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场布衣 >

第878章

官场布衣-第878章

小说: 官场布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为什么不等花生在地里晒干后,再运回到家中?如果那样的话,街道上就不会这么乱了。”宗伟阳说道。

    宗伟阳没想到,他只不过问了一句话,竟然惹来了老伯的一通牢骚!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百姓的心声

    老伯对宗伟阳的问题很有怨气,所以也顾不得有些话自己该说不该说了,噼里啪啦就是一通牢骚:

    “放在地里?被人偷去了怎么办?前天晚上,李老二的花生拔出来后,放在地里没有来得及往家运,结果一晚上连秧子带花生丢了一卡车!再说了,花生拔出来后,晒个半干最怕雨淋,放到家门口,一旦晚上有雨,半夜我们就能起来用塑料布盖住了,如果在地里,深更半夜怎么去?等我们去到,花生早被雨淋透了!这可是我们一年的收成,一年的辛劳结果,如果糟蹋了,怎么办?谁来包赔我们的损失?唉,农民指着什么,不就指着这点庄稼吗?我们可不像你们这些端金饭碗的,旱涝保收!”

    宗伟阳没想到老伯竟然如此抵触将花生放到地里晒干再运回家,不过他说的也的确有道理。宗伟阳还真不好反驳,于是有些尴尬的岔开了话题:“李老二的花生丢了,没有去报案?”

    “报案了,可是又管什么用,警察能有空管这号事情?一车带秧子的花生,总共不值几千块钱,警察能立案破案?”老伯的话有些无奈,这号事情谁摊上谁倒霉,丢了也就白丢了,顶多跑到大街上骂骂大街泄泻火了事。

    赵长枪知道老伯说的是实话,一个派出所警力就那么多,根本不可能因为这种事情成立专案组破案,到头来,老百姓只能吃哑巴亏。而一些乡村小贼也正是看准了这点,**不犯,小法不断,气死公安,难死法院。

    “是这样的,老伯,咱们村是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所以县里打算在村里几条主要街道两旁建起花坛,栽上树,种上花,沿街的房子也要重新粉刷一下,这样也能让大家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老伯认为县里的这个决定怎么样?”

    赵长枪直接将话题转向了他们这次下来调研的主题。

    老伯迟疑了一下说道:“我能说实话吗?”

    “当然,老伯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你放心,不会有什么事情的。”赵长枪已经猜到老伯会怎样回答自己的问题了。他就是要让宗伟阳真正的听听老百姓的心声。

    “好,那我就实话实说了。我一个小老百姓,大道理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如果真的在几条主街道两边全部栽花种树,就要将现在的水泥路面全部凿开,劳民伤财不说,我们夏天没地方晒麦子,秋天没地方晒花生,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此时,周围的几个庄稼人也已经围拢过来,他们知道赵长枪等人的来意后,也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更有人不客气的说道:“什么狗屁的新农村建设,我看就是某些官员为了捞取政绩搞得面子工程!”

    宗伟阳听着这话有些刺耳,于是沉着脸说道:“这位大哥,你这样说就不对了,县委县政府搞新农村建设,也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真心想为老百姓干点事情,切实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嘛。怎么能说成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呢?”

    说那话的人可能是个愣头青,粗汉子一个,所以听完宗伟阳的话后,马上不客气的说道:“屁!真心为老百姓办事?不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既然不是面子工程,为什么搞新农村建设只粉刷沿街房?而村子里其他的房子却不粉刷?依我看政府将钱花在这些根本不需要粉刷的房子上面,还不如花钱将村里的危房翻盖一下!村里五保户李奶奶的房子都快塌了,要不是村两委几次修缮,恐怕早把李奶奶埋在里面了!那才是真正需要修葺,需要粉刷的房子。可是上面的领导为什么偏偏就看不见?只看见这些根本就不需要修葺粉刷的沿街房?”

    愣头青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农村,有人敢搭台,就有人敢打鼓敲锣唱大戏,他的话音刚落,另一个声音便响起来:“二愣子,你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老子来告诉你吧,还不是因为上面下来检查,都是只围着村里的主街道转一圈完事?像你李奶奶那种处在犄角旮旯的房子,上级的大领导又看不见,谁会去管?”

    “嘿嘿,上面这么一搞,谁家的房子沿街,谁可就占大便宜了,免费修房子,免费刷涂料。我听说李家庄的沿街房,村委还要免费装修呢!当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村委干部把自己家里的平板电视,电脑全都搬到这些沿街住户的家里充门面呢!”

    “这和大跃进时,把附近田里的庄稼全都集中到一个地里,应付上级检查,有什么两样?这如果还不是面子工程,那什么是面子工程?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将偷花生的小贼给老子抓住呢!”

    赵长枪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不但没有生气,心中还嘿嘿直乐,这些话都是他想对宗伟阳说的,现在由这些老百姓的口说出来,省的他再和宗伟阳争论了。希望老百姓的这些话,能让宗伟阳上上心。

    宗伟阳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毫无疑问,他想主要抓好沿街房的粉刷修葺工作,的确有应对上级检查的想法,也的确想为自己捞取点政绩。但是他也的确是想为老百姓做点事情,不然他也不会决定投入那么多的资金,但是没想到,老百姓对自己主要治理沿街房的决定竟然是如此的抵触!

    正当宗伟阳有些下不来台的时候,得到消息的村支书和村主任急匆匆的赶了过来。这两人本来正在自己家里摘花生,听说县委办来人了,正在搞民意调查,连身衣服都没有来的及换就相约着跑了过来,满身上下都是土。一点都不像个干部,地地道道农民一个。

    这两人本来以为来的是县委办的某个办事员,没想到过来一看,竟然平川县的一二把手全来了!

    两个鲍家庄的政治人物虽然以前从来没见过赵长枪和宗伟阳的真面,但在平川新闻上见过,所以认识他们。

    “宗书记,赵县长,我是村支书鲍永年,他是主任田洪刚。你们怎么亲自过来了?”支书想和两位大领导握握手,又不敢,只是不断的搓着满是老茧的大手,讪讪的对宗伟阳和赵长枪说道。

    村主任没说话,只是狠狠的瞪了一眼刚才正说的欢的一干乡亲们,他能想象到,这帮家伙刚才在宗书记和赵县长面前,肯定没说什么好话。不然,宗伟阳的脸色不会这么难看。

    一干乡亲们听说眼前的两个人竟然县里的书记和县长,不禁都大吃一惊,有些后悔刚才胡说八道,又看到村里的两位“领袖”来了,也不再议论了,纷纷散开忙着自己的活记。

    宗伟阳脸上挤出一个笑容,说道:“呵呵,你们是鲍家庄的支书和主任?我正好有事要问你们。我们先去你们村部吧。”

    这时,赵长枪忽然说道:“等一下,宗书记,我们不如先去五保户李奶奶家看看吧?”

    宗伟阳点了点头,然后对支书说道:“你头里带路,我们边走边聊。”

    村支书鲍永年有些惶恐的领着平川县的两位大佬朝一条小巷走去,而村主任则在后面小声的吩咐那些农户,赶紧将他们晒在路上的花生向两边收一下。他们弄得也太不像样了,原本十几米宽的街道,现在只有两米多能走路,其他的全被花生果占了。

    “鲍支书,难道镇里没有给你们下通知,要做好迎接上级检查的准备工作?”宗伟阳一边走一边问道。

    鲍永年知道宗伟阳指的是路两边的那些花生,于是苦笑着说道:“宗书记,镇里是给我们下通知了。可是我们村两委也没办法啊!今天周二,天气预报这个周末有小到中雨,如果大家不能趁着这几个大晴天,快点将从地里拔出来的花生果晒干收起来,恐怕花生就得发霉啊!而村里的硬化路面是晒花生最好的地方,而平时村里又没有多少车子通过,不会影响到交通,所以,村两委也没有强制大家不能在路上晒花生。”

    鲍永年说完后,长叹了一口气,又说道:“唉!村干部难做啊,我们也想完成上面交给的任务,可是总也得照顾一下实际情况啊。”

    “考虑实际情况,上面交给的任务就不完成了?那样国家的政令还怎么执行下来?”宗伟阳冷声说道。

    宗伟阳严厉的话语让鲍永年有些措手不及,顿了一下,才沉声的说道:“上面安排的其他任务,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完成,但是现在就在街道两旁修建花坛,栽花种树,粉刷墙壁,我们真做不到。总不能让老百姓的花生都堆在家里发霉吧?那样连明年的种子都没有保障了。”

    鲍永年的话音虽然很低,却很坚决,一时间宗伟阳竟然不知道如何反驳了,只是在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哼。

    鲍永年说话的时候,赵长枪一直在偷眼打量着他,只见鲍永年五十上下年纪,面容黝黑,一脸皱褶,眼神中满是沧桑,一看就是常年在地里操劳的真正农民。

    当下,村干部还能亲自每天土里刨食的可真不多了。在很多村,村干部就是一方土霸王,真正的土豪,即便村子再穷,也穷不了他们。至于为什么,大家都懂得。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误诊?

    “鲍永年同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是国家的号召,难道你就不想将鲍家庄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赵长枪见宗伟阳不说话了,于是说道。

    “想,我当然想,说实话,我做梦都想将鲍家庄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我想的是如何把鲍庄村建设成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鲍永年毫不犹豫的说道。

    “哦?那么依你的理解,什么样的农村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赵长枪饶有兴趣的问道。他能判断出,鲍永年是那种做事非常踏实的村干部,所以想听听他的看法。

    “既然赵县长这样问,我就斗胆说说我的想法。我认为,要想建设新农村,首先要让大家熟悉政治生活,让村民关心政治,关心我们的国家建设。其次,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逐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还有,一定要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让村民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无论怎么说,在我的理解中,如果只是栽栽花,种种树,粉刷一下沿街房,让农村表面上看上去好看一点,那不是真正的新农村。”

    说这些话的时候,鲍永年脸上已经没有了惶恐之色,取而代之的是面对现实的无奈。

    “嗯,思路不错,不过得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行,鲍家庄现在又为村民做了什么呢?”赵长枪情不自禁的为鲍永年鼓掌,然后又问道。

    “鲍家庄正在引进一个千亩蔬菜大棚计划,主要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大棚。如果这个计划一旦成功了,我有信心在三年之内,让村民的年收入翻三番,人均年收入达到两万元!另外,村里已经建设成文化广场一个,村民在农闲之余可以进行各种文娱活动。还有,我们在村部开辟了一个农民夜校班,每个月都会聘请榆林市农业科技站的技术员来给大家讲授大棚蔬菜的知识,还有”

    鲍永年侃侃而谈,赵长枪听得不断点头,心中不禁有些感慨,像鲍永年这样,带领着村里的老百姓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