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如果这就是宋史 >

第168章

如果这就是宋史-第168章

小说: 如果这就是宋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578)
发布时间:2008…09…09 17:26
瞒天过海,当初寇准就是因为赵恒的昏病,才被当成政变的主谋赶出民京城。可同样的病,在丁谓的眼里就是机遇,他居然毫发无伤,重新上岗。
很儿戏?那么看李迪,就在这前后,他一样得到了单独面对皇帝的机会。但他走进去时是郓州知州,出来时还是大宋朝的前宰相。政事堂与他无缘了。
究其原因,他和寇准都差了一个人,刘娥。寇准是要废掉她(至少周怀政是要这样),而李迪也差不多。不久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赵恒突然发火:“昨天夜里皇后把人都叫走了,只留下朕孤零零一个人!”
病人单独过夜,这是平民百姓都不能容忍的凄凉事,但大臣们都敢怒不敢言,人人都清楚,刘娥当时就隐身在皇帝身后的屏风里。但李迪站了出来:“陛下,果有此事,为何不依法处置?!”
多正义,但又多悲哀,他话刚出口,赵恒就神思恍惚地接着说:“没、有、这、回、事……”寇准和他的朋友们都一个命啊,都是这样被赵恒的超级记性给活生生玩死的。尤其是李迪的这句话,真的被屏风后面的刘娥听见并且牢牢地记住了。
罢官诏令重改:丁谓官复原职,并且升任首相;副相是冯拯;枢密院一边原职不动,曹利用、钱惟演把持大局。李迪被勒令即日出京,到郓州城报到。
计算一下成果,李迪的自爆案发作后,己经把当年的寇准派系炸起支离破碎,留在朝廷里的只每剩下了一个王曾。王曾是很怪的,李迪的事他半点都没插手,是君子党而不群,他根本就不喜欢,所以不支持?还是说他早与李迪有过约定,李迪和丁谓同归于尽,把宋朝未来的东府相位留给他,由他来清洗官场,达到一个让李迪哪怕贬官外调也希望看到的局面?
不得而知,反正理想敌不过势力,在成人世界里最好不要作梦。
丁谓的春天到了,他生平第一次坐在首相的位置上,天子以下第一人,多么荣耀。但是要小心,还不到快乐的时辰,比寇准难缠的人突然杀了回来。大宋朝的官场姓丁,还是姓王?还真说不定。
王,王钦若的王。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579)
发布时间:2008…09…10 16:20
王钦若重回开封,这让赵恒久病的心灵感到了些温暖。故人江南来,还记当年否?赵恒开始明显地恢复了些许的记忆,每当他和王钦若见面时,就显得格外的清醒、快乐。
这让丁谓非常不安。
一但王钦若再次得宠,只要重新踏进了中书省政事堂的门坎,就绝对没有只当参知政事的可能,只能是首相。那得怎么办呢,王钦若可不是寇准,更不是李迪,也是多年的老首长了,能干出什么来,丁谓当年都亲眼目睹过。
况且形势继续恶劣,王钦若迅速恢复功力,在短时间内就重新成了为资政殿大学士,并且在薪水上享受了宰、执大臣们的待遇。更要命的是,他被安插到了太子的身边,在东宫的兼职竟然是太子太保,比丁谓的太子少师还要高一级!
眼见得步步紧逼,丁谓的位子就要不保,但绝想不到的是,真正的危机会在突然间出现,让丁谓甚至刘娥都措不及防。那是个很偶然的一天,丁谓和王钦若一起去见皇帝,一切正常,闲聊中的赵恒突然说:“爱卿,你为何不去政事堂理事?”
丁谓骤然紧张,就见身边的王钦若平淡从容地躬身回答:“陛下,臣己不是宰相了,怎能到政事堂理事?”那好办,赵恒就像话赶话一样接住了话茬,即日送卿入堂视事,来人,这就去办!
没有准备、没有讨论、更不给任何争议反对的时间,当场就有太监带着王钦若赶赴政事堂,就这样开业上班了!
旁观的人都目瞪口呆,不管这是不是赵恒的又一次昏招,但皇命就是皇命,他说出的话就是真理!当年曹利用、冯拯、王曾、晏殊、钱惟演等等无论是寇系还是丁系的两府高官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钦若复辟成功,再次莅临政事堂,一点办法都没有。可只有丁谓己经稳定了下来,他只下达了两个字的命令:摆酒。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580)
发布时间:2008…09…10 17:24
为王钦若大人接风。
当天政事堂中杯觥交错笑语盈人,以王钦若的资历和圣眷,这样的待遇实在并不算太高。于是宾主尽欢,但是喝得差不多了,问题终究浮上了水面。
王钦若的位置在哪里?首相、还是次相?丁谓却只微微一笑,“奉圣旨,于政事堂款待王钦若。”仅此而已!
什么?说皇上亲口说的要王钦若回来“理事”的?很好,非常好,请问哪一次的宰相废立不是由皇帝亲口下令的?但之后是不是得有翰林学士写诏书,再到大殿之上去召集百官当众宣麻,然后才能正式生效呢?
这些王大人不懂?还是想让王大宰相在以后的工作中名份不足?你们啊,可真是乱闹……当天王钦若勉强吃完了这顿饭,重新一步步走出了宰相重点政事堂,他只能对陪他来的太监说一句话:“请转告陛下,没有诏书,臣不能在这里工作。”
说完,他的宰相梦就真的破碎了。因为一顿官面文章的饭,是要吃很长时间的,足够把消息透进后宫让刘皇后知道的了。然后诏书真的下来了,只不过“宰相”改成了“使相”,王钦若被任命为山南东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那里本是丁谓当初被贬的地方,看来注定了要下放一位曾经的首相。
但是事情还没完,王钦若是公元1021年1月6日,宋天禧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到河南府上任的,到了第二年的冬天,他要求回京,理由是病了,得放长假休养。病了?丁谓第一直觉就是要出事,王钦若贼心不死!但却拦不住,别说皇帝对他还旧情不忘,就是一般的官员,也没有带病工作,进到病死京外的道理。
那很好,让他回来。只是方式稍微变了一下。丁谓先是利用首相职权,把王钦若的请假条压了好些天,然后悄悄地派人给王钦若带去了个口信儿皇上好几次都谈到了您,很盼望再见一面。您不必等朝廷的批条下来,有病直接回京就是,皇上绝对不会见怪的。
王钦若很感动,回忆从前,他和皇帝是有这样的友谊的!那好吧,他听从劝告,就这样启程回京。但是进了开封城之后,直接面对的就是面色狰狞的丁谓。
请问您回来干什么啊?镇节一方啊,没有命令就擅离职守,您太目无法纪了吧!什么?我派人送去的口信儿?您要栽赃拜托有些诚意,证据在哪儿?!
王钦若无言以对,没想到一辈子打雁,临老却被雁啄瞎了眼。他被再次贬职,变成司农卿、分司南京,马不停蹄地再次出京。离走前,他看着丁谓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你行,开封城就让给你了,你无耻的样子真的很有我当年的风采!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581)
发布时间:2008…09…11 16:37
所谓“丁谓之奸”,到此可以稍告一段落,因为时间到了。公元1022年,宋天禧五年终于来临。它的开端是那么的美妙,让所有人都觉得春天就在不远的地方。
皇帝赵恒突然间恢复了神智,变得就像五六年前那场大蝗灾来临之前的样子。他开始到大殿参与议政,甚至还亲自到启圣宫他父亲赵光义的神御像前去拜祭。到了2月20日,开封城彻夜花灯,他登上了东华门观赏,3月5日,他又登上了正阳门,发布大赦令。一切的迹象都表明,54岁的赵恒正在从疾病的深渊中向上攀升,生命即将迎来新的转机。
但是到了3月19日,突然间他垮了下去,直接病危,进入了半昏迷状态,拖到了24日,即阴历二月二十日这一天,他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死了。
虽然己经病了好多年,但他的死仍然是突然性的。有太多的事没有交代,甚至有很多是从五六年前就一直拖到了现在。病榻之前,他只能奄奄一息地听着大臣们向他保证,必将扶保少主安定社稷,等等等等,敬请放心。说这些话的,就是丁谓丁相公。
这时说一下为什么丁谓会有那么大的荣幸在《宋史纪实本末》中留下了自己的专属一章了。“丁谓之奸”,的确,他的手段凶狠利落,干脆有效,把寇准、王钦若等不可一世的人都迅速斗倒,天下唯他独大。但要说到祸国殃民,遗害无穷,他这点子勾当却又明显地不够瞧,那么到底是因为了什么呢?
因为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试想赵恒是个怎样的皇帝呢?说他懦弱可以,说他糊涂也成,但你绝对不能否认,他是位仁慈、善良、公平甚至爱民爱官如子的好皇帝。他是从唐朝中叶开始直到这时,唯一的一位把士大夫,以及臣民们当“人”看的皇帝!
就连赵匡胤都有杀伐决断的时候,赵光义更加猜忌心重,一但发火,无所不用其极,可在赵恒的管理下,国家开始有钱,黎民开始有饭,甚至就在他后期的拜神行动中,他都用重宝向占城国(今越南境内)买回了耐旱的水稻新种,即后世流传的“占城稻”,又从西天竺(今印度境内)买回了绿豆新种,在自己的宫廷内院中试种成功,然后推广天下。尤其是对官员士大夫们赏赐慷慨到了奢侈的程度,更是前朝历代所未闻未见。
就是这样的好皇帝,一但神智昏迷,丁谓就忍心当面撒谎欺君,何其卑劣,何其残酷!人心何在啊……所以他被扳倒之后,再没有寇准、王钦若那样几上几下的经历,因为后两者从根本上来说,都从来没有背叛过自己的皇帝!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582)
发布时间:2008…09…11 16:38
但是赵恒也真的做了太多的错事,主要就是他浪费了大好的光阴。宋朝真正富强奋发的机会白白地遛走了,东封西祀、封禅拜神,这些事情是赵恒本人的污点,更是当年宋朝的悲哀。
眼放着契丹的内乱却听之任之,党项方面正和吐蕃、回鹘杀得你死我活也都漠不关心,“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这些事都成了后来宋朝的噩梦。而且在内政方面,赵恒也没有梳理清爽。那些无聊的党争其实并不会伤害到国家的根本的,作为农业大国,最重要的两件事他也没去做。
第一, 清查全国土地;第二,整顿农业税制。
这才是国家之本,这两样事情赵匡胤连年争战没时间去做,赵光义从即位起打到驾崩止,也有心而无力,可澶渊之盟后,近10多年的安静时光,正是精雕细刻确立制度的大好时机,可他却变着玩样地玩纯意识流游戏,真让人无话可说。
要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做事情是有时限的。比如说后来的清朝,康熙晚年懒了,清查全国土地就做得有头无尾,等到雍正登基,就算用尽铁腕,不惜残忍,也只是事倍功半,而且骂名千载。试想雍正的强硬是赵恒的子孙可比的吗?那么宋朝在最基本的国策方面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吧。
虽然富贵,但比较歧形,总的方针总是立不下来,改革成了必须,却也总是首鼠两端犹疑不定,祸根就深埋在了赵恒这10多年的“游戏”之中!
这时总结他的功过,好也是他,他带来了宋朝百余年的太平岁月,再没有连年的战争;坏也由他,承平日久,都成了圈养的动物,血性和杀气都融进了诗文图画之中……总的说来,宋初三代的君主更有所长。赵匡胤为宋朝打下了江山,赵光义给宋朝定了格调(从他起,向外扩张再不可能),而让宋朝变成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