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之抗日梦--特战铁血 >

第249章

我之抗日梦--特战铁血-第249章

小说: 我之抗日梦--特战铁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怒人怨,积怨颇广呢。接着杨主持召开了民选县长的议程,公选出乡绅黎加厚为民选县长,杨当场填写了委任状,然后让黎加厚主持组建新一届民选政府。黎加厚当然知道杨的意思,因为他是在会前就被开了小会的几个人之一,可以说,他这个县长,只要杨还在这里,就没有人能推翻他,但是也仅仅局限于杨的支持。

    但是百姓还是认可了杨代表的政府任命,同时期的另一个政府却有了反应,杨很快就处于了两难之中。县竟然还有个**的县委机关,这个是杨所不知道,他也没有考虑建立**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的事情。幸好李影很周全,在这个民选政府成立的第三天,就进行了改革,改为了三三制的政府机构,其**产党员占了绝大多数地票。

    朱龙哲嘿嘿一笑。说:“没有关系的,不管什么政府,只要是在你们的掌控下,谁领导都得看手里的家伙,对不对?”

    枪杆子里出政权。经典的论述。

    杨忙碌了一天,刚刚要离开指挥部,到岚凤山去,他要去那里看看。有特战队员来报:“杨队。**57军军长缪流求见。”

    杨看看天色,时间已是晚上7:00,他来干什么?看来他是早就化装进城了!

    “请。”杨转身坐会那把楠木大椅子。

    缪流虽然是军长,却不是少将。他是没有军阶的军长,没有被封过少将,就意味着他至少要低下这个头。所以看到杨的时候。他很尴尬地站在门口,不知道该怎么办。按说应该是杨给他行军礼,但是杨是少将,他也知道,自己又该给人家行军礼。但是心里还是很不好受的。

    杨见缪流不到五十岁地年龄,一身乡绅的打扮,脸上满是沧桑混世的表情,眼光闪烁,说明此人必有所图。杨双手一报拳,“缪兄光临。小弟有失远迎,恕罪恕罪。请坐。”

    缪流没有想到杨竟然不按军礼相叙。而是按照他的打扮来个顺水推舟。也双手抱拳,哈哈一笑。“久仰杨兄弟大名,只是无缘相会,今日一见,果然是英雄少年啊!哈哈哈。”哈哈哈几声尴尬地大笑遮掩过去自己内心的矛盾。

    “上茶。”杨吩咐一声,自己坐回那把大椅子。

    “缪兄见笑,杨某初来贵地,没有来得及拜访,还望缪兄见谅。”杨还是客气地应付。

    “好说。杨师长精锐一到。真是惊天动地啊,打得小日本望风而逃。缪某颇为惭愧啊!”不知道是话语里有刺还是他的自己心里有愧,缪流竟然坐在那里用力地扭了一下自己腰肢。

    “兄弟也是迫不得已,此次前来奉有绝密任务,而县地抗日形势实在是令人失望啊,小弟不得不清理道路了。缪兄,统辖一军,这个,可有点不太好说啊。”杨冷冷地说。

    “噢?杨兄弟是奉了什么人命令?”缪流竟然没有辩解而是盯着杨问道。

    “你不必知道。”杨冷冷地笑着说,“缪军长,你恐怕还没有那个资格。”

    “呵呵呵,杨兄弟别忘了你自己的身份,你可是八路军系列,我怎么说也是**系列,有什么任务蒋委员长会让你们**的人来执行?”

    “拼命的任务。费力不讨好的任务。政治上的事情,我们是军人,也不必去探听。我这里的手令可是来自上峰,你要是怀疑呢,不妨去打听。”杨慢慢地转动着茶杯,“我先劝缪兄一句,不该知道的就不要去知道,知道的越多,越容易出事啊!杨某此行,关乎国家安危,任务重大,缪军长肯定知道兄弟以往的战绩了?就是因为兄弟地那些作为,才被派上这个苦差事的。”

    “杨师长既然这么说,缪某就不敢过问了。不过,杨师长,你这个民选政府,可不是你应该做地吧。”

    “杨某此行工程浩大,消耗将是甚巨,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是万万不行地。所以缪兄,到时候还地麻烦你出面帮忙呢。”

    “你,你?哦,我不打听了。不过,杨师长,”缪流突然站起来,紧走几步来到杨的面前,“杨兄弟,你能不能成全一下老兄的面子。”

    “怎么?”杨惊讶地问。

    “我五十七军驻扎县这么久,诚如你说,毫无建树,愧对县父老。你三百师一来,就立下这赫赫战功,我们57军的脸往哪里放?”缪流有些激动,“你要是能将这城防交给我57军,以后你们三事情,我们绝不袖手旁观。怎么样?”

    杨在屋子里来来回回地走了几趟,缪流的眼睛跟着他打转,心里也是转着四五个念头。

    杨心说,这就是做买卖,要拖他。

    果然,缪流看杨一时没有表态的意思,咬咬牙,说道:“杨兄弟,我再送你一个团的装备,怎么样?”

    “好吧,三天后我给你准信。怎么样?”杨站住笑着说。

    “好。我希望杨兄弟能够答应。”缪流一报拳,退了出去。

    杨心里一直在想,这个城可是个包袱,缪流干嘛要背上这个东西?想干什么?俗话说无利不起早,里面肯定有事!

    一直到了杨他们移防到厉家寨一带,他才知道,原来缪流刚刚接过城,就发布了通电,说57军经过奋战,夺取了城,将了县县境,切断了从日照到临的公路补给。全文没有提一个字地三百师。

    当然,嘉奖令很快就传了来,同时受封的还有缪流。

    杨心里一笑,将这个事情很快就抛到了脑后。

    杨将四支队调到了山东地大东南角上,分散在以厉家寨为中心的周围几个乡镇,构建了一个半圆形地防御阵地,围绕着一个岚凤山选中的那个秘密基地。李保国带着唐三少和柳子接上头,这才知道,王学华竟然给他弄来了这么多的人,有各方面的人才,一行百多人到达上海的时候,李保国已经在码头那里等了三四天了。唐三少有找到了一个老相识,结交了一个叫何林锋的人,是一个**海军舰长。几个人一见如故,跟着北上到了山东沿海。到了口子村的时候,李影已经在那里了。

    人被安排在进了岚凤山秘密基地里,各方面的人才专少,第一步就是各部队进行遴选,准备组建坦克部队,空军部队,炮兵部队,王学华在美国找到了几个退役的军人,让他们来这里帮助训练各种急需的人才。杨自己有无线电人才,陶阳。

    一时间基地里各种学习组织林立,学习成风。同时杨命令五支队火速派人前来训练坦克部队,王学华来电,美**方正在研制实验一种代号是t6中型坦克,估计这种新型坦克将41年出品。他已经预定了4000辆坦克,估计应该没有问题。杨回复他,要他多多准备弹药,量一次性地多运送一些军火过来,尤其是必须赶41年12之前。

    朱龙哲奇怪地问为什么要赶到41年12之前,难道12之后就会有问题?杨知道有些疏漏了,只好嘿嘿一笑说:“有人说美日之间必有一战,时间大概就应该41年左右。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我越来越感觉到了他们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朱龙哲将大拇指一竖,笑道:“高。杨兄弟这个看得太准了。美日之间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他们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种性,即使处于共同目的勉强走到一起了,也必然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日本这个国家,野心太大了。你看它地历史就知道。对外战争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真不知道这个小小的岛国,怎么生产出这么样的种儿来!”

    两人正说着,李保国从外面进来,边进门边说:“快,小明,给我弄好吃的来,多长时间没有吃上一顿热乎的了!”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和美国的工程师负责探测水文,测定港口的具体位置。虽然石臼所那里有个码头。他们也能够夺取石臼所码头,但是李影说那么做很容易打草惊蛇,暴露了他们采购军火地计划,不如自己建立一个小的码头,可以多运送几趟物资过来。李影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李保国才被派出去亲自陪同工程师们行动。

    “位置找到了?”杨问。一边让慧明去找吃的来。

    “没有呢,不过也差不多了。岚凤山头上有个汾河,叫安东卫,据说能够建立码头,不过我这次来就是说这事的。水泥!需要大量地水泥!钢筋好说,我们来的时候,在上海唐三少的朋友给解决了。过些日子派人去带来就好了。关键是这个水泥,这可是战略物资啊,老蒋那里我们是指望不上了。你们想想办法吧。”

    “水泥?!”杨和朱龙哲两人都愣住了,是啊。建筑用的最基本的东西,可是水泥在哪里呢?

    “找李影来。”杨正要对外面的警卫员说。李影一步跨了进来,边坐下边说。“小明,给我弄碗饭来。饿死我了。”

    “嘿,你们俩都是来蹭饭呢,看来我也得在这里吃了。”朱龙哲笑着说。

    “好,我这里可是有好东西呢,前几天打劫了一辆鬼子的补给车,他们弄来了几箱肉罐头,我留了几盒。今天犒劳你们了。”杨说着,让慧明去把罐头弄来。把桌子摆开,真有点大开筵席的味道。

    “说起水泥,就不能不提起一个人来,就是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涛先生。”李影边吃饭边说,并从身边的文件袋里掏出一个文件来,“这个就是关于水泥地一些资料。我已经搜集整理好了。你们看看吧。”

    王涛,字松波,江苏崇明人,1905出生,1926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矿业系,1929年赴德国留学。。u|。从事水泥工艺研究,193年他和导师库尔教授合着了《水泥水化》因此成为当时国外水泥经典著作中仅有的两名中国学者之一,而蜚声国际水泥界。王涛先生集学者、专家、企业家于一身,呕心沥血,奋斗一生,为我国水泥工业地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王涛先生,应中国唐山启新洋灰公司邀请回国,取代德国总技师担任了启新洋灰公司总技师,王涛先生也因此成为中国水泥工业史上担任总工程师地第一位中国人。在启新洋灰公司任职期间,他尽展才华,大力进行革新技术,解决了洋技师没有解决的水泥速凝结块的问题。他在国内首先推行50kg纸袋包装,废弃了笨重而且耗资多的腰鼓形木桶水泥包装。1935年开始,王涛先生主持建设了江南水泥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王涛。|。1938年7月,正在广西帮助建厂的王涛先生接受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翁文的命令,由国家资源委员会借了60万法币作为拆迁费用,组;华记水泥厂转移到后方的拆迁,他亲临现场组织指挥,向全体员工转达政府命令,晓以民族大义,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经过日以继夜地努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全部机械和材料拆迁运至湖南辰溪,1939年1月1日建成并且正式投产,同时厂名更改为“华中水泥厂”。

    “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搞到水泥,要到湖南辰溪了?”朱龙哲看了材料,问道。他很佩服李影的才华,竟然能够预想到这建筑地关键问题,并将材料搜集好,看来她必然有了想法。

    “要是想在中国国内搞水泥的话,就只有到湖南辰溪了。”李影笑着说。

    “不行。这千山万水的不说,就是鬼子的封锁线都过不来啊!”李保国摇摇头,“难度太大了。”

    “鬼子那里的水泥有没有情报?”杨问道。

    “就是有,也不够我们使的,我们得用很多很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