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魏宫廷 >

第192章

大魏宫廷-第192章

小说: 大魏宫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而言之,在比楚西富饶地多的楚东,楚国其实是设有正规军的。

    想想也是,若没有常驻的正规军,楚国凭什么去抗击齐王僖?

    而至于那些楚国正规军的战斗力,很遗憾,赵弘润至今还未有丝毫情报。

    在这个通讯仍然仅仅依靠驿使与信鸽的年代,想要刺探别国的情报,再将其送回本国,说实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似屈塍、晏墨等楚国降将,他们在赵弘润心中的地位才愈加重要。

    在随后的大半个时辰里,赵弘润与虞子启便闲聊着有关于楚国的事,细致到楚国的人文、建筑、菜色。

    而期间,别说那些闲着无聊的户部官员们侧着耳朵倾听,就连魏天子、大太监童宪以及其余两位中书大臣,亦听得津津有味。

    毕竟不可否认,大魏对于楚国的了解还是知道甚少,而反过来说,只有愈加了解这个敌人,才愈有机会能战胜他。

    如此聊了大概大半个时辰,垂拱殿内的官员们逐渐增多了,不止户部尚书李粱与右侍郎崔璨,就连曾经差点因为赵弘润的厚礼而吐血的兵部尚书李鬻李老头,亦带着左右侍郎徐贯、王璨二人,来到了垂拱殿。

    相信,他们也是为了那笔钱物而来,毕竟兵部向来也是大魏国库开支的大头。

    而除了户部与兵部外,礼部与工部亦分别来了一位大臣,分别是礼部尚书社宥,以及此番陪同征战楚国的工部左侍郎孟隗。

    不过,那位礼部尚书社宥一到垂拱殿就向赵弘润表明了心迹,他只是过来看看。

    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唯独吏部与刑部,待等那一个时辰的期限满了之后,也没有派人过来。

    显然,这两个朝廷府衙,可能是自忖这回在赵弘润击退楚国的战事中毫无助益,因此识相地没有派人过来。

    无论是吏部、刑部那那些官员,亦或是礼部尚书社宥,不难猜想,凡是能爬到他们这个位置的,都是晓进退、识时务的人,既然明知没有他们的份,索性就要么不来,要么纯粹就来瞅瞅热闹。

    数来数去,有资格与赵弘润所代表的军方分羹的,也就只有户部、兵部,以及,以那位有心想插一脚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的工部左侍郎孟隗为代表的工部。

    而其中,就属兵部与户部看上去最是底气十足。(未完待续。)

第两百一十六章:欲分羹(三)『4/14』

    “好了,既然相关人员都到齐了,那么咱们就来分这杯羹吧。”

    尽管赵弘润的这句话就得颇为隐晦,但是他那神色、那口吻,却让垂拱殿内众朝臣们感觉自己仿佛就像是满嘴利益的市侩商人,让他们一阵不适。

    “先请户部的左侍郎范骉大人说吧。……本王觉得,既然户部的诸位大人此番联袂而来,相信势必有了定论,不妨先说出来听听。”

    “啊?”户部左侍郎范骉闻言一愣,有些转不过弯来。

    在他看来,赵弘润既然召集了这么多人,相信定是向他们做出什么决定,没想到,赵弘润却将皮球踢还给了他。

    要知道,负责分羹的人,干的那可是一件苦差事,因为这非常容易得罪人,甚至是因此树敌。

    若此刻垂拱殿内仅仅只有他们户部的官员,那么说一说也无妨,可如今兵部、工部都插脚站起来了,此时若是利益分配不均,未能满足兵部、工部的利益,相信待等他范骉日后在兵部、工部的人缘会恶劣到极点。

    因此,范骉看起来有些犹豫。

    见此,赵弘润心中冷哼一声,故意说道:“范骉大人这是几个意思?……明明你们户部还未制定好如何分配所得利益,就迫不期待地联合一致来到这垂拱殿,向父皇弹劾本王,难不成,户部要全吞那批钱物?!”

    听着赵弘润越来越寒的语气,范骉浑身一激灵,他心说这个欲加之罪可万万不能坐实,万一这个言论传到百里跋、司马安、徐殷那三位大将军耳中,那三位大将军一怒之下跑到他们户部去撒野,大吵大闹。他们户部怎么惹得起?

    “肃王殿下明鉴,我户部岂有全吞之心?”

    “那就说说吧。……你们户部的分配方案。”赵弘润淡淡地说道。

    嘿!

    瞧着户部左侍郎范骉的难看的面色,中书令蔺玉阳暗自冷笑一声。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他早就猜到,此番户部左侍郎范骉主动冒头,带着户部的官员怜联袂前来弹劾那位肃王殿下。那位恩怨分明却又睚眦必报的肃王殿下,势必不会轻易放过此人。

    果不其然!

    不单单蔺玉阳,似虞子启,甚至是魏天子,都神色淡然地瞅着这一幕,因为他们太了解那位殿下的做事风格了。

    而其余非户部的那些官员们,亦在旁看好戏。

    相信在场的非户部官员们,都乐于让范骉率先开口,毕竟第一个开口的人势必会得罪人。

    至于他们。只要再范骉说完之后,提出反驳的建议即可,既不得罪人,又能保证自己府衙的利益。

    而见此,户部尚书李粱与右侍郎崔璨对视一眼,暗自叹了口气。

    显然,这两位大臣便是对此早有预料,才会装病与范骉“划清界限”。

    在他们看来。去年的赵弘润就足以让他们头疼了,更何况是如今战胜了楚国。威风正盛的赵弘润,要说范骉极有可能步李老头李鬻的后尘,这两位户部大臣也丝毫不感觉意外。

    而他们这回前来垂拱殿,也可谓是不情不愿,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用一种比较怀柔的策略来取得赵弘润手中的物资,毕竟他们是户部。掌管着大魏的国库,这意味着赵弘润势必得上缴一部分从楚国所得的物资,问题就在于或多或少罢了。

    因此,没有必要与这位肃王殿下起正面冲突。

    只可惜赵弘润非要逼他们露面,见此。李粱与崔璨也只能装作虚弱的样子前来垂拱殿了。

    不过,尽管他们同属户部,但是自从来到垂拱殿起,这位户部尚书与右侍郎,便始终与范骉这位本署的左侍郎保持一定距离,至于其中原因,恐怕也只有李粱、崔璨二人心知肚明了。

    范骉,那是早已投向了东宫太子弘礼的人!

    “既然如此,那下官便斗胆说一说。”

    被赵弘润逼得没有法子的户部左侍郎范骉,在思忖了半响后,缓缓说道:“下官建议,两成归于陛下的内库……正因为托陛下洪福,我大魏此番才能击败楚军。”

    冠冕堂皇的理由,哪怕是赵弘润,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更遑论其他人。

    “……一成归肃王殿下,肃王殿下率军击退楚军并反攻楚国,扬我大魏国威。”

    哼哼。

    赵弘润心中哼哼两声,默然不语。

    而其余官员,更是不会在这一条上针对范骉。

    “……其余七成,一成归于东宫,其六归我户部……”说到这里,范骉看了一眼赵弘润,又补充道:“当然,对于此战有功之士的赏赐,从我户部所得的那六成中给予。”

    话音刚落,还未等赵弘润开口,兵部左侍郎徐贯便已露出了不悦之色,沉声说道:“我兵部往年为铸造六驻军的军备,亏空巨大,现已无力铸造今年用于更替的军备,几番向你户部申请款项,贵部诸位大人不是随口搪塞便是顾左言他,此番肃王殿下手中这笔巨大钱物,正好可以弥补我兵部的亏空,使我兵部有财力支持军队更替军备……然而范大人,却是打算独吞?”

    “……”赵弘润眉梢微挑,瞥了几眼满脸不渝的徐贯,没有说话。

    要知道,他有意分给浚水营、砀山营、汾陉塞的军费,其中有一部分其实也要经手于兵部的,毕竟那三支驻军的军卒可不会打造武器装备,他们若想要更换军备,就只有仰仗兵部。

    因此,将一部分份额让给兵部,并未出乎赵弘润的意料,赵弘润感到新奇的是,那范骉如何会说出这么一番堪称奇葩的分配方案来。

    难道他就不怕得罪兵部?

    然而出乎赵弘润意料的是,这位户部左侍郎范骉也不晓得是怎么想的,仿佛还真不怕得罪兵部似的,他在听了兵部左侍郎徐贯的话后,义正言辞地说道:“此番肃王殿下阻击楚暘城君熊拓。并挥军攻打楚国期间,我户部向鄢陵输运大批军备粮饷辎重,耗费亦巨大,至于兵部……据本官所知,浚水营、砀山营、汾陉塞的三支军队,其军备虽是兵部所打造。但其费用,却出自我户部往年的开支,换而言之,此番肃王殿下出征,兵部并无什么建树……不是么?”

    事实上,兵部还是出了两百辆被锁在库房里的战车的……

    赵弘润瞧了一眼兵部尚书李鬻与兵部左侍郎徐贯,见这两位大人面色难看,倒也没有不识趣地将心中所想说出来落井下石。

    不可否认,兵部左侍郎徐贯被范骉给问住了。毕竟事实正如范骉所言,在此番赵弘润出兵前后,兵部对于向楚国宣战一事犹豫不决,备战几乎毫无积极性可言,相反户部,却在雍王弘誉的协助下,紧急调动了大批的物资,趁着当时蔡河还未冻结。急急忙忙地运至了鄢陵一带,使得赵弘润有充足的军粮与军备与暘城君熊拓在鄢水僵持。

    从这一点来说。户部一口气要走六成的利益所得,虽然份额较多,但也算不上过份,毕竟户部的确是在这场仗中帮了赵弘润大忙,绝对不亚于工部的助力。

    问题是,剩下四成利益的分配。就未免也太过于奇葩了吧?

    刨除范骉口中他赵弘润的一成暂且不谈,魏天子的两成与东宫太子的一成,这算什么?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魏天子此番有做出什么对战局有利的事么?没有!

    而东宫太子弘礼那就更不必多说,给他还不如给雍王弘誉呢。至少后者还协助户部一同帮忙统筹钱粮,调集物资运往鄢陵。

    “为何一成归东宫?”赵弘润淡淡问范骉道。

    只见范骉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殿下不知,殿下出兵之后,东宫亦殚精竭虑屡屡造访我户部,催促钱粮输运之事,更联络大梁附近王侯……说句殿下不爱听的,倘若肃王殿下当时不幸战败,相信太子殿下也好及时派出援军。为此,东宫可谓是花费巨大。”

    这就是睁着眼说瞎话了。

    垂拱殿内众朝臣们心中暗自嘀咕。

    不错,东宫太子弘礼的确没少往户部跑,但他的意图朝中官员谁都明白,无非就是不希望户部落在雍王弘誉手中罢了,论建树,及得上在此之前的雍王弘誉?

    可惜有些话,尽管众人心知肚明,却也不好说出口,以免得罪了那位东宫太子,祸及日后。

    原来如此……看来东宫也打算伸手。

    因为昨晚庆功宴上那一曲肃王破暘城君熊拓兵阵曲而对东宫太子弘礼稍稍有些改观的赵弘润,眼下心中就像是吃了什么脏东西似的,很是不舒服。

    他不由地暗暗摇头,那位东宫太子,太急功近利,实在是太急功近利了!

    简直就是若示好必有所图的典型例子!

    论气度,根本不及雍王弘誉。

    看看雍王,人家帮着户部忙前忙后,可曾叫李粱、崔璨这两位与其交好的户部官员帮忙开口?

    可问题是,殿内这些官员们缄口不言,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