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谜案追凶 >

第234章

谜案追凶-第234章

小说: 谜案追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牵制六部,内阁的品级不高,但是代表皇帝制衡六部尚书,六部尚书严禁插手其他部门的事情,限制他们的权限。后来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为了防止内阁学士权力过大,设置了都察院牵制。都察院不但有“听闻奏事”的权利,更有监管内阁的职责。一旦发现内阁有问题,都察院可以直接奏报皇帝。为了防止都察院权限过大,朱元璋下过严旨,都察院的官员不但品级不能过高,而且不能插手政务,只有监管官员生活作风和道德行为的权利。用锦衣卫监督百官,有自己家的奴才监控文武官员。这就是朱元璋的功绩之一。后来明朝的皇帝发现锦衣卫的权利还是不够大,监督朝中官员不够,需要扩大到监控全国各行各业,包括军队以及边关的地步。为了防止锦衣卫欺上瞒下,皇帝宣布建立东厂,配合和监督锦衣卫监控天下。锦衣卫半公开地监督百官,东厂暗地里渗透到民间各行各业,甚至于化装成老百姓当兵,监控边关军事和军队管理。为了能够控制好东厂,皇帝用亲信太监直接控制东厂,允许东厂独立设置监狱,默许东厂可以独立审讯和处置所有嫌疑人。锦衣卫的“南狱”就算再嚣张,也算是半军事化的朝廷机构,东厂的监狱简直就是无法无天的地方。所以大家连监狱的名分也不承认,直接把它叫做“黑房子”。但是不管怎么称呼,这个监狱依然是明朝四大“天牢”之一,而且是最黑暗的一个。

    四大“天牢”如果按大小来区分的话,刑部大牢是最大的,锦衣卫的“南狱”也就是“诏狱”第二大,大理寺的监狱,又叫“官狱”属于第三大,东厂的“黑房子”最小。但是实际上监狱的大小和名声并不一致,效率和职能来说也是不这么排名的。从名声上来说,大理寺的监狱第一,锦衣卫的第二,东厂的第三,刑部大牢最后。从办事效率来说的话,东厂第一,锦衣卫第二,大理寺第三,刑部大牢垫底。就算从威信和震慑力来说的话,锦衣卫排第一,大理寺排第二,东厂排第三,刑部大牢依然垫底。为什么刑部大牢除了占地最大之外,其他的都比不上其他几个同行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外行人和老百姓,就连内阁和皇帝也是一知半解。

    其实理由有很多,有自身原因,也有外界因素,还有客观原因等等。第一,自从有了监狱开始,就存在着黑暗和不平。冤狱的产生有一定的是无意造成的,但是更多的是因为有人在里面做手脚。这些人有些是坐堂的官员,更多的是下面的办事人员。明朝的官员俸禄普遍不高,甚至于养不活一家人,下面的人更是不好过了。以一个刑部大牢的牢头为例,他虽然是官府中人,但是没有品级。他一年的俸禄是四十五两银子,平均到每个月不到七两银子。再加上这些钱不会足额按时发放,实际每一年到手的钱不到三十七两银子。要是只有这些收入的话,不要说养活一家人了,就是养活他一个人也很勉强。可是这个牢头不但要养活家里的两个老人,一个老婆和七个子女,而且在外面还有三个“外室”。隔三差五还要请客,招呼手下人去酒楼大吃大喝。每个月的月初还要孝敬上级和师爷最少上千两银子。他哪里有这么多的银子?难道是自己拿家里的钱贴补吗?不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本事。要是外人知道这个牢头除了现在的一切之外,还有三家店铺和城外上千亩良田的话,绝对不会相信。其实这都是真的,他不过是一个刑部大牢普通的牢头而已。在刑部大牢像他这样的人有上百个,手下的狱卒更是上千个。

    第二,锦衣卫和东厂分走了刑部大牢许多权限。甚至于不把刑部大牢当做同等看待,刑部大牢成为了锦衣卫和东厂的奴才。他们对刑部大牢的人轻者打骂,重者直接拔刀相向,甚至于杀人像杀鸡一样。

    第三,这些年来刑部大牢判决的案子,冤假错案太多了。这严重影响到了刑部大牢的名誉,让老百姓和官员渐渐对刑部大牢失望。

第二回 刑部大牢二

    自从刑部大牢的牌子变得臭不可闻之后,几乎所有的刑部大牢人员都不被外界的人看好。一些人认为赚钱是王道,只要能够赚钱,被外人看不起有什么了不起。一些人面子薄,在被人指指点点后,索性离开了这个衙门。还有一些人索性视若无睹,当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不过不管怎么样,刑部大牢的人真的不被外人看好,甚至于有点低人一等的感觉。

    这些日子刑部大牢来了一对古怪的夫妻,他们不是犯人也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记得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正当大家昏昏入睡的时候,一个刑部官员把他们夫妻带到了这里。这个官员并没有说明这对夫妻的身份,只是要这里的人配合他们。不管他们夫妻要审问谁,调看谁的案宗,都不得阻拦和阻扰。唯一的禁令就是这对夫妻不能把犯人或者卷宗带出刑部大牢。

    本来刑部大牢的人有点看不懂这对夫妻,不知道这对夫妻是什么人。要是刑部的官员,来调阅案宗总有一个方向,针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案子才对。可是这对夫妻漫不经心的随意翻看卷宗,并不像针对某人或者某案。要是说他们没事找事,是来玩的也不像,因为他们不但要看卷宗,而且要提审犯人,问案不但仔细而且认真,一看就是老手熟手。大家对这对夫妻越来越疑惑,甚至于有人怀疑这对夫妻是来找事的,针对的就是他们这些看管犯人的人。

    从犯人身上捞油水,靠犯人过日子的他们来说,有太多的秘密不能告人。刑部大牢有太多的文章不能让外人知道,更有不少不了了之的案子。有的人无缘无故死了,也有人无缘无故失踪了,更有一些人在刑部大牢生不如死,还有一些人在监狱里过着舒服的生活。这都是不能明说的事情,也是不能放到桌上公开成文的。这些事情一旦暴露的话,不但这些人饭碗没了,更会牵连一大批人,甚至于刑部的几个主事官员。所以这些事情不能公开,也不能让这对夫妻查清楚。

    为了保住大家的饭碗和老命,为了不放弃这里的油水,大家决定对这对夫妻下手。刑部大牢是关押犯人的地方,当然不怕缺人和意外,大不了制造一个意外,把这对夫妻杀了,随便找一个理由上报上去就好了。没想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首先是这对夫妻不好对付,特别是那个女的好像是一个打不败的战神一样。其次上面的人再三警告大家,这对夫妻不但不能死,而且连伤也不能有,不然的话所有的人都要死。这个传话的官员隐隐约约地提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刑部的老人,如今是内阁大人物,未来的内阁首辅热门人选。他就是张居正,一手掌握着刑部、户部、工部大半资源的张内阁。大家一听说这对夫妻和张居正有关系,马上不敢轻举妄动了。张居正不但是他们的上级的老上级,更是将来朝廷的大佬,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大家仰视的大人物。他们敢为了钱出卖良心和家人,也敢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就是不敢得罪这种人。

    渐渐地大家发现了一些眉目,这个男的精通案件审理和推理,对《大明律法》也了如指掌。凡是这个男的注意的问题,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或者是重要疑点。女的虽然长得好看,但是性格很火爆,动不动就发火,要打人骂人。只有她的丈夫可以管得住她,每当她要做出出格的事情的时候,男的轻轻咳嗽一下,她就马上平静下来。无论大家怎么打听,就是不知道这对夫妻的真实姓名和身份。

    他们就是秦泰和展小小夫妻,也就是这故事的男女主角。自从秦泰破坏了隆庆皇帝选秀和增补宫女的事情之后,他们夫妻就被隆庆皇帝留在了京城。其实就连他们夫妻也不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怎么样,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思,他们不愿意留在京城。秦泰还想着为民请命,做一些对得起老百姓的事情。展小小却只有家人和孩子,她只想一家人在一起,她和丈夫秦泰还有孩子小平安过上平静的生活。只不过他们的未来不是由他们决定,就连隆庆皇帝也不能决定他们夫妻的未来。

    选秀失败之后,为了皇家的名誉,为了隆庆皇帝的名声,朝廷当然需要有一个人出来“顶缸”。这个人地位不能太低,不然的话说服不了大家,而且会引起更大的混乱。因为可以下令的必须是内阁或者司礼监的,而且是隆庆皇帝的亲信这样才可以。司礼监如今的掌印太监是孟冲,他是绝对不愿意做这个“替罪羊”的。司礼监第一秉笔太监是冯保,他是隆庆皇帝的亲信,更是太子的“大伴”,李贵妃的第一走狗。于公于私他都不是最好的“替罪羊”人选。内阁之中张居正和张四维是未来的后备力量,是留给太子的最好助手,不能轻易牺牲。其他的几个不是不够分量,就是不愿意自己“送死”。唯一的人选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现任的内阁首辅徐阶。徐阶是一代名臣,早在嘉靖皇帝时期就是二人之下的内阁次辅。严嵩倒台之后,徐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内阁首辅,霸着这个位子不松手。就算隆庆皇帝不喜欢他,也不敢轻易对徐阶下手。徐阶的势力盘根错节,隆庆皇帝的老师高拱为了他自己和隆庆皇帝,曾经对徐阶多次发起攻击,没想到不但没有绊倒徐阶,还逼着高拱含恨离开朝廷。自从徐阶逼走高拱,将隆庆皇帝亲信谭论赶到了地方之后,徐阶和隆庆皇帝的关系日益紧张。徐阶知道一来自己年纪大了,不能永远霸着内阁首辅的位子,第二,徐阶总不能永远和隆庆皇帝对着干,第三徐阶担心隆庆皇帝会针对他的后代,所以徐阶决定找一个机会离开朝廷。这个机会正好合适,不但可以让徐阶顺利离开朝廷,而且可以让隆庆皇帝觉得对不起自己,不会再针对徐阶和他的后人。为此徐阶索性大包大揽,把一切承认下来,向隆庆皇帝引咎辞职。隆庆皇帝巴不得徐阶认下这件事情,不但可以了解这件事情而且可以赶走这个不喜欢的内阁首辅。所以隆庆皇帝连表面上的客气也没有,马上接下了徐阶的辞呈,并下令召回在家养病的高拱回来出任内阁首辅。

    虽然徐阶不是秦泰直接绊倒的,但是没有秦泰的原因,徐阶不会这么快离开内阁。以徐阶的威望和体力,再干几年绝对没问题。所以徐阶的离开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秦泰。再加上上次秦泰揭发了严嵩儿子严世藩的罪行,导致严世藩下狱判死罪,为“倒严”展开了大幕。所以大家都在暗地里说秦泰是一个“内阁首辅克星”,专门和内阁首辅作对。这种事情是绝无仅有的,针对一个有实权的内阁首辅,不但没有被整死,而且连续绊倒两任内阁首辅,这是一个奇迹。大家都说秦泰不但命大,而且是绝对的命硬。

    高拱不但自己回来了,而且他把他的得意弟子谭论也带了回来。高拱这一次是来接手内阁首辅的,当然需要自己人的从旁协助。高拱虽然是隆庆皇帝的老师,但是并不是隆庆皇帝最亲信的人。说起信任和亲近,谭论和张居正比高拱更得隆庆皇帝欢心。再说张居正和后|宫李贵妃、冯保走得很近,再好的关系不如隆庆皇帝的“枕头风”。所以高拱需要弟子谭论的相助,一起制衡张居正。

    高拱到来之后,隆庆皇帝马上召开了“廷议”。“廷议”是内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