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声望系统-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府也知道唐僧的身份,并没有上真格的,而是宣布:“将唐僧师徒压入大牢,明日再审。”
这么做是什么意思呢?
官府是暗示唐僧等人,有办法赶紧的想,若是没有办法,明日肯定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唐僧入狱一夜,依然完成了一次劫难,强盗已死,悟空怎样证明唐僧的清白,脱离牢狱之灾呢?
悟空是这么做的!
首先,悟空真身遁出牢房,变成寇员外的鬼魂来到寇府,叫嚷道:“阎王差鬼使押我来家与你们讲话,穿针儿枉口诳舌,陷害无辜,那有什么唐僧点着火,八戒叫杀人,沙僧劫出金银去,猴子打死你父亲?
只因你胡口妄言,却叫好人受难。
唐朝师徒路遇强盗,夺将财物,是何等好意,你却肆意诬陷,叫儿子告官,如今唐僧师徒被监禁,狱神、土地、城隍等神全都坐立不宁。
鬼使押我来家,就是告诉你们,趁早撤回诉状,放唐僧师徒离去,不然,教我在家搅闹一月,一月之后,合门老幼并鸡狗之类,一个也不存留!”
其次,悟空又来到刺史家里,变作刺史叔伯的鬼魂,说道:“坤三贤侄,你怎的这般无知,精把大唐圣僧当作贼人?
狱神、土地、城隍报与阎君,阎君差我来告诉你:快快放了圣僧,不然,带你去地府打官司。”
最后,悟空又飞到地灵县言衙堂,从空里伸下一只脚,一脚踩塌了半个衙门,叫道:
“众官听着,吾乃玉帝差来的浪荡游神。玉帝知你们府监里冤枉了取经的佛子,教吾来告诉你们:趁早释放圣僧,否则我便再来一脚,先踩死合府县官,后踩死四境居民,把地灵县城都踏为平地!”
(未完待续。)
第 367章:灵山脚下的道观
悟空的三管齐下确实很管用,在寇员外的家里一阵折腾,寇员外家里的人都认定:是穿针儿说谎了。
对本地刺史连唬带骗,本地主官也服软了。
一脚踩踏了半个县衙,所有的办案人员,都服软了,就算唐僧师徒不无辜,也要当成无辜者对待,谁叫人家有神仙撑腰呢!
次日升堂,刺史刚要宣布唐僧师徒无罪,悟空又说话了!
说什么呢?
悟空未免日后被人诟病,说他依仗神力干涉人间司法公正,悟空对在场的人道:“究竟寇员外是谁所杀,寇员外最是清楚,待我将去一趟地府,召回寇员外的鬼魂,一问便知。”
悟空直奔地府,在地藏王菩萨处找到了寇员外。
来到地府后,寇员外被吓的不轻,一直处于惊慌之中,此时看到悟空,寇员外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喊道:“圣僧,圣僧,救我一救!”
悟空告诉寇员外:因他行善斋僧,地藏王菩萨打算让他做‘掌善缘簿子的案长’,寇员外若想还阳,可以给他增加十二年的阳寿。
寇员外毕竟是个凡人,根本不知道‘掌善缘簿子的案长’是一个难得的肥差,他一刻也不想呆在地府,自然选择了还阳。
于是乎,悟空带着寇员外的魂魄返回人间,寇员外死而复生。
寇员外以为多了十二年的阳寿是一件好事,但,真是这样吗?
非也,
只因此时处于西游期间,寇员外斋养一万的僧人的举动,恰逢其会的斋到了唐僧师徒的头上,所以,才得了一个‘掌善缘簿子’的肥差,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再也难求。
得了这十二年的阳寿,等于抹平了寇员外斋养万僧的功德,等十二年后再入地府,寇员外就会知道,今日的选择,是多么的糊涂。
一边是十二年的老头子生活,一边是干部编制的地府肥差,将来寇员外若明白的时候,指定要后悔!
不过,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与悟空无关,更与周鼎无关,咱们还是言归正传!
唐僧师徒既然无辜,那么,穿针儿告唐僧师徒行凶杀人,就成了诬告,在这个时代,诬告是要反坐的。
于是乎,寇家上上下下都给穿针儿求情。
刺史对唐僧师徒放出一道询问的目光,意思是:大唐高僧想怎样处置这妇人?
唐僧虽吃了一些苦头,但他向来以慈悲面孔示人,如论如何也说不出问罪的话。
于是乎,唐僧向悟空递了一个眼神,意思是:这件事交给你了!
唐僧心想:这恶人还是由悟空来做吧,以悟空的性子,肯定不会轻饶了穿针儿,届时,我再开口为穿针儿减免些刑罚,以显我佛慈悲心肠。
唐僧却没有想到,一向眦睚必报的悟空,竟然会‘原谅了’穿针儿。
前文说过,穿针儿看到的景象,都是悟空施的障眼法,所以,她并没有诬告。
既然没有诬告,悟空又怎会追究她的责任呢?
官府见西游队伍不打算追究穿针儿的责任,纷纷赞道:“如此慈悲心肠,真乃有道高僧!”
寇府毕竟是远近驰名的良善乡绅,官府也是要给几分面子的,装模作样的让寇员外自行管教家中妇人,轻轻的揭过了此事。
寇员外想留唐僧再住几天,面色不渝的唐僧绝不肯留,带着徒弟们奔向灵山。
周鼎为了踩上原著的时间点,交代悟空拖延行程。
悟空为了周鼎口中的时间点,也是卖了老命,他或是打探道路半日不归,或者外出化斋半日不回,或者故意找人麻烦,被人强留,等等等等。
如此一来,原本六七日的路程,西游队伍竟然足足走了一个多月。
一个月后,唐僧师徒终于来到了灵山脚下,见到了一座道观,这座道观名唤玉真观,玉真观内住着一位金顶大仙。
这位金顶大仙,在原著中总共出场两次,第一次是观音领了佛旨,下山寻找取经人的时候,另一次,就是唐僧来到灵山,他为唐僧师徒指引路径的事。
以前周鼎不懂:灵山可是佛门的总部,为何灵山脚下会有个道观,而且还有个仙人在这里常驻?
来到西游世界,深入的了解了西游世界的势力状况后,周鼎明白了:灵山脚下有个道观,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就像托塔天王李靖,几乎一家子都是佛门派系,却能在天庭做元帅一样,这玉真观的金顶大仙,就是天庭插在佛门的钉子。
玉帝毕竟是道祖亲封的三届管理者,特别是封神之后,圣人隐退,玉帝的权利,更是无限的放大。
灵山虽然是佛教的山门所在,但是,以前从来没人说过:灵山脚下不能有道观。
玉帝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三界至尊,但是,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打破这个名义。
佛门在天庭安插了许多的钉子,玉帝自然也要有所表示,于是乎,在灵山脚下建了一个道观,安插了金顶大仙这个钉子,
或许有的朋友问了,玉帝为什么建座道观来监控佛门?派人打入佛门内部不是更加有效吗?
玉帝这么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在灵山脚下建一座玉真观,派驻了金顶大仙,等于堂而皇之的告诉世人:朕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佛门虽大,却在朕的管理之下。
最关键的原因是,玉帝不敢派人深入佛门。
佛门功法非常的邪门,谁也不能保证,打入佛教内部的人,会不会被佛教的教义忽悠的弃明投暗。
就算这个人心智鉴定,没有被佛教的教义忽悠瘸,也很有可能被佛教的圣人强行剃度,大家都知道:佛教二圣的底线,低的令人发指。
事实证明,玉帝这步棋走对了!
玉真观就好像是玉帝建立大使馆,金顶大仙就是大使,佛门除非打算和天庭撕破脸皮,否则就得认。
是以,不管佛门的人私下里如何厌恶金顶大仙,表面上,都要表现的非常友好。
金顶大仙的脸皮也很厚,不管是上灵山的,还是下灵山的,他都会拉住别人,请进观里喝一杯茶,旁敲侧击的打探消息。
(未完待续。)
第 368 章:西游不为传经?
佛门诸人很膈应玉真观,更讨厌金顶大仙,但是,他们却不能翻脸。
不仅不能翻脸,还得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友好。
金顶大仙是‘奉旨问话’,他们还不能信口胡诌。
所以,当金顶大仙第一次出场,询问观音要去做什么的时候,观音老老实实的说了:“奉佛旨寻找取经人。”
不过,观音菩萨也不是没脾气的,能说的说了,不能说的坚决不说,能忽悠的尽量忽悠。
例如:她曾告诉金顶大仙,‘取经人两三年便至’,这句话,就纯粹是忽悠了。
既然菩萨要求唐僧脚踏实地的走到灵神,唐僧怎么可能两三年便到呢?
若是两三年便到,唐僧每年就要走四五万里的路,平均下来,每天都要走一二百里?
莫说唐僧这一路西来要经历无数妖魔鬼怪,就算没有妖魔鬼怪,也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怎么可能每日前进一二百里?
若都是一马平川的大路还差不多。
金顶大仙怎么信了呢?
只因为,凡人若是骑马,若走的是一马平川的大陆,就算一日赶路三五百里,也很正常,是以,他上了观音一个小当。
观音或者佛门其他人,也只能在这些模棱两可的小节上,无伤大雅的蒙一下金顶大仙,他们并不敢真的触怒金顶大仙。
别人不说,就算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的道场在南海,若她不给玉帝面子,打了玉帝的脸皮,玉帝会不会把道场建到南海呢?
或者,直接派两个阐教弟子驻守?
观音算是阐教的叛徒,玉帝若要制裁观音,阐教弟子肯定有人愿意效劳。
佛门有很多的人希望金顶大仙消失,却没有人敢出手。
金顶大仙若在灵山脚下出了意外,佛们会非常的被动。
就算不是佛门干的,世人也会以为是佛门干的,否则,偌大的佛门,高阶修士无数,山脚下的人出了事你们会不知道?
届时,佛门难辞其咎,玉帝也不会善罢甘休,定会派遣更多的神仙,更厉害的神仙驻守于此。
玉帝的手下并不是没有人,关键要看做的是什么事,若玉帝想在灵山脚下驻兵,定会有无数的金仙、太乙金仙、甚至是大罗金仙踊跃报名。
其他人不说,单是上了封神榜,在天庭为官的截教弟子,绝对会蜂拥而来。
唐僧来到玉真观,标志着他的十万八千里取经之路走完,既然走完了,周鼎不打算跟着西游队伍继续前进。
一来,只要唐僧把经书带回大唐,周鼎就能得到天降功德,没有必要非上灵山。
二来,唐僧过凌云渡的时候,会遇到佛门的接引佛祖。
这个世界,除道祖之外的六个圣人,修炼的都是斩三尸成圣之法,接引虽说是许愿成圣,成圣之前却已经是斩过一尸,是以,周鼎猜测,这位接引佛祖,就是接引圣人的斩尸分身。
否则的话,他怎敢用接引之名?
周鼎不用想也知道,既然和通天教主的关系不错,那么,他和佛教圣人之间肯定不会友好,就算没仇没怨,就算关系没有敌对,周鼎也不想接近毫无底线的接引。
万一接引来一句:“小友,你与我佛门有缘!”周鼎就要苦逼了!
所以,除非不得已,周鼎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