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奋斗在红楼 >

第333章

奋斗在红楼-第333章

小说: 奋斗在红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中有信来。书院里的举人:大师兄公孙亮、罗君子罗向阳都将参加此次的礼部会试。

    …

    车辚辚,马萧萧。

    黛玉的马车中,紫鹃和袭人陪着黛玉。她这俩马车是贾府里的马车,不似后面运货的马车行里租来的马车,陈设精美,空间宽敞。

    紫鹃挑起车帘,方便黛玉的视线落在贾环身上,笑道:“姑娘,三爷骑在马上,真是显得英武。”

    昨天她给三爷打发出去。晚饭时见姑娘脸颊生霞,看三爷的目光中情意绵绵。傻子都知道怎么回事。肯定是三爷在回京前,把事情都说清楚了。

    只是,怎么说的,她就不知道了。这让她心里痒痒的。京城那里,宝姑娘和三爷是有婚约的,三爷打算怎么安置她家的姑娘呢?

    黛玉嗔道:“你喜欢的话,我给老太太回了去,让你明儿去服侍环哥。遂了你的心愿。”

    紫鹃放下车帘,笑道:“好姑娘,怎么说到我这里来了?我要去也不会是一个人去。”姑娘出嫁,她必然是要陪着去的。

    黛玉如花的容颜上浮起淡淡的绯红。这句话牵动她的情思。

    车厢里安静下来。一旁的袭人看着粗笨,心思却是细腻的。言语间听的出来。心里感叹了一声。这回府之后,还不知道是怎么样的了局呢。

    而她的未来,又在何处呢?她是属于宝二爷借调给林姑娘的。但回去之后,想要再会宝二爷房里,怕是难了。一个是宝二爷房里没位置,二个是三爷对她服侍林姑娘还是很满意的。她从晴雯口中得知的。预估不会让她离开林姑娘屋里。

    然而,林姑娘出嫁,怕是不会带她去的。

    …

    贾环在十一月十九日启程离开金陵的消息,在金陵不算秘密。

    随着日头的升高,宁儒、中散先生、李良吉、丁昂等士林中人开始向外金川门的码头赶去。贾环的诗词、素描画,足以让他在士林中拥有相当的地位。

    更别提他其他的身份、关系网。比如:江南士林新任领袖张安博的弟子,比如贾妃的弟弟,比如颇受将来的户部尚书卫弘的看中等。

    临金川门时,路过一座酒楼时,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一副长随的打扮将贾环等人的车队拦下来,“我家主人请贾孝廉与林姑娘入内一叙。”

    贾环微微有些奇怪,控制缓步前行的黄马,车队缓缓的停下来。还没开口问,拦路的男子说道:“我家主人是新任的金陵纪知府讳兴生。”

    张承剑看着翻身下马贾环,惊奇的道:“子玉…”贾环与金陵知府纪兴生有旧?

    贾环苦笑一声,解释道:“家父和已故的林姑父与纪府尊有旧。”

    金陵知府纪兴生上任有些时日了。但贾环并没有去拜访他。林如海去世前给他留了三封书信。通过何元龙转交给他。其中就有一封是给纪兴生的。

    但贾环深知人走茶凉的道理。至于,贾政和纪兴生的交情,他作为晚辈,马上就要离开金陵,没事也没有必要去拜访纪兴生。倒没想到纪兴生会在他离开的路上将他“截住”。

    奴仆纷纷阻隔人群、道路。通知马车中的黛玉。又前去与纪家的人交涉。

    酒楼的二楼之中,一名年近四十的中年男子颇为不悦的看着贾家奴仆的反应,低声道:“意态骄狂!”他贵为知府,轻车简从的出来,都没有封路,贾家的奴仆竟然敢封路。

    他身边的管家笑了笑,“老爷,我下去接着林姑娘。”(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章 秦淮水榭花开早(中)

    酒楼外大街上阻隔的人群如同流水被拦截、堵塞,过了好一会儿才恢复通行。

    此时,贾环已经在如意的协助下,从行李中拿出带着小锁的铁盒子拿到林如海给纪兴生的书信,带着黛玉,紫鹃、袭人一起,在纪家管家的引领下,进入酒楼二楼。

    贾环并不知道金陵知府纪兴生对他的举动的不满。知道了,他一样会做。他并非是一个张扬的性情。但是事关黛玉,他不会再冒任何的风险。

    酒楼之中已经被清场。空荡荡的二楼,正中的八仙桌边,坐着一名中年男子,身旁是一名梳着高髻的美丽少女。只看容貌就知道两人是父女的关系。

    少女穿着妍丽的棉袄。一双明眸尤其的出众。如果说她的美丽有十分,这双妩媚的眼眸要占七分。

    她的明眸掠过贾环,还有带着帷帽遮住容颜的黛玉身上,微微撅嘴,轻哼了一声。她对“扰民”、飞扬跋扈的贾环有些看不上。这种世家公子,她见得多了。她父亲还曾想将她嫁给贾环,现在看来幸好这桩联姻没成。

    纪兴生时年三十九岁,此时官至正三品的金陵知府。他是前朝宰辅大臣纪安成的幼子,有这样的升官速度并不奇怪。这时,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文士便服,头戴唐巾,。看着普通,又谁有知道,这一位是大权在握的金陵知府呢?

    纪兴生目光审视的打量着贾环,不悦的道:“你就是贾环?我到金陵这些时日,你为何不来拜见我?贾存周与林如海没有与你说起过我和他们的渊源吗?”

    贾环倒不会被纪兴生的知府之威给压住,他见过的高官多了去。躬身行礼,礼貌的答道:“父亲与姑父都曾提及。小子礼数不周,还请纪叔父见谅。”说着,双手奉上林如海留下的书信,“这是林姑父让小子转交的书信。”

    贾环坦率的承认错误,倒是让纪兴生高看他一眼,再加上一声“纪叔父”,脸色稍霁。

    纪兴生坐着,接过贾环手中的书信,并不拆封。这种转交的书信,其实是照顾送信人的意思。都是闲话。转交到女儿手中,感慨对黛玉道:“我与令尊乃是通家之好。昔年林探花文采风流,人物出众,迎娶贾府千金。那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往事在目,不意林兄壮年而逝,实在是天嫉英才。”

    纪兴生追忆着,语气低沉、萧索。他和林如海是一科的进士。俗称的同年。私交极好。当日林如海与贾府千金贾敏的婚礼,他亦有参加。

    提起父亲,林黛玉禁不住悲从心起,忍不住低头垂泪。过了片刻,抬头看向贾环。

    贾环没想到纪兴生与林如海交情这么深。这种事,纪兴生不可能骗他和黛玉。对黛玉轻轻的点头。既然是通家之好,再带着帷帽就不礼貌了。

    黛玉摘下帷帽,露出精致无瑕的玉容。娇靥上泪痕两行,如若梨花带雨,神韵难画,美丽无端。再拜行礼,“见过世叔。”

    黛玉和贾环间的小动作瞒不过纪兴生,他微微皱眉,想起金陵城中的某些传言。等见到黛玉的面容后,微怔之后,仰天长叹道:“贤侄女与令慈何其肖似!惜哉,如海兄!”

    纪兴生面露悲容,沉浸到对往事的追忆中。时间就这么缓缓的流走。好一会,才恢复过来。

    贾环沉静的站在一边,等待着。

    纪兴生目光从安静、沉稳的站着的贾环的脸上滑过,心中赞许的点头,这少年心性沉稳。对贾环的评价调高许多。果然是名声在外的少年才子。

    而后,对黛玉直言道:“我得知贤侄女今日离开金陵,特来见你一面。亦是观察贾子玉其人。若是林兄所托非人,我定然是不依的。如今所见,心中稍安。”

    说完,又对贾环说道,语气微微有些严厉:“金陵里的传言,想必你也是清楚的,有诸多不堪之处。真真假假,我不去计较。若是你有亏待林侄女之处,我绝不轻饶。”

    纪兴生的话是说的有点托大的。贾环在内心之中并不会畏惧他。但是纪兴生以林如海的好友的身份来说这番话,对黛玉的关爱之意流露出来。贾环自是领他的情。

    贾环躬身行礼,神情郑重的道:“请纪叔父放心,我不会的。”林妹妹的深情,他如何能辜负?如何可以亏待她?

    纪兴生点点头,挥手道:“你们去吧。”

    贾环带着黛玉、紫鹃、袭人下楼。片刻后,酒楼外的马车队重新前行。街肆上喧嚣依旧。

    纪兴生在二楼窗口看着马车远去,轻轻的叹口气。他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纪小娘子撇撇嘴。她得承认,这个“飞扬跋扈”的少年,待人接物,很有一套。

    …

    一段插曲后,贾环一行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中抵达外金川门码头。码头之上,舟船云集。体现着金陵的繁盛。在通往一处码头的主道边,有近百名士子装束的读书人在此等候。

    这来是给贾环送行的士子。不仅有金陵本地的士子,国子监中的一些监生也前来送行。还有一些权贵子弟。

    贾环的年龄决定了,他的离去,不可能有长辈来送行。但金陵官场新任的尚书、侍郎、堂官、亲民官们都表达了“善意”。或是派出身边自家的子弟,或是派出心腹幕僚。

    也有几名并不顾忌“拍马屁”名声,读书人出身的佐贰官亲自前来码头送行。

    贾环,在官场之上,首先是贾皇妃的弟弟的身份。这份权势,足以让趋炎附势。

    贾环、张承剑、纪鸣等人抵达后。黛玉等人先行上船。马车上的行李亦由贾家的奴仆往船上搬运。贾环则是在中散先生的介绍下,和来送行的士子、文士、子弟们一一见面,叙礼。

    “这是吏部吴尚书的二公子…”

    “这是户部何侍郎的长公子…”

    “这是吏部魏侍郎的师爷…”

    中散先生一一介绍,贾环一一回礼,谦逊的与各人各自闲聊几句,接受众人赠予离别的祝福语以及对来年春闱金榜题名的提前祝贺。

    龙江先生宁儒、卫兼、王仁(王熙凤的哥哥)、萧幼安、李良吉、丁昂、高监生、唐信然、乐监生、张推官、张员外、吴典籍等贾环的老熟人都在。

    田师爷早早的在码头上准备了酒菜。

    此处的送别,以龙江先生的身份、地位最高。

    龙江先生穿着精美的玉色长衫,头戴唐巾,身姿修长,自有一股风流倜傥的名士气质,从随从捧着的铺着红绸的托盘中拿起酒杯,代表众人敬贾环,道:“祝愿子玉此去一路顺风,鹏程万里。”

    贾环亦是从随从处拿过一杯酒,仰着脖子一口饮了,道:“谢宁前辈吉言。”

    众多送行的人们都饮了酒。

    江风萧瑟,冬日融融。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贾环向众人行礼,“谢诸君相送。山高路远,他日相逢于京师,在下再煮酒以待。”

    白师爷跟在贾环身边,他也要前往京城。

    就在这时,长江江面上驶来数艘画舫,歌声、乐器声清晰的传来。唱的正是贾环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画舫船头,有小厮竖起彩旗:紫竹馆袁静香姑娘送别贾先生。

    一曲毕,隔壁画舫中歌声再起。又是贾环的一首名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一次是云烟院的名妓刘如烟。

    继而又有天香院的名妓唱起贾环在江南期间的诗作:写莫愁湖的诗词“欲将西湖莫愁比”一首。“青衫少年无人识”一首。

    又有晓梦阁的花魁冰婉唱词。是贾环写给林千薇的那首精品美人词: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其中有名句如:造化可能偏有意,此花不与群花比。

    如此盛况,金陵有多年未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