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万岁约阿希姆 >

第377章

万岁约阿希姆-第377章

小说: 万岁约阿希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阵营。

    可惜天不遂意大利人之愿,除开战争刚开始阶段的形势较为扑朔迷离,德奥同盟就一直占据着显而易见的军事优势,而且德国基本上是以一家之力打垮英法、压制沙俄,奥斯曼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相继加入使得同盟国阵营的战略格局更加强势。进入1915年之后,英国自顾不暇,法国败局已定,沙俄独木难支,美国原本在政治策略和军火贸易中偏袒协约国,眼见形势不妙,也以恪守中立为由改变了外交立场,意大利人自知从协约国这边已经很难得到好处,便一改往日的冷淡,开始积极向柏林靠拢。

    自俾斯麦卸任之后,德国高层在外交领域的表现备受诟病,但这并不能够说明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重臣们完全没有政治外交能力,更多是因为他们的外交智慧在老牌强国的政治外交家们面前还很幼稚,所以才会在直接对话中再三落败。如今同盟国的军事胜利已是囊中之物,对于意大利参战,德国高层开出的条件自然比战争刚开始时逊色不少——摩洛哥的残羹是不必想了,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靠近意大利殖民地而且资源不是那么丰富的可以割让一些,英法俄列入战争赔偿的舰艇船只,德奥土保优先挑选之后,剩下的可以酌情分给意大利。

    条件是意大利从陆上进攻法国南部,从海上袭击和封锁英法的地中海航线。

    德法宣布举行停战谈判之后,风传沙俄也有意同德奥媾和,意大利政府担心错过最后的参战时机,于是果断接受了德国提出的参战备忘,并且连夜通知派驻柏林的外交特使。3月31日,德意签署备忘,随后在意大利的积极建议下,奥意两国也签署了一份象征大于实际的备忘。第二天一早,意大利首相便代表国王发布了对法宣战书。

    宣战公告一出,意大利海军立即以令人佩服的效率展开行动,他们的战舰几乎不费摧毁之力就俘获了航行中的多艘法国船只,因为船上的法国人以为意大利海军是出于善意前来护航,他们甚至把意大利军舰的警告性鸣炮当成了礼炮,直到全副武装的意大利士兵登船之后,许多人还觉得莫名其妙。

    在意大利与法国接壤的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军队早已接到了罗马统帅部的作战密令,在政府发出宣战公告之后,他们一刻也不迟疑地越过边境,进攻他们认为早已形同虚设的法军防线。由于德法停战约定仅对德法两国有效,而且停战时意大利并未参战,对于意大利军队趁虚而入的行为,法国人除了表示愤慨抗议之外,就只能依靠部署在法意边境地区的少量部队进行抵抗,但战事的进展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各国人士大跌眼镜,养精蓄锐的意大利军队——趾高气昂的偷鸡贼,居然被兵力严重不足的法军边防部队——虚弱不堪的公鸡,给狠狠修理了一顿。

    几天下来,进入法境的意大利军队仅仅占领了一些无足轻重的村镇,然后就在法国人陈旧的堡垒、要塞以及仓促布设的防线前止步,区区数千人的伤亡,相对大战爆发以来的任何一场战役而言都是不值一提的损失。尽管进攻不利,意大利最高统帅部派驻柏林的军事联络官员依然得意洋洋地向德国人邀功,声称意大利军队的军事行动成功将十数万法军部队牵制在了意法边境地带,使之无法调动到德法军队对峙的正面战线。

    短暂的三天停火期,德法两国的军事外交代表在里昂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战,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势弱的一方在向对手求和,而是把战争从战场前线搬到了谈判桌上。法国人的谈判资本在于残兵不下百万的陆军部队,在于现代战争机器仍然难以跨越的阿尔卑斯山区,在于实力犹存的法国舰队,在于非洲殖民地对法国政权的忠诚支持,只要法国人不计代价地坚持这场战争,他们甚至可以将政府机构迁到地中海对岸的阿尔及利亚去!

    谈判不能解决的问题,只好交给大炮和刺刀。利用这三天的停火期,德军总参谋部调整了进攻策略,由原来的三路齐进变成两翼齐飞,左翼重兵集团投入四百多辆装甲战车和五十万部队,在德国舰队的支援下对法国西海岸最后几座港口城市展开猛攻,只用了一个多星期就将帕朗蒂、莱昂、巴约讷划入了德军占领区;右翼主力集中了近千辆装甲战车,以三个军团七十多万兵力沿罗讷河谷向法国南部海岸推进,在瓦朗斯,双方激战五日,德军以伤亡十万人的代价打垮了法军最后一支生力军,继而摧枯拉朽地攻克了皮埃尔拉特和阿维尼翁,德军先遣部队已能够遥遥望见蔚蓝的地中海。

    在地面部队展开大规模攻势的同时,德军航空部队也向世人展现了现代战争的立体威力,齐柏林飞艇群相继对马赛、尼斯等法国南部港口进行了昼间轰炸,以乌云压境的磅礴气势震慑法**民,随着里昂周边的军用机场建设完成,德军的远程轰炸机开始了在罗讷河谷上空的穿梭飞行,再加上意大利、奥匈帝国以及德国在地中海联手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同盟舰队,驻泊在马赛和尼斯军港的法国舰艇不得不提前撤往北非的阿尔及尔港。

    探知法国主力舰艇离开了南部港口,同盟舰队肆无忌惮地对法国本土展开了炮击和封锁。4月13日,同盟舰队袭击尼斯港,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无畏舰群用无情的炮火将这座美丽宜人的海滨城市变成了瓦砾堆。一天之后,戛纳成为了第二座被夷为平地的法国港口。法国本土与北非殖民地的海上通道也随着同盟舰队的四处活动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4月17日,战线已近崩溃的法国人重新回到了里昂,这一次,他们依然带着高卢人特有的傲慢心态,但在谈判中的态度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底气,而意大利以及奥匈帝国的外交代表则在谈判桌旁得到了一席之地。双方的再次停战持续到了4月25日,在沉沉夜幕降临之时,法国谈判代表在一份条件苛刻但至少能够让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免于毁灭的停战书上签下了名字。持续了近九个月的西线之战就此落下帷幕,名义上,法国人失去了相当于原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领土和近半数的殖民地,包括割让给德国的阿登山区和割让给意大利的科西嘉岛,实际状况则要糟得多——法国需要向德奥意三国偿付高达185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相当于普法战争赔款的3点7倍,而在赔款偿清之前,德**队将继续占领巴黎及巴黎以东地区,还有法国的北部和西部海岸,这意味着以巴黎为中心的北方工业区和盛产煤铁矿的东部地区将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为德国的战争机器提供各种工业产品和战略资源。此外,德国还从法国人手里强行获得了勒阿弗尔、瑟堡、布雷斯特、圣纳泽尔、南特等重要军用港口三十年的使用权。随着停战条约的签署,法**队虽未瓦解,但法国巨人已经轰然倒下,经济困顿的沙俄帝国再也不能从法国盟友这里得到一个法郎的援助,而出于对英国的不信任,尼古拉二世的军队将领和权贵政要几乎一致认为俄国应该及时退出这场战争。4月底,沙皇的特使抵达柏林。这时候,德**队业已占领了富庶的俄属波兰地区,他们对俄国腹地的土地没有胃口,停战条件是为东普鲁士建立一个可靠的军事缓冲区,立陶宛的独立则是俄国统治者能够接受的条件,双方很快达成了停战意向,只不过根据德奥同盟协定,双方的正式媾和还需要俄国与奥匈帝国达成停战协议,圣彼得堡与维也纳之间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停战谈判不出意外地成为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但与西线不同的是,俄国和奥匈帝国本就不够充盈的国库已被战争好了个精光,军队民众皆不赞成再战,于是,东线各方在谈判期间不约而同地暂停了军事行动。两大盟友一个直接退出战争,一个无心再战,大英帝国就此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而且德**队已经开始在弗兰德斯以及法国北部大量集结运输船只,在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跨海登陆不再是单纯的战略威慑,英国人简直被这个消息搅得夜不能寐,停战呼声愈发高涨。见停战媾和已是大势所趋,英王乔治五世授意政府与德国人展开谈判,德国政府开出的停战条件虽不及对法国的那般苛刻,但割地、赔款、裁军以及接受爱尔兰独立一条也不少。……章节内容结束……》

第149章 风雨之后 上

    read336;……章节内容开始……》

    1915年5月初的爱尔兰,气候温润,春意盎然,田野里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是昔日繁华喧闹的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却遍地废墟,残烟袅袅,穿着卡其布制服的英联邦军队士兵如地鼠般隐藏在纵横交错的掩体里,他们灰头土脸,垂头丧气,全然不见一个多月前在此重创爱尔兰独立武装的兴奋与豪迈,阵亡将士尸骨未寒,多数受伤人员还在休养,而这战局的变化速度之快,让许许多多的人感到应接不暇。品文吧

    不久前落幕的科克之战成为了爱尔兰独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英联邦军队由攻转守,继而遭到了十数万爱尔兰独立武装和三万多名“德国志愿者”的围困。在增援部队的策应下,英联邦军队虽然免遭歼灭,却已遭遇了在爱尔兰的最沉重失利——英国本土军折损三万人,加拿大和澳新兵团的伤亡加起来也有近两万人,加上法国背弃同盟单独对德媾和,沙俄军队在东线止步不前,停战的想法昭然若揭,英联邦军队的士气受到了空前沉重的打击,残兵败将在撤回都柏林的途中不断受到爱尔兰地方武装的袭扰,远比18世纪丢失北美殖民地的情形还要狼狈许多。

    收拢兵力之后,英联邦军队在都柏林还有十万人马,其中不乏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但如今的形势跟一个多月前截然不同。以布雷斯特港为作战基地的德国海军舰队已突破圣乔治海峡进入爱尔兰海,都柏林与不列颠岛之间的海上联系受到了遏制,基本上只能以快速舰艇实施夜间运输,照此下去,都柏林守军很快就会陷入物资匮乏的境地。

    另一方面,德法停战条约签署之后,西线的百万德军成了一支随时可供调遣的战略力量,而从法国西北部港口驶往爱尔兰南部的舰船,快则十几个小时,慢则一天即可抵达。英国海军竭尽所能地派出潜艇和水面袭击舰,仍无法阻挡德军的兵员和装备大批运往爱尔兰。在都柏林外围的几座据点,英军士兵们发现自己不但对抗头戴剪耳盔的德国海军陆战队以及布帽子的爱尔兰战士,还要面对使用尖顶头盔、如狼似虎的德国陆军,横扫西线的装甲战车以及重型火炮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爱尔兰战场上,灰色涂装的德军飞机亦如蝗虫一般占据了爱尔兰的天空。

    大势已去,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英联邦军队在爱尔兰的现时处境再合适不过了。

    在德国政府宣布接受英国政府全线停火要求的前一天,德…爱联军对英联邦军队的都柏林防线展开了大规模炮击,仅陆战部队就投入了六百多门火炮,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150毫米口径、通常配属给德军师级以上部队的重型榴弹炮,若将炮火延伸至城区,不出三天,都柏林便会彻底回到中世纪以前的状态。

    5月9日,德国和英国政府分别宣布全线停火三天,双方军事外交代表在泰晤士河口的一艘渡轮上进行停战谈判。由于对和平条件的分歧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