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608章

我要做皇帝-第608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要是不能遏制住这些大商人的活动,让他们天天炫富,把民间的淳朴风气都给玩坏了,那可如何是好?

    百姓都去经商了,谁来种地?

    群臣顿时觉得亚历山大。

    “陛下既然忧心彼辈大贾,横行不法,败坏纲常,何不下诏有司,广迁天下郡国凡家赀在五百万以上之市籍贾人,以及家赀在千万之上的豪强,一者,强国本,二者,去隐忧!”廷尉赵禹几乎都没怎么思考,就杀气腾腾的说道:“若陛下心忧地方不法之商贾,与地方官勾结,臣禹愿请令,督办此事,必不令有一漏网之鱼!”

    其他大臣一听,纷纷点赞,觉得这是再好不过的处理方式了。

    天子既然担心这些大商人在地方上横行不法,那么,简单啊,抓到关中来就好了。

    正好,汉室也有十几年没有拿出严肃的态度来清理一波地方豪强。

    地方上的羊,也差不多养肥了,可以割肉了。

    至于被aoe误伤的豪强地主,那就只好对不住了,谁叫你们不早点来拜码头,认山门的。

    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

    只要不损害我们的利益,那,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

    “漂亮!”刘彻心里也是打了个响指:“朕就知道,你们一定会选择这样的!”

    刘彻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动过将天下目前的大商贾,统统抓到茂陵去的念头。

    这样做,首先,能把茂陵的房地产卖一个好价钱,并试验西元前的地产圈钱方案——反正肯定有的赚,就看赚多赚少了。

    其次,这些富人大贾的到来,还将进一步的提升关中的民众素质,他们能带来大量的技术和年轻的人口,对未来,刘彻的计划帮助非常大。

    最后,随着这些人的到来,大笔的财富也必然将聚集在一起。

    这样,就能具备原始的银行业的基本条件了。

    只是,这个要求,刘彻不能自己提,甚至不能暗中怂恿别人提。

    不然,那些被强制迁徙的人的怨怼和怒火就全冲着刘彻来了。

    而且,这样做显得吃相太难看了。

    天下人只要不瞎,都看得出来,这是皇帝在明火执仗的抢劫!

    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当着擅权们的面,在众目睽睽之下,士大夫们为了自己,毫不犹豫的出卖商贾。

    这样一来,就没有任何人能怀疑到刘彻身上来了。(未完待续。)

    PS:晚上有些不舒服,又有些头晕,抱歉~今天就这一更了。

第七百节 主爵都尉

    “就按照廷尉的意思去办吧!”刘彻在扭扭捏捏的做了一会样子后,就拍板决定:“以廷尉和执金吾杂治之!”

    群臣愣了一会后,纷纷拜道:“谨奉命!”

    朝廷过去,就常常会在一些案件上,采取由廷尉与多个部门共同审理的政策,以保证审判公正跟程序合理。

    如今,天子将这个政策挪到民政上,好像也很正常。

    而赵禹跟直不疑等人心里却是冒了一阵冷汗:“辛亏吾等反应及时,不然,若让陛下的念头成为律法,日后,岂非随时可以挪到民法之中?”

    刘彻将视线投向擅权们。

    面对刚刚宣布的又一个重磅打击商贾的政策。

    这些擅权,普遍无动于衷,仿佛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

    这很正常——擅权们都是关中人,关东的商贾,本来就跟他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不过……

    “兔死尚且狐悲……岂能真的无动于衷?”刘彻对此很怀疑。

    无论这些擅权是否真的无动于衷。

    他们都成了一个媒介。

    一个将今天在朝会上的事情,告诉给其他人的媒介。

    刘彻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今天,发生在这个殿堂里的事情,将传遍天下。

    这样,至少,最起码能让那些被迁徙到关中商贾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跟士大夫官僚们靠的太近。

    “只有这样,才有朕插手跟控制的机会啊……”刘彻在心里想着。

    官商合流甚至官商一体,是大势所趋。没有人能阻止。

    即使两千年后也依然如此。

    可能无非就是政府的商人跟商人的政府之间差别,尤其是大商人、财团。这一点更加明显。

    既然无法禁绝,那唯一的办法。自然就只有自己参与进去了。

    “主爵都尉将立……”刘彻继续说道:“卿等可有推荐人选?”

    若是之前,大家对主爵都尉的态度,那是必须拿下的肥差。

    但如今,却是唯恐避之不及。

    像这样一个职权未必很大,还必然得罪人的职位,公卿士大夫们,只有一个念头——离它远一点!

    一时间,场面有些冷场了。

    甚至已经有人决定——假如天子执意要求推荐的话,那就将自己衙门的几个刺头丢出去填坑吧。

    好在。大家的担忧并没有成为现实。

    很快,尚书令汲黯就很善解人意的出列拜道:“臣黯以为,故太子舍人主父偃,自服侍陛下以来,忠心王事,办事勤勉,或可为陛下解忧!”

    主父偃?

    很多大臣对这个名字都很陌生。

    即使偶尔有听说过的,印象也不深,只知道。此人似乎在今上即位后,就随前朝中大夫周仁之子周远,一起去了江都国,主持当地的晒盐工程。

    如今。陛下将此人从江都调回来,好像也算符合情理。

    毕竟,潜邸大臣。外放地方磨砺之后,调回来再委任大任。这也算汉家传统。

    刘彻闻言,点点头。道:“尚书令所荐举人选,颇合朕意,即以主父偃为主爵都尉左都尉,主掌天下郡国擅权平贾之协调,掌均输百货,调解物价之权!”

    郡国平贾擅权,当然不能长期游离在官府的控制之外。

    这也不符合大一统的中央集权趋势。

    所以,将平贾擅权的地位,明确为半官方,类似三老一样,也就是必然了。

    当然,这个任命的背后,还隐藏着刘彻在未来要成立工商物价管理局的意思。

    掌握物价,制定物价,并且借此影响天下。

    这是每一个封建王朝,都曾经做过的梦。

    而臣子们一听刘彻的这话,却是立刻就想到了:“这主爵都尉,将立左右都尉?”

    “这是备盗贼都尉衙门的翻版?”

    无数人寒毛倒竖,他们知道,若假如是真的,那么,他们就低估了天子在工商业上的决心跟魄力了。

    在某个部门,同时设立左右某某。

    这是汉家天子,要决意以不可动摇跟无可置疑的态度来坚决推进某个政策的信号。

    汉兴以来,同时设置左右官的,只在少数机构出现过。

    譬如一度非常盛行的左右丞相制度。

    但这并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因为,那些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制度,是为了平衡或者稳定政局而出现的临时制度,常常度过危机后就废止。

    而接下来的这个机构的故事,则让所有大臣,对左右某某都充满了警惕或者说期待。

    譬如说备盗贼都尉。

    当年,太宗入继大统,但关中地方治安无比糟糕,天下盗匪丛生,就连长安城里,也是命案频发,而内史跟中尉,对此都一筹莫展。

    这个时候,太宗设置左右备盗贼都尉,任用列侯将军充任,调动野战军团,直接介入地方治安。

    对某些盗贼横行,治安混乱的地方,直接采取军事行动,用严刑酷法,甚至是军法审判跟处置盗匪。

    通过五年努力,终于扭转了关中治安局面,至中元年后,关中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盗匪活动,再也没有出现过游侠地痞,刺杀执法官员,甚至劫持地方的现象。

    当年左右备盗贼都尉称雄天下,震慑地方。

    著名的关中大侠季心,听说自己被备盗贼都尉通缉,连忙逃到袁盎家里,借着藏在袁盎的马车夹层里,才逃出关中,流亡吴楚将近七年……

    而其他与季心齐名的游侠巨头,则因为没有这么硬的靠山,纷纷悲剧。

    后世著名的大侠郭解的老爹,就是死于备盗贼都尉衙门的刽子手下。

    如今,刘彻重提左右官制度,自然而然,让人们很容易想起了过去那个九卿之外,职权最大的备盗贼衙门了。

    当年太宗对备盗贼衙门的支持力度,可是众所共睹的。

    要不是后来,关中盗匪绝迹,恶性案件发生率一度接近零,没有用武之地的备盗贼都尉,职权不断缩水。

    否则今天,九卿之中可能就要多出一个武人的位置了。

    果不其然,刘彻接着又说道:“前时,御史大夫所举之士子公孙弘,朕以为,其所述所论,颇有见地,命其为右主爵都尉,主核查天下商贾赀产,收取税赋,转输幕府之责!”

    刘彻话音刚落,无数人的目光,就都落到了胡毋生身上。

    尤其是博士们,盯着胡毋生的身影,仿佛像是第一次认识他一般。

    许多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他什么时候跟天子勾搭上了?(未完待续。)

    PS:今天依旧3更~但可能只有6000字,因为今天还是有些头晕,但现在吃了药,好多了,明天会继续爆发,保底一万字,求月票~~~~

第七百零一节 移民政策

    不过,因为主爵都尉现在实质上,只有八百石秩比。

    一个八百石的衙门的设置,皇帝是完全不需要征求臣子的意见,自己就可以拍板决定的。

    所以,刘彻的决定,自然没有遇到阻力。

    群臣纷纷拜道:“伏维陛下圣裁!”

    反正,八百石的衙门,再怎么蹦跶,也蹦跶不了多高!

    道理很简单,既然主官都只有八百石,那么副手必然只会有六百石,甚至四百石,以此类推,到了下面的具体办事人员身上,可能就全是斗食了。

    级别如此之低的一个机构,别说是去地方上收税办事了。

    恐怕,它的命令,连长安城都走不出!

    要知道,哪怕是给长安城守门的某门卫尉,级别也是一千石的。

    人家完全可以不理会,甚至拒绝接受主爵都尉的公文。

    当然,主爵都尉可以告状,可以申诉。

    但这样的机会是有限的。

    总不能事事去天子面前哭鼻子吧?

    那天子要你何用?

    很多人甚至都准备看戏了。

    但也有少数注意到了,刘彻所说的那一句‘转输幕府’。

    幕府,又称为莫府。

    这是兴起于战国时期,为了应对日益频繁与激烈的战争而诞生的特殊制度。

    白起、赵括、蔺相如、李牧、王翦都曾经开府建牙,广揽人才。

    一个幕府就是一个小型政府。

    它拥有包括军事、民政、税收和法律在内的一切机构。

    在战争时期,将军统领幕府。率领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大军,攻城拔塞。远征千里,帅师伐国。

    甚至因此诞生了一句名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幕府将军,率军在外,皇帝老子来了命令,都能不鸟了,一切只为战争服务。

    数年前,吴楚叛乱,周亚夫以太尉统帅十万禁军南下平叛,而窦婴以大将军,屯兵荥阳。收齐赵之兵,都是开了幕府的。

    但战争结束后,这两人的幕府就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