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我们村的阴阳两界 >

第110章

我们村的阴阳两界-第110章

小说: 我们村的阴阳两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记得道士很神秘,并且有点得意的回答:“山当然有经脉,不但山有经脉,万物都有经脉,我曾经在山上,还用针刺经络的方法,救了一个千年古树,那棵树就是因为经络不通,正慢慢枯死,我发现后,觉得如果这样死掉,就太可惜了,就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是它的经络流通不畅所致,于是就帮它疏通了一下,救活了了它,虽只是一棵树,但天下万物,皆有灵性和生命,这也算是一件公德”。

    道士告诉他们,找到了山的经脉,再对付这座山,就会应付自如起来。不过这对一般人来说是极难的,要有异常深厚的针灸造诣,和对人体经络的把握,才能把这些知识,很好的移植到如何找山的经脉上来。

    男主人父子还特意问道士,既然这种山这么怪异,那么继续住在这座山附近,会不会有危险,要不要搬家等,道士告当时很有玄机的说:“世界上很多事,就如药一样,用量合适,即为良药;用量过多,则变成毒药。世界上很多事情也是一样,毒药和良药仅仅是量之不同,同样,这座山,从一个方面看上去,它诡异重重,暗伏危险,但从另一方面,正是它的这些诡异特性,也使得山上各种草药,比别处丰饶很多,并且药效也好,如公子吃的那个大蜗牛,如果用量合适,就可是价值连城的良药啊,所以此山对于一般的居住来说,并没有危险,反而是招财进宝之地,施主在此居住,不也已经有好几代了吗,不都是平平安安吗?”

    这番话,让父子二人觉得心安。

    犹太人听完男主人的这些讲述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座山,竟如此奇妙。原本的恐惧,也慢慢变淡了,虽然他在世界各地,游历过那么多地方,但只有这座山,才让他感到发自灵魂深处的震惊。

    教授在书中引用完犹太人的这段记录后,非常兴奋的写到,他似乎想到了对付那个道士的办法。道士隐藏在这座诡异的山中,因此先要了解这座山后,才可能找到道士。而想对这个山了解更深,就要找到一个精通人体的经络的大师,因为就像那个道士一样,以人体脉络的原理,来研究这座山的经络。

    教授是个汉学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均有涉猎,关于中医中所说的人体经络,他当然也有所了解,知道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东西之一。对西方人来说,经络看不见、摸不着。并且解剖后也找不到,所以很多西方人,根本不相信经络的存在,感到这很荒谬,不过是一种迷信而已,这种东西根本不存在。

    但教授对此却深信不疑,因为他亲身体验过。在他们大学的生物学院,相关专家用小白鼠进行心脏移植实验,经过心脏移植的小白鼠,最多的活两天,当时的医学界,已经感到这已经是个奇迹了,但其中一个专家,竟然使他做过心脏移植的小白鼠,活到了一个月!这个结果一出,震惊了世界医学界。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原来这个专家,认识一位在唐人街生活的老中医,而这位老中医,对人体经络和针灸,有着极深的研究和造诣。而专家也恰好对中国医学很感兴趣,所以两人经常在一块切磋。专家曾经向老中医请教,让他按中医的角度,分析一下经过心脏移植的小白鼠,为什么存活时间会那么短?

    老中医并没有立即给他解答,而是经过几天的认真思索,并翻阅了很多相关书籍后,才告诉了那位专家自己得出的结论:按中医观点看,移植心脏的小白鼠,之所以生存时间那么短,就是因为那颗移植上去的经络频率,和小白鼠本身的经络频率,差别很大造成的。

    专家觉得老中医说得很有道理,这也让他很受启发,为了验证老中医的结论是否正确,他特意让这位老中医,给他做过移植手术的小白鼠针灸。老中医慨然应允,他觉得这也是用现代科学手段,检验中医经络理论的一次难得机会。

    于是,老中医每天定时两次,每天按时给做过心脏移植手术的小白鼠做针灸,没想到竟然使小白鼠的寿命,比没有做针灸的延长好几十倍,专家也被这个结果震惊了,并对中国的经络和针灸理论佩服得五体投地。

    作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教授当然对这件事也很关注,他还特意请那个老中医来,给他的学生定期讲关于中国的经络文化。

    也是从那件事以后,教授才真正感到中国文化的玄妙之处,以前更多是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解,而亲身看到中国文化创造的奇迹后,则更感性地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神秘莫测。

    没想到这次的探险,竟然又涉及到经络问题,看来是及充满挑战,又让他感到非常新鲜有趣。为了找到合适的经络高手,他不得不求助于家在上海的风水大师,风水大师家里是富商,而富商打交道最密切的两类人,恐怕就是名医和银行了。

    这是因为,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对有钱人家来说,都想多认识几个名医,就意味着自己家人里的健康,得到了最好的保障。因此,名医通常不但有钱,还都很受尊重,不管你是黑道白道,为官为匪,都有求助名医的时候,所以对名医都很客气。

    风水大师接到教授的请求后,有些为难,大上海精通经络的名医不是没有,但问题是,这些精通经络的名医们,有人愿意和教授一起去那个偏远的山区探险吗?他们都是日进斗金,并且都是养尊处优的,谁愿意去冒那险,受那罪。

    还有,这些精通经络之术的名医,大都年龄不小,即使他们愿意去,他们的身体能承受得了吗?

    思来想去,这事还真棘手。连着过了七八天,风水大师都没想到合适的人选,教授更是着急,他来中国的日程本来就紧,这什么都没干,就过去了七八天,真是太lang费了,教授做了最坏的打算,再等两天,如果实在找不到,那就只好他们师生三人去了,虽然这样会使探险变得很艰难,但却也不得不如此了。

    说来也凑巧,就在事情陷入困境的时候,转机来了。世界上很多事都是这样,这也就是所谓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原来,风水大师的二哥,向他们推荐了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此人叫唐池舟,出身于医学世家,并且祖父是当时上海中医界,数一数二的名医,此他父亲那辈起,不光学中医,也开始去国外留学,并接受最好的西医教育。

    唐池舟虽然只有三十岁出头,但从小就跟爷爷学中医,尤其对经络和针灸方面,极其擅长。而在十多岁的时候,就跟着祖父开诊坐堂,每次来了病人后,都是他先诊治完后,祖父再诊治,然后对每个病例逐一进行讲解,经过祖父这种严格的言传身教,使唐池舟年纪轻轻就医术非凡,独自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上海很多人都知道,此人虽然还比较年轻,但因为出身于医学世家,并且从医经历又那么长,所以医术绝对没问题,都乐于找他看病,所以,在他们家的医馆里,经常出现三代名医,同堂诊治的情景。

    因此,很多病人觉得,到他们家医堂诊治时,觉得很吉利——祖父、父亲、儿子,三代都在,象征着人丁兴旺,并且鸿运当头。

    更可贵的是,唐家开得是中医馆,但唐池舟和其父亲,都在美国医学院学习过,所以中西医都通,这往往比那些只会中医或西医者,更有优势。

    教授和风水大师听完后,觉得此人确实是比较理想的人选,年轻、中医学养深厚、并且还在美国受过教育,沟通起来就更没问题,但关键是,人家愿不愿意去?

    风水大师的二哥笑着告诉他们俩,一切都协调好了,唐池舟听完后,非常感兴趣,并且还说和教授所在大学的医学院里,有他很多美国的同学。

    教授和风水大师听完,非常高兴,真想不到,在最后时刻,竟然找到这么一位,真算是好事多磨了。

第158章 如何给山把脉

    但唐池舟没敢把实情告诉给父亲和祖父,因为他知道,父亲和祖父一旦知道实情,肯定会极力阻止他去。唐池舟只是告诉家里,有三位美国大学的医学院学者,到中国来考察中草药,所以他想一起跟他们一切去,顺便学习交流一下,并反复强调这是一次难得学习交流机会,这么一说,父亲和祖父才勉强同意他去,不过再三交代他要注意安全。

    于是,人选就这样敲定成功,经过简单的介绍、短暂的交流,教授对这个人选非常满意,因为唐池舟在美国受过教育,并且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勇于冒险,但又不莽撞,思维缜密细致,一个非常机警干练的年轻人。

    教授教书几十年,面试过无数学生,因此,他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探知一个人的诸多品质。

    西方谚语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选对这么一个关键角色,肯定算是一个好的开端,因为教授对这次探险,信心倍增。当然,这全是风水大师一家的鼎力相助,教授觉得此次中国之行很幸运,遇到了风水大师一家这样的热心人。

    因为路途遥远,所以四个人不在耽搁,紧锣密鼓的准备好所需探险装备后,马上坐火车出发。

    因为那时,我们这代还没通铁路,所以他们只能做到省城,然后完全靠步行,像我们这一带的山中艰难跋涉,不过恰好已是秋天,天气不在那么炎热,白天秋风送爽,夜里已经微寒,需要盖一层薄被了。这样的气候,对行进很有利,因此三个人到我们这带的山脚下时,用的时间比预期的短很多。

    在山地里艰难跋涉的过程中,他们雇了两个挑夫和一个向导,但因为装备实在是不少,并且他们行进的速度非常快,把这两个挑夫累得叫苦连连,刚走了两天,就不干了,即使加钱,他们也不愿意继续干下去,于是,两个最为年轻的学生,成了“挑夫”,唐池舟也想分担一点时,但教授和两个学生坚决不肯,说唐池舟能跟他们一起来,他们就觉得感激不尽了,难还能让他背东西。

    在唐池舟的一再坚持下,教授才同意让他稍微背点轻的,但即使这样,唐池舟在山里走了一天后,就感到四肢酸痛,非常疲惫。看看背了最重东西的两个学生,还有背的东西并不比他少的、年龄已经不小的教授,竟然,没发现他们怎么累。唐池舟忽然想到,在美国学习的时候,一个教授曾经对他说:西方人的耐力好,能长期负重跋涉,是好的陆军士兵;而亚洲人则动作灵活,但耐力不如西方人,是当侦查兵的好材料。看来那个教授说的还挺正确的。

    好不容易来到山脚下,但他们四个人,并没有急着找道士的藏身之处,而是用了七八天的时间,在山里考察地形,了解山的大概形状和地势。

    他们还用简单的测量仪器,给这座山画了简单的地形图。每到夜里,在两个学生都酣然入睡的时候,唐池舟和教授则往往看图到深夜,尤其是唐池舟根据他深厚的经络知识,逐渐从这些地形图里,看出很多端倪来。

    这座山,果然是有明显经络的,并且经络和人体经络的类似程度,简直有点让唐池舟震惊。那他是如何发现山的经络的呢?

    唐池舟认为,人的经络就是体内气的流动,而同理,山体内也有气在流动,而山体内地气流通的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