一本记录女真人的战斗力,生活习惯,以及性情的具体情报,是他贴身收藏的。写完之后,吹干墨汁,便折叠了起来,放入了怀中。见车夫们都沉睡了过去,他也吹灭了灯,和衣而卧。(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

翌日,在数千里之外,大顺境内,长安城皇宫之中。

这一日是例朝,不到卯时,陆承启就要起身了。在宫女的服侍下,穿上龙衮,戴上通天冠,脚着黑舄,再化个淡淡的妆,配上陆承启刻意蓄起的稀疏的胡须,还真的有那么一股皇帝的威严范。

这龙袍可是很有讲究的,由绛纱袍、蔽膝、方心曲领及通天冠、黑舄组成。大顺复汉代之制,也采用了红色作为龙袍的底色。而龙袍上的九条五爪金龙,也是很有规律,在胸前、背后各绣一条,左右两肩前、后膝盖处各绣一条,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

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呢?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就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达到了最高境界,意喻着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也是因为这样,所以皇室建筑啊、家具啊和生活容器啊等等多用九和五这两个数字。

这龙袍可是用用蚕丝中最好的辑里湖丝作为龙袍经纬线的,而且规定除了皇家之外,任凭是谁都不能用这种蚕丝。而龙袍的做工乃是缂丝所成,具体的叫法是“连经断纬”,非高官达贵不能用。

而大顺的皇帝除了红色的朝服外,常服则是由紫色、朱色、黄色、黑色、褚色等组成,有绣着游龙的,也有不锈游龙的。反正陆承启最喜欢的便是不锈游龙的紫色常服,方便他可以随时微服私访。

心中微叹皇家用度奢侈后,这繁琐的穿衣化妆总算弄好了。在强壮内侍张五伞盖,四宫女执四团扇的簇拥下,陆承启于奏乐声中,缓步从大庆殿而入,直往他的龙椅走去。待得陆承启安坐之后,贴身小太监才扯着嗓子喊道:“皇上驾到,宣百官入殿觐见上朝!”

百官这才敢鱼贯而入,不到五品的京官,只能在大庆殿外候着。百官按序排列好之后,贴身小太监又喊道:“百官参拜皇上!”

“臣参见陛下,陛下圣安!”百官异口同声地说道,同时深深地对着陆承启一鞠躬,差点要把腰给折了的样子。

陆承启已然见怪不怪,中气十足地说了声:“众卿免礼平身!”

听了这句话,百官这才敢抬起头来。陆承启再问道:“众卿可有要事上奏?”

话音刚落,御史中丞李然毅然出列,陆承启见又是他,心中苦笑不已。李然却正气凛然地端着朝笏说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陆承启推脱又不是,可实在是怕了这老顽固。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说道:“准奏!”

这些时日以来的例朝,李然似乎找准了陆承启的弱点。他在也不会没有逐个弹劾官员了,而是在陈诉一些事实。只是这些事实是怎么得来的,陆承启很是怀疑。在李然说完之后,他都会召见监察司司长许景淳,让他去调查一番。

不查还好,一查还真的有猫腻。不得不说,在为国谋事之上,李然这个老顽固还是很用心的。但总是这么频繁召见许景淳,总是会抬高监察司的地位,陆承启可不想监察司变成另外一个锦衣卫什么的。本来呢,监察司虽然领着从四品武官之职,而且是实职,却并没有上例朝的权力。现在陆承启为了避免麻烦,让许景淳上例朝,主要工作便是,一旦涉及到各路府的事,许景淳记在心中之后,回去就会派人去暗探。得到确切消息之后,才回禀陆承启。这样的事情,也只有监察司能做了。

许景淳看到了他最主要关注的李然已经出列奏对,连忙集中注意力。要是陆承启日后等不到他的暗报,恐怕他又要被宣进垂拱殿臭骂一顿了。这在别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可对与许景淳这个孤臣来说并不是好事。

现在朝中的官员,哪一个不视监察司为眼中钉。奈何畏惧小皇帝的威势,才不敢过分表现出来。只是上例朝的时候,不论文武官员,都下意识地与许景淳隔出一段距离。这些小动作,高高在上的陆承启看得一清二楚。他却什么都没说,本来他便是要许景淳做一个孤臣的,不是孤臣的话,他还不敢用哩!

李然可没有管其他人的目光,而是朗声说道:“臣昨日听闻一则消息,在江南东、西路上,有不少不法商人和当地官吏勾结一起偷漏商税。此事关乎国体稳定,若是不加治理,恐此污吏会贻害大顺!望陛下明察!”

陆承启倒是有些惊讶,李然一向不关心商税的,曾放言说重商必会导致国家弊政丛生。可今日怎么突然为商事而上奏了?

说起来,许景淳和李然是一类人,在陆承启的眼中他们都是孤臣。孤臣好啊,不会结党营私,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只是他们在朝中人缘不好,想要他们去办大事可是难的紧。

陆承启这番念头只是在心中一闪而过,便开口说道:“那依李卿的意思,该怎么办?”

李然说道:“陛下,以臣愚见,乃是我大顺官制不合理造成的。”

陆承启倒是有点惊讶了:“哦,李卿且说说看。”

“陛下,各地路府胥吏,皆为各衙门主官所聘。除了捕快一应人等为世袭外,余者皆为主官幕僚。依臣所知,这些污吏,皆为本地乡民。而我大顺外放官员,任期不过三五载。即便主官离职,胥吏也会继续做下去。他们熟知衙门例规、各项条文、风俗民情等。若这胥吏为良吏,大顺境内自然太平。可若是这胥吏为污吏,侵占民田,伪造税产簿,偷盗税款等等罪行罄竹难书!如此一来,民怨想必极大。而衙门主官不是本地之民,若是此污吏不配合治理一方,便形成主官被架空,胥吏揽权,这置皇权何在?臣恳请陛下,痛下决心整顿吏治,还大顺清明官场!”

李然正气浩然的模样,陆承启也难得一次正视他的意见,顿了一会,才缓缓地说道:“众卿以为如何?”(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顿吏治

陆承启这么一问,整个大庆殿中的文武百官都沉默了,一个个低着头,好像地上有钱一样。其实胥吏的污渎,他们又如何不知?只是此乃官场潜、规则,至今未曾说破罢了。

谁能预料得到,李然这个老顽固居然把这个潜、规则堂而皇之地告诉了小皇帝,这不是要自己难堪么!哪个衙门里面没有胥吏啊,他们这些官老爷平日里无所事事,只负责最后的审核既可。至于繁重的工作,全是这些胥吏在做。长安城作为大顺京城,吏治还算清明。而越是远离长安城,这污渎之吏便越多。天高皇帝远,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陆承启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怎么,都哑巴了吗?众卿是知道朕的,眼里可容不得沙子。若是这污吏这般欺上瞒下,引起民怨,朕如何能轻饶?监察司何在?”

许景淳正竖起耳朵听着呢,突然叫到他,也是一时间反应不过来。隔了好一会,才明白这是在叫自己,连忙说道:“臣……臣在!”

陆承启有些好笑,说道:“许卿啊,你给朕说说,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监察司的暗探遍布大顺境内,哪里有监察司不知道的事?这等事情,早就递上监察司的案头上了。只是牵扯过大,监察司业丞乐荃建议此事先缓缓。他说得也在理:“监察司是陛下的耳目,我们自作主张,万一惹怒的陛下,你我担当得起吗?再说了,此事牵扯的官员,起码不在数百人之下。同时得罪了这么多人,即便是陛下,也难以决断。要是我们贸然提出了,岂不是要置自己于险地之中?”

许景淳听了,便打消了这个主意。结果还不到两个月,李然便把这事提出来了。许景淳刚刚也是暗暗佩服这个硬骨头,天不怕地不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份胆略,便是任何一个自诩为清官的官员所做不到的。

听得小皇帝询问自己的意见,许景淳连忙说道:“回禀陛下。确有此事。只是陛下整顿官场以来,此类案件也不算多。臣想着,陛下日理万机,这等小事就不要劳烦陛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