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喷神 >

第282章

喷神-第282章

小说: 喷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想看懂我的套路、看明白这招背后的威力,恐怕都要比行规长得多的时间,又怎么可能快速抄袭呢。”

    冯见雄这番话的语气,一改刚才的紧迫,变得云淡风轻,似乎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凭……凭什么?为什么我听不懂?优酷难道比同行笨么?”丁理慧暂时觉得无法理解。

    冯见雄智珠在握地一笑:“就凭我的niconico至今没有引入任何外部投资人,所以很多核心数据的成长,以及这些成长与我们的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外人看不懂。”

    “什么意思?”丁理慧咂摸着冯见雄的话,依然有些抓不住要点。

    不过这也不能怪她,因为她本来就只懂传媒理论,不懂资本市场。

    作为一个大四应届生,术业有专攻,丁理慧能懂她该懂的东西,已经做得很好了。

    冯见雄那种横跨n科的奇才,是很罕见的。

    所以,冯见雄只能是想一想,换一种更容易理解的扫盲措辞:“在股市上上市的公司,各项数据信息要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这点常识你总知道吧?”

    “知道。”丁理慧这次倒是很快就点头了。

    “其实我连这都不知道……”这是小白废萌马和纱的内心独白,不过她没好意思说出来。

    冯见雄继续往下说:“知道就好,其实不光上市公司要披露。有些时候,非上市公司虽然不用对公众披露,但他们也要对股东和投资人负责,所以那些信息必须告诉所有投资人。

    而在风投圈子里,能有远见看五年十年、坚定不移跟着创始人团队走到底的仗义投资人,是不多的。

    大部分投资人都是希望几年内就套现离场,当初进场投了500万、三五年后就想着以几千万甚至上亿退出。

    所以,为了个人利益而出卖创始人核心竞争力机密的投资人,在圈子里要多不少。他们为了尽快退出,就会在圈子里放出各种风声,创始人哪怕一点小创新,才取得了三四分的成绩,到了他们嘴里,也会被吹成十分,以便让后来的接盘侠投资人更高看一眼这家公司、把估值炒高再接盘。

    当然,如果是ppt创业型的骗钱创始人,遇到这样的投资人是无所谓的,正好一起狼狈为奸。创始人骗天使轮、创始人加天使轮合谋骗a轮,创始人加天使轮加a轮合谋骗b轮……一直拉新骗子入伙、最后骗到ipo为止就行。

    但是,对于非ppt创业型创始人,也就是那些真心想干点实事、干点创造性大事的人来说。那些在背后吹牛的投资人,就是典型的猪队友了。

    因为这些投资人会把你本来可以扮猪吃虎慢慢培育萌芽的小创新,第一时间吹牛逼吹得人尽皆知,而大公司就会盯上你,把你的招数给抄走我前面说的,优酷在正常情况下,一年内就能抄到其他弹幕视频网的弹幕创新功能,就是因为他们的投资人有可能去吹牛。

    但是,niconico视频网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目前这个公司剩下的外部投资人只有我一个,原本有几个非创始人团队的零散小股,已经被我收了。哪怕是创始人团队内部,某些到了特定历史阶段就会离心离德、再无利用价值个别创始人,我也会有办法清退出去。

    所以,只要我想扮猪吃虎,我就能比其他受投资人掣肘的公司扮更久的猪、吃更大的虎。优酷监视其他后起之秀的大数据,想半年内就识破其创新点价值。到了我这里,可能就得一年,甚至两年才看清楚这些细节的价值。所以,跟着我干是很有前途的,要有信心,只要我们不泄密,别人没那么容易发现跟风的价值。”

    冯见雄说到这一步时,马和纱早就云里雾里,100%无条件相信了。

    反正在她眼里,冯学长说的一切,都可以归纳为“虽然听不懂他到底在说什么,但是好像真的很厉害的样子”。

    丁理慧却靠着她四年来对新媒体积攒的知识、素养,勉强强迫自己别被冯见雄洗脑,并且找出了最后一个疑问:

    “可是……你说的那些关联运营数据,貌似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调查的吧?就算你想低调,优酷不会通过alexa之类的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来监视niconico的进步么?他们不一定要靠对方公司的外部投资人在资本圈里吹牛吧?”

    丁理慧能问出这个问题,已经足以证明,她大学四年没有浪费时间,肯定认真学习了。

    至少她还知道alexa这样亚马逊系的全球网站基础流量数据监测机构,而且对这里面的门道有过研究。

    如果诸位看官不太了解这玩意儿的话,可以找一个类比的小例子比如,后世某点站,就有一个被外人盯上的数据分析网站,可以上那里查一本书有多少订阅,被同行利用于行业大数据分析。

    所以,一个网站每天有多少点击量、有多少日活用户数,这些数据是很容易被外人监控的,完全不用投资人来泄密。

    丁理慧也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才勉强让自己没有立刻“纳头便拜”、彻底信服冯见雄。

    “问得好,你能问出这个问题,至少已经超过国内98%的传媒系应届毕业生了。不过,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冯见雄并不以为忤,反而嘉许了一番对方的实事求是,

    “一个视频网站的日均pv、日活ip,这些流量数据,确实不需要投资人去出卖,竞争对手从第三方渠道就能打探到。

    但是,我说的‘弹幕式创新’为niconico视频网带来的第一波利好,可不仅仅是日均pv和日活ip上的。它带来的最大提升,首先体现在用户的‘质量’上。

    也就是原先可能100个浏览者里有98个看过就走了,是低价值量的‘游客’,只有2个人注册账号、登录、发帖、收藏、关注。而现在,我可以把这100个人里,弄出10个、20个甚至50个登录、发帖、收藏、关注的高黏性铁杆用户。

    而注册高黏用户数的增多,并不是第三方外部流量刺探机构可以得到的数据。niconico每天有多少人会登录账户后再看片,只有我们公司自己知道。我不想炫耀,就能一直闷声发大财下去。或许最后连带着带动用户总量猛增、pv/ip日活暴涨、以至于第三方监控机构也能发现,但那起码比我们直接公开要晚上一年多。”

第7章 连横合纵套路深

    事实上,后世的优酷爱奇艺这样的大牌,为什么在a/b站推出弹幕功能后,没有在一两年内就跟进呢?很大的一块原因,那就是公司大了之后,肉重身沉,尾大不掉。

    凡是想做一些试错型的创新,首先管理层想到的就是担心下面的人瞎折腾、然后在改革中中饱私囊、营私舞弊。

    这样的大公司,这样的tovc型生意,太担心内部人假借让公司数据更漂亮的大义名分、事实上只为利己而瞎折腾。

    打着**主义的旗子,走着**主义的路子,是为修正主义也。

    比如搞个广告改革,或者拉一个外部传媒供应商帮忙引流。这背后试错失败的可能性是很高的,但那些执行者个人却完全有可能从流量供应商那边收取高额回扣。

    以至于高管层变得畏畏缩缩不敢创新,只敢跟风学习那些小公司小网站由创始人主动发起的成功创新经验,然后用对方试错已经试成功的方式进行跟进

    既然对方小公司已经试过了、也成功了,说明商业模式和逻辑是对的。要是大公司执行层依样画葫芦还是把事情做砸了,那就没有任何推卸责任的机会了,肯定是大公司的执行层中饱私囊以权谋私。

    该撤职撤职,该移送司法坐牢就移送司法。

    这就是高科技大公司最高决策人本人不太懂运营逻辑或者研发逻辑时,出现大公司病的根源。

    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层策划干部的“瞎折腾”到底有没有私心。

    是真的全心全意创新做事、然后光荣地失败了?

    还是心怀苟且假装创新,自己捞饱了后、卑鄙可耻地失败了?

    只有小公司的创始人们,那些人的个人利益和自己公司的利益才是永远吻合的,不会尾大不掉。也正是因此,很多创新必须是小公司才有这个魄力来试错和完成。

    当然大公司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要是舍得放手利益,给具体创新层的中层干部分拆公司、独立结算、内部创业,创新创好了,好处的大头要给创新者团队拿。那样还是可以继续内部创新、规避大公司病的。

    但利益分赃有时候很难说清楚,一个事情成功了,外部资源和环境占几成功劳、创新者占几成功劳,算不清,所以操作上很难。一旦创新者对分赃结果不服,就是离职自己创业的局面。

    所以,创新型的小公司只要轻装上阵、够精,不接受外部风投,不让太多核心数据的涨跌和背后的技术逻辑暴露给公众,那些极度依赖“大数据说话”的大公司,就看不懂了,怕了。就会拖延决策,直到真想彻底明朗之后,才敢跟进。

    那样,就一切都晚了。

    这番道理,冯见雄经过自己的加工,原原本本展开在了丁理慧的面前,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冯见雄最后铁口直断地为大家鼓劲:

    “优酷的古老板,是财务型的创业者。所以,他对于同行的对标,和差异化竞争分析,只有两个标准:第一,对于比他牛逼的同行,只要对方做了某个创新,然后有三四成成功的可能性,他就会马上冒一些风险跟进。

    第二,对于明面上明显不如他的同行,如果对方做的创新,没有大数据对其有效性的支持,那么至少要有七八成的把握,他才敢跟进。

    前者,你可以拿youtube来类比。如果youtube做了一件有两三成可能性成功的创新改革,古老板听到了都会马上跟进。后者,就比如我这种niconico个人站,他骨子里是看不起我的。也正是因此,我的创新有充分的时间差去扮猪吃虎,等他看懂,已经来不及了。

    对于个人创新者而言,不在聚光灯下,不被同行看好,静静地沉默发展,有时候就是一种优势。大黄易的丁三石,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有多少次后悔了?说巴不得退市别上。

    就是因为黄易上市之后,所有业绩相关数据都必须遵照上市公司管理的相关法律条例,公开给全社会投资者。所以他们偷偷做了哪一步小创新后、取得了多大的效果,同行们马上就可以看懂。同行一旦觉得有效了,立刻就跟风狗一样疯了地扑上去抄抄抄。

    因此,一旦一家公司上市了,它想通过信息不对称型的重大创新、来赢得飞跃式的悄悄扩张,就成了不可能。因为你必须对公众投资人负责,你干的每一件事取得什么效果,这背后的因果关系都能被人推理出来。”

    听完这段话,丁理慧已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彻底拜倒在了冯见雄的逻辑之下。

    她刚上贼车时内心的不安,也100%彻底消散,变得信心满满,似乎冯见雄无论让她干什么都能做到,比被成功学洗脑了的状态都可怕。

    倒是一直懵懵懂懂不敢插嘴的马和纱,问出了最后一个疑问:“可是……冯学长,你刚才也说了,‘风险投资人愿意把小公司的成功创新到处吹牛乱讲’,主要是因为‘他们想把自己的股份被估值到一个更高的价格,从而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