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808章

我要做皇帝-第808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季心很明白。

    刘氏天子,向来就是,你有用的时候,你就是个宝,无所不应。

    但一旦你没有用了。

    就会跟垃圾一样丢掉你。

    当年的韩信彭越,就是如此。

    所以,仅靠这个技术,是无法长久的。

    更遑论获得权力,洗白自己和自己家族身上的污点?

    想要得到权力,他就必须给刘氏天子证明——我的才华和能力,超出你想象。

    要不断的给对方惊喜。

    不然,等他这个养鸽、寻鸽技术被少府学走。

    那他这辈子撑死了也就是个在少府帮忙养鸽子的小吏。

    好在……

    季心摸了摸怀里的一封信。

    信是他过去的知己好友,曾经天下知名的三朝老臣袁盎所写的。

    信中,袁盎邀请他南下去江都广陵城。

    去那里做什么呢?

    探索未知的世界,为天子开疆拓土,甚至于,打通前往身毒的海上道路。

    这正和季心的心思。

    如今,汉家已得南越臣服。

    楼船衙门甚至将舰队基地,开到了南越国的番禹,在番禹城外的海岸边,开辟了港口,虽然只是象征性的驻扎了几百人和两艘楼船。

    但这也意味着,南越国东西纵横数千里的国土,尽为汉疆。

    于是,汉室商人开始不断进入南越国内,通过交流,一副副在南越国内流传的地图,开始传到了汉朝。

    中国士大夫们第一次开始知道,在南越之南,去日南之外,还有新的世界。

    当地丛林茂密,野人无数。

    但,也有着宝贝。

    譬如,南越国的日南郡,就有一种能一岁两熟的稻子。

    而且这种稻子产量还高!

    譬如,交趾和榆林还有苍梧的山林之中,虽然看似贫瘠,但却有着一种名为甘蔗的植物,这种植物能榨取糖汁。

    这些事情,季心都通过袁盎的那几封书信知晓了。

    一岁两熟的稻子,能榨取糖汁的甘蔗,再加上可能存在的前往身毒的海上航道。

    此三件事情,在季心心里来回打转。

    “此,确实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啊……”季心在心里想着。

    单单是日南郡那种能一岁两熟的稻子,若能移植到中国,那么大河以东,长江以南的广大水稻种植区,就将受益无穷。

    至于那些能榨取糖汁的甘蔗,则意味着财富。

    而那前往身毒的海上航道,则意味着未来。

    而且这三件事情,肯定都是今上所想要的。

    只是……

    “吾已老朽……大抵是没几年好活了……”季心沉沉叹息着。

    他是季氏的幼子,他出生之时,他的大兄都已经三十而立了。

    然而,即使如此,他今年也已经将近六十岁。

    “此等伟业,大抵,我也只能是打个基础,为后人计算了……”

    这样想着,远处就驶来一辆官车。

    一个宦官站在车头,见到季心一行,立刻高声问道:“可是季公?”

    季心见了连忙收起心里的算盘,迎上前去,拜道:“正是不才!”

    “陛下此刻,正在上林苑行猎,请季公随我前去面圣吧……”这宦官看了看季心肩膀上的那几只鸽子,点点头,说道:“陛下有诏,请季公将这几只鸽子一同带去……”(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七节 医学的未来(1)

    刘彻策马前行,弯弓瞄准远方的一只麋鹿。

    噗的一声,箭矢飞出。

    不过,可惜射歪了。

    箭矢钉在了地上。

    刘彻摇摇头,叹了口气,道:“看来,今日乃上帝不欲朕杀生……”他将弓箭卸下,耸耸肩膀,下令道:“今日游猎就到此结束吧……”

    冬天,是上林苑的游猎旺季。

    皇帝、士大夫公卿列侯,都会成群结队的来此狩猎。

    而刘氏皇族也一直鼓励着大臣贵族游猎。

    希望以此保持贵族大臣的尚武精神。

    从目前来看,这个政策很不错,有效的维持了统治阶级上层的活力。

    只是……

    这还不够。

    在刘彻眼中,这些贵族大臣的子弟们,就应该去怀化,去江都,去汉室扩张的第一线。

    这样才能锻炼出人才嘛……

    如今在他鼓励和怂恿下,几乎所有的列侯,都派了儿子或者侄子去了怀化,去了朝鲜。

    这让他颇为欣慰。

    “陛下……”与刘彻随行游猎的汾阴候周左车,趁着这个机会,策马凑近刘彻,说道:“陛下命臣调查之事,臣已经查清楚了……”

    “嗯……”刘彻翻身下马,说道:“说说看,究竟怎么回事?”

    “回禀陛下,臣已查明,信候威等假陛下之诏,诈取县道黄金一事,确凿无误……”周左车从身上取出一份密报,递到刘彻跟前,说道:“此乃相关证词及报告。请陛下过目……”

    刘彻接过来看了看,然后叹息起来。

    “那此事如何处置?”周左车问道。

    “唉!”刘彻叹了口气。掉下两滴眼泪,说道:“信候。朕之舅父也,先母妃之兄也,朕若致法信候,岂非令先母妃九泉之下伤心,使粟氏绝后?”

    “但,法令,先帝所立也!朕安敢辱之?”抹掉那两滴眼泪,刘彻回头,毅然决然的下令:“卿持朕之令。尽收诸粟氏子侄门人,迁至上林苑,建一别苑,朕要亲自管教!”

    “至于信候……”刘彻的嘴角抽搐了一下。

    自从他登基之后,他就知道,这帮便宜舅舅们不会给他太省心。

    为了免得麻烦,刘彻干脆随便封了几个列侯,然后把他们打发出去。

    哪成想,这才过去四年。亲爱的舅舅们就已经自己把自己玩死了两个。

    故成候粟宁,死在了女人肚皮上,也就是传说中的马上风……

    河阳侯粟明,这是个蠢货。居然信了有长生不老药,然后还投入了炼丹大业之中,结果。重金属中毒,嗝屁了……

    剩下最后这一个信候粟威。本来以为他能出息点。

    结果……

    居然玩起了矫诏!

    而且还是最愚蠢的矫诏!

    根据周左车的调查结果。

    这货是被丹阳郡的几个官僚忽悠了。

    这些官僚告诉他——君候,陛下亲舅也。国之长者,陛下之物,岂非君候之物?

    然后,就拼命的从官仓里给他送钱。

    这货没有脑子,看到有钱送上门来给自己花销,他当然笑眯眯的接过来。

    但他那里知道,这些官僚给他下了一个套。

    今年不是要大考计吗?

    郡国过去三年的账簿和开支都要上报长安。

    但是,在过去三年里,那些官僚不仅仅不断的送钱给粟威这个蠢货。

    他们更是借着粟威的虎皮,在官仓里大捞特捞。

    等到必须将开支明细上报中央时,他们就去找到了粟威,告诉他:君候过去两年自官仓前后取走千万钱,如今大计天下,我等恐廷尉以此为难君候,还请君候早作打算。

    反正,这些家伙就是使劲忽悠,还真把粟威给忽悠到了圈套里,让他伪造了刘彻的命令和诏书。

    说是刘彻下诏,命令丹阳郡从官仓赐给信候黄金千金,钱两千万,布帛五百匹。

    事情报到少府。

    少府一看,奇怪啊,我们怎么不知道?

    于是就来问刘彻,刘彻当然从来没有下过这样的诏书。

    于是,他们就全部悲剧了。

    本来嘛,这些官僚是想的很好的。

    信候这可是天子的舅舅,而且,故成候与河阳侯都已经嗝屁了,当今就剩下这么一个亲舅舅。

    难道还会为了这么点小事情,不要脸皮了?

    即使万一出事,那也是信候倒霉。

    反正,他们是无辜的。

    信候拿着天子诏书过来,他们还能怎么着?

    即使有错,那也只是无心之失嘛。

    这样,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可以完美的将国家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

    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

    刘彻对自己的亲爱的舅舅们,向来就是——鸡蛋里挑骨头。

    要不是顾忌舆论和天下人的看法,他登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将这些亲爱的舅舅统统送去诏狱圈养起来,免得他们在外面惹是生非,给自己丢脸。

    所以,他们悲剧了。

    在绣衣卫面前,一切秘密都不是秘密。

    若非是刘彻不想将事情闹大,此刻,他们都已经是死人了。

    但即使如此,他们的下场也好不到那里去。

    “如枳候故事处置吧……”刘彻装作很沉痛的模样说道:“朕不可因爱一人而不爱天下,王者无私,自古皆然……“

    这句话与他老爹历史上那句‘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可谓旗鼓相当。

    “至于那些官吏……”刘彻眼中杀气腾腾:“怂恿信候,矫诏,非吾臣也。族三族,首犯皆腰斩!丹阳郡郡守。不能称朕意,有负朕望。即刻革职,废为庶民,郡尉不能遵职守约,贬为亭长,发落至朝鲜……”

    说话之间,就将整个丹阳郡上上下下给清理的干干净净。

    这个命令之下,整个丹阳官僚系统统统都要换血。

    但这有什么?

    丹阳郡郡守,身为********兼任省长,你的治下。出了这么大乱子,你没有领导责任吗?

    还有那个郡尉,作为常委兼任纪委书记,监督不力,也是罪有应得。

    至于那些贪官污吏,死光光了,对世界是有益的。

    当了四年皇帝后,刘彻对皇帝如何平衡精英贵族与下层百姓之间矛盾与利益,已经有了新的认知了。

    在刘彻看来。汉室作为一个半封建半军国主义的政权。

    士大夫官僚阶级与军功贵族阶级,先天上就对平民百姓占尽了优势。

    他们不仅仅享有无数特权和资源,还拥有庞大的财富和土地。

    假如皇帝不把屁股挪到老百姓那边,使两者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平衡。

    那么。二三十年后,即使汉室打下了印度,称霸了世界。

    但结果却可能是后院起火。农民起义到处肆虐。

    所以,其实在中国。很多时候,真正决定国家未来的。确实是皇帝或者说金字塔顶端的那一群统治者。

    他们在权贵士大夫和百姓之间,选择站在那一边,很重要。

    因为他们是天平上维持平衡的砝码。

    尤其是皇帝。

    假如皇帝倒向了贵族士大夫和官僚集团。

    用屁股都能想到会发生什么事情。

    必然是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日益扩大。

    最终,引发大崩盘。

    中国历代王朝的灭亡,基本都是如此。

    基本都会经历皇帝开始倒向贵族官僚阶级,然后被贵族官僚阶级洗脑,最终,贪得无厌的贵族官僚们将整个王朝吃垮,搞垮。

    或是农民起义,或是异族入侵。

    曾经辉煌的王朝,在战火中覆灭,过往的荣誉,被废墟掩埋。

    想要避免王朝走上这样的末路,皇帝就必须平衡好,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和地位。

    不能让老百姓活不下去。

    而铲除贪官污吏,消灭和淘汰那些没用的贵族,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

    则是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