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完美人生 >

第368章

完美人生-第368章

小说: 完美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音不够亮、低音则稳定性稍差,即便是经过了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他的先天条件,还是决定了他只能走中频的路子。万幸的是,他的中频很好听。

    尤其是,他的嗓音里也是自带一抹相当罕见的忧伤——这是李谦当初就很看重的一点!

    既然根基扎稳了,那就当然要开始考虑接下来的发展了。

    事实上在进入公司之初,李谦就已经为他们的将来基本规划好了思路,等到学习结束之后,感受到了他们在细节把握上的进步,李谦的思路就更是彻底确定了下来。

    分别跟他们三个人深聊、探讨之后。最终,尽管齐洁不在,但李谦还是把李金龙和孙美美都叫到办公室来,为他们三个彻底敲定了此后的发展路线。

    庄美月走都市情歌路线,伤心情歌的路数,如果勉强归类。她应该算是和许茹芸、林忆莲的路子最近;格日楞则是走大歌、大作品,以及影视剧主题歌、公益歌曲等这个路线,要说归类的话,相对接近韩磊、腾格尔、汪正正;至于赵源……最适合他的路子,毫无疑问是民谣,以及部分情歌。

    把发展思路和方向定下来,后续的工作,李谦就正式脱手,转交给了制作部。李金龙作为制作部经理,从现在开始,就要考虑为他们三个做专辑的事情了。

    李谦不准备学别的公司那样先发单曲试水,凭借着几十年的歌坛从业经验,尤其是脑海中印象无比深刻的那一段流行歌坛发展史,再加上自己手里大量的资源,他有信心,只要是自己看好了、认为能起来的歌手。那就一定能起来。

    所以,不必试水。直接出专辑。

    当然,李谦答应会为他们三个人每个人都拿出几首歌来做主打,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算是用几首歌,为他们的风格做一个定位。而专辑的制作,虽然会交给李金龙带人去做。但等到小样、以及试录出来,李谦肯定还是要负责把关的。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李谦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和选择,分别拿了几首作品给他们。

    给格日楞的作品一共有三首。分别是《走四方》、《鸿雁》和《超越梦想》。

    其中,《走四方》是另外那个时候九十年代初的经典金曲,《超越梦想》则正好拿去给华夏电视台做公益歌曲,虽说最后肯定是要给体育频道的,体育频道要用的作品,肯定也是综艺频道的责任,所以,一方面交差没问题,另外一方面,只要华夏台用了,那格日楞肯定会随之扩大知名度,也就等于是说,有了这首歌,连带着发专辑的第一步宣传都有了。

    至于《鸿雁》,那就更是带着浓郁的蒙族风格的作品,介乎民谣和民歌之间,拿给蒙族的格日楞来唱,简直是再合适不过。而且,考虑到他那特殊的声线,大气的风格,李谦有十足的把握相信他可以唱好这几首歌。

    给赵源的,当然主要是民谣和情歌,为了公平起见,也是三首。分别是:《爱一个人好难》、《移情别恋》,和《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这之中,《爱一个人好难》是苏永康的经典情歌,郭峰的《移情别恋》则曾经在另外的那个时空里大红大紫,再加上一首来自邰正宵的、绝对堪称经典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可以说,不但可以保证了赵源第一张专辑的质量和销量,与此同时,也算是就此给了他一个清楚的定位,那就是——伤情歌手。

    至于庄美月,当然,也是三首歌。它们分别是另外那个时空里许茹芸的代表作,《独角戏》,阿桑的那首虽然很好听、但是很可惜始终都没有大红过的作品《叶子》,以及林忆莲的代表作之一,《为你我受冷风吹》。

    可以说,整张专辑有了一首《独角戏》,其实已经注定可以红起来了,因为这肯定是一首可以直上云霄的作品,再加上有《为你我受冷风吹》的加持,这张专辑的商业属性、商业成绩,已经可以得到保证。所以,虽然《叶子》肯定是相对小众了一些,但李谦也并不会有丝毫的担心。相反,一旦唱好了,《叶子》这首歌,是可以帮她拉住很多死忠的。

    九首歌一旦拿出来,格日楞、赵源和庄美月固然是纷纷大喜过望,李金龙那里,也是很快就召集人手,开始认真地为他们逐一开会讨论。

    不过两天的功夫,他们三个人的新专辑的基本思路,就算是大致确定了下来。

    格日楞的新专辑叫《走四方》,赵源的新专辑叫《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而庄美月的专辑,毫无疑问,叫《独角戏》。

    李谦已经给出的歌,制作部那边当然就是已经可以开始制作了,而歌手们也马上开始练歌,至于目前尚缺的作品,制作部则开始对内对外开始了大量的约歌。

    而处理完这些事情,李谦终于开始稍稍闲了下来。

    ***

    目前的情节,正处在承前启后阶段,坦白说,千头万绪……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今天就这么点儿了,最近几天,我要好好的捋一捋,把下面的情节捋顺。(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 姐

    “好无聊啊!”

    顺天府植物园里,宋玉品捧着照相机,不断地调整角度,试图把老师讲过的构图原理都给套进去,可是拍了没几张照片,他就忍不住了,直起腰的功夫,抱怨连连。

    也怪不得他会抱怨,都已经大二了啊有没有,居然还有人连静物都拍不好,连基本的构图和光线都渣到几乎不能看,最终连累得整个班级都得陪着跑来拍静物。更何况,那家伙一向跟宋玉品不大对付,暗地里别过好几次了都。

    听到他的抱怨时,李谦正好刚拍完一张直起身来,不由得就摇头笑笑,在他肩上拍了一把,“行了,哪儿那么多废话,接着拍。拍够三十张咱们就先撤!”

    不得不说,同样的日子,在有些人心里,可能觉得单调而乏味,但在另外一些人心里,却可能会始终都感觉兴趣盎然,趣味横生。

    处理完了公司三位新人的发展路线问题,李谦清闲下来,渐渐的,往公司那边去的就少了,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电影学院课程的学习和对京戏的学习上。

    而对于他来说,这样的日子,就等于全然没有工作了,剩下的,全是玩。

    所以,虽然日复一日,但每一天都觉得新鲜有趣。

    李谦学戏的资质只能算是普通,要认真说,应该算是属于那种“教不出来”的学生,这辈子要学几段戏,没问题,但要想登台、当角儿,乃至于唱红,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只是会很难。不过。他的摄影天赋,倒是相当不错。

    大一的时候,大家都是刚入校,老师们教授的也都是最普通、最基础的知识,那时候,纵有差异。其实也还不大看得出来,但是当小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随着学习的深入,各人之间的天赋差距,就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了。

    整个摄影系96级,要论构建影像的天赋和灵性,李谦至少前三。

    而学到这一部,再跟前世拍戏时候做演员、做副导演的那些经验一结合,李谦自己都感觉。自己几乎每天都处在飞速的进步之中。

    但是跟他相比,宋玉品在摄影方面的天赋,就要差了不止一筹了。所以,随着学习的深入,他虽然还能跟上步子,但是却已经跟李谦拉开了一定差距。

    而他自己似乎也逐渐感觉到,自己这辈子在摄影上,估计是很难混出什么大名堂来了。所以学习起来,也就越发觉得没了动力。

    这时候。宋玉品闻言哀叹一声,却也只能继续低头拍照。

    大家都散落开,正各自拍各自的,李谦的手机却突然响起来。

    感觉到手机在口袋里又唱又蹦的,他却是丝毫都不受影响,一直到把眼前的一株牡丹花拍到异常满意。这才掏出手机,接通了电话。

    是孙玉婷,她开口就问:“喂,谦,你们在植物园呢?”

    李谦应了一声。然后道:“就是来应付个差事,要求每个人三十张图片,一会儿就能完,中午我请客,后街老地方,记得来啊!”

    孙玉婷答应了一声,却是又道:“我跟你说个事儿,我刚才接了个活儿。”

    “呦!”

    这一句话,顿时把李谦的注意力给拉过去了,他讶然道:“你接了个活儿?别告诉我是发传单啊!”

    孙玉婷“嘁”了一声,道:“姓李的,你又小瞧我!告诉你,是真的!一家广告公司的外包活儿,就拍几组照片。怎么样,来不来?一万块钱,分你一半!”

    李谦闻言眨眨眼睛,扭头看了看正在七八米外寻找摄影角度的宋玉品,笑了笑,问:“有这种好活儿,你还不优先照顾玉品?找我?”

    孙玉婷似乎早就料到李谦会这么问了,闻言当即道:“他那个水平,渣死了!姑奶奶怕拿不出手!少废话,你就说来不来吧!”

    李谦笑笑,问:“什么时候?”

    “这周六,要是快的话,估计一上午就完事儿了。”

    李谦当时就摇头,“周六不行,我有事儿。”

    孙玉婷闻言犹豫了一下,问:“下午也不行?要不我跟他们说说,把时间改到下午?大不了咱们擦点黑呗,反正最迟**点钟,也能弄完。”

    李谦想了想,又摇头,“真不行,下午我也有事儿。这样吧,你还是找玉品。几张广告照片啊,平面的东西,玉品那水平,足够忽悠他们了!”

    电话那头,孙玉婷似乎有些失落,不过她还是很快道:“那行吧!随便你,别说我没照顾你生意啊!”说话也不等李谦说话,径直把电话给挂了。

    正好宋玉品拍完照片过来,李谦把这事儿跟他一说,说是孙玉婷找他出去搭班儿接活,宋玉品当时大喜,“我姐真够意思!”

    李谦闻言却只是笑笑,很快就又找到一朵花,开始观察、构图。

    跟华夏戏剧学院那边从大三开始,校方就会鼓励学生外出接戏接活儿不一样,顺天电影学院历来的规矩就是要求在大三结束之前,所有学生必须保证做到全日制,等到大四,则是要开始准备毕业作业,或排大戏,或交本子,或出作品,课程压力却已经接近没有,对于学生外出接戏接活儿,校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所以到了现在,大二下学期临近尾声,王靖露和沈甜甜她们都已经可以认真地考虑接戏啊试镜之类的问题,但电影学院这边,至少是在明面上,是没人敢说要出去接什么活儿的。别管哪个系,表面上都还得老老实实的窝在学校里。

    当然,时代在变,有些事情,也不是上头想管就能真个管得住的。

    电影学院的学生,不管哪个专业,水平都有基本保证。要价又低,对于影视圈子来说,尤其是对于投资有限的剧组来说,绝对属于物美价廉的最好选择。

    所以,虽然校方管得严,但校门口却几乎每天都有人蹲那儿瞄人。至于有人脉、在学校里认识老师的,那就更是直接走内线找人了。

    而对于电影学院的学生来说,比如表演系,可能出去接一部戏,哪怕是配角,耽误个一个月两个月的功夫,就能有几万甚至十几万入账,如果是电影,那就更干脆。多说也就是一周的功夫,演完了,那就是少说几万块……谁不心动?

    所以,进入大二下学期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