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魏宫廷 >

第1474章

大魏宫廷-第1474章

小说: 大魏宫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与他抱持着类似感触的,还有秦国的渭阳君嬴华与阳泉君嬴。

    当年魏秦三川战役,魏**队在函谷正面击溃秦国二十万军队,当时魏国的核心力量,就是这种魏连弩。

    在这些威力强劲的魏连弩面前,秦国的正规军戈盾士,仿佛是排着队被魏国的连弩一一击毙,没有对秦军起到丝毫助力。

    尽管当年那场仗的主将乃是王,渭阳君嬴华与阳泉君嬴都不在军中,但通过那些败北后逃回秦国的败卒的嘴,秦国那时还是得知了魏国这件威力恐怖的战争兵器。

    那场战败,是秦人至今不愿去回忆的噩梦,事实上那场战争的损失与士气上的打击,比后一次赵润率军直接杀到秦国本土、杀到秦国王都咸阳城下还要令秦人震撼。

    毕竟,当年侥幸中魏秦三川战役逃回本国的士卒,可是至今仍心惊胆战,时不时念叨着诸如不知什么情况、只看到前面的戈盾士一整片一整片的倒下的话。

    当时这些败卒的言论,可是在秦国内部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当然,那已是过去,凭着魏秦两国如今的关系,渭阳君嬴华与阳泉君嬴还指望着能从魏国这边购置一些魏连弩,运到雁门一带去对付韩将李睦的雁门军呢。

    不过他俩也明白,似魏连弩这种魏国秘而不宣的战争兵器,纵使是以秦魏两国目前的关系,魏国怕是也不会轻易同意出售给他们,因此,他俩打算去走秦少君嬴璎的路子,毕竟据他们所知,魏国新君赵润对嬴璎这位他们的公主,还是颇为宠溺的。

    而此时,其他各国使者则发现,在他们面前不远处的地面上,竖起着一个木制的仿佛路标似的东西。

    朝两边瞧了瞧,他们发现每隔一段距离都立有这种木牌。

    出于好奇,几位各国使者走了上前,迈步来到那块木牌面前。

    此时他们又发现,这块木牌上刻着好几行魏字。

    第一行刻着:前方冶造局重地,无关人等免进!

    第二行刻着:凡越线者,一律射杀!

    这些刻字,还特地用墨汁与朱砂描绘。

    ……看来这是对‘不速之客’的警告。

    各国使者一看就懂了:这座冶城城墙上那整整齐齐的魏连弩,看来并非是只用于震慑宵小的摆设。

    只不过,这附近哪来的线?

    韩国上将暴鸢朝着四下观瞧,却见身旁的韩晁咳嗽一声,指了指他的脚下。

    暴鸢低头一看,这才发现地上埋着一根大概高出地面一指左右的木头,整整齐齐地连成一线,两端不知通往何处。

    而要命的是,这会儿他的双脚,正一边一只,踩在这木头的两侧。

    ……不、不至于的吧?

    咽了咽唾沫,暴鸢忍不住回头瞧了一眼冶城城墙上无数的魏连弩,面色尤其难看。

    虽然在心底其实他也知道,魏国不可能无缘无故就射杀作为使者的他,但当年留下的心理创痕,还是让他在看到那些魏连弩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感觉后背发凉。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当面对这种战争兵器的时候,那是何等的恐惧与无助。

    齐刷刷地,包括韩将暴鸢在内,各国使者向后退离了几步,一个个都站在‘那条线’外。

    正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他们没有必要用自己的性命去测试这块木牌上的警告是否属实。

    可能是注意到了各国使者的举动,赵弘润连忙笑着安抚道:“诸位放心,朕今早就派人知会了冶城……更何况,朕的王旗就在这边,城内的守卫又岂会无故射击?”

    话音刚落,就听冶城的城门那边,传来轰隆隆的响声。

    众人转头一瞧,这才发现是城门徐徐开启。

    值得一提的是,冶造局的城门,并非是左右开启的木门,而是上下开启的铁闸门,其作用在于,倘若有敌军强行攻打城门,冶城内部只需斩断绞索,放下闸门,纵使城外敌军使劲浑身解数,也无法攻破城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防卫能力。

    “诸位,来迎接我们的人来了。”

    随着赵弘润一声轻笑,冶造总署的署长王甫领着此刻在城内的各司主事,还包括兵铸局的局丞李缙以及其余兵铸局一干人等,徐徐走出城池,朝着这边而来。

    “臣等拜见陛下!”

    “众卿免礼。”

    彼此见礼之后,赵弘润抬手指了指右侧的各国使者,笑着说道:“今日朕希望带各国使者参观一下冶城,不知城内可以准备妥当?”

    所谓的‘准备’,其实就是指收起那些不可以泄露的机密,就比如兵铸局如今采用的流水线锻造作业,这种能极大提高作业效率、且一学就会的秘密,自然是不好泄露给他国人士的。

    至于其余,像什么锻造战争兵器的过程,让这些各国使者看看也无妨,反正那些制作精密、零件繁杂的战争兵器,谅这些各国使者也记不全就算能记全,没有该战争兵器设计图纸上的具体参数,也无法仿冒。

    不考虑尺寸匹配的仿冒,就算勉强能铸造出来,也只不过是样子货而已。

    “陛下放心,臣已安排妥当。”

    冶造总署署长王甫隐晦地向赵弘润回覆道。

    见此,赵弘润点点头,笑着说道:“那就有劳王卿带路,顺便沿途为朕、为各国来使介绍一下冶城。”

    “遵命。”王甫拱手领命,抬手邀请赵弘润等一行人入内。

    在即将迈入冶城时,王甫好似突然想到了什么,停下脚步对赵弘润说道:“陛下,臣忽然想起一事,需要嘱咐诸位,尤其是各国的使者。”

    赵弘润当然知道是什么事,点了点头。

    见此,王甫环视了一眼赵弘润身后的人群,正色说道:“我大魏的诸位将军,以及他国的尊使,这座冶城,乃是我大魏冶造开发重地,因为时而引来宵小窥视,又有奸细企图混入城内,因此,城内设置了不少机关……希望诸位将军与他国的尊使莫要随便触碰一些东西。”

    “机关?”平舆君熊琥笑着说道:“是危险的机关么?”

    听闻此言,王甫也没有过多解释,挥手砸向一旁城门洞砖壁上的一块方砖,顿时间,一堵井网状的铁栏门从城门洞的顶部落下,其下端的尖锐处,深深扎入了地面。

    随即,城门洞两侧的砖壁,在那些不起眼的密密麻麻的小孔中,激射出无数筷头粗细、一指长短的小矢,在一阵令人头皮发麻的叮叮叮叮的密集声中,钉入了对面的砖石中。

    这一幕,引得各国使者一阵低呼。

    ……

    平舆君熊琥张了张嘴,勉强挤出几分笑容:“还、还真是相当危险的机关呢……”

    说着,他咽了咽唾沫,忍不住朝着城门洞上方与两侧的砖壁多看了几眼。

    依赵弘润对熊琥的了解,这家伙绝对不是在考虑如何偷学这种机关术,肯定是在考虑他自己的性命安全考虑诸如万一这些机关失灵等问题。

    反观来自鲁国的公子兴与老臣季叔,此时却颇具胆魄地走上前,细细打量暴露于眼前的那些机关,彼此低声交流意见。

    也是,鲁人对于机关术可不陌生,或者干脆说,机关术就是从鲁国流传出来的。

    这不,鲁公子兴兴致勃勃地询问王甫道:“这位王署长,能否告知我,这些小矢究竟是依靠什么激射而出?我观此物,与我国的弩匣颇为相似,但威力却似乎在其之上。”

    “这个嘛……”王甫眨了眨眼睛,推脱道:“今日之后,若公子有兴趣的话,你我再探讨如何?眼下,我等该入城了。”

    公子兴还想再问,却便老臣季叔隐晦地拦下了。

    相比较鲁公子兴,还是季叔懂得察言观色,知道眼前这位王署长根本无心将秘密透露以魏鲁两国如今的关系,还指望眼前这个魏人将秘密告诉他们两个鲁人?

    除非鲁国背弃齐国,彻底倒向魏国,那还可以考虑一下。

    片刻后,在王甫的命令下,城门内的卫士,重新将那扇井网状的铁栏门用绞索收了起来,见此,王甫遂领着赵弘润这一行人往内走。

    在前往城内深处的途中,王甫大致向他魏国的将军与各国使者介绍冶城内部的构造:“……这里是东门,一般情况下,只进不出,唯有当户部送来我署所需的矿石时,东门才会开启。因此靠近东门的库房,大多数都堆放着各类矿石……”

    耳中听着王甫的介绍,各国使者们亦自顾自打量着城内。

    他们发现,冶城内的防卫果真是森严,堪称五步一岗、十步一哨,非但到处都是手持兵器的卫士,甚至于遍地鹿角、拒马等障碍物,简直比战场前线还要森严。

    在最近的一处岗哨处停了下来,王甫解释道:“但凡有人进城之后,首先会在这里搜查,若来人仿冒令牌、文书企图混入城内……呵呵,他们会自食恶果。”说到这里,他指了指岗亭关卡两边,那里摆放着许多仿佛鲁国机关弩匣的器械。

    “当然,这次就不必了。”

    笑了笑,王甫示意前方的岗亭关卡开放路障,以便于赵弘润等一行人通过。

    走了一阵子,渐渐深入冶城的腹地,王甫介绍道:“城北乃是卫士与其家眷居住的地方,我冶造署与兵铸局的官员、工匠与其家眷,亦居住在城北。……就不带诸位前往参观了。”

    顿了顿,他又说道:“城中心,乃是我冶造局的库房,但凡出自我冶造局之手的各种武器、甲胄、弓弩甚至是战争兵器,在那里都保存有最初的样品,以及相关设计图纸……”

    说到这里,他再次停顿了一下,在瞥了几眼各国使者后,语气不明地提醒道:“那片库房,集中了我冶城最起码七成的机关,若不知底细的人闯入其中,甚至无需城内的卫士出动,只需次日派人前去收尸即可……王某绝非信不过诸位尊使,但为诸位尊使的安危着想,还是希望诸位尊使莫要因为一时好奇,随意触碰那边的任何东西,或许仅仅只是触碰那边的一个石灯,就会接二连三地引发机关……”

    说着说着,王甫便将众人领到了城中央。

    此时,就连赵弘润都有些意外,因为他发现,城内不知何时居然竖起了一座内城,这是曾经所没有的。

    趁诸使者不注意时,赵弘润低声询问王甫道:“这内城几时造的?为了造了一座内城?”

    王甫隐晦地解释道:“洪德二十四年,当陛下在商水县时,我冶造局发生了一点……唔,小小的变故……”

    洪德二十四年?哦哦……原来如此。

    赵弘润恍然大悟。

    他略有耳闻,当年前太子赵誉执政时,曾在没有经过他允许的情况下,派禁卫强行接管了冶造局,使得冶城当时出现了混乱。

    在那阵混乱中,有一伙贼人趁机潜入冶造局的库房,盗窃了不少珍贵的工匠手札与设计图纸。

    后来查证,这伙贼人便是隐藏在禁卫军内部的伏为军,或者说萧氏余孽。

    经历此事,待等赵弘润后来成为太子,重新执掌冶城之后,冶造局的工匠们便增造了内城,将库房搬迁至此用高墙图团团围了起来,并且,在这里设置了诸多机关,以免库房内的手札资料与设计图纸再次被窃。

    因为赵弘润的关系,各国使者有幸进入了这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