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奋斗之第三帝国 >

第317章

奋斗之第三帝国-第317章

小说: 奋斗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驱逐法西斯日本强盗出中国。

    7月15日**在致远在重庆的周恩来的电报中指出:“苏德战争起,我们即刻加紧侦察和准备破坏交通,借以牵制敌人,我们决心在现在条件下最大可能帮助苏联红军的胜利。”

    但是**也清楚地看到敌我力量的悬殊差距,强调“假若日本进攻苏联时,我们在军事上的配合作用恐不很大。假如不顾一切牺牲来动作,有使我们被打坍,不能长期坚持根据地的可能,这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不利的”。**在电文中还让周恩来把他的意见告诉苏联驻华使馆武官崔可夫将军,并请崔可夫转告斯大林……

    “谁?”李德一怔。这个崔可夫可是炒面捏的人——熟人了,莫不是目前不久前正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军作对的那个人?

第14节 斯大林六请**

    施蒙特证实,米沙说的苏联驻华使馆武官崔可夫将军,正是日前被德军打得满地找牙的败军之将——苏联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副司令员兼62集团军司令。

    哈尔科夫惨败后,苏军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以朱可夫为首的一个全新的指挥官群体却开始渐渐崭露头角;获得了权利——精力旺盛、冷酷无情是他们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使得政治委员和内务人民委员会对他们都畏惧三分。朱可夫所采取的整顿措施让许多年轻的官员看到了自身发展的希望,并且对红军目前所遭受的耻辱大为愤怒。

    二是苏联面对生死攸关,斯大林发布了更为严厉的“决不后退一步”的命令,对各级指挥员实行严酷的连坐法。在斯大林对军队实行政治迫害的恐惧气氛之中,瓦西里?崔可夫将军作为新生群体中最冷酷无情的一员,担任了斯大林格勒的城防司令。

    崔可夫的喜怒无常与朱可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身体强壮,长着一张线条粗犷的脸,一头浓重的头发,这些更加凸显了他作为俄罗斯人的典型特征。他毫不掩饰地表现着典型的崔可夫式的直率的幽默,然后露出他发黄的牙齿大笑。苏联宣传资料将他视为十月革命的典型产物。

    在德苏战争爆发的前六个月中,崔可夫一直在蒋介石政府中担任苏联驻中国使馆的武官一职。后来他被苏联政府召回国,担任驻扎在图拉的一支预备役军队的代理指挥官。早在7月初,崔可夫在脊柱受伤还未痊愈的情况下就接到苏联政府的调遣命令,要求他带领尚未训练成熟的预备役军队,也就是后来的第64集团军,去拦截顿河西部德军的进攻。

    7月16日,在政治委员康斯坦丁?科克维奇?阿布拉莫夫的陪同下,崔可夫来到了斯大林格勒前线指挥部。此后,他以铁腕手段治理军队,尤其是他残酷无情地实行连坐法,让部下噤若寒蝉的同时,也确实让广大苏军官兵与德军拼个鱼死网破。斯大林提出“决不后退一步”,崔可夫加了一句:“我们决不离开斯大林格勒”。其结果是让德军重兵花了半个月时间才攻占这座城市。

    屋子里一片寂静,大家都望着元首。李德意识到自己刚才思想又抛锚了,便朝米沙看了很久,“……你继续。”

    于是米沙又继续讲述来自东方的消息……

    1941年10月2日,德**队出动35个师的兵力向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

    就在斯大林惶惶不可终日地指挥苏联军民进行莫斯科保卫战的关键时刻,苏联方面得到了一份绝密情报:如果德军攻下莫斯科,日本就要进攻苏联远东。完全可以想象,这份情报对最高统帅斯大林的触动有多大。自德苏战争爆发以来,斯大林最担心的就是苏联在东西两线腹背受敌,因而对于日本方面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极其敏感。

    1941年11月12日,斯大林第二次致电**中央军委主席**,提出了在日本进攻苏联远东地区的情况之下**采取军事行动的问题,斯大林希望**方面派出一部分力量向长城内外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斯大林还通过共产国际向**中央、**施加压力,不断要求**派遣部队尽一切努力向日军发动进攻,以配合苏联红军,牵制日本关东军。1942年2月27日,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书记处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中国***和**“指望苏联胜利,却又不积极开展军事行动,力图自保”。

    面对批评和压力,**不为所动,规定1942年***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它武装力量的中心任务仍然是积蓄力量,恢复元气,巩固内部,而不是直接出兵援助苏联。同时,**的力量像撒胡椒面一样遍地开花,集中起来也非一日之功。

    实际上,**高瞻远瞩,在抗战前早就秘密拟订了对抗日方略:“一分抗战、二分宣传,七分发展。”平型关战斗是**抗命的产物,百团大战正如事后对组织者彭德怀批评的那样,事先并未经过**中央批准。那些宣扬“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学生娃王明很快被踢出局,**掌管了全局。

    从**的角度考虑,**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他的决定是正确的,道理很简单:鱼蚌相争,渔人得利。在党内斗争中,与其说是**手段高强,不如说是对方太幼稚、太有信仰,让学问塞满了肚子可怎么也倒不出来,在厚黑学上那帮秀才连学前班的水平都没有。

    斯大林何等的精明,**的意图他洞若观火,而且他也看不起**武装。只是形势逼人,病急乱投医,把**当成了救命的稻草,一遍遍去捞。另外,与世界上的其他***一样,中国***依靠苏联建立健全,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一直受共产国际和太上皇斯大林领导。“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喊得天响,现在苏联有难,理应回报。

    但是,斯大林的话**是可听可不听,对自己有利的奉若神明,对自己无利的敬而远之。对此,斯大林也是鞭长莫及。

    1942年6月,德国继北占列宁格勒、南陷克里木的基础上,在苏德战场上发动夏季攻势,对战场南翼的苏联红军发动重点进攻,不仅突破了苏军在塔曼半岛的防线,跃进到高加索西北,而且击退了苏军在哈尔科夫的进攻,上演了又一场的基辅会战。恰在此时,苏联方面再次得到日军向中苏边境秘密集结的情报,这使得斯大林更加紧张起来。为此他授意苏联国防部起草电文,第三次致电**和**中央,要求“八路军在日苏战争发生时,派一部分正规军开赴南满,策应苏军,以牵制日军”。

    随后,斯大林和苏联方面又派弗拉季米洛夫以共产国际驻**中央联络员和塔斯社随军记者的双重身份,立即飞往延安,督促**中央派八路军开赴南满地区,配合苏军的行动。除此之外,苏联派驻延安的联络小组频繁地就八路军军事行动的问题同**中央进行磋商,并且派人前往晋察冀根据地实地考察八路军活动的情况。

    在此后的两个多月里,斯大林和苏联方面一再要求中国***方面立即在军事上采取行动,袭击日军,破坏交通线路,并且同国民党蒋介石当局搞好关系。苏联的这一系列要求,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进攻苏联的时候,**能出兵援助,配合苏联红军作战。

    面对斯大林和苏联方面的要求甚至是干预,**明确表示:一旦苏日开战,我们自然要配合苏军作战,但这种配合必须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而不是孤注一掷的。在目前形势下,我们极端困难,八路军的任务只能是积蓄力量,巩固内部,休养兵力,恢复元气。这时要求八路军打大规模的运动战阻止敌人和牵制敌人是不切实际的。大动必伤元气,于我于友均不利。

    对斯大林的这两封电报,**之所以不做肯定的答复,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根本没有能力出兵援助苏联。自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势力已经发动了两次反。共**,与此同时,日本法西斯一方面扶植汪伪政权,一方面改变对蒋介石的强硬政策,腾出手来把主要兵力用于对付中国***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苏德战争爆发后,国内的反。共顽固势力更是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国民党顽固派不仅派重兵围困我陕甘宁边区,而且停发八路军的军饷、弹药和被服等重要物资。

    不仅如此,一些国民党部队纷纷响应蒋介石“曲线救国”的号令,甘心投靠日寇,沦为汉奸、伪军,同日本侵略者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一起进攻我八路军、新四军。在靠近苏联的华北地区,1941年7月冈村宁次接替多田俊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上任后他一方面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另一方面派军队对我抗日根据地反复“扫荡”,进行“铁壁合围”,实施“三光政策”。在靠近苏联的长城内外,日寇制造了东西长700里,南北宽80里的无人区,使我八路军各部队活动十分困难。

    以上因素,再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从1941年至1942年下半年,中国***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根据地面积大幅缩小,人口由1亿减少至5000万以下,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减少到约40万。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军抽调部队离开根据地北上援助苏联,长途奔袭,兵力少,武器装备落后,缺乏有效的供给和支援,其结果除了惨败,很难想象还会有什么更好的结局,这不仅对中国***、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利,就是对苏联本身而言也是不利的。

    1942年7月,德军再次纠集150万兵力直逼苏联南部重镇斯大林格勒,企图切断苏联南北水陆交通要道,截断苏联红军的补给线,进而包抄莫斯科。德军凭借数百辆坦克的冲锋,上千架飞机的狂轰滥炸,于7月13日突破苏军的防线,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区,苏联形势十分严峻。此时,日本法西斯虽然忙于太平洋战争,但是关于日本在远东配合德国进攻苏联的种种传闻仍然不断传到斯大林耳里。

    当时正忙于指挥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斯大林,无法准确判断这些消息的真实性。远东地区的日军一直是斯大林的一块心病,为了以防万一,在积极组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同时,斯大林第四次致电**,请求出兵。

    斯大林在电报中要求**抽调八路军一两个师的兵力到内蒙古和外蒙古交界地区,接受苏联方面提供的新式武器装备。

第15节 斯大林六请**(中)

    长期以来,斯大林把援助中国抗战的装备都提供给了国民党蒋介石当局。1938年的武汉会战中,中**队用的坦克、装甲车和部分飞机都是苏联货。武汉会战期间,苏联无论从道义、舆论上还是从物资、装备上都是援助中国抗敌的唯一大国,也是主要的援助国。

    抗战之前到武汉会战前,纳粹德国大力援助中国,淞泸会战期间,在上海狭窄的街道上,中**队开着德国潘策尔2号坦克冲向日军,冲毁日军的小炮,把太阳旗碾在履带下,迫使骄横的大日本帝国皇军抱起炸药包,与中国坦克同归于尽。

    日本以停止德日战略伙伴关系相威胁,并请意大利法西斯说情,才迫使希特勒停止了对华军贸,并召回军事顾问团。让苏联乘虚而入。

    1938年3月和6月,苏联向中国分别提供了两笔专项战争贷款,各5000万美元。中**队利用该款项总共获得了急需的、较为先进的大批军用物资,包括各种飞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