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奋斗之第三帝国 >

第204章

奋斗之第三帝国-第204章

小说: 奋斗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零件,增加防护,同时减轻重量,而不是把宝贵的资源Lang费在虎式坦克上面。你很精明,移花接木,把苏联坦克改造成豹式,拿别人的屁股当自已的脸……”

    李德心里一阵震憾:她像他肚子里的蛔虫一样,每一句话都在他心里产生了共鸣。李德真后悔事先没有征求她的见解。

    冉妮亚接过话头:因德国坦克整体结构不如苏联,其发动机和传动分置,传动前置了,而毛子坦克的动力和传动都是丢在后头的,于是德国坦克必须在车体里留空间出来给传动轴用,这个轴还不能太长了,于是德国坦克必须控制车体长度,加宽加高车体来满足内部空间需要,结果就是车重控制不住,进而导致行走机构负荷过大,毛病多,维护差,总之许多毛病都是这个总体布局导致的。

    李德总算找到为德国人辩护的机会了:“你以为德国人脑子进水了,非要主动轮前置?那是因为液压差速式变速箱体积太大,无法和发动机一起放在后边,只好放在前面,再用轴将动力传输过来。不只是德国人这样干,美国M3、M4也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在埃及不是见过吗?

    由于说得太快同,李德剧烈咳嗽起来。冉妮亚与丽达相视一笑说:“慢慢说,没有跟你抢。”

    背负了一整天的石头被搬走,李德感到浑身轻松。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他装作不以为然地埋汰道:“苏联人的坦克变速箱非常简陋,没有差速器,靠单侧履带的离合和刹车来转向,转弯的精确性极差,这样才能够放在后边。”

    丽达白了他一眼,开始整理被褥。喃喃自语:“发动机必须后置,不然很难在坦克总体设计上取得突破。”

    丽达的声音一下子暧昧起来:“你,怎么办?和我睡还是到丽达的床上?”

    “我回自己的房间。”李德准备起身。感觉屁股底下一个东西穿过,丽达猛然抽去他坐着的被头,狠狠地盯了他一眼。

    楼道里脚步声纷乱,几个老总敲打元首的门,嘴里念念有词。

    李德尝到了有家不能回的滋味。人不留客天留人,只是一小时前与冉妮亚大战了几个回合,怕精力不济。丽达自然不知道他的苦处,连哄带骂地把他拉上床。

    旁边又在敲门,马上转移到这个门上。三人静默着,但声音越来越大,丽达喝道:“谁呀?睡啦。”

    门外嘻皮笑脸:“我呀,小姐,开门,我们聊聊天吧。”

    “明天再说吧。那怕天王老子来了我都不开门。”丽达与冉妮亚异口同声道。

    门外还在纠缠,冉妮亚拿起杯子扔过去。在这夜静更深时,杯子的破碎声简直像一颗炮弹,门外的喧嚣变成低语。

    一个声音不情愿地嗫嗫:“不过是想打听下元首的下落,值得大动肝火吗?”

    丽达还要论战,元首捂住她的嘴,她的声音变成呜咽:“唔我的嘴干什么?咦,你手上什么味道?对了,你和冉妮亚到那去了?”

    门外一下子安静下来。三人你看我、我望他、他观你,即像受惊吓的兔子,更像恶作剧的孩子。

    第二天,李德坐专机前往罗森海姆。

    罗森海姆地处慕尼黑与奥地利之间,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有“巴伐利亚湖”——基姆湖。是典型的德国小镇,美丽宁静。是德国巴伐利亚州东南部文化和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副元首戈林的出生地。

    罗森海姆拥有悠久的历史:罗马人曾经在这里建造了因河大桥和军事基地。从那以后,这座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美丽的巴伐利亚州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标志是圣尼古劳斯教区礼拜堂的洋葱头尖塔。

    罗森海姆享有“木材麦加城”之称,这要感谢“木材技术学院”。该院建于1925年,当时负责木材的计量工作。德国木材研究协会会长称:这里将是全欧洲独一无二的木材科技中心。

    第三帝国的元首来到这里,也是奔着森林来的,他不是来伐木打家俱的,而是另有使命:在连绵不绝的森林深处,掩藏着德国高度机密:喷气式飞机试验场。

第18节 飞机史话

    罗森海姆以西五公里处是德国空军风洞研究室,掩盖在这个无恶意而难懂的名称之下的是第三帝国的最高机密。

    “蝉噪林愈静,鸟鸣林更幽”。大轿车穿行在蜿蜒的林间公路上,不时有空军的大型工程车从对面经过。道路只容两辆车经过,每当这时,大轿车只得给那些牛逼哄哄的专用车让路。

    有一辆拖挂车上拉着满满的电线杆子,有意把大轿车逼进路边的水沟里,制造这场恶作剧的士兵们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

    大轿车七拐八转,经过好几处检查哨,最终在一排灰色二层小楼前面停下来。值班军官向里面打了个手势,十几个军官和科学家一窝蜂从楼里涌出来,在楼前站成一排。

    空军司令米尔契走到轿车前,车门开了,贝洛跳下车站立在车门旁边,元首矜持地跳下车,环视四周,一个指头一个指头上脱下手套,扔给后面的冉妮亚。

    冉妮亚正好遇到一个熟人,惊喜地与她打招呼,一只手套打在她的脸上,另一只越过肩膀,恰好飞进咧嘴大笑的施佩尔嘴里。

    戈林从楼里走出来,他比元首仅仅早到了半个小时。戈林走向元首,向紧跟在元首后面的约德尔瞅了一眼。后者知趣地后退一步,脚后跟踩到施佩尔的脚尖上。施佩尔本能地后退一大步,正在环顾左右的鲍曼一头撞到施佩尔的大脑袋上。

    元首与米尔契热烈握手。米尔契引领元首到列队欢迎的队伍前面,一个金发碧眼的中年人乐呵呵地走出队列。元首向他伸出手,对方却与元首拥抱:“您好,我的元首。我日夜盼望您的到来。”

    “您好,梅塞施米特先生。见到你非常高兴。”两人嘴和手都互吹互拍着。

    梅塞施米特是赫赫有名的德国战斗机开发和生产商。梅塞施密特的前身为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1927年,威利?梅塞施密特以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的身分加入了公司,改名为梅塞施密特公司。

    梅塞施密特公司成为德国空军最主要的飞机供应商,提供的飞机包括著名的Bf109战斗机和Bf110战斗机,这些飞机都成为了德国空中力量的主力军。

    梅塞施密特精力充沛,敢作敢为,思想超前,这造成两个极端:一方面,他成功研发了德国主力战斗机,同时也有几个较为失败的作品,比如Me210重型战斗机。这架本来要取代Bf110战斗机的飞机,却因为本身的缺陷差点导致公司解散。

    梅塞施密特转而研发喷射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在亨克尔主导下研发用火箭驱动的飞机-Me163战斗机和史上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Me262。进入1942年,随着美国越来越露骨地支持德国的敌人,他雄心勃勃地着手研发名为“轰炸美利坚”的Me264轰炸机。

    接下来的一位让李德心情沉重。德国发动闪电战的法宝是坦克和斯图卡轰炸机。斯图卡伴随着尖利刺耳的警报声的黑色身影,给西班牙、波兰、法国、比利时、荷兰、北欧、巴尔干和苏联地面上成群结队后撤的军队和难民带来了数不尽的恐惧。

    眼前站着的就是容克斯公司设计师赫尔曼?鲍曼。德国发展俯冲轰炸机,离不开容克斯和乌尔德,前者在1935年去世,后者在去年自杀,但他们给德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容克俯冲轰炸机和运输机。

    相对于传统的大型“水平轰炸机”而言,小型的“俯冲轰炸机”的攻击精度和成本有明显的优势。俯冲轰炸方式能够利用俯冲减小或消除投掷的炸弹向前的惯性,从而有效提高炸弹命中率。当然,这要求飞行员技术精湛。

    为了调节气氛,李德指着戈林和鲍曼拍着赫尔曼?鲍曼的肩膀打趣道:“你的父母真会给你取名字,帝国的两位政治局委员的姓名你各占了一个。”

    在一阵轻笑中,赫尔曼?鲍曼脸红得像煮熟了的虾米。这个最有才华的设计师显然不善于人际关系,对这么个浅显的玩笑竟然找不到应对的话。

    接下来是留着斯大林式大胡子的道尔尼,德国著名飞机设计师和航空工业企业家。道尔尼为德国纳粹研制水上飞机和轰炸机。道尼尔公司研制出Do…17型轻型轰炸机,它呈上单翼结构,机身细长,因此被称为“飞行铅笔”。

    李德关切地问道:“你研制的Do…335“箭”式快速战斗机进展如何?”

    道尔尼的秃头上渗出了细小的汗珠,喃喃道:“我没有完成元首交给我的任务。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每次加速时,飞机抖动得非常厉害,发出爆裂声,快要散架了。”

    李德轻声告诉他:“那是音障。”说完走向研制德国He111中型轰炸机的古尔特兄弟。

    元首简短的一句话,仿佛平静的湖水里投进了一颗石头,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元首竟然知道这个超前而深奥的专业术语,对元首由于非常敬佩而愕然,像一尊尊石雕一般。

    李德也在发愣,不知道怎么从脑海深处蹦出来这个高深答案,好似有神启一般。

    道尔尼的脸上的五官扭曲成一团,最先反应过来:“什么是音障。”

    李德手准备伸向瓦尔特?古尔特,这时扭头回答:“音障是指飞行器速度接近音速时,会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造成震波,进而对加速产生障碍的现象。进入超音速后,航空器前端起会产生一股圆锥形的音锥,在旁观者听来有如爆炸一般,称为音爆或声爆。”

    李德与齐格弗里德?古尔特握手,戈林轻声提醒他忘记了瓦尔特?古尔特,李德醒悟过来,一手抓着一个,反正是弟兄俩。古尔特兄弟俩都向他伸出双手,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李德与亨克尔热烈拥抱。德国111中型轰炸机就出自他的手。除此之外他从1935年起与火箭专家布劳恩合作研制火箭飞机,1937年研制成的He…112火箭飞机,单独使用火箭发动机试飞成功。1939年研制的He…176,飞行时速达880千米。

    后来亨克尔又与奥海因合作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涡轮喷气发动机,于1939年8月27日成功试飞。飞出了500米的距离。元首对他、也面向飞机厂和空军高级军官许以如下期许:

    “德国的城市每天都在遭到轰炸,你们的亲人在遭受煎熬,我们需要新式飞机,喷气式战斗机。你们要通力配合,在三个月内研制成功。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参差不齐的声音。“大声点!”“有——”不仅航空企业家们,连对飞机制造一窍不通的军官们都高声回答。

    李德期待的目光扫视过他们,淳淳教导:“战争的胜利,德意志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都在你们的肩膀。你们要向更高的水平迈进,就得必须研究和突破音障。如果有谁能解开这个禁区,他就在航空史上建立了一座丰碑,将会永远载入史册。像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一样。”

    戈林盯着他们威胁道:“我们已经将海军和陆军科研机构纳入战时体制,这也适用于空军。成绩卓著的重奖励,成绩平平将受到惩罚。如果有人出工不出力,海军的那个博士就是下场。”

    元首一行进入大楼,一楼左手大厅是航空博物馆,李德谢绝了大家的陪同,只领着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