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魏宫廷 >

第1713章

大魏宫廷-第1713章

小说: 大魏宫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新阳君项培。

    对此,就连新阳君项培本人亦有些惶恐,虽说他也是项氏的佼佼者,但终归统兵不如项末、论勇武不如项娈,因此并未奢望作为项氏一族的代表人物,成为楚国三天柱之一。

    可没想到,上苍给项氏一族开了一个玩笑,他项氏一族的领军人物项末、项娈堂兄弟二人,居然皆在攻伐魏国时丧生,以至于他新阳君项培,竟真得得到了三天柱的殊荣。

    说实话,新阳君项培对此并不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项氏一族正在迅速凋零,这可不是一个好预兆。

    在当日的接见中,楚王熊拓将楚水君的计策告知了寿陵君景云、邸阳君熊沥、新阳君项培三人,并询问他们三人的见解。

    此时的寿陵君景云,在其父景舍的副将羊的教导下,已逐渐有了几分统帅应有的姿态,再不是曾经那个受到父亲庇护的景云公子,他在得知楚水君的建议后,坚决反对。

    他对楚王熊拓说道:“大王,虽此番联军战败,但因为项末将军的牺牲,我国此番尚有至少三十几万正军得以返回国内……”

    “三十几万军队,可挡不住魏国。”楚王熊拓打断了寿陵君景云的话。

    寿陵君景云闻言面色一滞。

    他坚持认为,楚水君那种卑鄙小人的建议,必定会使他楚国步入深渊。

    但遗憾的是,就跟楚国的丞相溧阳君熊盛一样,他对于如何招架魏国的报复一事,同样没有什么有效的策略。

    新晋的三天柱、新阳君项培亦是如此。

    最终,寿陵君景云、邸阳君熊沥、新阳君项培三人还是同意了此事。

    不过,新阳君项培与寿陵君景云二人却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这次所谓的宋郡练兵,务必交给他们来指挥,而非是楚水君或类似楚水君的那种对兵事一知半解的门外汉。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谈这件事的期间,新阳君项培曾询问楚王熊拓为何不治罪楚水君。

    因为在新阳君项培看来,楚水君简直就是‘罪不可恕’,毕竟正是因为此人,才害得诸国联军惨败于魏国,害得项末、项娈两位他项氏子弟中的佼佼者战死沙场。

    对于此事,寿陵君景云亦出言附和,他认为,楚水君应当会此番战败背负责任,就像他父亲前寿陵君景舍当时那般。

    不得不说,寿陵君景云很看不起楚水君那种见局势不妙、竟抛下麾下兵将独自逃生的无耻行径。

    为了安抚这两位统帅,楚王熊拓只好解释道,他已打发楚水君前往楚西,辅佐平舆君熊琥攻打巴蜀,作为将功赎罪。

    听闻此言,新阳君项培心中的怨气这才稍稍消退。

    魏昭武三年秋冬,中原诸国逐渐回归和平,虽然这份和平只是暂时的。

    十一月前后,魏将司马尚,带着家眷从魏国的王都雒阳抵达宋郡昌邑。

    远远看着这座城池,司马尚心中颇为感慨,感慨于魏王赵润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相传并非是一句空话,这不,在任命他担任宋郡守、驻守昌邑之后,竟允许他将家眷带到昌邑,根本没有利用家眷威胁他的意思。

    不过想想也是,似魏王赵润这等雄主,岂屑于用这种伎俩?

    “兄长怎么了?”

    在旁,司马尚的堂弟司马见兄长摇头失笑,不解地问道。

    司马并非随同兄长司马尚前来昌邑任职,毕竟他如今可是燕王赵疆的爱将,他只是陪同兄长一同前来昌邑,好趁这段时间使兄弟俩再聚聚罢了。

    司马尚没有细说心中的感慨,摇摇头说道:“没什么,只是有点感慨罢了。……先进城吧。”

    司马点了点头。

    此时的昌邑,驻守的兵马绝大多数是卫**队,确切地说,是鄄城侯卫郧麾下的兵卒。

    在卫邵、卫郧、卫振三人当中,如今卫郧反而是最受魏王赵润的器重,原因很简单,因为卫郧乃是鄄城卫氏的世子,魏国曾经的驻军六营之一、南燕军大将军卫穆,就是鄄城侯卫郧的二叔。

    而赵润当年,曾与卫穆一同抵挡韩国的军队,虽然相处的日子不多,但由于赵润身上也有一半卫人的血,是故南燕军大将军卫穆与赵润颇为亲近。

    顾念这份情谊,魏王赵润重用了鄄城侯卫郧,让后者取代了仍有些偏向卫王费的卫邵,成为卫**队的主帅,这让鄄城侯卫郧受宠若惊,曾经对魏国的几丝不满,当即烟消云散。

    在出示了天策府的令牌后,司马尚、司马兄弟二人顺利来到了城内的城守府,从守城的卫**队手中交割了兵权,暂时掌握了这支卫**队。

    之所以说是暂时,是因为这支卫**队日后将会被调回卫国,并非是作为司马尚的直属军队,而司马尚要做的,就是在这段期间组建他直属的军队,为日后攻略齐楚两国做准备。

    同理,还有被魏王赵润任命为任城守的将领,前韩国上谷守许历。

    “听说,陛下有意将商水游马一分为三,其中两部分交予兄长与许历将军?”

    在司马尚的家眷忙着打扫城守府准备入住的时候,司马好奇地问道。

    司马尚闻言微微一笑,问道:“你哪听来的?燕王告诉你的?”

    “哈哈。”司马笑着说道:“兄长不知,燕王对此相当眼红啊。”

    司马尚笑而不语。

    平心而论,如今的魏国已有不少骑军,比如魏将博西勒的羯角骑兵、燕王赵疆的南燕骑兵、河西守司马安的河西骑兵等等,但论最有名气的,依然还是商水军一系的商水游马。

    而现如今,魏王赵润准备将商水游马军的游马重骑,连带着韩国在上次魏韩战争中所剩无几的代郡重骑,在一分为三之后,以军中老卒为骨干,重新整编扩军,分别交给马游、司马尚、许历三人。

    毕竟齐鲁两国多平原丘陵之地,是颇为适合骑兵的战场。

    “对了。”

    好似想到了什么,司马从怀中摸出一本书籍,一脸坏笑地丢给了兄长。

    “《轶谈》?”

    司马尚不解地看了一眼弟弟。

    “朝廷礼部紧急命人刊印的。”司马坏笑着说道:“愚弟万万也没有想到,兄长竟然是陛下早些年派往韩国的奸细!”

    “啊?”司马尚一脸莫名其妙。

    “翻翻你手中这本轶谈就知道了。”司马忍着笑说道。

    司马尚满心疑惑地翻开了手中这本轶谈,在翻到记载自己轶事的那一篇后,顿时目瞪口呆。

    原来,曾经在这本书籍中被魏国抹黑的他,今日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高瞻远瞩的魏王’早些年安插在韩国的奸细。

    “这简直……”

    司马尚哭笑不得,他感觉这本《轶谈》写的实在是太扯了。

    “兄长你就知足吧。”司马忍着笑说道:“燕绉大人被写得最离奇,说什么在北海与魏军作战时碰到了仙岛上的仙人,被仙人点化,顺从天意归顺了大魏。靳大人呢,可能是那帮人实在是编不出来了,居然干脆说当年是印错了,错将‘暴鸢’写成了‘靳’……不过我私底下觉得,这多半对暴鸢将军不愿投魏的报复。”

    听闻此言,司马尚表情表情的翻看着手中的这本《轶谈》,心中暗暗嘀咕:也不知暴鸢将军在看到这本书后,将会是什么表情。

    而与此同时,在韩国蓟城一带,在韩王然的陵墓内,宁愿给韩然守墓亦死活不肯投效魏国的韩将暴鸢,此刻手中正捧着这本《轶谈》,气得整个人都在颤抖。

    原因很简单,在这本魏国紧急刊印的《轶谈》中,那些小说家们将当初靳、冯、公仲朋、田苓等人的所作所为,全部记在了他头上。

    要命的是,还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仿佛活脱脱要将他塑造成被诸魏将赶来赶去的蠢材。

    “噗通。”

    暴鸢竟被气得昏厥过去。

第314章:昭武四年

    ps:今天状态不好,只能四千字一章了。

    以下正文

    昭武三年秋冬,魏国有关于第二次中原大战的抚恤与犒赏,基本上也都拟定完毕,后续只要按照拟定的方式发放抚恤与犒赏即可。

    这件事,魏王赵润全权交给了朝廷去办理,而他自己,则在为两年后的战略做准备。

    关于两年后的战略,在经过赵润与内朝的商议后,魏国初步制定了先东后西、先齐后楚的进攻方略,若没有什么特殊的变故,两年后魏国的首个攻打目标即是东边的齐国。

    为了方便日后有效地围攻齐国,赵润将韩国的巨鹿北郡分割为巨鹿郡、渤海郡与河间郡三个部分。

    其中,魏王赵润任命燕绉为河间守,在江湖海河训练水军,又命乐弈为渤海守,驻守韩齐边界。

    其余似燕王赵疆、魏将屈塍二人的军队,则驻军在新巨鹿郡的信都(广川)、甘陵(清河)两地,屯田练兵。

    如此安排,待两年后魏国对齐国开战,魏国就能兵起三路,陆上军队分别攻打齐国的北侧与西侧,海路则由河间守燕绉率领,迂回绕后,袭击齐国的东侧,达到三面夹击的效果。

    其实确切地说应该是四面夹击,因为魏王赵润将许历派到了宋郡的任城,在两年后魏国讨伐齐国时,魏将许历将率领其麾下骑兵从任城径直向东,横穿薛郡旧鲁国已分割成新鲁国与薛郡直接攻入齐国的琅琊郡,切断齐国与楚国的联系。

    介时,齐国就将陷入魏**队的四面包围。

    当然了,这只是暂定的方略,具体情况还是看到时候的局势,毕竟齐楚两国也不会眼睁睁看着齐国陷入魏军的包围。

    为了以防万一,韶虎的魏武军魏王赵润暂未将其从韩国的沮阳调回,一来是目前韩国的兵力,一旦草原外族当真入侵未必能抵挡得住,二来嘛,赵润确实需要一支军队驻扎在韩国的王都蓟城旁边,免得韩国国内再蹦个一两个类似雁门守李睦那样的人物。

    总而言之,反正蓟城目前仍然希望魏武军驻守在边境,魏王赵润也乐见其成。

    而对于镇反军的庞焕等人,魏王赵润最终还是收回了这支军队的兵权,并且将庞焕等人明升暗降虽然对外宣称庞焕等人此番功不可没,入上将军府作为供奉,但实际上,等同于是将庞焕等人闲置了。

    上将军府那是什么地方?

    虽然曾几何时曾经展现出似乎要取代兵部的架势,但自从魏王赵润登基后一来,上将军府就彻底沦落为有功将领养老的地方,比如徐殷、百里跋、朱亥三位上将,近些年就领着上将军府的供奉,闲来无事时要么写写兵书、要么钓钓鱼什么的。

    而至于镇反军的兵权,赵润在收到了三叔公赵来峪的书信后,最终决定将其交给安平侯赵郯与上梁侯赵安定二人。

    一来,安平侯赵郯与上梁侯赵安定皆是支持赵润一方的王族子弟,忠诚方面没有问题;二来,赵氏王族目前太势微了,赵润希望稍微能平衡一下。

    平衡的对象,当然就是以士族为主导的朝廷势力。

    入冬时,三叔公赵来峪过世了,他平日里最疼爱的孙子赵成恂,亲自跑到雒阳向魏王赵润传达这个噩耗。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赵润颇为伤感。

    他与三叔公赵来峪的初见,非但不能说和睦,反而是相互视为仇寇一般,但没想到天意莫测,到最后二人却成为了一路人。

    在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