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神-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懒盏膍v被复制一万次也是复制,被复制一亿次也是复制,我们有蔡依琳的可以看,不就够了么?”
法学院这边,虞美琴等南筱袅问完,立刻无缝衔接地跟上:“那我们换一个例子好了相信对方辩友都知道,我和这位冯同学都是辩论队的,为大家带来了这么多思想的碰撞。我们也是校台的主播,为广大同学带来了无数的谈资和娱乐。
冯同学还是一名资深的法律援助工作者,和博客普法、提供知识服务的大v想来按照对方辩友的意思,他的价值只要专注于一方面就够了?”
虞美琴这个例子非常贴近生活,具有活生生的说服力,听得场内观众忍不住就笑了起来,倍感亲切,又颇觉说服。
地科院三辩牛泽茜闻言立刻继续反唇相讥……
总的来说,双方交叉提问环节就是咬死了专才和通才之间,那股鉴别的分野,细细抠字眼,试图把定义变得对自己一方有利、让己方的话术能够涵盖更多的“统一战线”。
这是一种更侧重辩论技巧,而非阅历、见识的比拼。
在外行人看来,场面不是很好看,但短兵相接地交错递进层次感很丰富。至少可以说明这两支队伍的二三辩都是心态和风格非常专业的。
双方都用掉了大约三分之二数量的提问机会之后,定义层面的篱笆才算是扎牢了,然后大家各自用最后两个提问机会谈了点有现实意义的事儿,算是把谈判框架彻底圈定明晰。
短短几分钟交锋,暂且还处在旁观状态的冯见雄和苏勤,就大约感受到了对方队友的水平
米苏丽和牛泽茜的水平,或许都比虞美琴略逊一筹,但个个都能压住南筱袅。
站在主席台上把控比赛节奏的田海茉,一边聆听双方的发言,一边也在内心暗暗打分评判:
“能够用交叉提问环节各4个问题的时间,就把交锋范围彻底圈死,这个效率已经很高了很明显双方都有一定的点到即止,应该是看过去年港科大和湾湾世新大学的比赛了,所以对定义和范围层面的问题玩不出太多花样。
当初港灿跟台巴子比赛的时候,那个定义的范畴尺度,可是整整扯了大半场,太不大气了……”
田海茉如是想着,内心则在期待冯见雄和苏勤拿出一份和当初白执中明显岔路的自由交锋来。毕竟,双方扯的问题,已经又向前多推进了两步。
……
自由辩论的时间到了。
苏勤这个曾经的金陵师大第一喷子,终于等到了发威的时刻。
专业,内敛,点到即止,他已经玩腻了。
即使是今天的赛场上,那些在围观群众看来相对不够精彩、却能在评委那里得分的外围交锋,他也已经让自己的三个队友完成了。
此时此刻,他只想堂堂正正用所有人都看得明白的方式,击败冯见雄。
他站了起来。
“快看,苏学长要发言了!”场下所有支持地科院的,或者高年级的同学,还没等他开口,就纷纷传言,然后鼓起掌来。
传言是很轻声的,鼓掌是很热烈的,所以那些没营养的话辩论席上的双方和主持人都耳不闻心不烦。
田海茉花了15秒钟维持秩序,并且掐表停止计时,然后才示意:“苏勤同学,请你可以开始了。”
“谢谢主持人。”苏勤雍容气度地微笑着对田海茉微微点头,然后清了清嗓子,
“冯见雄,刚才你我双方其他队友谈了很多,关于通才和专才定义上的分歧。我觉得,大家都是专业的,把时间继续浪费在这上面没有意义。
因为每个人的禀赋和天分不同,有些人瞥一眼新学问新见闻就能马上吸收,有些人却要慢工细活,拿天才和蠢货比通、专之争是很可笑的。所以,我希望后面的辩题,大家站在‘一个人的总体精力恒定的理想模型’下,讨论专才和通才价值的问题你敢不敢?”
苏勤这番话说得不快不慢,而且和肢体语言配合得很好,让人有一种莫名就融入到话术环境中去的倾向。句子虽然挺长,定语也比较繁复,但九成以上听众居然都觉得毫无阅读障碍。
苏勤的喷技,果然是已经润物无声,到了火候。
冯见雄的回答更加简要、利落““当然可以,就总结为‘精力守恒,总知识量守恒’好了。”
苏勤立刻展开了攻势:“那好,请问现在有一个助理工程师,假设智商很平均,刚好只有100,可以代表普罗大众。这时他把自己剩余的30%精力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容易得到升职加薪、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还是把时间花在琴棋书画,陶冶情操、增广见闻上更容易为社会创造价值?”
冯见雄斟酌着自己的语句,谨慎地回答这个问题:“陶冶情操不一定能直接产生效益,但通才也不一定就要把时间花在陶冶情操上啊。我觉得,如果这个助理工程师可以花一点时间在管理学或者别的方法论上,成就超过提升专业技能也未可知。
其次,每个人的精力专注度是受到客观生理因素限制的,一个人每天有15个小时可支配时间时,拿出全部15个小时学习,效果肯定达不到只学10个小时时的1点5倍。因为才能的提升效果和成本的投入之间,并不是线性正比的。
一个人花500个学时,把一门课学到了90分,或许他还需要再花500个学时,才能提高到95分,越靠近满分,提高就越慢,或许有些人的天分就是受限,让他学一辈子一门课,都学不到100满分。
而他如果在达到90分之后,把多出来的500个学时用在一门新的课程上时,可能他又可以学出一门80~90分的技能。这时,凭什么说多两门90分的技能,对社会的价值量就不如一门95分的呢?”
冯见雄这番平易近人的说辞,顿时让无数考前突击的学渣,觉得很有亲切感。
“也对哦!已经考了90分的,想提高到95多难啊!挂科的人稍微突击几天考个60几,相对就容易很多呢!”
场上的苏勤,自然也能感受到来自观众的摇摆。
“看来,试图从‘努力量守恒’这个角度进攻的尝试,有点低估了冯见雄。”苏勤脑中如是飞速暗忖,决定微调一下。
他心念一动,转而继续往下说:“请对方辩友注意,今天我们的辩题,是一个趋势展望型的辩题,讲的是‘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通才和专才谁更吃得开。所以,如果脱离了技术环境背景来谈,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用传媒业举例,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而且每一年都有增速更加迅猛的趋势。七八年前,任贤齐红遍宝岛的时候,香江那边依然在听刘德华张学友王菲。我们大陆经受的各方文化产品输入影响也比较平均,观众的头部内容喜好也没那么集中。
可是现在呢?我们可以看到,香江乐坛已经彻底没落了,男性歌手里最多有个陈奕迅勉强还在抵挡,但是有谁能跟如日中天、横扫亚洲华语乐坛的周洁伦相提并论么?很可惜,并没有。
所以,你是否承认,互联网乃至新时代传媒和其他科技的发展,正在愈来愈放大‘赢者通杀、强者愈强,第二喝汤,第三就死’的马太效应?”
“放大马太效应?这点我当然承认,可是这和今天的辩题有关系吗?”冯见雄非常敏锐而坦荡地认下了这个人畜无害的观点。
“当然有关系!”苏勤自以为得计,连忙往下说,“那你是否承认,在赢者通杀、每个细分领域只需要第一名才有活下去价值的大环境下,哪怕用1000个学时,把一门课提升到95分,也远比用同样多的时间,把两门课提高到90分更有价值?
因为一旦一个人在某一细分方面尤其是那些成果可以被无边际成本复制的方面无法做到第一,那么他的所学就是几乎没有意义的。正如一个模仿周洁伦唱歌的人,哪怕你可以学到周洁伦九成五的唱功,有价值吗?没有,这个世界只要听一个周洁伦就够了,高仿和死尸有什么区别?”
第10章 我站在上帝这边
苏勤的话,让场内的氛围为之一窒。
那是一种愤懑地无声叹息所有人的理性,在一瞬间都被苏勤描绘的可能性攫取了过去,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但潜意识里,大家又不免排斥抗拒,因为“马太效应和互联网的结合”这个话题太沉重了每一个无法再某个最细分领域做到第一名的人,似乎都会变成毫无价值的人渣。但第一又能有多少?哪怕把评判领域分得再细,只怕这世界上都会有90%的人,在未来变成人渣吧?
所有人认同苏勤的同时,又不免比原先更加期待冯见雄的反驳。
冯见雄恰到好处地开口了:“在每个具体细分领域的头部内容提供者,会被马太效应放大其优势,而第二名哪怕只比第一名差5%,都会变得毫无价值这个判断,总体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他先概括了一下对方的描述,把要辨析的重点突出来,然后话锋一转,重点解剖,
“但是,请对方辩友注意,你的这个假设只是存在于理想状态。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可以依靠单一评价指标达到某一细分领域第一名的人我们可以假设他们都是‘专才’只是极少数;他们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和贡献,与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总价值相比,所占的比例也是微不足道的。
哪怕将来传播和复制的技术再发达,以至于传播和复制的物理成本降为零。那时候的人类自然有充分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被发掘出来,变得越来越挑剔这时候,为社会创造主流价值的,就依然是个性化、综合化的通才……”
冯见雄说到这儿,终于把这段话的总结概括了出来。
一直隐忍等待的苏勤,也终于逮住机会,果断发动了反击:“你这套理论只是空口无凭。你一方面承认了两类价值创造体系的并存,另一方面又举不出任何全局数据证据,只会铁口直断说其中一方面是主流,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吧?”
冯见雄毫不相让:“全局的统计数据,目前确实是没有并不是我不想搜集,而是基于现有技术,任何国家的统计部门都不可能完成这种统计。但我们作为展望未来的辩手,就应该学会通过看具体的例子和趋势,来作出正确的展望。
现代科技社会下,能够靠堆砌时间和精力,慢慢磨砺精益求精的行业,还普遍吗?或许,你可以学小野二郎包60年寿司,或者学早乙女哲哉炸50年天妇罗,最后做料理做出工匠精神来,把一项98分的技能提高到100分但是这样的行业又有多少?
目前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个行业所需的从业者技能,以空前快速的频次迭代,一个学了c++的人可能三年内就要改行学java了。一个苦练微操的星际争霸选手,因为暴雪一次改版,几年苦练就连个屁都不值了。这样的时代,你让大多数人都把时间浪费在泡茶做饭一做就是50年、悟道求精上面,不是误人子弟么。”
苏勤立刻反唇相讥:“对方辩友又在偷换概念刚才我方在立论时已经说过,任何学新技能所需的前置技能,都是专才所应当具备的素质。
专才并不是空中楼阁,c++对于学java是有意义的,一个学过c++的改行学java肯定比一个什么编程语言都不懂的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