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谜案追凶 >

第248章

谜案追凶-第248章

小说: 谜案追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下室里面。朱棣以为刑部大牢里面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大家都会活活饿死在里面。朱棣下令关闭刑部大牢三十天,一个月后再开启刑部大牢。到时候清理所有的尸体,然后再启用这个新建成的刑部大牢。但是连朱棣也没有想到,当初兴建刑部大牢的时候,几个工匠就担心朝廷会杀人灭口。刑部大牢不是皇宫大内,凡是知道内部构造的人,都有可能被灭口,所以他们留有了后路。他们在刑部大牢里面留下了一些空隙,暗中和亲信开辟出了一条通道。只不过这条通道只能贯穿上下,不能通往外面。

    当朱棣下令关闭刑部大牢的时候,这些人以为官兵会大开杀戒,所以暗中多斤了秘密通道里面。没想到朱棣会来这么一手,当大家走出通道的时候,见到的不是死尸而是恐慌的工人。工人们不是傻子,见有秘密通道马上冲了进去,相互之间因为推挤和踩踏,死了不少的人。进了通道才知道里面没有出路,只有一些上下贯穿的通道而已。大家很失望,有些人甚至于疯了傻了。

    为了活命大家只好做出了令人发指的事情,就是吃死人的肉。渐渐地死人被大家吃光了,大家又开始恐慌起来。大家为了活命,在通道内部建造了一个个简单的密室,供大家休息。但是大家不能不吃不喝,大家需要解决生理问题。所以大家决定吃活人肉,把几个已经疯癫的人打死,分吃这些人的肉。

    由于人数太多,工人们渐渐越吃越少,大家都快饿得不行了。终于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一对叔侄爆发了争斗。侄子是和叔叔一起来刑部大牢工作的,叔叔不但是侄子的长辈亲戚更是侄子的师傅,教会了侄子好多的本事。侄子平时对叔叔也是十分的尊敬,两叔侄至少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可是进了密室之后,两个人有了分歧,为了一点点的食物经常相互争斗。疯癫的人已经全部杀光了,所有的吃的也已经没有了。叔叔竟然对侄子说,家里有孩子需要他这个父亲照顾,希望侄子牺牲自己成全叔叔一家人。侄子本来不懂叔叔的意思,后来终于明白了,原来叔叔想吃了侄子的肉。侄子发怒了,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救叔叔?叔叔家里有婶婶和孩子,难道自己家里没有家人要照顾吗?侄子家里不但有父母、兄弟姐妹,还有已经订婚的未婚妻。叔叔应该为了侄子的未来,成全侄子才对。只要叔叔牺牲的话,侄子就可以坚持到最后,侄子不但可以结婚生子,也可以代叔叔照顾叔叔的家人。两个人谁也不愿意牺牲自己,两个人打了起来。

    就在这两个叔侄打起来的时候,大家围了上来。血腥味刺激了大家的神经,大家不但没有阻止打架,更希望自己能分一杯羹。当叔侄两个几乎同时倒地的时候,惊人的一幕发生了。几个工人冲上去,围着叔侄两个人一阵猛咬,随后越来越多的人来抢叔侄两个人的肉,叔侄两个人拼命地惨叫,大家置若罔闻。

    吃饱了之后,大家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但是大家开始担心起自己的未来。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也会被其他人分食,埋葬在别人的肚子里面。一个代替父亲来服役的书生,默默地记录下了这个事件,希望将来有人能看见这个秘密。书生不但是在记录事件,更是在为自己写下遗书,希望将来有人能够为自己和大家收尸。书生感觉到大家没有可能出去,大家都会死在这里,谁也不能离开刑部大牢。

    当刑部大牢再次被开启的时候,密室里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家不敢轻易露面,更不敢和外人接触。刑部大牢光是清理和消毒就用了三天三夜,随后一大批罪犯关进了刑部大牢。这些工人混在罪犯里面,企图蒙混过关,没想到被刑部大牢的人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工人被杀。不过大家谁也没有说出秘密通道和密室,因为他们不敢说。里面埋葬着他们的同事和他们的罪恶,还有让他们抬不起头来的往事。

    由于发现了不明身份的人,刑部大牢内部大清查,必须严格核查身份之后才能进出刑部大牢。就算这样依然有人企图混出刑部大牢,但是好像没有人成功过。工人们不是老死在密室,就是被刑部大牢的管理者秘密处死,管理者不敢上报朝廷和上级,担心这件事情会连累到大家。也是因为这样,才保住了秘密通道和密室的秘密。

    渐渐地工人都死光了,秘密通道和密室也被遗忘。直到多年之后,明英宗将大批敌对势力和他们的家人关入刑部大牢之后,这个秘密再一次被大家知道。

第二十一回 刑部大牢二十一

    说起明英宗复位的事情,不得不提及王振和“土木堡战役”。王振是明英宗当政时期司礼监掌印太监,不但是明英宗的亲信,而且是明英宗的老师。明英宗人前人后管王振叫“先生”,几乎对王振的话言听计从。军国大事几乎完全由王振决定,为了震慑大臣,明英宗砸了朱棣亲笔写下的铁碑“宦官不得干政”。从此太监正式走入朝堂,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和决断。

    王振本人的学识和能力其实不错,一点也不亚于当时任何一个内阁大臣。但是王振毕竟是太监,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宦官,所以他不得不做事毒辣和嚣张。为了震慑大家,王振鼓动明英宗做了不少不应该做的事情,从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王振很清楚,他的一切来源于明英宗这个皇帝。要是明英宗倒台的话,他将会被人活活剐死,他的家人也会被人杀光。为了让明英宗这个后台活得舒服和长久,王振几乎什么办法都干,目的就是让明英宗开心和信任王振。

    明英宗是一个正常的年轻男人,不但需要无数的美女,也需要无上的光环。明英宗想成为像洪武爷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一样的皇帝,不但威风而且令后人传扬。王振知道之后,一边为明英宗皇帝物色各种美女,一边宣扬明英宗的功绩。凡是大臣或者是老百姓的功劳,都会被王振“偷龙转凤”,成为了明英宗的个人功劳。这令明英宗很开心,越来越信任王振,甚至于把所有的政务全部交给王振处理。

    王振的势力无限扩大的时候,打击反对自己的政敌,诬陷文武大臣。迫使朝中大臣不但不屈从于王振的淫威,任由王振在朝中呼风唤雨。王振也知道自己的弱点,派出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秘密监视文武大臣和老百姓,严禁大家说明英宗和自己的坏话。导致整个大明国土的人几乎都仇视王振,除了王振的爪牙,谁都怨恨王振。王振为了自己长寿,竟然命令各地地方官府为王振他自己建立“生祠”,为自己供奉长寿牌位。司礼监掌印太监被人称为“九千岁”,是皇帝之下权力最大的一个人,就是从王振这时候起才有的说法。

    明英宗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竟然想为自己的江山开疆辟土。王振得知之后,连忙打听敌我形势。底下的人不但不懂军事,而且肆意迎合上级,把自己的军队夸奖地很厉害。王振毕竟不是真正的政治家,不但自负而且不愿意听别人的建议,所以他主观地觉得大明非常强大。为此他鼓动明英宗向北方的蒙元开战,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

    朝中大臣纷纷阻止明英宗的疯狂举动,但是由于王振在一边的煽风点火,明英宗不但不听大家的忠告,而且将为首的几个大臣进行了贬黜。兵部侍郎于谦因为说了几句实话,不但被明英宗降级,而且罚他留在京城闭门思过。于谦对于王振的行为敢怒不敢言,还是没有阻止明英宗的行为,导致“土木堡战役”的失败,明英宗被困瓦剌。

    明英宗过于相信王振,王振又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根本不懂军事指挥。导致三十万大军,被对方六万骑兵包围。对方的骑兵像赶羊一样,驱赶着三十万明军四处逃散。明英宗这才知道对方的可怕,自己军队的弱小,可惜这已经来不及了。

    王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为了自己的性命,竟然私下和瓦剌联系,企图出卖明军和明英宗。王振的人向瓦剌人说出了明军的现实状况,导致瓦剌人识破了明军的实际状况,下令全军攻击明英宗所在的主帅营帐。王振没有等到瓦剌人,就被愤怒的明军官兵乱刀砍死了。

    官兵们担心明英宗为了王振的事情针对大家,所以大家一哄而散。这给瓦剌军队一个机会,轻而易举地攻占明英宗所在的营地,活抓了明英宗。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少的事情,皇帝身边应该有许多的守卫士兵,绝对不可能会被敌人活捉。一般情况下就算敌人再强大,也不可能抓住对方的主帅或者皇帝。士兵会拼死掩护皇帝突围,绝对不会把皇帝丢给敌人。可是明英宗不一样,身边的太监和大臣都逃光了,士兵担心明英宗追究他们杀死王振的事情也走了,只剩下不到百人保护明英宗。这些禁宫侍卫单打独斗是好手,但是不是精兵强将,不会合众连横的战斗队形。瓦剌军队有事骑兵来得快,根本不给大内高手一对一的机会。当大家准备反击的时候,明英宗这个活宝已经被瓦剌士兵控制了。担心明英宗的安全,大内高手们不敢还手,硬是被敌人像砍瓜一样一刀一个杀了。要是大内高手们反抗的话,一百来个大内高手也能和上千敌兵同归于尽。

    明英宗被抓,导致边关将士人心不乱,老百姓和士兵纷纷逃离边境。瓦剌军队几乎是长驱直入,没几天就包围了京城。瓦剌军队以为攻占了京城,就能灭了明朝,所以瓦剌军队对京城猛烈攻击。

    明英宗被瓦剌军队俘虏的消息传回京城,令大家手足无措。有的大臣建议大家迁都南|京,站稳脚跟之后再想办法对付瓦剌军队。有人建议临时迁都开封或者长安,汇合各地的守军之后,再想办法对付瓦剌军队。于谦等人怒斥这些怕死鬼,说现在只能坚守京城,不然的话输了气势,而且会失去老百姓的支持。于谦说现在是大明最危急的时候,必须下定决心,和京城军民共存亡,才会有活命的机会。在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有三件事:第一,选出一个皇室宗亲担任新皇帝,稳定全局同时,让瓦剌军队失去要挟大明军民的理由;第二,上下齐心,一起坚守京城;第三,派人通知各地的军队来京城勤王。

    当时明英宗的儿子太子朱见深只有两岁大,不能让这个孩子当皇帝。所以大家建议明英宗的亲弟弟登基为新帝,只有年轻的君王才能带领大家一起抵抗外敌。于谦等人请求面见孙太后,请孙太后出面代表明英宗,下达传位命令。孙太后只好答应,封皇弟为景泰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于谦带领京城军民,抵瓦剌军队对京城的攻击。瓦剌军队见明朝重新选了新皇帝,上下齐心坚守京城,就知道事情不妙了。毕竟瓦剌军队都是骑兵,人数又不多,不能长期作战。再说各地的明军已经闻风而动,企图合围瓦剌军队。瓦剌军队要是被明军包围的话,不但会被明军救出明英宗,而且会导致瓦剌军队大伤元气。为了保存实力,为了巩固已有的地盘,瓦剌军队的长官也先下令撤兵。京城的危机就这么渡过了,于谦成为了大明的大英雄,国家的有功之臣。

    几年后瓦剌人见明英宗失去了威胁明军的作用,索性用明英宗换取大批的金银。为了营救明英宗回来,明英宗的生母孙太后几乎倾家荡产,联合孙太后的娘家把明英宗用金钱赎回来。其实瓦剌人不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