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推理电子书 > 人性的证明 >

第25章

人性的证明-第25章

小说: 人性的证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灌木丛。

  被人征服了的自然总是显得格格不入。

  司机提醒说:从这又要开始颠了.请大家扶稳点。

  “你们要是来得早点的后,就能看到这里的枫叶,那可真是漂亮。司机说话好象是在替自己惋借。”

  “现在也很漂亮嘛。”

  横渡从车窗望着外面的山岭,有些红叶已经开始殒落了。他们看腻了城里那些几何图形的建筑物,来到这个大自然主宰的地方,无论从哪个地方看,都感到耳目一新。这里没有深山的景象,但四周被绵延不断的优美的山丘所环绕,别有一种山峡的风情。

  这种恬淡的自然风光对于厌倦了都市生活的人的全身心都是一种抚慰。

  巴士沿河潮流而上,山坡上长满疏疏拉拉灌木丛。

  “请问,你在这里干多长时间了?”

  横渡开始慢条斯理地打听起来。

  “开始我在松井田的纺纱厂工作,因为不景气,一年前又跑到了这里。”

  “一年前?”

  两个刑警相互点了点头,明白他不会知道太早以前的事。

  “以前这里不通车吗?”这次是栋居问。“草帽诗”中说“走在山洞中的路上,风吹走了它。”但前面又说是“从难冰去雾积的路上”,恐怕不是指这条路。

  “通车是昭和45年(1970年)的事。这以前都是从横川步行过来,那时旅馆只有金汤馆一家,来温泉疗养的客人一般在此逗留一到二个月。”

  “现在有几家旅馆?”

  “只有两家。实际上是同属一家。在公路尽头的那家叫雾积馆,是金汤馆的分馆。”

  “分馆是什么时候建的?”

  “昭和45年。”

  “有开到金汤馆的车吗?”

  “没有,要去的话得沿鬼见愁坡上的山路走30分钟。”

  “要走30分钟的山路啊!”横渡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以前要走4个小时呢!现在的游客,连30分钟的路也不愿意走了,除爬爬山之外都呆在分馆里。”

  谈话的当儿,汽车开进了深山,山野风光越来越浓。

  本来在汽车右边的小溪,现在转到了左边,汽车反复拐着U字型弯越爬越高。溪流沉到了脚下,那种深山的感觉越来越浓。

  不久,就到了一个盆地,盆地周围环绕着枫树、橡树、桦树、山毛榉、栗子等杂树,在它的一角有一幢两层的红瓦蓝邀的房子,小巴士在它的门口停了下来。下车一看。是一个山谷的谷底,视野狭窄。雾积馆不像是家旅馆,倒像是宿舍。

  一进大门,就见门厅里杂乱地摆放着土特产和沙发。一位中年妇女热情地迎了出来。

  “是横渡先生和栋居先生吧,我正在等你们呢。”

  女招待接过司机手里的包,就往里让他们。栋居见此赶紧说:“我们说不定要去金面馆住呢!”

  “我带你们去金汤馆好了。你们先在这儿休息一下吧。这儿离金汤馆只有一公里的路程,跟到了那里也没什么两样。”

  女招待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在前面带路,把他们让到了过道尽头的一同八贴榻榻米的和式房间里。

  窗外,鸡爪枫的枝头仍有一些红叶飘摇着。虽是大白天,但说话声一停,就会感到一种压迫耳膜般的寂影。

  “我这就给你们端茶。”

  女招待把两个人的皮包往地板上一放,就走进了过道里,打开窗户,山中的清新气息迫入肌肤。

  “真静啊!”

  “静得都有些压迫鼓膜。”

  “我们不习惯这么安静,反而适应不了。”

  “这就是我们每天都处在噪音状态下的明证。”

  “这么偏僻的地方,会和约翰尼·霍华德有什么联系呢?”

  横渡点上一支烟,摇了摇头,连他们这些住在东京的人,都是头一回听说“雾积”这个地方。不过,不管怎么样,他们正是为解开这个谜才来的。

  过道里传来了脚步声,刚才的那个女招待端来了茶。

  “欢迎你们来这里。”

  她郑重其事地表示欢迎。他们一开始以为她是这里的女招待,但从她的态度和说话口气上来看,倒更像是这里的老板娘。

  “这里可真是个好地方,被烟雾熏得发黑了的肺,到这里好象彻底地洗刷干净了似的。”横渡的话也并不全是客套。

  “是啊,到这儿来的游客都这么说。”她喜滋滋地答道。

  “冒昧地问一下,你是这里的老板娘吧?”横渡想弄个明白。

  “是的。我们是全家上阵。”

  “只靠你们全家人照看新馆和旧馆,挺够忙吧?”

  “旺季的时候我们就雇儿个帮手,其它时候我们一家人就足够应付了。雇了外人就有根多事要操心,对一些重要的客人就会招待不周。”

  “那这里可真称得上是家庭式服务了。”

  “是的。”

  “哎。东京打电话来预约时,没介绍我们的情况吧?”

  横渡不动声色地换了个话题。因为老板娘的举动似乎表明她已经猜到了他们的身份。

  “没有啊,预约不是你们亲自联系的吗?”

  “哦,我们是委托公司办理的。”

  横度赶紧打圆场。在寻问情况的时候,一上来就暴露身份,就有可能使对方缄口不谈。当然也有可能相反,说明白己的刑警身份反而会使对方讲得更多。不管怎样,得先观察一下对方,再见机行事。

  “你到这儿来有什么公事吧?”

  “你怎么知道我们是来办公事?”

  横渡一直小心翼翼地掩盖自己的刑警身份,但是他觉得对方好象猜出了自己的职业,声音中微微透出些惊奇。

  “这个嘛……到这儿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个旅行团、一对情侣或是一家老少洗温泉兼作徒步旅行。两个大男人结伙到这儿只是为了洗洗温泉,是很少见的。”

  “啊,真的吗?早知道带个女孩子来就好了。”横渡向栋居作出一副遗憾的表情。

  “我来猜猜你们是干什么的吧。”老板娘含笑说道。

  “你能猜着吗?”

  “我想说是新闻记者,但又不像。你们是刑警吧?”

  两个人吃惊地面面相觑。

  “真是一语道破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横渡觉得既然被猜中了,就没必要再隐瞒了,也就公开了自己的身份。老板娘像是个健谈的人,与其笨拙地加以遮掩。倒不如向她摊牌要求协助,这样效果或许会更好些。

  “要是报社或杂志的记者的话,你们肯定有一个人会带着照相机,但你们俩人的皮包都很轻,不像带着照相机。此外。多数记者都比你们打扮得时髦。”

  “哎呀,真厉害呀。”

  横渡苦笑一声。这年头儿罪犯都开着飞机或赛车作案了.追捕他们的刑警也一改身穿二手西装脚蹬大头鞋的形象了,在年轻的刑警中,有人的穿着打扮打眼一瞧就像是一流公司里的白领职员。他们两个人员没到那个地步,但是自己觉得至少也没到“大头鞋刑警”的份上。

  不过和吃新闻饭的一比,还是有点儿土气。

  山沟里的这个温泉旅饵的老板娘竟然看出了这点。

  “真对不起,我并不是说你们穿得土气。记者的那种时髦老让人觉得有些出格。”

  老板娘像是意识到自己刚才失言了,连忙改口。

  “这没什么。既然你自己看破我们是刑警,那就跟你实说了吧。实际上我们是东京警视厅的,来这儿是为了调查一个案子。这位是横渡刑警,我是栋居,我们有根多事要请教您和您丈夫,您能协助我们吗?”

  既然已经暴露了身份、栋居就向她出示了警察证,并且自报了家门。况且晚上要住在这里,还要登记姓名。

  “能帮上忙的话我一定尽力。刚才说话冒犯两位了。”

  老板娘刚才信口说出的话,也算不上是失言,但她却觉得似乎很对不起这两个人。他们俩不失时机地利用了这点。

  “这里经常有外国人来吗?”

  栋居代替了莽撞的横渡。单刀直入地提出了问题。

  “这个嘛。这个地方这么偏僻,外国人很少来。”

  “不会一个都没有吧?”

  “旺季的时候也会来几个。”

  “最近有美国黑人来过吗?”

  “黑人?这个,在我的印象中,没来过。”

  “在9月13日到9月17日期间,没有黑人来过吗?”

  栋居紧盯着老板娘的脸。根据海关的登记。约翰尼·霍华德这次是头一回到日本,因此,来雾积的时间只有从9月13号入境后到死在皇家饭店这四天时间。据说他住在东京商务饭店时,每天晚上都回宾馆。但来雾积当天便可以返回东京。

  “9月份的游客倒是不少,但是没见过什么黑人。”

  “就是这个黑人,没来过没关系,他有可能和这个地方有什么联系。虽说是黑人,但长得却有点像东洋人。”

  栋居把约翰尼·霍华德死后整容的照片和从护照上复印下来的照片拿给老板娘看,但老板娘却没什么反应。

  “你没有印象,你丈夫不会不记得吧?”

  “你是指这个黑人吗?”

  “是的。”

  “如果有黑人在这儿投宿的活,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我肯定会有印象的。呃……这个黑人怎么了?”

  老板娘脸上露出一丝不安的神色。

  “没什么,我们追查这个是为一个案子作参考。没什么可担心的。”

  栋居缓和了老板娘的不安情绪。如果老板娘经常看报纸的话,就会明白他打听的这个黑人已经在东京皇家饭店被害。在这个僻静的山谷中开温泉旅馆的善良老板娘,不会对东京那种血腥的案件感兴趣的。即使她随便看过这段内容,也不可能在栋居出示的照片和仅在报纸上登过一次而且模糊不清的照片中发现相同之处。

  “有没有这种情况,只有老板在而您却下山了呢?比方说,您病了或有其它什么事的时候?”

  “啊,要是这么说的话,我倒是生过两次孩子,每次都要回闪家坐月子。不过孩子现在都已经上小学了。”

  可能是一起坐小巴士的那几个孩子中就有她的小孩吧。

  “黑人会不会在那期间来呢?”

  约翰尼·霍华德此前没来过日本。虽然他本人没来过日本,但他肯定与雾积有某种联系。也可能是他亲近的人与这里有联系。

  “这个,我想大概不会吧。这么稀罕的游客来的话,我丈夫肯定会对我说的。”

  “你们的住宿登记保存多长时间?”

  “大约保存一年左右就处理掉了。”

  和老板娘谈话,栋居越来越感到像是白跑了一趟。但是还有她丈夭,说不定他在老板娘不知道的时候和约翰尼有过联系呢。栋居这样安慰着自己。

  “你丈夫现在在哪里?”

  “我丈夫现在在山上的旧馆里。有事的话我去叫他。”

  “不用,还是我们去找他吧,反正要住在旧馆里。不过冒昧问一句,您是一直住在这里的吗?”

  如果老板娘没有印象的话、那也有可能是在她来之前或是不在的时候,约翰尼或他的亲属就和老板有过联系了。

  “我和我丈夫是在昭和四十年(1965年)结的婚,从那以后就一直住在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