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静静的阿娜河 >

第95章

静静的阿娜河-第95章

小说: 静静的阿娜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宁暴动的成功举行。

  话说至此,乌斯满作为阿山革命政府创始人,在三区运动史上是有着极大功绩的。但为何却成了各方公认、众口一词的“土匪”了呢?这恐怕是今人要认真思索的了。

  可否这样认为,乌斯满之所以成为各方公认的“土匪”。除了和其早年个人一生的种种劣迹外,恐怕主要与其家境贫寒、目不识丁、不谙政治权术、和苏联、蒙古、新疆政府方面离心离德有着极大关系。

  首先,不论是苏联、还是蒙古,他们并不曾真心喜欢过,这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草根“巴图鲁”。特别是后来看到乌斯满对建立一个《*厥斯坦共和国》并不热衷、甚至连同路人都不算时,便又玩起了一拉一打的方式:拉拢、扶持达力列汗,打击乌斯满的个人英雄主义。

  三区政府成立后,乌斯满对于苏联政府极力要把阿山革命政府纳入《*厥斯坦共和国》的作法表示强烈的不满和反对,特别是对三区方面居然抬出一个大阿訇来担任《*厥斯坦共和国》主席表示出强烈愤慨:我乌斯满作为最早的三区革命领导人,你们只给了一个委员就打发了?我乌斯满决不到一个要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政府里去任职、我的阿山革命政府决不听命于“*厥斯坦共和国”调遣、本人决不到阿山以外任何地方去任职。

  乌斯满独立特行的“三不主义”导致了三区方面对其的严重不满。

  新疆省府与三区方面达成和平协议前后,民族军与省军隔河对峙,极大地减轻了对乌斯满的军事压力。加之省府方面己经赦免参与事变的有关人员,后来乌斯满又成为阿山专员、省府委员。如此这般一来,心高气傲的乌斯满自然也就更不把三区方面当做一回事了。

  如今乌斯满竞敢与省府方面眉来眼去、勾勾搭搭,这“叛徒”的帽子自然也就不大不小地带在了乌斯满的头上。

  为了教训这个“叛徒”、“土匪”,三方决定向乌斯满讨要“军火款”。乌斯满一口拒绝,你们都骂我是土匪,哪有向土匪讨债的道理。我现在是省府委员,去找张治中要吧!只要你们能说清欠你们的是什么钱就行?

  苏联、蒙古从来都不会承认支持过*,找张治中要“军火费”不是不打自招吗。但又实在咽不下这口窝囊气,于是就制定了志在围歼乌斯满“匪帮”的《北塔山斩首行动计划》。

  伊斯哈克别克将军领着骑兵旅猛攻阿山。失去了苏联、蒙古方面支持的乌斯满那里是伊斯哈克别克的对手,屡战屡败,只有且战且退,一面撤到地势险要的中蒙边境的北塔山地区。一面向省府方面求援。但省府方面还幻想着保持与三区的和平协定的顺利履行,不愿与三区方面撕下脸来干,只是象征性的派了一个加强骑兵连四个排一百六十余人驻守在北塔山,以示声援。

  北塔山,位于中蒙边界我国境內一百多公里处。

  主峰阿同敖包海拔三千二百多米。南北宽约十几公里,东西长约十五公里,形同一个大馒头,人们形象地称其为阿同敖包。

  北塔山群峰绵延、跌宕起伏。山峰上长满了高大的冷杉乔木,山腰及山脚是草场。一条牧民们转场形成的山路盘旋逶迤山峰之间。自古以來,这里就是我国牧民们的“冬窝子”。

  从北塔山向南是一望无际的草滩、戈壁、沙漠。同时也是阿山、蒙古通往奇台、迪化的交通要隘。占领了北塔山,向西、向南则可以傲视阿山;向东则就可以挥兵奇台、指点迪化,大军掩旗横扫东疆。

  北塔山作战计划的高明之处就是三区民族军从阿山向东进军,蒙古国从北向南把乌斯满的哈族武装及十万部落民众驱至浩瀚千里的将军戈壁间渴死、饿死,一劳永逸地绝除后患。

  可以说,一号房子制定的北塔山行动计划一旦成功,三区方面便可以马踏奇台、剑指迪化;蒙古方面便可以顺手牵羊将北塔山地区数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囊入其怀。凭着我党和苏联、蒙古的关系,你还想着把北塔山地区从蒙古人嘴里掏出来?

  令人痛惜的是北塔山之战距今己经六十多年了,却始终是建国后的第一代、第二代共产党领导人人避口不谈的一件事。不是到现在为止,还有人把在这场战斗中为国牺牲的中国军人称之为“国民党炮灰”、称这场战斗是由“土匪乌斯满匪帮挑起的”吗!

  一九四七年六月二日。驻守在北塔山主峰阿同敖包的国军马希珍连指挥部前的山路上,突然出现了打着旗帜的、前来谈判的蒙军四人小组。

  四人小组向马希珍提出撤出北塔山的要求,因为你们中国边防军己经侵占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固有领土。限令你们四十八小时之内撤出全部阵地。否则蒙古人民军将把你们从蒙古领土上予以清除,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将由中国方面承担。

  马希珍连的隐蔽部里,马连长和几位军官都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从地图上看,这北塔山主峰离蒙古还远着呢?最少还有二百来里路呢?怎么一下子就变成蒙古国的了。

  几个人商议后作出答复:事关国土大事,我们不能予以答复。因为我们是军人,军人的职责就是守卫国土。你们可以先住下来,待我们向总部请示。得到总部回复后会给你们一个答复的。

  蒙方军官让二名士兵回去告知情况,他们留在此处等侯回复。

  马连的请示电报从团部到师部,又由师部到军部,最后转至长官部。待到马希珍连长接到回复时己经是第三天后的事了。

  这三天间,蒙古代表天天催问不止,但总部回复未至,谁敢答复。

  蒙方代表破口大骂:“你们中国人、中国兵没一个好东西。偷了别人的东西,就想耍赖不吭气!”结果双方大吵起来。双方由吵及骂,最后双方动起手来。

  马希珍用马鞭子把蒙方的大个子代表乌力吉上尉打的满脸是血:“不识抬举的东西,你们他妈的和老子分家才几天?仗着老毛子撑腰,就一口一个中国人的乱骂?

  告诉你、老子是国军不是土匪!老子耍是乌斯满的话,早就把你个狗日的给阉了。老子奉命守卫这片山,你他妈的跑来说是你的就是你的了,明天老子也派人到乌兰巴托派人送封信说那是老子的,你给不给?有酒有肉的供着你,还骂老子是土匪。蹬鼻子上脸的东西!

  弟兄们!把这两个屌毛代表捆结实点,给我扔到地窝子里去!等总部回电来了再说!”

  两个代表极力挣扎着不肯束手就擒,招来了骑兵连的弟兄们一通暴打后,还是被扔进了地窝子里。

  六月五日黎明。蒙方通谍里规定的四十八小时到了。但省府方面的回复还是迟迟不见。

  北塔山上空传来一阵嗡嗡声。

  士兵们好奇地爬出圆木搭建的工事外。手搭着凉棚至额前向空中探望。

  四架机身上喷着红五星的飞机慢悠悠地沿着空中巡视着。士兵们不解地问:“苏联的飞机跑到这里干什么?”四架飞机整齐地飞过了山峰,飞过了工事、飞过了北塔山。

  四架飞机转了一圈之后又飞回来了,头一低,撅着屁股冲着工事外的士兵们扎了下来。机关枪子弹象雨点般地倾泻着,来不及进工事的三个弟兄被当场打死,还有一个重伤,两个轻伤。一顶烂钢盔叮叮当当滚下了山坡的草丛里。

  士兵们惊魂甫定,就听得“日……”地一声,一发炮弹拖着长长地尖音落在山坡上,掀起了一片草土,炸出一个大坑。待坑里的硝烟慢慢散去后,士兵们看到:蒙古兵们在炮火的掩护下,已经象潮水般涌至山脚了。

  品字型的三个小山包上,有着国军的两个排。两挺重机枪、几挺轻机枪和几十只步枪从三个方向将蒙古兵赶向了一条山坳里。

  蒙古士兵们一个个大张着嘴在喘气,一步一步慢腾腾地往山上挪。蒙古的军官们可真够笨的了。哪有千米之外就发起急冲锋的,你还真把步兵当骑兵来使唤了。看来老毛子还没有教会马背上的蒙古民族下得马来如何打仗的本事。

  一排长方文山嘴里叼着一根手指般的莫合烟,眯着眼睛、不停地在吞云吐雾,弄得隐蔽棚里烟雾缭绕。

  方文山看到蒙古兵们都被赶到山坳里时说:“进入阵地吧!听到我的老三八响后,你们再开枪!”

  方排长起身出沟时,一不小心把一块脸盆大小的石头蹬下了山坡。那块石头不情愿地滚着跳着,越滚越快、越跳越高、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一个蒙古士兵的头上。

  大石头虽说无意中砸死了一个人,但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目中无人地继续滚跳着,来不及给它让路的蒙古士兵,居然躺下了三四个。

  方文山高兴极了,无意中蹬下的石头居然中了头彩。

  其它的士兵们等不得排长的枪响,纷纷抱起石头往下扔。

  蒙古士兵们看着两面山坡上的石头纷纷滚下来,一个个只能向石头一样抱头向山下跑,比石头跑的慢。就只能躺在草坡上了。

  四个老兵奋力把一块摇摇欲坠的卧牛石推下了山。这一下动静整大发了,卧牛石越滑越快,把挡它路的无数小石头一起带下了山。巨石最后一蹦老高,将在山脚小河边饮水的几匹马砸了个正着。

  蒙古士兵的集结地上一派狼籍。第一次进攻,双方的士兵连面都未照,就被一顿石头送了回来。

  山坡上几具尸体摆放在那里,还有十几个伤兵在哭爹喊娘。

  方文山手持一杆老三八,背倚大树瞄着伤兵,不一会功夫,两个卫生兵倒毙在伤号前。

  六月五日的战斗早早结束,双方各自清理阵地,以备来日再战。

  第二天,蒙古军队象上班一样准确。八点整,进攻开始了。

  和昨天一样,还是四架飞机打头阵。

  国军的士兵聪明了,没有哪个傻子敢跑出来看飞机了。士兵们全钻进了坑道里藏了起来。

  四架飞机索然无趣地在空中翻滚盘旋、扫射轰炸。北塔山上狼烟四起。

  有了昨天的教训,蒙古士兵们居然学会了空地协同作战。趁机朝山上运动兵力。冲上了山坡的蒙古兵的机枪不停地叫着,掩护士兵们向山腰冲锋。

  四十多分钟过去了,空军战儿驾机离去,剩下的事就是半山的步兵对步兵了。

  三百多蒙古兵冲了上来,国军阵地上只有几杆老三八不紧不慢地响着。好几名军官倒在前沿。没有了军官率先冲锋和督战,没有了空军的助战,士兵们爬在地上能歇就歇会。

  中午时分,马希珍连全线反击,将蒙古兵们又送回到了出发地。

  晌午过后,蒙古兵们没有午睡就又开始了第二轮冲锋。这次是步炮协同。山炮连的六门山炮一齐开火,炸的阵地上一片狼籍。

  方文山将几名枪法好的老兵全赶到树上,他们的任务很明确:一是军官、二是机枪手、三是冲锋时跑在最前面的。

  炮火延伸射击了,国军士兵从防炮洞里钻出来进入射击阵地上。突然蒙古炮兵火力后撤,把刚刚进入阵地的国军士兵们全部覆盖,六名士兵阵亡。

  方文山明白了:敌人在附近设立了观察哨,而且位置应该在自己主阵地海拔高度相等或略高。

  方文山挂着蒙古军官的望远镜在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