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奋斗在红楼 >

第508章

奋斗在红楼-第508章

小说: 奋斗在红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在西苑中颇为受宠的两位新贵:娇小清冷的独孤贵人,清丽绝伦总带着忧愁的商贵人此时都缀后,随在宫女、太监们的队伍中。杨贵妃,争不过啊!

    好在,天子并没有让杨贵妃般到西苑中居住。

    走在清幽的小路中,雍治天子牵着杨贵妃的手,笑道:“燕燕,且看朕如何给你争一个皇贵妃的金册回来!”

    杨贵妃容貌美丽,冰清玉润,浑身透着成熟美人的诱……惑风情,却偏偏气质端庄,当即,雍容的一笑,道:“臣妾谢陛下天恩。臣妾并无非分之想,唯愿陛下以国事为重。”

    雍治天子莞尔一笑,双手握着杨贵妃的手,轻轻的拍拍她的手背,心中更加满意。

    天子与天子是不同的。杨贵妃这话,换做一个别的天子,大约会觉得有点烦。大臣们天天唠叨,还要你劝谏?但雍治天子爱江山胜于爱美人,如此识大体的贵妃,很对他的胃口。更加坚定了天子心中的某个决定。

    帝、妃二人笑谈时,太监、御前侍卫们忙着准备龙船。天子等一会要泛舟湖上。天子和杨贵妃走出小路,到湖面时,等候在此处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鲲上前来,弯腰行礼,道:“陛下,晋王殿下有事求见。”

    雍治天子四十多岁,白而微胖,穿着宽松的明黄色龙袍,有些显富态的中年人。这时,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淡去。帝王的威严,散发出来。淡淡的道:“晋王他能有什么事?你让他回去吧。”

    毛鲲当时额头上有些细密的汗珠冒出来,声音干涩的道:“是。”

    雍治天子看着退下去的锦衣卫指挥使,眼中,锐利的精光一闪而过。

    当废太子还在位时,他并不介意他的锦衣卫指挥使和晋王走的近。而此刻东宫无主,毛鲲还和晋王走的这么近,或许,他应该考虑换人了。

    这时,龙舟抵达岸边,雍治天子携杨贵妃,两位贵人等上船,开始秋季游湖。

    …

    夜色徐徐的降临,小时雍坊,宋府内。吏部尚书宋溥招来他的两名心腹:文选司郎中戴显宗、考功司郎中宋克忠。

    秋夜里有些凉,屋中烧着炭盆。香茶蒸腾着热气。

    宋天官的脸色明显有好转,振奋的道:“天子驳回何朔的人选,于我而言,大为有利。”

    宋郎中沉吟一会,建议道:“天官老大人,下官以为是否等到明年京察之后再入阁为好?”

    国朝六年一京察。京官,四品以上,上疏自陈,由天子亲定任免;五品以下京官,由吏部考察。七品的科道言官恰恰都在京察的范围内。所以,京察的旗号通常很高大上,其中的奥妙概括起来是八个字: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再概括一下:党同伐异。

    想想看,朝廷廷议就四五十人有资格,科道占了多少人?十三道掌道御史,六科都给事中。所以,京察的份量,可想而知。雍治十五年春,便是京察的年份。

    宋天官摇摇头,“天子倚重何朔治国,明年京察,起不了什么作用。我叫你们二人来,是有事情交代。”

    天子“敲打”何朔,倒是让他心中安定下来:他不会被罢官。宰辅大学士如果和吏部尚书关系融洽,该疑虑的,就当是天子了。这种组合威力太大。

    如何拿下这个大学士位置,每个人的方法不同。他有他的办法。

    …

    夜色之中,不同的轿子正在各处流动。所谓暗潮汹涌,最可怕之处,不在于嘴面上的流言,而在于官员们暗中串联。

    国朝的政治,基本都是暗箱操作。谋于众者,很难成事。不吵成一锅粥,就算是好局面。

    京城西,南安郡王府上,在夜色中灯火通明,尽显郡王府的气派。酒戏已经开场,很是热闹。

    顺亲王傍晚时便来到南安郡王府上,吃了几杯酒,找着机会与南安郡王在房间中密谈。

    晋王推荐王子腾失败,但晋王一系,和四王八公为首的旧武勋集团互动,却多了起来。刘公公给晋王开了一个“等”字药方,但不代表什么都不做。只是,明面上确实不能再蹦了。

    精美的房间中,南安郡王微笑着邀请顺亲王品茶。他约四十多岁,鼻梁高耸,嘴唇很薄。很冷漠的面相。“王爷莫非有意军机大学士职务?”

    顺亲王则有五十多岁,富贵胖老头的模样,笑起来,狭长的眼睛眯的如同一道缝,“郡王不要说笑。我哪里够资格成为宰辅?我为兵部尚书一职而来。”

    周朝当前,文武并立。兵部尚书只是类似于后勤部长和装备部长的职责。武官的考核、升迁权力都在五军都督府手中。前段时间,高尚书去职。这个位置便空下来。

    南安郡王顿时笑容满面,等着顺亲王的下文。

    顺亲王接着道:“小史候史鼐如何?”

    在争夺武英殿大学士的前夜,顺亲王谈的却是兵部尚书。政治,时刻充满了各种交换。南安郡王在旧武勋体系中,有一些力量。

    …

    外城并不执行宵禁。京中极其的繁华。正阳门外的真理报报社在入夜之后,迎来访客的高峰期。似乎夜色能给某些人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坐镇在真理报报社的萧梦祯迎来了一位客人:通政司通政使俞子澄的家仆。

    来人递上一份文卷,道:“这是我家老爷的文章…”

    萧梦祯笑着打个哈欠,打断来人的话,道:“真理报的规矩,你们都应该知道啊。俞纳言的文章,当然会刊登。”

    来人笑一笑,道:“萧庶常,我家老爷希望等在头版上。”

    萧梦祯胖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拿起文卷看了看,随即,毫不犹豫的道:“好。”

    俞子澄的文章,归纳起来一句话:支持增收商税。这样的新闻,他如何能不放在头版中?

    …

    夜色中,许府亦迎来一位不速之客:大理寺寺卿梁锡。

    许澄忙将他迎入厅,泡茶待客。

    梁锡开门见山,道:“我刚才派人去贾府上问了,贾子玉不在府中,他去了北静王府。所以,我到承渊这里来。明日廷议,让我忧心忡忡。我看天子之意,明显是交换。以皇贵妃之位,换一个武英殿大学士。可何相似乎态度坚决。”

    他们三个,在江湖传言中,同为何大学士的三大干将。这其实反映出三人在何朔那里的地位。

    许澄脸上浮起苦笑,道:“所以,梁廷尉的意思是我们两一起去劝何相?这怎么劝?”三纲五常啊!

    梁锡沉默。

    有些时候,看起来,很简单,只要变通一下的事往往却很难做到。这种束缚,在人心中。

    明日廷议,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幺蛾子!唉…。

    …

    只要不是王子腾晋升武英殿大学士,贾环就其实是处在一个看客的位置。他也想是何大学士亲近的朝臣拿下。但问题是,他决定不了。他都没有廷议的资格。

    所以,他都没去何大学士府上坐坐。反而,是在今晚到北静王府中小酌。

    北静王府的一处雅间中,黄酒一壶,小菜数碟。北静王水溶与贾环相对小酌。

    北静王二十出头的年纪,人物秀丽,性情谦和。因祖宗的功劳,他在旧勋贵中颇有地位,明日廷议,他有资格参与。

    水溶举杯和贾环饮了一杯,笑道:“子玉,你和你舅舅怎么回事?”他和贾环见过很多次。很欣赏这位贾府的庶子,名满天下的探花。

    贾环道:“这正是我要和王爷说的事。”

    武英殿大学士的事,和贾环关系不大。他要做的是另外的事:掌握四大家族的主导权。这句话,简化起来,其实是两步。第一,阻击王子腾。第二,自己升官。

    贾环道:“我以为我们旧武勋集团并不适合在此时就开始押注,选边站。但似乎有些人很心急。我舅舅和晋王有些瓜葛。”

    水溶明亮的眼睛看贾环一眼,点点头。

    北静王今年不过二十多岁。可以预见,夺嫡之争,必然会波及到他。新皇登基,他正值壮年。这个时候,形势不明朗,天大的好处,他都不会下注。他认可贾环的想法。

    贾环就是一笑。

    他要是有北静王的地位,王子腾、王承嗣父子想要拖他下水,可不容易。他直接上奏章表态就是。但,贾府没人到部院大臣(六部侍郎以及之上)这个等级。王子腾的态度,就是四大家族的态度。

    取得北静王的支持后,他面临的局面略有改观。北静王的态度会影响到一批人。这对王家是一种压力。接下来,该是做下一件事的时候。

    他打算等武英殿大学士的事情平息后,上书朝廷,增设的文宣院。他是时候,从幕后走到台前来了。现在真理报的名义总编是魏翰林。

    他要主导四大家族,必须要有足够的地位。

    …

    十月初五,真理报,照常派发至衙门,在京城各处售卖。早晨起了浓雾。九点许,阳光驱散着天地间的雾气。此时,身穿各色官服的大臣们陆续的抵达午门外的东朝房。

第六百一十章 第二回合

    朝阳铺陈在巍峨的宫殿上。东朝房中,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很有些拥挤。资历浅的官员都只能站在走廊上。

    能参加廷议的官员的范围,前文已经说过,不再赘述。但,外朝廷议,正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今日议论人事,不能说吏科给事中们没资格来吧?

    再比如锦衣卫,他们要来坐听,这是不可能被赶走的吧?还有,记录的书吏,超品的勋贵们,等等。这些人,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看热闹可以,说话没资格。通俗点,叫列席旁听。所以,有资历浅的官员被挤在门外,情有可原。

    此时廷议尚未开始,众官员自是各自与友人、同僚们议论着。

    其实,若是按照惯例,廷议在清晨就要开始,绝不会拖到上午九点钟。大臣们常朝基本都在凌晨五点。各衙门上班时间是早上7点。哪有九点才开始廷议的事?

    然而,任何制度、规矩在时间长了之后,就会慢慢的松散。像大周朝的常朝,只在逢三六九日,而不是每日常朝。真理报出现后,部院大臣们都习惯了先读报,再议事。

    故而,何大学士将时间定在了上午巳时。这个举动,深得众位部院大臣们之心。

    此刻东朝房中大臣们议论的焦点自是等会就要廷议的人选。九月底武英殿议事,共有四名候选人被廷推。然而,曾缙、殷鹏被天子否掉,只剩下宋溥、俞子澄两位大人。

    而恰恰是,今天早晨的真理报上,头版头条刊登的通政使俞子澄的文章:建议增收商税。这显然是向何大学士交投名状。而宋天官与何大学士的关系恶劣。

    就剩正反两方。今天将是摆明车马的较量。

    宋天官拿出怀表看了看,咳嗽一声,宣布道:“开始吧。”天子令何大学士廷推,但主持廷推的依旧是吏部尚书宋溥。这是吏部尚书的地位体现。秉持铨政。

    当即便有书吏在朝房正中摆好书案,放好书册,笔墨。

    提名程序,上次已经走了。此次廷推,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只剩下两位候选人,投票等天子定夺而已。但朝争,恰恰是这种一力降十会,短兵相接的路子更令人热血沸腾。

    安静下来的东朝房中,这时便有些微微的躁动,响起低低的交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