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奋斗在晚明 >

第196章

奋斗在晚明-第196章

小说: 奋斗在晚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平台之上的还有一众朝廷要员。

    宁修细细数了数,一共是十七人。他心中暗道这应该就是本次殿试的读卷官了。

    因为皇帝是主考官,所以臣子只能任读卷官。

    这读卷官的人选也很有讲究,一般是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堂官,都察院总宪,以及诸寺中的实权官。

    所以这十七人乃是大明权力核心中的核心,一齐汇聚这这儿,天子立在正中,颇有几分众星捧月的味道。

    。。。。。。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殿试(下)第四更

    宁修觉得十分的兴奋,但他暂且压下了情绪,等待开考。

    考试最忌讳的就是情绪化,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发挥。

    很快礼部官员便把众士子引到各自位置坐下,宁修的位置排在正中却还不错。

    与会试需要自备考试用笔不同,殿试时礼部早已给考生准备好了一应用具。

    这也是为了彰显皇恩浩荡,体现皇明的关怀。

    很快礼部官员便开始分发试卷。

    宁修做了几次深呼吸,让自己进入一个平静的心态。

    题目发下后宁修淡然启开来看。

    只见卷纸上密密麻麻写了几百字。

    “朕闻治本于道,道本于德,古今论治者必折衷于孔子。孔子告鲁君,为政在九经,而归本于三达德。至宋臣司马光言,人君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果与孔子合欤?光历事三朝,三以其言献,自谓至精至要矣!然朕观古记可异焉!曰其仁如天,其智如神,曰明物察伦,由仁义行。曰其仁可亲,其言可信,皆未及武也。独自商以下有天赐勇名执竞维烈之称,岂至后王始尚武欤?近世伟略隆基之主,或宽仁爱人,知人善任,或明明朝谟,赳赳雄断,或迹比汤武,治几成康,或仁孝友爱,聪明豁达,则洵美矣!而三德未纯,然亦足以肇造洪绪,何也?其守成缵业者,似又弗如。或以仁称如汉文帝、宋仁宗,以明称如汉明帝、唐明皇,以武称汉武帝、唐武宗,独具一德而又增光宗佑,何也?彼所谓兼三者,则治阙一则衰,二则危,毋亦责人太备欤?又有疏六戒者,曰戒太察,戒无断。陈九弊者,曰眩聪明,励威强。上六事者,曰不喜兵刑,不用智数。其于三德,果有当否欤?朕乘乾御极十有一年,于兹夕惕晨兴,永怀至理。然纪纲而吏滋玩,田野垦而民滋困,学校肃而士滋偷,边鄙宁而兵滋哗,督捕严而盗滋起,厥咎安在?岂朕仁未溥欤,明或弊欤,当机而少断欤?夫一切绳天下以三尺则害仁,然专务尚德缓刑,恐非仁而流于姑息。一切纳污藏疾则害明,然专务发奸伏,恐非明而伤于烦苛。一切宽柔因任则害武,然专务用威克爱,恐非武而病于亢暴。是用诏所司,进多士,详延于廷,诹以此道。诸生得不勉思而茂明之?其为朕阐典谟之旨,推帝王之宪,稽当世之务,悉陈勿讳。朕眷兹洽闻,将裁览而采行焉!”

    既然是策论,考的就是时政见解,题目不可能用一言两语概括。

    但像本次殿试洋洋洒洒数百字的考题却也不多见。

    宁修微微感到有些惊讶,不过很快就恢复了镇静。

    单看这题目,倒是十分犀利。

    万历皇帝以圣天子的口吻质问为何他想要励精图治,但却事与愿违,吏治腐化,法令崩坏。

    是因为他缺乏施仁政之心还是优柔寡断?

    太犀利了!

    饶是宁修这种见惯了大场面的都不免心中一惊。

    一般来说殿试的策论题目都是先由礼部拟好,然后呈送御前钦定。

    但这个题目绝不可能是礼部呈上的。

    谁敢说天子缺乏施仁政之心?谁又敢说天子优柔寡断?这不是不想活了吗?

    大明的皇帝虽然不愿意公然杀人,但廷杖起来可是不手软。只要廷杖的锦衣卫在用刑的时候稍稍动些手脚,一样可以让受刑者一命呜呼。

    这个题目毫无疑问是天子亲自拟定的。为何天子要拟一个这样的题目?

    不论怎么说,这个题目体现出了天子想要治理好这个帝国的决心,但也显示出了些许无奈。

    朝臣们都称颂万历新政如何的好,张相公的考成法如何的妙。可万历皇帝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仅此一点便可以看出圣天子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而是一个十分聪慧十分有见地的皇帝,这是十分难得的。

    对于本朝读书人来说,要想破题十分之难,因为他们缺乏对于明代矛盾的整体认知。

    但对于宁修来说这是再容易不过了。

    且不说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拥有很多这个时代人不可能拥有的犀利观点。便说他拥有的信息量就不是这些死读书的士子能比的。

    他的优势正是策论,而殿试可以把他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他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睛开始构思。

    宁修习惯于在动笔之前打好腹稿。这样真正动笔后就不需要再停下来想,整篇文章一气呵成,连贯性也更好。

    约摸过了一盏茶的工夫宁修已经有了思路,又过了一刻他才开始动笔。

    殿试虽然只考一场,但一样是考一整天。从早上开考到黄昏交卷,只要在此期间答完题就行。

    所以宁修开始动笔的时候绝大部分考生都还在构思,他答卷已经算早的了。

    宁修曾经在江陵馒头铺外与张居正有过一番对答,对答的核心便是新政。

    在他看来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相通的,只需要把他对张居正说过的话提炼一番,往题目上靠就行。

    这又是宁修比其他士子的一大优势!

    毕竟他和万历新政的亲自制定者张居正对答过啊,对于其施政核心的理解自然更为透彻。

    宁修写的十分畅快,不一会便将文章写了一小半。

    无奈之下他只得放慢了速度,尽量让自己和其余考生同步。

    殿试可是绝不能提前交卷的。想出风头也不能在这种时候出,不然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饶是这般等到他答完卷子时间还有很多。他看了看天色还未到正午时分。

    其余士子也多是还在答卷,只有一小部分已经答完。

    宁修嘴角勾起,只得开始从头到尾的默读起文章来。

    事实上现在再检查已经没有多少用了,毕竟不可能在试卷上作涂改,最多是消磨时间罢了。

    过了不知有多久,宁修的意识已经有些模糊。

    听到礼部官员一声收卷,他这才一个激灵反应过来,长长吐出一口气。

    终于结束了!

    漫漫科举路,终于走到了头啊!

    。。。。。。

    。。。。。。

第二百九十四章 缉拿钦犯(上)第五更

    宫中不是久留之地。

    结束殿试后,宁修和一众贡士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离开了紫禁城。

    殿试是第二天读卷,第三天放榜,故而只需要最多两天宁修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名次。

    回到湖广会馆后,宁修与刘惟宁小酌了一番,畅谈间生出颇多感慨。

    他的科举之路已经算相当顺利了,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走过,刚刚十七就考中进士。

    刘惟宁前期虽然惨淡了一些,但好在后期发力,也算是个圆满结局。

    二人也算老相识了,在县学就已结识,能够一并中举,中进士确实是缘分。

    二人越聊越兴奋,越饮越醉,最后竟然瘫倒在酒桌上不省人事。

    翌日正午,二人才相继醒来。刘惟宁只觉得昏昏沉沉,宁修更是头痛欲裂。

    毫无疑问,宿醉的滋味不好受。

    他们匆匆泡了一壶醒酒茶灌了下去这才好了一些。

    刘惟宁苦笑道:“宁贤弟,咱们俩酒量都不行啊,这样子琼林宴的时候还不得被死命欺负。”

    宁修不以为意的浅笑道:“怕什么,鹿鸣宴的时候刘兄不也是很担心吗?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再看吧。”

    “宁贤弟倒是宽心。”

    刘惟宁又酌了一口花茶,这才施施然起身朝外踱去。

    “快,把这里都封锁起来。”

    他身子不由得一僵,面孔发出恐惧的表情。

    “刘兄,怎么了?”

    见刘惟宁面色有异,宁修快步而出。

    “锦。。。锦衣卫。”

    念出锦衣卫三个字时刘惟宁简直犹如五雷轰顶,面无人色。

    宁修不由得蹙起眉来。

    锦衣卫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湖广会馆?莫不是有什么钦案要办?

    可这湖广会馆里都是读书人,怎么可能会有大奸大恶之辈?

    正当宁修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众锦衣卫校尉在一名总旗的带领下气势汹汹的冲进宁修居住的别院。

    “去把刘惟宁抓出来,缉拿诏狱!”

    此言一出,那些校尉们纷纷抱拳领命,迈着方步各自搜寻去了。

    刘惟宁早已吓得面色惨白,直是一动都不敢动。

    “刘兄。。。”

    得知锦衣卫来抓的人就是刘惟宁,宁修直是惊诧不已。

    在他印象中刘惟宁一向行事低调,怎么可能触犯天子逆鳞?

    难道是。。。

    他还来不及想明白,几名锦衣卫校尉已经冲进了屋。

    “你们哪个是刘惟宁?”

    一名身材魁梧,浑身腱子肉的校尉道。

    “在。。。在下便是。”

    刘惟宁身子颤巍巍的摇晃,声音里已经带了哭腔。

    “嘿嘿,你真是条汉子呐,跟我们走一趟吧!”

    说罢便掏出铁链不由分说的朝刘惟宁身上锁去。

    “且慢!”

    宁修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些虎狼把刘惟宁锁走。他清了清嗓子,神色自若道:“敢问宁某这位朋友犯了什么事,竟然劳烦天子亲军大架?”

    “嘿嘿,爷们劝你少管闲事。这厮不想活了,爷们奉命拿他进诏狱。”

    “奉的什么命?”

    “自然是皇命。”

    “可有驾帖?”

    “这你也要管?”

    “当然,没有驾帖锦衣卫无权拿人。”

    宁修据理力争道。

    “哈哈,好,你等着!”

    说罢那锦衣卫校尉便转身出了屋子,不一会的工夫他便回来手中还捏着一份文书。

    他将文书展开来给宁修看:“你可看清楚了,这上边有着刑部大印!”

    宁修不禁陷入了沉默。

    他知道按照大明定制,锦衣卫拿人是需要驾帖的,驾帖上必须加盖刑部大印才有效力,不然锦衣卫是无权拿人的。

    现如今那校尉真的拿出了驾帖,证明他们确实奉了皇命。

    可宁修还是想不明白,老实人刘惟宁是怎么得罪皇帝陛下的。

    “走吧!”

    那锦衣卫校尉将铁链在刘惟宁身上绕了几圈拽起就走,刘惟宁这才带着哭腔道:“宁贤弟救我!”

    宁修神色凝重,叹声道:“刘兄放心,我一定救你出来。”

    可他也知道,进了诏狱的都是钦犯,要想救出谈何容易。

    但无论如何他会尽力去救,因为朋友二字他很珍视。

    宁修首先去的地方是戚府。

    毕竟是自家人,最是靠得住。

    何况老泰山现在抱病正在京中,不好好利用一下资源实在太可惜了。

    待宁修禀明来意,戚继光却只沉默不语。

    过了良久,戚继光才叹息道:“贤婿啊,这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