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931章

我要做皇帝-第931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接近了,他们估计也搞不明白这水力锻锤的原理和制造流程。

    但,这些胆敢将中国的文化典籍以及技术,出卖给匈奴人的渣渣。

    刘彻是一个都不打算放过。

    在王温舒之后,其他两位校尉,也都各自提供了一份名单。

    刘彻在审阅过后,当即下令:“立刻缉捕所有曾经出售铁器超过五十件以上,或者兵器、书籍之商人,朕会命令廷尉负责接收一切人犯,同时各郡监军御史,将配合诸卿的行动!”(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六节 缴文

    随着刘彻的命令。

    一场风暴,开始慢慢蓄力。

    当然,它不会马上就刮起来。

    在汉军出塞之前,匈奴人还会继续沉迷于和平的假象之中。

    这使得刘彻也有了些空闲,能抽出时间,挑选一下出使的使者。

    翌日,刘彻亲自驾临北阙的公车署,接见被公车令挑选出来的十位使者预备人选。

    这十位候选者,是公车署从近百位投书报名的人中遴选出来的。

    刘彻在拿到名单的刹那也是笑了。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王朝。

    再看籍贯:齐国人。

    也与刘彻记忆里的那个王朝对上号了。

    “想不到蝴蝶效应这么大,齐国最有名的方士,居然要报名出使大夏……”刘彻在心中笑着。

    这个王朝,在刘彻的印象里,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记。

    盖因为此人在刘彻的上辈子,可谓是方士们的楷模,术士的榜样。

    他以方士起家获宠,但最后却走上了文官的路子。

    他甚至做到了左内史这样的顶级文官的位置。

    可谓,风光无限。

    在方士群体里,哪怕是权倾一时的李少君,也不如他来的风光。

    而在历史上,此人更是显眼的很。

    他最终成为了武帝朝时,最有权力的丞相府三长史之一。

    可惜,命不好。

    偏偏要去跟张汤刚正面。

    然后,就被张汤一换五了。

    不过,这倒不是最让刘彻感兴趣的事情。

    毕竟,这王朝的能力,在武帝朝的前期,只是在方士神棍中出类拔萃。

    但在群臣之中,却不过是中人之姿。

    只是武帝爱方士,所以他才得以贵幸。

    真正让刘彻觉得有趣的是——王朝即有,马汉何在?

    因此,还没见面,刘彻就已经决定了。

    “二师兄就是你喽……”轻轻的在此人的名字上提笔划了一条线。

    反正,副使这种位置,完全可以随便委派人选。

    而且,刘彻觉得,使团这一路上未必安全。

    历史上,张骞的使团,刚出河西,就被匈奴人拦截住了。

    要不是张骞自带了幸运buff,早就成了河西峡谷的一具枯骨。

    即使如此,十三年后,能活着再次回到长城,看到汉家衣冠的,也就剩下了张骞和他忠心耿耿的匈奴仆从堂邑父。

    其他使团成员,一个也没能活下来。

    这次的使团,在刘彻眼里,其实是几乎不可能成功。

    甚至,他们很可能连河西都过不去,就会被匈奴人拦截。

    本次的使团,在本质上来说,在刘彻眼里,只是一个吸引匈奴人注意和防备的烟雾弹而已。

    是为了给汉军争取时间和迷惑对手的行为。

    甚至,刘彻都不会在乎,匈奴人会不会上当……

    匈奴人上当了,固然很好,不上当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大国之争,很多时候,都是广撒网,勤播种。

    一百个烟雾弹里,只要对方信了一个,那就是胜利。

    一如毛子被米帝的星球大战所忽悠了一般。

    不仅仅这个使团是烟雾弹。

    实际上,过去数年,汉匈之间大部分的外交往来,都是烟雾弹。

    甚至包括了刘彻跟匈奴人达成的贵族换百姓协议,也是如此。

    为的,只是迷惑和麻醉匈奴人。

    让他们以为,汉室暂时不会对他们动手。

    但实则,汉军却已经是磨刀霍霍。

    所以,对于这个使团,刘彻也没有抱着他们可以成功抵达大夏,联络上月氏的希望,完全就是抱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

    在事实上,比起指望几万里外的月氏人和希腊人,为了大汉帝国而拖住匈奴军队的部分力量。

    刘彻现在更关心一个问题:汉匈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无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尽管,如今在公羊派二三十年,持之以恒的鼓噪和宣扬下,大复仇理念深入人心。

    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对现在的中国士大夫而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那才叫君子。

    至于那些被人抽了左脸,还把右脸送上去,美其名曰:以德报怨,感化之类的玩意。

    如今的主流舆论,恐怕只会给出两个字的评价:蠢货!

    换句话说,其实刘彻完全可以用‘复平城之耻,雪吕后之辱’这样的借口,宣布匈奴是boss,一切邪恶的象征,然后再以华夷之辨,作为主旨,完全就可以拿来当做对匈奴宣战的借口。

    这样的理由,也很高大上。

    舆论界和思想界也都会很满意。

    但是,刘彻却感觉有些不妥。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国家战略,必须走一步看三步。

    大汉帝国,不能只是破坏者,还必须是建设者。

    复平城之耻,雪吕后之辱,这只是对汉室的宣传方式。

    必须还有一个针对匈奴内部部族的宣传口径。

    毕竟,这场战争,假如想要尽快结束,并且不至于陷入泥潭。

    那么汉室就必须争取匈奴内部的势力的臣服和认可。

    从古至今,一直到未来,战争,尤其是两强之间的战争,其实就如孟子所说的那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历史上汉室能最终压服匈奴,并将之肢解。

    最大的原因,就是拉拢了乌孙。

    汉与乌孙,前后夹击,重创了匈奴,还使得匈奴无法控制西域诸国。

    最终,呼韩邪单于,不得不低下自己的头颅,臣服汉家,而不听话的郅支单于,哪怕跑到了葱岭,也照样被陈汤割了脑袋,带回去炫耀武勋。

    所以,怎么争取匈奴内部的部族,尤其是那些附庸部族或者干脆只是挂个匈奴名头,实际上跟匈奴半毛钱也没没有的部族的认同和支持就成为了关键了。

    这就要求刘彻和汉室,拿出一个类似汤的汤誓那样的极具煽动力和诱惑力的缴文。

    别人信不信不重要。

    重要的是让人看到汉室的态度。

    在战争初期,这样的缴文或许没有半分作用。

    但到了相持阶段或者结束阶段。

    这却肯定是核弹一样威力巨大的政策。

    能让无数部族,不战而降,能使大量部族,保持中立。

    而匈奴若是失去了那些可以充当炮灰和肉盾的部族的掩护,那么,它就像一只没毛的老狗一般。(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七节 小麦的推广问题

    正因为刘彻觉得这次的使团,十之**,大概要被匈奴人吃了。

    所以,他在选择使团成员时,尽量的摒弃了汉人。

    除了正副使外。

    使团的其他成员,全部都是归义的匈奴人,或者逃来中国的乌孙人,以及投降的匈奴战俘。

    对外打着的借口也是:俺们中国人不懂西域地理啊。

    除了副使是王朝这个熟人外,正使也就是大师兄,刘彻从剩下的九人中,选择了来自北地郡的一个名为张孺的男子。

    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此人是外语专家。

    他懂得超过四门外语。

    包括,匈奴语、羌语、乌孙语以及义渠语。

    他的语言才能,或许能让这个使团的命运,发生奇迹也说不定!

    就这样,西汉版的取经队,或者说使团组成了。

    大鸿胪将会在八月择机将他们送出长城,并且在部分‘友人’的帮助下,穿越河套。

    但过了阴山,他们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将这个算是插曲的事情搞定。

    北国的秋收,就已经来了。

    但,近几年来,随着冬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北方的耕作方式和农业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尤其是关中,到今年为止,种植冬小麦的家庭,已经跟种植粟米的家庭不相上下了。

    所以,关中也就出现了一副奇特的景象。

    往往一田之隔,就是不同的场景。

    这边挥汗如雨,忙着收割,而隔壁的土地上,则是牛哞声声,在耕牛或者挽马的协作下,人们将土地翻开,然后将自己家堆积的人畜粪便混着草灰或者淤泥,深深的埋到地里。

    各条河道附近,也满是三五成群的,租着船舶,在河里或者池塘中,挖掘淤泥的人们。

    刘彻站在昆明池附近的山峦上,远眺着那些,从四面八方而来,争抢着从昆明池的工地里,运走淤泥的人们。

    于是,大汉天子龙颜大悦:“少府和大农,导民有功,其赐少府、大农诸农稷官,爵一级!”

    少府卿刘舍和大农令直不疑顿时大喜,拜道:“臣等代群臣叩谢天恩!”

    这个赏赐,可比赏给他们一千金还重!

    对于官僚而言,除了权势外,最重要的就是属下的尊崇和服从。

    可想要下面的人听话,并且服从命令,那就需要给他们争福利。

    古今中外,能给下面的人争来福利的领导,位置才能稳固。

    尤其是在汉室的体制下。

    三公九卿,虽然看似位高权重。

    但实则,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下面的人架空。

    现在的少府卿刘舍和大农直不疑,就是典型例子。

    少府卿刘舍现在除了在拍刘彻马屁的时候,说的话是自己说的之外,其他一切时候,无论是汇报工作,还是报告成绩,实则,都是下面的少府六丞,事先商量好了,草拟了报告的。

    他这个少府卿,除了能管管少府衙门本身之外,对庞大的少府,几乎无从下嘴。

    以至于不久前,上林苑被剥离出少府控制,代之以所谓的水衡都尉。

    故少府卿岑迈,摇身一变,成了新的水衡都尉,虽非九卿,但却被许可入朝议政,并且参与廷议。

    刘舍这个领导,因此被少府内部的派系所埋怨。

    很多人都觉得,桃候这个老大太不靠谱了!

    此时,迎来一场天子赐爵的恩典,无异于是及时雨。

    至少能安抚住许多不满者。

    至于直不疑……

    他老早就是个甩手掌柜了。

    以至于连兰台的尚书都知道,大农的事情,找大农丞更靠谱。

    因而对直不疑而言,给下面的要福利和政策,也算是他现在为数不多的树立威权的方法。

    刘彻挥挥手,让两人起身。

    “大农和少府,要继续加强对百姓的疏导工作!”刘彻说道:“不仅仅在关中要进一步扩大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整个北方,都要加强宣传和指导工作!”

    “诺!”刘舍和直不疑连忙笑着答应。

    虽然他们确实是不懂这个业务。

    但没有关系,下面有不少懂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