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谁都不能相信 >

第27章

谁都不能相信-第27章

小说: 谁都不能相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疗起来会很难;但是我们可以疏通其他的血管,让血液通过其他血管来供应大脑,这样病不就治好了吗?乍一看,这个说法还蛮有几分道理。可是再一琢磨,就觉得不对劲了。为啥?因为老百姓对于脑血栓的理解是血管里面产生了血栓,搞不好要把血管撑破的,那就成了脑出血。你现在改善了我的侧肢循环,可是我的血栓还在啊,那颗定时炸弹不排除,我还是不放心呀!所以,这家公司的市场推广也是颇费周折,至今还在苦苦操作。反过来看,同样是心脑血管产品的脑栓康复胶囊,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产品概念排腐拴,这个产品概念非常符合消费者的生活常识把我的腐败的血栓排出去了,自然就康复了,当然,这个产品的销售情况也很不错。    
    成也概念败也概念。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也是如此。所以,首先要搞清楚保健品的概念,看它符不符合生活常识和基本逻辑,且不管它是不是高科技高精尖,如果连生活常识和基本逻辑都不符合,那就避之唯恐不及吧。


第二部分过度保健

    某些人今天发现自己缺钙,赶快买一盒补钙产品,迫不及待地服用;明天发现贫血,赶快又服用补铁产品,结果家里堆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和药品。很多人把自己弄成了药罐子药匣子,其境界与古时的炼丹术士差不了多少。     
    这样,难道就能成仙啦?就能长命百岁啦?显然不行,要将保健品都收集齐,是个浩大的工程,收集不齐,焉能说自己能长生不老?    
    工程有多大?先看一看我们有多少保健品吧。    
    我国卫生部审批的保健食品一共有22种保健功能:    
    1、免疫调节,2、调节血脂,3、调节血糖,4、延缓衰老,5、改善记忆,6、改善视力,7、促进排铅,8、清咽润喉,9、调节血压,10、改善睡眠,11、促进泌乳,12、抗突变,13、搞疲劳,14、耐缺氧,15、抗辐射,16、减肥,17、促进生长发育, 18、改善骨质疏松,19、改善营养性贫血,20、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21、美容(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份和油份),22、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润肠通便/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作用)。    
    除了这22种功能以外,企业所宣称的其他任何功能都不是经过国家卫生部审批的,并且同一产品不能同时具有2种以上的功能。    
    即便是在有限制的条件下,要想做到“全面保健”,也得拥有20种左右的保健品,这人不就成了吃药替饭了吗。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品种繁多,有中药制剂、生物制剂以及营养品等,各种保健品大概有几百种,集中为调节血脂、调节血糖、调节血压、改善记忆、改善视力、改善睡眠、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等方面。    
    经销保健品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门,除了有工商部门批准通过正规渠道经销的,有些品牌的保健品还有专门的销售团伙,他们或靠传销或在双休日租场地、摊位,以举办讲座、免费检测、免费赠送活动的形式吸引群众。不少人特别是老年朋友成了他们的“拥趸”。    
    保健品种类多,渠道多,自然给人的“压力”就多,许多人,尤其是儿童和中老年人,处于一种过度保健的状态。    
    陈老伯前不久在一位老朋友的推荐下花了3000元买了某一品牌的保健品,据说有抗癌作用,在医院上班的儿子来父亲家,看到这保健品说,它所含的微量元素是人体身上根本不会缺乏的,陈老伯才如梦方醒,大呼上当。    
    陈老伯的儿子说,目前市场上保健品种类繁多,应根据自己的需求谨慎选择,身体不缺的不要盲目吃,同时还要选择正确的进补方式。一般像补肾壮阳的,并不是所有的人群都适合,高血压患者吃了它就会伤害身体,一些性味偏冷的保健品,肠胃不好的人吃了容易产生恶心、呕吐反应……一种保健食品,吃一两个月为宜,不必总吃一个种类,最好换着花样吃,因为人体并不总是定向补充。而且,在把保健食品当补品使用时,一定不要盲目相信“纯中药无毒副作用”的宣传,应该明确不正确的服用,即使是纯中药也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一女士给自己9岁多的儿子补钙,没想到补出了“性早熟”。原来该女士所买的保健品产品说明书上称该补钙品含有适量的锌元素,能增进食欲,具有改善儿童厌食、挑食等作用。殊不知,锌也可以促进男性器官发育和促进性腺发育增长等,孩子不间断服用该产品长达1年多,导致性早熟。      
    近来,不少保健食品纷纷打起了提高免疫功能的旗号,甚至在说明书中堂而皇之地提到“防癌、抗癌”。营养保健食品真的对正常人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吗?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生物制品,如从一些健康个体中提取的细胞分泌物;另一种就是使用化学药物和一些中药。化学药物很少,中药主要是人参等。保健食品中不允许使用化学药物,至于中药,主要由于用量很少,远远达不到用药剂量,因而用处不大。即便是剂量够了,如果没有医生的正确指导,错误服用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提高免疫功能的说法纯属妄想。    
    过度保健使很多人陷入了一种误区。“老人要补钙、男人要补肾、女人要补血、儿童要补脑、妙龄女郎要减肥”,各种各样的保健概念层出不穷。保健品宣传的泛滥严重地误导消费者:每个人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补,大卖概念的保健食品就是最好的补品。但专家们指出: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不是人人都要进补。即使需要进补,人和人进补的东西也有不同。    
    有人说,我失眠,吃了一些保健品就能够睡好,我觉得它有用。有人说,我眼睛干涩,吃了含有维生素A的保健品就没有问题了。但是,到底是不是保健食品治好了我们身体的毛病?要睡得好,一片安眠药也可以做到;眼睛不再干涩,多吃点胡萝卜也可以解决。我们真的需要用大量的钱去购买包装精美的保健食品来保健康吗?要知道,对人体的疾病,无论哪一种保健食品都不能代替医生的治疗。    
    所以专家的建议是,千万不能以为药片能解决一切,最好的保健方法是吃的健康和生活的健康。


第二部分缺钙还是缺心眼

    保健品运动给中国人民最伟大的贡献是让他们认识到钙的重要性和他们目前严重缺钙,这是保健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的成功。    
    中国人真的缺钙吗?缺,又不缺。    
    实际上,目前我国居民每日摄钙量为400毫克,营养学会公布的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毫克,摄钙水平确实相对较低。但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摄钙量地区差异很大,有些地区的人并不缺钙,缺钙地区也并非人人缺钙。     
    有人说,在商场、药店通过仪器的简单测试就能确定是否缺钙。事实上,这些场所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测人体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人体钙流失的主要危害是造成腰椎和胯骨的缺钙,因此这种测试并不准确。消费者判断自己到底缺不缺钙应该去正规医疗机构测试,那里的测试结果最具科学性。     
    有人说,必须通过吃钙保健品才能迅速补钙。其实,通过饮食补钙是最好最安全的途径。在我们每日摄入的天然食物中,有很多可以达到增加钙质的目的,像奶制品、豆制品等。比起钙片,这些食品存在着价格便宜、食用方便等特点,应为补钙首选。除了日常的食物调整以外,如果还不能达到身体需要,采用营养素补充剂或强化食品也是解决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手段之一。     
    专家提倡合理地改进膳食结构,尽量从天然食品中获取钙。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特别是牛奶,每天喝牛奶500g,便能供给600mg的钙;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给的300mg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    
    有人说,补钙越多越好。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中提出:成人的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每天2000mg,这个摄入量不是建议的标准摄入量。一般而言,成人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0mg,一般从膳食中摄入钙至少500mg。摄入的钙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危害健康的风险就越大。摄入钙过多,可能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吸收利用,也可能导致患肾结石病的危险性增加等。也就是说,营养素摄入不是越多越好。缺乏对健康不利,而过量也可能对健康有害。一般而言,通过日常的均衡膳食和增加奶制品的摄入,可以基本满足人体对于钙的需求。所以,补钙并非越多越好。     
    从国家法规要求来看,保健食品是食品,不允许有任何毒副作用,而药品是允许有毒副作用的。药品是在疾病状态下吃的,食品是可以让国民日常食用的。就时间而言,药品是偶尔吃的,食品可以经常吃。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营养素产品在批成药品时,它的剂量允许大一些,而长期大剂量摄入某些营养素对健康可能造成危害。    
    有人说,补钙产品卖得越贵,含钙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有的补钙品宣称“沉积好、吸收快”,有的宣称“颗粒小”,甚至推出了“原子钙”、“纳米钙”,让人们觉得钙越细小越易吸收。实际上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和钙产品的颗粒大小无关,要看是否具有生物活性。     
    对于老年人、育龄妇女、青少年等钙需求量较大的特殊人群,可根据自身需要适量服用钙产品。至于钙产品的品牌选择,专家们的一致意见是,市场上流通的钙产品,其品质没有太大区别,因此贵的不一定就好。    
    有人说,老年人单纯补钙就能防治骨质疏松症。对于老年人来说,缺钙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需要从改善膳食结构和服用补钙剂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     
    有人说,儿童也必须通过服用钙保健品补钙。实际上,儿童补钙也应以食补为主,在需要服用补钙产品时,应根据其实际特点。儿童由于肠胃功能较弱,不要选择碱性较强的补钙剂,如碳酸钙、活性钙等;不应在服用补钙剂的同时饮用汽水、碳酸饮料及泡腾饮料,它们会影响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另据专家研究发现,儿童过量服用钙制剂,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对有缺锌症状的儿童进行补钙时,应以食补为主。    
    有人说,补钙首选含维生素D的产品。中消协提醒消费者,慎服大量添加维生素D的补钙剂,服用过量会产生积蕴中毒现象。     
    有人说,钙剂对于人体的吸收率高达90%。某些厂商为了增加产品销量、扩大知名度,在广告中加入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言语和数据。专家称,正常情况下,钙剂对于人体的吸收率大致在30%左右。这显然与某些商业广告中所宣传的吸收率高达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