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三栖特种兵 >

第692章

三栖特种兵-第692章

小说: 三栖特种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简单的怪异行为。原来隐藏着如此之深的思想和标准。

    麦轲和老小子谈得投机,浑然不觉到了一处地方,已经远离函谷,有一片场地,四周围绕山岭,上面松柏茂盛,哪怕是初春各处都是枯黄的野草,那些树林毅然郁郁葱葱。

    又走了一会,前面又是一亮。一片辽阔的原野。

    靠山根的地方,有左右两片茅草屋区,右边有一个高大石碑,上面刻有四个大字——尹氏家族。

    老小子说,这个住宅区,都是老子出关的时候,时任关长得尹喜家族。

    尹喜就是那个坚持留住老子,一定要洗出他的思想和观点。否则就不放他出关。

    结果老子就来了个急就章,凑合了五千多字。急急出关去了。

    这个临时交出了的卷子,就是后来脍炙人口的《道德经》,据说成了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读者第二多的书籍。

    所以《道德经》如果是一本书的话,作者老子固然是关键,因为这些思想都是出于它独一无二的脑袋;但是。如果没有尹喜,《道德经》就会永久地留在来自的脑袋里。

    他的脑袋再独特,他的思想再高端,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无法传给别人。甚至不能传给他的后人。

    因此,尹喜就如同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就如同发掘出明星的星探,对老子的思想的保存、传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因此,老子的后裔非常感激这位关长,当然他本人成了老子的学生。

    因为有这层关系,或者二个家族世世代代相邻居住,互相支援,保持老子的传统和理想。

    两个家族之间,有一座大屋,上书 《太初宫》三个大字。

    这个太和宫和尹喜请求老子写书有关,但是老子写书的时候,还没有太初宫,这是后人

    为了纪念这件事,在老子著经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宫。

    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

    殿脊和山墙檐边上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形兼备。

    殿顶飞梁纵横,椽檩参差,虽然屋架复杂,但却自成规矩,殿宇宽阔,中无撑柱。

    太初宫正门,立有石碑两通,一通立于元大德四年,一通立于清顺治年间,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

    右边的才是老子的后代居住的地方,大概有千户左右。

    房屋的建筑材料基本都是草木坯石之类,很靠近自然。

    麦轲不禁问道:“贵先祖老子至今,已经二千多年,难道仅仅这一千户人家吗?还是其他地方还另有居所?”

    老小子说道:“对!只有这么多!先祖提倡小国寡民,这自然不能大肆生儿育女;因此,家族成员大多数都是一脉单传。”

    原来如此!简单的一个小国寡民思想,竟然需要计划生育。

    涉及到这个方面,麦轲有一大堆问题要问,但是他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他们还有正事要干呢。

    麦轲忽然想到,既然这两个家族促成了《道德经》问世,或许他们还保存着老子的真迹手稿呢!

    老小子把麦轲让进了一个中间稍大一点的房子,进去以后,每人发了一个草垫,直接席地而坐。

    老小子告诉大家,这是全家族最大的一所房子,主要是用来开家族会议,今天请大家来,实际上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邀请家族之外的人进入家族范围。

    “麦轲,你和你的人对我们的家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你们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先祖老子的道,所以我破例邀请你们来我族作客;下面我们就直接谈这个话题。麦轲,你,或者你的同伴,我就问三个问题,如果你们给出的回答符合我们的标准,我会送你们一样东西。为你们做一件事情,听清楚了吗?”

    “什么东西?什么事情?”李秀成到底年轻,不禁问道。

    “什么东西?当然是好东西,独一无二!什么事情嘛,当然是好事情,应该是你们做不到的。我们出马就能成功的。到底是什么,我先不说!如果你们赢了,东西给你们,是请我为你们来做好,自然就不必说了;如果你们输了呢,就更不用说了!你说是不是,小兄弟?”

    “嗯,您说得对,就这样吧!”李秀成郁闷地沉寂下来。

    麦轲一方的其他几个人。除了李秀成以外,加文、卫理、穆藤额、鄂顺安、 福安健、主持智深、土司座山虎,也就福安健和主持智深比较熟悉《道德经》,其余的读过就不错了。

    而福安健和主持智深二人,一个是研究孔孟之道的,一个是研究佛学的,对道家经典的理解,其本上就是那个时代他们那个阶层的理解水平。

    其核心就是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部分。然后加以接受,也就是僧道儒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大大杂烩。

    原始的《道德经》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所以就不要在根红苗正的老小子面前丢丑了。

    因此,大家眼睛都看向了麦轲,只有他才能回答问题了!

    不过。抱着希望的同时,大家也对麦轲的信心严重不足!

    其他方面你是不错,总不能连这些偏门你也精通吧?

    “第一题:《道德经》第一句就提到道,也提到名,那么道和名的关系是什么?”老小子问道。

    “这个问题的回答。依赖于对‘道’、‘名’这两个字的理解。根据老子在道德经经文中自己的描述,‘道’,就是宇宙万物中初初的、最根本的存在, 老子把这个东西称之为‘道’;世间万物,都是从这个‘道’中产生的。

    “‘名’,就是名字,它是反映这个存在的,初始的、根本的存在,其名字就是‘道’。

    “因此,‘道’和‘名’的关系,就是二者说的是一件事情,道,就是实际存在;名,就是对这个实际存在的称谓,也就是在人们的理解的前提下,对这个存在给予的描述。”

    麦轲这一番话说出来,不但让那些不懂《道德经》的几位恍然大悟,就是老小子本人,也是豁然开朗。

    老小子得到的教导正是这样,但是没有麦轲这样清楚易懂。

    震惊之余,老小子嘟哝了一句:“这事闹的!到底谁是老小子呀?怎么你一个外人似乎比我还像?”

    他摇晃了一下脑袋,接着来!

    “第二题:《道德经》要实现的总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它指向的总方向是什么?”老小子心里话,我就不信这个你也懂!

    没想到麦轲嘻嘻一笑,说道:“这个简单!为什么叫道德经?因为里面包括了两个内容,一个是‘道’,一个是‘德’,二者合起来就是‘道德’。前面说了,道是这个世界的根本存在,‘德’呢,最根本的意思就是‘得到’,‘得到’什么呢,‘得到’‘道’!而这个‘得到’‘道’的主语,就是人!人得到了‘道’,就是有‘德’!因此人得到了‘道’,有了德,成为有德的人,也就是‘道’延伸到了人的身上,就实现了《道德经》的目的!换句话说,人有了德,这是道在人身上的体现!”

    众人一边听,一边吐糟,这还简单?这个要是简单,世界上没有复杂的了!

    不过,这对于老小子,就可以说简单了,因为二者的关系,是老子留下来的特殊指示的重点,生怕儿孙不明白!没想到麦轲几句话就给说清楚了!

    而且根本就不用引用经文,直接一个解题就解决了问题!

    “第三个问题……”

    。(未完待续。。)

第922章 青牛复出函谷

    麦轲连着回答了老小子两个问题,不但无比正确,而且高出了老头子一大截,弄得他老人家又佩服、又无言。

    心里再一次冒出谁是家主这个无解的问题以后,立马抛出了第三题。

    他心里想着,事不过三,如果再让麦轲这小子答对,答得更高明的话,我这老小子干脆让贤给他算了!

    “第三个问题;你觉得现在外面的世界上,有人真正理解道德经、正确运用道德经吗?”老小子眼睛中冒出狡诘的目光。

    这个问题太大了!太广泛了!

    不过,麦轲的信息量比所有人都要大,如果有出类拔萃的《道德经》专家出现,他应该知道。

    至于真有怀才不露、深藏功与名的高人,既然没有显明于世,麦轲也无从得知,就无法算数了。

    “据我所知,没有一人!既没有一人理解《道德经》的神邃,也没有一个人把《道德经》的神髓正确地用于实践。”

    麦轲这个总括性的结论一出,自己一方的几个人如遭雷击,没有一人?如果让那些口若悬河的《道德经》大师听见,还不马上就翻脸?

    更别说那些锦衣玉食、三妻四妾、啥事不干,还高调说自己性情淡泊、脱离俗务,是得道高人的上流人群了。

    老头子频频颔首,一幅孺子可教、深得我意的神色。

    没有想到,麦轲还有话呢!

    “其实这种现象,一点儿都不奇怪!《道德经》出世以后,就命定了它一定是曲高和寡,甚至是惊世骇俗。

    “至于实践层面,贵先祖本人都没能付诸实施。反而采取了逃避政策,出了函谷,进入胡夷地区,他的后人,那些本来就已经被奢华俘获的人,又怎能被期望于能够实施《道德经》的神髓呢?

    “其实。从贵先祖的出逃行为中,后人应该看到,不但他自己失望,不能推行《道德经》的原则,而且他也对其他人更加不抱希望,整个情绪就是绝望!

    “这就是为什么他要逃离函谷的原因;按他的本意,他不会留下任何东西于世,对一个已经彻底绝望的社会,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清白混同于污浊呢?

    “可惜。那个函谷关关令尹喜不懂,利用权势压榨了贵先祖——你不写,就别想出关!所以,《道德经》实际上是违反贵先祖老子的意志的产物!

    “果然不出老子所料,后人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肢解、缪解《道德经》,甚至利用它追求个人的私利,为自己的道德败坏背书。

    “你看那些所谓的饱学大师、道德高人。哪有一个人不把《道德经》当作智慧书,为当权者提供锦囊妙计。争取自己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胜利?

    “由此可见,他们对《道德经》的神髓一点不懂,一无所知!《道德经》提倡的是返朴归真,他们孜孜以求的是更加奢华,把老子特别讨厌的东西推向更高的阶段!他们还有脸洋洋得意地自称是老子的高徒呢,我都替他们脸红……”

    众人现在懂了麦轲提到的问题。同声说:“我也脸红!”

    老小子也说:“我更脸红!”

    然后,他告诉大家,他也注意外面对待《道德经》的情况,而且给了尹喜后代一个任务,让他们把相关情况收集起来。然后带给他。

    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了解了由这种解释《道德经》人物,而且影响很大,他还为此沾沾自喜呢。

    “只要在这个世界打拼,没有一个人能站在老子面前不脸红的!所以大家也不必过于羞愧!真正应该羞愧的是那些洋洋自得,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问题的人。

    “好了,再说说另一个层面吧,应用《道德经》,诚然,许多应用错误都是从理解错误而来的,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