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340章

汉儿不为奴-第340章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州坚持抗清。

    马宝几次易主,现今已被永历朝廷晋为淮国公,郭登第也已由威远伯晋为威远侯。可与马宝现在手下拥兵两万余不同,郭登第这个侯爷手下只七八百兵,且广州未复之前,他一直被清军压在神电卫一带,若不是广州突叫太平军占领,驻防粤西的清军绿营兵纷纷易帜归明,只怕郭登第这会多半出海亡命去了。

    郭登第这人十分重情义,要不然当年也不会在一片石下马去救中炮的马宝,若非马宝此后行径颇是不合道义,郭登第也不会和他分道。所以虽不是太平军亲自解救他,但若非太平军,粤西清军也不会阵脚大乱,从而给了郭登第部喘息之机。因此郭登第将太平军当作救命恩人,且他十分有自知之明,虽然周士相不过才是兴平伯,自己却是威远侯,爵位高了周士相一级,可他可不敢真将自己这个侯爷置于周士相那个伯爷之上。在回贴中,郭登第态度十分诚恳,言语都是自执下礼,此举让周士相很是满意,若广东这些国公、侯爷、伯爷们都能如郭登第这般识趣,他也不至于要动用武力解决他们。

    靖氛将军邓耀的回贴和海北道周腾凤的贴子是一块到的,二人双双表示愿意率其部前来广州共议勤王事,并接受兴平伯指挥。前者是明军卫所武官出者,后者则是文官出身,两人也是截至目前为止,广东境内正式表示认同周士相主宰广东局面的永历朝臣。而作为第一个表示支持周士相的文官,海北道周腾凤的意义更是重大。

    邓耀原先一直驻常海陵岛,其部多是舟师,有兵三千余。太平军攻占广州后,原先进剿邓耀的绿营兵为求活路反归降于他,使得邓耀所部扩充至五千余。周腾凤是文官,其部多是招募而来的义勇,也以舟师为主,战斗力不高,但其部却是第一个来援救新会太平军的,后因战力实力实在不敌梁标相的广东水师,这才不得不放弃救援。周腾凤部现有兵勇三千。

    虎贲将军王兴、漳平伯周金汤,威定伯施尚义三人其实都是土匪、海盗出身。王兴青年时勇武过人,各地勇士推其为首领,聚众数千,后被广东官府招安。其为盗时有一绰号叫“绣花针”,听着好似女人,实则却是锋利之意,针扎人身痛的很。

    王兴在收到贴子后找唐王商量,唐王毫不犹豫就叫他响应,马上率部前去勤王。王兴向来敬重唐王,且所部又得周士相粮草恩惠,故欣然回贴表示愿往广州军议。周金汤和施尚义二人年轻时都是土匪,受明朝招安为官,清军入广东后,他二人却又双双降了清,等到李定国率大军入广东时,二人又掉头反正。不想李定国却在广东败了两阵退走,二人没了退路,只得领着兵马在广东坚持。得益于太平军的广州大捷,二人麾下兵马都是扩充不少,招降了许多驻防营兵。

    除这七人外,广东境内明军实力较大的有宋国公叶标部、代国公施尚义部、丰正伯熊朝佐部、总兵王翰、张月、先启玉、高进库等人。他们要么就是不愿理会周士相,不想自损实力去勤什么王;要么就是唯总督衙门马首是瞻,要么就是观望风色。且这帮人多是清军降将,有从前李定国入广东时降明的,也有广州被收复后降明的。

    又等了三天,仍是未见这些家伙有所动静后,周士相对部下们说了一句:“顺我者是为忠,逆我者是为奸。”

    仅此一言便将这些加在一块有两三万余人的明军将领全部定为奸贼,周士相也是跋扈得很。接大帅令后,第一镇、第二镇、第八镇、水师各部纷纷出动进逼,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大有内讧之势。(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吗!

    周士相要武力解决不肯表态的各部明军,这是大敌当前要内讧的节奏,然而身为宗室的朱统却是拍双手支持,并且跟着一块大骂那些家伙为“奸贼”。

    朱统有此反应再过正常,他是宗室,自然是最关心大明朝廷死活的。清军在西南用兵数十万,朝廷和天子危在旦夕,身为宗室,朱统比任何人勤王的心思都要急迫。原先他没有勤王之力,太平军又要东征应付济度大军,再怎么担心西南安危,勤王的心也要按下,不然就他那三四千人去勤王,还不够清军塞牙缝的呢。

    郭之奇在肇庆时与朱统、陈奇策说过周士相东征之后便要勤王的事,所以陈奇策死后,朱统除了给自己争取了一个第八镇的建制,此外再无对周士相有何要求,反而全力支持周士相对肇庆的军政、民政整合,就是希望周士相能够尽快整合广东力量,然后率太平军西入广西勤王,保驾救天子。

    于宗室而言,于朱统个人而言,西南的永历朝廷就是他们的根,是他们的希望,根在,家在国在;根亡,家亡国亡。

    南阳伯李元胤临死前曾哭叹“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此言多少流露出元胤对于永历这个皇帝的失望,然这个皇帝再让人失望,他也是大明的根,是天下人的希望!

    身为朱明一份子,哪怕这个天子再叫人绝望,朱统也是毅然决然要为这个天子奉献一切的,哪怕最后仍身死国灭,他也无悔,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本份,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从顺治四年自散家财募兵起,朱统坚持了十一年。这十一年,他失去了无数亲人,也目睹了无数家破人亡,无数次险些要绝望自杀,但又一次次坚持了下来,只因他相信哪怕不是为了自己姓朱,哪怕不是为了自己这个宗室身份,哪怕不是为了朱家的列祖列宗,他也有值得去献身的所在,那便是这天下的无数汉人。

    满州入关,不是改朝换代,而是亡国灭种!

    亡汉人的国,灭汉人的种!

    朱统姓朱,是宗室,但他更是一个汉人!

    大明得国之正甚于三代也!

    汉高起自小吏,亲领大军伐暴秦,得国不可谓不正,然高祖食秦禄未忠秦事,此其弊也;王莽篡立新,余曹魏,司马。晋,南朝宋齐梁陈皆此类也,北朝披发左衽,实为中国之耻也;隋杨夺外孙之国,唐篡表弟之位。五代皆以下伐上,宋以臣夺孤儿寡母之家业;元初为金属,后与南宋结盟伐金,金灭而凌宋,是不忠不义也!

    惟我大明太祖起自草莽,未食元禄,其父兄皆死于元朝****,元朝欲灭五姓汉人,焉能不反,不反则助纣为虐也,明既立国,复谥元帝,修周封微子之德,故以此观之,明较汉唐得国愈正。且蒙元残暴嗜杀,视汉人有如猪狗,天下汉人深受其辱,欲驱其者,十室而八,大明驱除鞑虏,恢复汉人之社稷,重现汉家之衣冠,拨乱反正,再造中华!

    今中华再沦夷胡之手,朱家子弟不效太祖之志奋起抗击,还是朱家子弟吗,死后又有面目去见太祖皇帝!

    皇帝不死于国,亲王便死于国;亲王不死,宗室死。大厦将倾之际,总要有人死于国!

    崇祯死于国、弘光死于国、隆武死于国、绍武死于国!

    四帝无一降者,四帝皆殉!

    历来亡国之朝代,可有朱家如此悲壮?

    没有!

    。。。。。

    自散家财那日起,朱统便要做这个死国宗室,他知道那些不肯表态的将领打的什么主意,无非就是乱世保存实力。眼下西南聚集的可是清军几十万重兵,能打能战的兵都在那,太平军虽然潮惠大败清简亲王济度所率大军,可满打满算济度麾下也不过两三万人,这点兵马只是西南清军的零头!

    而广东明军连同太平军在内不超十万之众,能抽调入广西的勤王之兵能有半数便是顶天,无论是兵力还是实力,差距都非一点半点,故那些人害怕,他们畏惧,他们担心勤王会消耗自己的本钱,哪怕他们一直在坚持抗清,哪怕他们当中不乏可名垂青史的忠臣。

    可忠臣有用吗!

    史可法忠不忠,何腾蛟忠不忠,丁楚魁忠不忠,瞿式耜忠不忠?!。。。。。。

    忠臣再多救不了国,有何用!

    朱统不是识古不化之人,十一年的坚持让他比过往任何时候都看得清楚,大明现在需要的不是忠臣,而是良臣,能打胜仗的良臣!

    朱统站在他认为是良臣的周士相一边,他以宗室名义再次致信两广总督连城壁和各地将领,请他们响应兴平伯勤王号召事。然而连城壁仍是没有回音,总督的沉默更加让那些观望的将领有了底气,他们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待价而沽。

    周士相知道单凭大义无法让这些拥兵自重的大小军头响应自己,接受自己指挥,这些人需要的是钱粮,是官爵,是军械。而这些,周士相眼下提供不了,他也给不了,他要的只是他们的无条件服从——带上他们最能战的精锐,带上他们最好的装备,随自己去勤王!

    连城壁有私心,这是一个忠臣,但在朱统眼里却是一个无能且有私心的忠臣。

    两广总督是朝廷委任的广东最高官员,节制两广境内所有明朝文武,周士相越俎代庖率先发起勤王号召,明显剌激到了两广最高官员连城壁,也犯了官场忌讳。一个伯爷发起勤王却要总督、国公、侯爷们响应,大明立国两百余年来,可曾听闻?

    广州收复后,连城壁出于大局考虑,希望将总督衙门回迁广州,但此举却遭到周士相的抵制,因为周士相不愿头上多个发号施令的祖宗。

    在没有永历朝廷认可和两广总督背书的前提下,周士相私自成立了广东布政使司衙门,令得钦州总督衙门被架空,无法从体制和大义上节制广州、潮州、惠州及现在的肇庆府。此四府是广东精华所在,没有这四府之地,连城壁这个两广总督和一个知府没有区别。

    没有地盘,没有军队的总督是不可能主控广东局面的,做为私人使者的提刑按察副使秦荣的回报和兵部职方司郎中程邦俊对周士相的一些中伤,再加上四府巡抚张孝起的一些进言,使得本为勤王事急得头发都白了的连城壁竟鬼迷心窍的保持了沉默。

    连城壁私心里却并不是真想和周士相闹翻,他只是想让周士相和自己谈,退一步,总督衙门可以不回迁广州,但至少发起勤王的主导人必须是他两广总督连城壁,而不能是归两广总督节制的兴平伯、广州镇周士相。这不合规矩。

    可是连城壁最终等来的却是太平军第一镇威逼高州,第二镇由海路登陆雷州,第三镇自新会西下,第八镇进至肇庆西北,水师包围各路舟师,蒙古骑兵一路拔寨扫荡的告急消息。

    一夜之间,太平军如当初清军一般,处处出击,数万兵马以武力威逼不肯响应勤王的明军,甚至太平军一些将领公开声称不从兴平伯令者便是与清寇私通奸贼,不降便死!

    形势越发紧张,朱统坚定的站在了周士相一边,带领第八镇对肇庆境内一些杂牌明军进行了扫荡。对于连城壁派来的使者请他以宗室身份阻止周士相疯狂举动的要求也置之不礼,反与部下说连城壁那帮文官是猪油蒙了心,广州是人家秀才自个打下来的,他们这帮人凭什么要来摘果子。现在秀才要他们响应勤王,他们却按兵不动拒不响应,眼中还有朝廷吗!

    使者又到了水师统制官吴远那里,结果吴远很务实,他知道现在应该听谁的命令,所以他不仅没有答应总督衙门许下的厚利承诺,带着水师脱离太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