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129章

汉儿不为奴-第129章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豪以自己曾做过总兵官的眼光及对孙可望、李定国的熟悉分析了孙李二人内讧后的南明局面走势,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于困守孤城的太平军当何去何从的主张。很明显,在知道李定国和孙要望内讧,李定国大军绝无第三次东进之举后,齐豪对于困守新会的太平军已经不抱希望,否则也不会委婉提出突围逃跑的意见。

    厅中一众太平军将领闻言都陷入沉默,各自思量齐豪所说的可能,却大多脸色阴沉,显然是想到若真突围,全军又能有几人能从清军的层层包围圈中走脱。

    宋襄公见诸将士气低沉,不由开口道:“齐总旗何以认定李定国会弃两广直奔入黔,又一定会和孙可望去抢永历呢?”他不是大西军出身,若论出身倒是属于当年的东勋李成栋一系,故而言语间便没有齐豪这般对李定国和孙可望那么尊重,一口一个“国主”、“西府”叫着,毫无顾忌的就直接叫了名字。

    未等齐豪答话,绿营降将,现为太平军试百户的李辅国就不屑道:“安龙府的永历名为天子,实则却是个傀儡。彼时天子尚有诸侯;诸侯亦尚知有天子;今天子却不能自令,这等天子值得去抢来抢去么?”

    这话说得可真是大为不敬了,太平军怎么也是打着南明旗号,上下一应也都是以大明军队自居,可李辅国这种根本不把天子放在眼里的话说出后,厅中诸将倒有一大半点头附和,这让齐豪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他却是不知这李辅国本就是绿营千总,而厅中太平军一众军官大半不是土匪出身就是绿营出身,一个正儿八经的大明武官都没有,这帮子人凑在一起对那从未见过的天子能有多大敬意?

    周士相淡淡道:“天子再无用。臣下挟天子却是可以令诸侯的。”稍顿,又摇头道:“李定国未必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孙可望这挟天子却是坐实了的,否则何以只让天子困于安龙而不接去贵阳,又何以国主自居,从不觐见天子的。现下有了李定国这一出,只怕孙可望是想这天子死得越快越好了。”

    周士相言语间对永历天子和李定国、孙可望的不敬同样让齐豪心生不满,他虽甘居太平军为一小小总旗,可昔年却是大西军的总兵。更得永历天子册封,李定国虽疏远他,但毕竟是大西皇帝的义子,大明皇帝亲封的安西王;同样。孙可望也是大西皇帝的义子,也是大明皇帝亲封的一字亲王晋王,如此,于情于理他都对三者无比敬重。哪怕孙可望不满于他,李定国疏远于他,永历根本不知道他。却都不影响他对三者的敬重。如今,自己效力的对象却如此看待他所敬重之人,心下难免便生了不快。可他毕竟老成,见厅中太平军众将无一人脸上有异色,这太平军又是以一孤军之力夺取新会,且在清军重围之下坚持不降,论气节,厅中众人无一有亏,再想他所敬重的国主为了争夺天子正和西府自相残杀,当下这不快便去了大半,剩下的稍许不满也只能按在心底,怎么也无法在众人面前表露出来。

    周士相许是意识到自己的话语对齐豪有所影响,便转了话头,询问他道:“安西王两次率军攻打广东,到底意欲何为?”说话间,已将李定国三字替换成了安西王的敬称。

    周士相的些许转变让齐豪脸色宽了许多,他未曾多想,道:“西府为何率军攻打广东,标下所知也不多,但却听军中同僚说起过,西府意欲会合厦门郑氏东西合南广东,以两军之力共同收复广东,待控制粤省之后再考虑移跸事宜。”

    周士相听后思索开来,永历朝廷是于广东肇庆所立;却因广东沦于清军之手而长期驻于广西;现在更是搬到了贵州安龙府,若是李定国早有移驻永历之心,并且成功夺取广东,那么他还真有可能把永历朝廷迁到广东来。那样一来;人在贵阳,实际控制贵州、云南、湖南一部的孙可望对广东的永历朝廷就是鞭长莫及,永历还真能就此咸鱼翻身成为真正的皇帝。只不过到时郑成功会不会和李定国一样奉永历为主却是难说,南明派系斗争激烈可不是世人所能想象的,各个皇帝你方唱罢我来唱,比之当年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上演了数十年的党争还要厉害,要说这南明究竟亡在何处,恐怕这派系斗争要占大半。事实上郑成功在历史上所作所为多半要归于拥兵自重的军阀一列,而不是忠臣义士的多。

    念及至此,周士相只能暗自叹口气,此事毕竟未成,多作猜想无益,眼下要紧的还是孙可望、李定国内讧对广东局势究竟有何影响,对困守新会的太平军又有多少影响。他对众人说道:“安西王用意是好,只可惜两攻广东相继兵败,原来的计划自然无法实现。而孙可望那边又对天子虎视眈眈,安西唯有凭借本部兵力冒险突入安龙;把天子和朝廷从孙可望治下抢出,如此才能以天子名义号召天下,届时虽兵马不及,地盘不及,但也未必没有和孙可望一战之力。可惜,我们这位安西王爷却是未尝想到,他这一走,却是苦了我们这些尚在苦苦支撑,誓与清军死战到底的兵马!说句难听的,安西王此去便是将我等尽数抛弃!”(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

    前文笔误,孙可望为南明册封一字王秦王。

    顺求月票,以骨头始终坚持完成作品的恒心使诸君投上些许月票,当不是强人所难。

    ………。。

    周士相直指李定国直奔入黔乃是弃两广抗清健儿不顾,直让齐豪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他甚是激动叫道:“千户所言,标下不敢苟同!”

    “噢?”周士相没有对齐豪的激烈反应感到不快,而是问道:“齐总旗为何出此言?”

    齐豪喘着粗气闷声道:“我齐豪虽早年跟随大西皇帝,但自永历五年联明抗清,便一心以大明臣子自居,据我所知,这大西军上下要论对天子忠心者,唯西府一人耳!如今天子受制于国主,我虽对国主同样敬重,但对其挟制天子之举也是不满,奈何国主一意孤行,我等无法阻止,西府却极力反对,更不惜与国主反目,此番西府率军入黔,实不得已之举。试问若是国主真逼迫天子禅让,这大明江山还有恢复可能?故千户所言西府抛弃两广抗清义士实属不实,要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好一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齐总旗一言点醒我,确实,西府此举乃不得已之举,若天子真的不存,我等又能坚持多久。”

    虽知孙可望和李定国一定会内讧,也知李定国实在是被逼无奈才率军直奔安龙,可潜意识里周士相却将太平军的存亡看得高于一切,在他看来,李定国若不弃两广奔贵州,而是以高州为基地随时准备第三次东进,那在太平军占领新会,打开了通往广州南大门的有利态势下,李定国趁势再次东进一定可以打败清军占领广州,尽而迅速控制广东全省。到时,不止南明多得一省地盘,更可以以广东为基地北伐中原。而太平军也可以凭借占领新会和坚守新会的大功得到李定国乃至永历朝廷的重视,获得发展机遇。

    而李定国却为了永历天子弃两广不顾,使得太平军在新会的坚守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会使得太平军全军败亡在新会,这自然让周士相不甘心,因此心中有些怨言也是难免。可现在细想,李定国真的不顾永历,任由孙可望逼迫永历禅让帝位于他。那大明就真的再也不存了。大西军出身的孙可望也根本得不到厦门郑氏和尚在浙闽沿海坚持抗清的张名振、张煌言等势力的支持,更无法得到那些清军统治区的复明力量支持,到时本在名义上团结在永历旗帜下的各地复明势力必将随之分裂。与这个后果相比,只拥众两千余的太平军是否败亡显然是不值一提的。

    太平军固然是周士相一手拉起,也倾尽心血打造,可实在是太弱小,也太渺小,在这明清相争的大格局下,甚至都做不得一块筹码。和亡大明相比。抛弃乃至牺牲一部分抗清力量在李定国看来虽属无奈,却也是最好的选择。

    被人当作弃子扔掉的感觉肯定不好受,这一点齐豪也深有体会,当日李定国兵败新会匆匆撤退。驻防江门的他何尝不是被当作弃子扔掉了。可他从未因此对李定国生出怨言,打崇祯九年在凤阳跟着八大王起,提着脑袋也卖了二十年命,尸山血海爬过来的人。轻重得失自然分得明白,在西撤归路被清军已经截断的情况下,他又怎能埋怨李定国将他抛弃。

    事实已然如此。当务之急不是怪他怪你,而是为太平军谋取一条生路,至少也要拿出一条应对办法来,不管是什么样的决定总能让已陷入惊慌的诸将安下心来。这节骨眼要得不是什么神仙,而是一个决定!

    周士相打起精神,命人将他一手制作的地图摊在桌上,让诸将都围上来。

    “我知大伙现在都忧惧,但我太平军打立营头起就没靠过别人,这一次生也好,死也好,总是咱弟兄们自个的事,求人不如求己,既然没有援军到来,局面也置我军为死地,那就死里求活好了。当真是死了,也没什好说的,不过在死之前,总要他娘。逼的多拉些清狗垫背!”

    “愿听千户吩咐!”诸将纷纷打起精神。

    周士相一边在地图上笔划,一边继续说道:“从敌我大的态势来讲,安西王弃了两广,则使我大明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首先是朝廷同我等尚在广东坚持抗清的兵马联络被切断;闽浙沿海的郑氏经海路入粤的通道也无法利用;在战略上形成东西呼应不灵、各自为战的被动格局。其次;广东、广西的易手,将为清军进攻贵州、云南制造了更有利的态势。

    另外,安西和孙可望大战之后必有一失败者,此失败者到底是谁,我也不敢冒然定言,但却以为多半是孙可望败得多,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孙可望为野心逼迫天子,又妒忌安西两蹶名王大功,此天下人皆知之事,所以人和这块孙可望不占便宜。天时这块,外有清军虎视,内有同袍相残,孙可望又哪里有甚天时。再观地利,孙可望的军队大多集中在湖南战场,他若冒然抽兵回堵安西,一来削弱湖南战场抗清力量,二来也失了先机陷于被动应对,地利不谈也罢。若孙可望失败,就不能不担心湖南战场清军大举南下。”

    若我是尚可喜,此时必然利用安西主力转移,广西明军势单力薄的机会;一面上书请廷请求湖南战场清军南下,同时点齐广东清军主力全速向广西推进,到时就算安西侥幸成功,把天子从孙可望手中抢出,又击败孙可望,可两广尽失,只余滇、黔两地的他又如何力抗四面而来的清军虎狼。说不得大明就亡在此间了。”

    说到这,周士相叹了口气,他已将自己所知的历史尽可能的向诸将分析,余下的就不是他能知道,也不是他能左右的了。正因如此,也激发了他的赌性,干他娘,豁出这二世为人的机会拼他一次,不为自己,不为苍生,不为大明,只为那死去的父母妻儿!

    “不过这一切还未发生,只因我太平军还在广东,还钉在清军的眼皮底下!新会一日不破,尚可喜就休想腾出手全力西进!只要他无法全力西进,我们便能补这天漏!”

    言毕,周士相一拳砸在了桌上,只震得上面的茶碗掀了一掀。(未完待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