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98章

我要做皇帝-第98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主父偃的这个位置尤其重要。

    主父偃闻言,立刻深深一拜:“臣愿为殿下效死!”

    嗯?刘德一听,心里顿时有些欣慰,道:“还算懂的感恩,不枉我看重你一番……”

    在主父偃之前,其他人都是效劳而已,而主父偃却说出效死,很明显,这主父偃目前的忠心值是最高的。

    既然如此,刘德就不免要有所敲打了。

    他从怀中拿出汲黯给他的那个竹简,递给主父偃,道:“范叔能敲打须贾,是因为他是丞相,卿觉得,卿现在是丞相了吗?”

    “卿的才华,我是相当看重的,但是,这幼稚的毛病还是好好改一改!”刘德笑着道,这主父偃确实是有些幼稚,有些事情你悄悄的做不就行了,非要光明正大的说出来,这就好比电视剧的反派,一定要在胜利之前给主角说出他的计谋,结果阴沟里翻船,被人直接绝地反击,打成渣渣。

    主父偃看了那竹简,再听了刘德的话,顿时汗流浃背,跪在地上,不知所措。

    刘德呵呵的笑了一声,将那令符递给主父偃,拍拍他的肩膀,勉励道:“海纳百川,有容纳大,卿快意恩仇,固然潇洒,可卿可听说过那位人杰是睚眦必报,斤斤计较之人?连淮阴侯都能恕跨下之辱!”

    “卿下去以后,多与汲黯相处,黯长者,能容人所不容!”刘德笑着道。

    主父偃听了,顿时松了口气,拜道:“臣谨遵殿下教诲,必时刻谨记在心!”

    “善!”刘德点点头,至于主父偃能不能听进去,刘德就不知道了,但至少跟在汲黯身边,能让这主父偃稍微增长一些城府,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跋扈,或许将来这如今的安排能救他一命!

    其实刘德所安排的人跟事,都是有针对性的。

    颜异是君子,所以刘德把他放在身边,作为自己的门脸,同时好生栽培。

    宁成是疯狗,一般人看不住,所以刘德亲自看管,栓紧链条。

    蛊臬柔、靳石,贵族出生,跟平民百姓生活在两个世界,于是,他们去了剧孟那边,一方面是锻炼他们的能力,增长他们的见识,同时未尝不是给他们一个接触平民百姓生活,了解百姓疾苦的机会。

    主父偃心胸狭隘,睚眦必报,刘德自己也不是什么好鸟,于是只能拜托汲黯代为管教和督促。

    “因材施教,为政又何尝不是如此?”刘德心中想着:“只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就算是天下第一坏蛋,也可能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未完待续。。)

    ps:  嗯,晚上还有一章3000一章2000~

    嘿嘿,不是我计较这些细节,主要是一天这么下来,真的很累~我怕做不到承诺~

    嗯,今天下午不知道怎么了,腮帮子有些酸胀,好烦人!

第一百四十五节 文明之光

    在主父偃之后是吴禄跟卫信。这两人其实是来镀金的……

    甚至就是他们两个自己也清楚。

    吴禄也就罢了,长沙王之子的后代,只是汉家自己拿来当门脸的。

    因此,刘德只是勉励了他一番,就随便将他塞到张汤那里去打杂,能靠才干混出来,刘德不吝提拔,假如混不出来也没事,过个几年,汉室自己就会想起他来,塞个什么关内侯,赏赐一堆金银珠宝,让他回长沙去做土财主。

    但卫信就稍微有些复杂了。

    说复杂,是因为……卫信的姐姐是刘德前世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女人……

    小舅子嘛,自然有所优待,于是,本来不管家世背景还是未来出息都远远不够格的纨绔子弟卫信杀出重围,成功入选十二强。

    前世之时,卫信的父亲卫绾,是刘德的首任王太傅。

    有着这个关系,加之刘德在河间举目无亲,自然下意识的常常去卫绾家里串门,卫绾是个老实人,也没太提防,所以刘德很快就勾搭上他的宝贝女儿,接下来的事情不需要多说,懂的自然懂,总之几度**之后,两人最终形同陌路。

    咳咳,忘了说一句,这位卫小姐是个寡妇。

    刘德后来听说,她回了长安后改嫁了,生了孩子了,自然难免唏嘘不已。

    “对了,她是个什么样子呢?”刘德揉了揉太阳穴,他发现,他竟已忘记了对方的模样。只隐约记得对方身材好,个性温柔。很会照顾人……

    “刘家的男人果然……”刘德也不得不叹了一声,旋即又笑了起来。是时候去见见这位前世的旧情人了。

    刘德很快就将此事抛之脑后,打起精神,继续接见其他人。

    忙活了一下午,刘德才总算将所有人都安排妥当。

    现在,在他身边形成了以汲黯、张汤、剧孟三人为首,各自带着两个小弟的小团体。

    在汲黯手下,有颜异跟主父偃同时还有一个拖油瓶卫信负责打杂。

    张汤手下跟着郑当时跟公孙贺,周远、吴禄负责打酱油。

    剧孟带着彻侯二人组靳石跟蛊臬柔。

    刘德自己管着宁成还有司马相如。

    虽然只是一个十几人的小团体,但却已是职责分明。秩序尽然。

    汲黯负责处理日常公文,协调人事,监察账目与行动。

    张汤负责具体实施。

    剧孟主要从事情报、游说和拉拢、威逼利诱。

    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出宁成……

    司马相如主要工作就是写诗作赋,歌颂汉家天子……

    对于这个安排,司马相如十分满意。

    ……………………………………………………

    刘德还没来得及庆祝考举顺利完成,第二天,一个消息就让他马上收起了心里头那点放松的想法。

    汉家天子要回长安了!

    不过这也是必然的事情。

    诸子封王,必然告祭太庙。然后才能名正言顺的分封为王。

    但刘德也知道,便宜老爹回来,估计他要挨一顿训。

    为了他,便宜老爹把王恢下狱。陶青免职,汉家一下子丢了一个九卿一个三公,即使错不在他。也免不了吃些挂落,更何况。他还跟薄皇后来了个私相授受。

    这就稍微有些犯忌讳了,往大了说。是目无君父,上纲上线一点的话,那就能栽个觊觎神器的罪名。

    还好刘德早前已经得了便宜老爹的认可,算的上准储君,因而,可以降罪一等。

    但,那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想要让便宜老爹消气,刘德就必须拿出一个让他高兴的东西出来,以此将功赎罪,不至于坏了在便宜老爹心中的印象。

    那什么东西能让堂堂汉家天子一见之下都要笑出来,甚至可以为此原谅刘德的一些过失?

    答案就是目前盛放在刘德面前的一块木板。

    这是一块三十年以上的老梨木,是张汤带着十几个工匠,日夜精心雕琢而出的完美艺术品。

    为了雕出这么一块木板,刘德早在一个月前,就让张汤在柳市之中买了几万钱的梨木,足足三十多根,但最终只雕出了这么一块。

    不是工匠们技术不过关,实在是……

    这东西,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因为它叫雕版,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之一!

    它在中国粉碎了门阀,击败了世家政治,在欧罗巴,它终结了中世纪,开启了文艺复兴。

    它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皇冠,用尽一切词语来赞美它也不为过。

    欲雕刻出一块能印刷的雕版,技术上的问题反而不是重要的,因为所谓雕版印刷,本身就是脱胎于印章和符令,只要点破那层窗户纸,迟早能被人发明。

    它最大的难处在于,在此时,雕刻它的工匠最起码不能是文盲,否则,稍有偏差,一块雕版立刻就毁了。

    可是现在的工匠,有几个识字的?

    所以没办法,只能上最简单粗暴的方法——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练习来加强工匠们的熟练程度,所谓熟能生巧,就算不识字,那又如何?

    于是刘德选择了先贤著作中篇幅较小的《洪范》作为匠人们的练习目标。

    通过逆向工程,让张汤将这些字反着写给匠人们看,不求他们懂,只要他们知道某个字怎么雕刻就行了。

    于是,一个多月的不断努力和练习之下,终于在今天结出了成果。

    “试一下!”刘德兴致勃勃,满怀期待的命令道。

    张汤点了点头,拿着那块木板,在其上刷了一层油墨,然后,拿了一张白纸覆盖到雕版之上,用刷子在雕版上轻轻的刷了一下,然后,取下白纸,张汤将之呈给刘德。

    刘德点了点头,接过白纸一看,吟诵道:“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

    “此是社稷重器!”刘德欣慰的点点头感慨着,抛开雕版发明的影响力不谈,仅仅是现在有了雕版加上白纸,他再乖巧一点,说些好听的话,便宜老爹再大的火气也该消了!

    “来人!”刘德拍拍手。

    “殿下有何吩咐?”王道立刻上前问道。

    “所有工匠,于国有功,其赏钱各一万,布帛十匹!”刘德吩咐着,能赶走便宜老爹回来前,弄出雕版,这些工匠必须赏!

    “多谢殿下!”工匠们一听,顿时一个个笑开了怀,只觉得这一个多月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未完待续。。)

    ps:  晚上腮帮子那里真是烦死我了~甚至耳朵都出了问题,老感觉有什么东西在那酸酸胀胀的~

    不管怎么说,我会坚持完成承诺

    嗯,明天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吧~

    我去,不会是面瘫吧?总觉得有些像啊~

    嗯,等下还有更新,等不及的可以去睡觉觉了,明天起来在看~

第一百四十六节 吴国之变

    就在刘德正在欣赏着雕版印刷之时,在遥远的南方,越过长江,一座雄城矗立在江畔,舟船往来,人流繁多。

    这是广陵城,汉家南方重镇,吴王刘濞所都。

    一身戎装的吴王刘濞,此时正迈步于城头之上,远眺大江两岸的锦绣河山。

    “寡人当年随高皇帝,南征英布,诛杀汉贼,高皇帝以寡人勇悍,封为吴王,授以安南重任,四十二年来,寡人夙兴夜寐,才有如今吴国的大好局面!”刘濞今年虽然已经六十二岁,在汉室诸侯王中,他最为年长,但依然身体健硕,且极为健谈。

    跟在吴王刘濞身边的,俱是他麾下信任的大将。

    不管世人如何评论刘濞,仅仅以其吴国的治政而论,他确实是一位明主。

    四十二年来,借助盐钱的利润,刘濞锐意进取,使得当初被战争打的残破,千里无人烟,满是沼泽与废墟的吴国,如今已经是人口繁多,农田连绵、工商发达,军力鼎盛的南方大国。

    吴国治下三郡五十三城,除田税之外,其余一切苛捐杂税,刘濞统统免除了。

    因此,在吴地,民众只知有吴王而不知有天子,吴国的将领,只认吴王虎符,而不认天子虎符。

    特别是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更是几乎都快忘记了有个地方叫长安,还管着他们!

    在这些人心中,吴王才是他们的君主!

    刘濞走上城楼,继续说道:“可惜。这大好局面眼看就要毁于一旦了!”

    他转过身子,看着他的将军们。道:“汉有贼臣,无功天下。侵夺诸侯地,不以诸侯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