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27章

汉儿不为奴-第27章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鞑子,朝廷还要给你们分田地,盖房子,叫你们都过上好日子!”

    “这位军。。。”

    人群中有个中年人不知如何称呼周士相,想唤他军爷,可见他穿得像个读书人,便改口道:“这位秀才,我们虽然不识字,可也不是傻子,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你莫要哄我们了。”

    他这一说,人群顿时哄然起来,“嗡嗡嗡”的低语议论起来,大多人脸上露出怀疑之色。

    “怎么,你们不信我说的话?”周士相并没有生气,而是笑道:“我哄你们做甚,你们若是不信,大可以先参加我们的队伍,看看我是不是骗你们,如果你们发现我是在骗你们,可以马上离开队伍,我保证不会阻止你们,更不会让人伤害你们!”

    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见周士相说话和气,便大着胆子道:“就算你说得是真的,你们也只要青壮,我们这些老人孩子你们又不要。”

    “老人家,你这话就说错了,我不是单要青壮,我是所有人都要!”周士相大手从众人眼前划过,斩钉截铁道:“不论老弱妇孺,只要愿意参加我们队伍的,我都要!以后我不但管你们吃住,还管你们生老病死,一句话,只要是我们的人,老了我们养,病了我们治,死了我们也埋!”

    这话一说,一众百姓全听得呆了:世上当真还有这样的队伍?

    赵四海和彭大柱更是听傻了眼:这秀才他娘的也太能胡咧咧了吧,这是招人来当兵,不是招人来当亲爹养啊!你弄帮老弱妇孺进来,咱们这仗还怎么打,又拿什么养他们!

    彭大柱性子急,当下就要去阻止周士相,赵四海还算冷静,虽然也急眼,可那么多百姓看着,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质疑周士相,更不能落了他的威风,不然百姓们就更加不相信他们了。

    不过也不能让周士相这般胡来,真按他说的做,弟兄们可就是白忙活一场了!

    赵四海和彭大柱低声商量了后,后者赶紧往知州衙门去找胡老大和宋襄公。

    赵四海和彭大柱的动作,周士相并不知道,他仍在那继续鼓动百姓:“我可以把话放这,只要你们跟我们走,有我周士相一口吃的,就肯定有你们一口吃的!”

    “你说得可当真,我们这些人你们真要,还给吃的?”那老头张着嘴巴,生怕周士相给出相反的答案。

    “老人家,我刚才说过,不论何人,不论男女,不论老少,只要肯跟我们干的,我们都要!”

    周士相再一次肯定自己所说,在那老头激动不已的目光注视下,继尔又道:“当然,我们是大明的军队,现在满州人夺走了我们的土地,所以我们要跟他们拼命,因此你们参加我们的队伍后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至于青壮,还是要跟我们上战场和清军打仗的。”

    老头闻言,一脸失望:“这还不是拉夫子,叫年轻人替你们干活送死?”

    “不,不是拉夫子,更不是送死!我可以明白无误的告诉你们,我们绝不拉夫子,所有参加我们队伍的人我们都一视同仁,我们军中没有正兵、辅兵,统一都是兵,不同的只是分工。”

    “什么叫分工?”

    周士相解释道:“老人家,这分工的意思就是说,比如你年纪大了不能上阵杀敌,那就做些做饭砍柴、帮忙搬搬东西的事,再有女人也是不能上阵杀敌的,那就替大家缝缝补补、洗洗衣服、照顾伤员。总之,能拿得动刀剑的就不能和老人、孩子、女人一样留在后面,必须跟我们一起上阵杀敌!”

    老头听后忙不住点头:“是这么个理,咱们这些老骨头也不能白吃白喝你们的,是得出些力。”

    不知不觉,老头身后围着的百姓越来越多,且听得都是聚精会神。有些青壮已经跟他的家人悄悄商量起来。不远处,有些没有受灾的百姓看到这里围了好多人,也都跑来看热闹。

    “那上阵杀敌的和留在后头的吃的是一样的吗?”有个曾为孔国良部清军当过夫子的年轻人提了个问题。

    这个问题显然是很多青壮关心的,他们倒不是想比别人多吃一口,而是想着若是自个能多口吃的,就能省下叫妻儿多吃一口。这年头,什么也比不得吃的叫人更加安心。

    “上阵杀敌的肯定要比不能上阵的多吃一点,不吃饱就没有力气和清军打仗,也没法保护老弱妇孺,这个道理大伙想必都明白。但这个多绝不是他们多吃一口,老人孩子就少吃一口的,更不会让老人孩子饿着。”

    说到这,周士相顿了一顿,“不过若是咱们的粮食真的不够,那要饿我跟大伙一块饿!”

    “我们军中设了公库,日后军中缴获的钱粮一律入公库,然后再按大家的分工进行分发。”

    “只要我们的队伍还在,哪怕我死了,我们的队伍也不会抛弃你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因为你们从加入我们的这刻起就已经是我们队伍的一员,在队伍中,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活着,那就是赶走满州鞑子,叫大伙人人有衣穿,人人有肉吃!”

    公库这个概念是周士相临时从后世太平天国“圣库”借鉴来的,不过这“圣库”二字却是不能直接拿来的,不然名义上缴获的所有物资就成了永历天子的。

    又为百姓解答了几个问题后,周士相发现还没有人愿意报名,不由道:“大伙还不信我吗?”

    话音刚落,就见那个曾替清军做过夫子的年轻人,拉着自己刚过门没多久的媳妇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我信你的话,我愿意跟着你干!”

第四十一章 整编

    请给予我多一点的支持,谢谢。

    。。。。。。。。。。。

    有一人带头,人群就如千里长堤开了个蚁穴,先是你望我,我望你,很快,便是你呼我喊的带着一家老小去报名了。周士相对他们所做的承诺实在是太诱。惑,由不得他们不动心。

    报名的基本上都是家中受了火灾的居民,他们如今已经什么都没有,于其没吃没穿的等死,不如咬牙信一回,万一那秀才说得是真的,岂不是天下砸下的馅饼!再说,怎么也是大明的军队,再坏还能比鞑子坏?

    得赶紧些,要不然人家不招了,那就没处后悔去喽。等人家走后,城里谁管他们死活,还能指望一天再有两顿稀粥吊命不成!

    “报名后你们就给吃的,给穿的,还给肉吃,是不是?”

    “是!”

    “那先前说的二两银子还发吗?”

    “发,不过只给青壮,老人孩子没有。”

    “为啥老人孩子没有?”

    “因为先前我们不收他们,现在我们收了,而且还要给他们吃,给他们穿,给他们肉吃!”

    “噢?行!”

    “秀才,我二爷爷是瞎子,让我来问下,他也能报名吗?”

    “这。。。可以,让他来报名。”

    “秀才,我家还有些亲戚在山里,若是他们也愿意来参加,你们收吗?”

    “收!”

    “。。。。。”

    周士相都数不清自己说了多少个收字,也记不得自己说了多少违心的话,诸如瞎子、瘸子一类的残疾人,他还真不知道收进来能做什么,不过大话说在前头了,这会也只能硬着头皮应下来。至于日后怎么安置他们,那就日后再说吧。

    继续兑现发给青壮二两银子的事,周士相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值,这二两银子说白了,其实就是买命钱。银子可以给他们,能不能有命花却看他们造化了。再说,他们若是不拼命,又拿什么养活他们的老婆孩子。

    这世上压根就没有天下掉馅饼的事,不论承诺得如何,终归还是要靠参与其中的人亲手去挣取,指望别人无私的为你奉献,几百年后都不存在这种事。

    优胜劣汰。

    望着火热的报名场面,周士相脑海中突然浮现这四个字,他很清楚,这些百姓中的大多数恐怕并不能活到梦想实现的那一天,因为现实太残酷,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太过强大。

    周士相深知,无论他说得再如何天花乱坠,今日这场面终脱不了“裹挟”二字。自己若是成功还好,将来史家总是会为他今日之举唱一首赞歌,诸如士民归心,振臂一呼,四方响应之类;不过若是败了,那下场比李自成、张献忠好不了多少,不过恐怕要比太平天国要好些,至少,他没有弄出个拜上帝教出来。

    现在就看,自己是不是能够带领这些“裹挟”来的百姓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让他们能够有多一点的生存机会了。

    。。。。。。。。。

    被周士相鼓动来的百姓实在太多,将城门洞子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胡老大和宋襄公的赵四海不敢制止,只能领着先前招来的青壮维持秩序,并叫来两个小吏给报名的人登记做花名册。

    那两个被拉来做登记的小吏看到这场面,也是傻了眼,他们多少也是见过世面的,哪里会信这世上真有这么好的事,都道这帮土匪是哄百姓们替他们卖命送死呢!

    缺德,你把青壮拉走就是,何苦要将这些个老弱妇孺也往死路领呢!

    丧尽天良啊!

    流贼,流寇,不得好死!

    骂归骂,眼下“流贼”的刀把子就在旁边,这两个小吏胆子再大也不敢公然劝阻百姓,只能老老实实的在那登记着花名册。每写上一个人名,二人均是心下暗叹:又是一个送死的傻货!

    “我叫宋二牛,我一家六口报名,这是我娘,这是我婆娘,这两个是我娃,小的这个是我侄儿。”

    “我叫林起龙,我一家四口报名,这是我爹,我娘,这个是我儿,小名林石头。”

    “你婆娘呢?”

    “前年叫兵给掳走了。”

    “大人,小女齐秦氏,我和我姑愿意给将士们缝缝补补,还请大人将我们记上。”

    “你家男人呢?”

    “。。。都死了。。。”

    “唉,两个寡。妇啊。。。”

    “小娃,昨就你一个人,你爹娘呢?”

    “我爹叫鞑子拉夫子了,我娘跟人跑了。”

    。。。。。。。。。

    登记的事一直忙到下午才算告一段落,余下要不就是打死也不肯从军的,要么就是还有亲人可以投奔的,没必要赌这当兵的是不是真发善心。

    这些人大概占了灾民总数的五分之一,有两百多人。他们聚成一团,冷眼旁观,不时嘴角还露出讥讽的笑容。

    周士相将他们的神情看在眼里,心里也是冷笑,不过眼下却不打算拿他们开刀,因为他还需要将已招进来的人进行整编,不指望他们马上有战斗力,但最起码要做到服从命令,知道听从长官的话。

    赵四海苦着脸将花名册捧给周士相看,按周士相的意思,凡是年满十四岁,未满四十五岁的男子一律视为青壮,除了身有残疾的,剩下的一律加以编练成军。经过甄别,符合这一条件的共有320人,余下800多人尽为老弱妇孺。

    周士相要赵四海带人将320名青壮连同先前愿意投军的35人加以整编,赵四海问如何整编,周士相思考后要他按10人一伍,50人一队的办法加以整编,让大樵山的老兄弟分别担任伍长和队正。等人整编好后,便给他们发明军的军服和兵器,争取在太阳落山之前将队伍全部整编出来,到时他有大用。

    赵四海虽然不满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