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544章

我要做皇帝-第544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顷地,长六百步,宽一步。

    汉代一尺为23。1厘米(官尺,出土的汉代官造木尺可以证明)。

    换句话说,周亚夫放弃的土地,是一个一万六千九百九十二平方公里的庞大疆域。

    几乎相当于现在周亚夫的条候与长平侯食邑土地相加的三分之二。甚至可能更多。

    这么大的一块土地,还是世袭的。说放弃就放弃了。

    这样的魄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当年。齐王刘肥为了保命,给鲁元公主献上的汤沐之地城阳郡,也不过是三倍于此的样子。

    也就说是,周亚夫将相当于价值三分之一个刘肥给放弃了……

    任何人都无法再说周亚夫什么话了。

    只能纷纷称颂绛候世家果然家风良善,兄友弟恭,实在是当世楷模!

    刘彻自然知道,这两年,周亚夫的那些堂侄们都在打什么主意。

    在今天之前,说老实话。刘彻也没法办法来断绝那些酒囊饭袋也阿谀之辈的念想。

    但今天以后,未来,周韬即位的时候,刘彻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将条候和长平侯合二为一,让周韬袭位。

    刘彻照例在未央宫的石渠阁附近晨练了一会,又跑去石渠阁里,视察了一番,司马谈与司马季主这两位老先生领导的历法计算委员会的工作。

    很显然,这是一个枯燥、漫长、艰辛和充满了挑战的工作。

    目前。他们也仅仅是起了个开头。

    想要完成重新计算清楚一年四季,日月星辰的运转轨道,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用两代人来接力。休想搞定。

    因此,刘彻现在来石渠阁视察,与其说是来督促的。倒不如说是刷声望的。

    在粗略的询问了一下进度后,刘彻随即离开石渠阁。转道向东,来到了芝房附近。

    这里。已经被清场了。

    所有在芝房劳作和工作的宦官侍女,全部被要求离开。

    偌大的芝房,除了刘彻外,就只有负责警戒和巡逻的虎贲卫士兵。

    “陛下!”剧孟见到刘彻的撵车到来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芝房门口迎接了。

    “人都带来了吗?”刘彻下车后问道。

    “回禀陛下,都已经安置在芝房中的甲室!”剧孟答道。

    “带路吧!”刘彻挥挥手说道。

    芝房,顾名思义,是种蘑菇和灵芝的地方。

    刘氏皇家,自太宗以来,就习惯吃自己种的各种蔬菜水果。

    甚至,在太宗时期,皇帝的妃嫔,连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妃嫔们带着侍女宦官们自己养蚕,抽丝织出来的!

    虽然,刘彻跟他老爹显然没有太宗皇帝那么勤俭。

    但却也不是什么败家子,散财童子。

    大体上,宫中原先的规矩和制度都保留着。

    现在,刘彻的妃嫔们,也常常会自己养些蚕儿,闲着无事的时候,就带着侍女宦官抽丝纺纱。

    这芝房里也常常会有妃嫔到此寻上一块地,种些蘑菇什么的。

    倒不是她们勤俭爱劳动,实在是宫廷的生活太无聊,得给自己找些事情做。

    这甲室处在芝房深处,属于一个荒废了好几年的蘑菇园。

    里面空间很宽敞,是一个合适的见面场所。

    刘彻在剧孟的引领下,走进其中,就见到了这次要见的两个主人公。

    当然,这两个人都身穿着囚衣,已经没有往日的威风。

    褚大刘彻见过那么一两次。

    他常常在朔望朝的时候,跟着董仲舒一起在朝会上刷脸。

    而许九,刘彻却还是第一次见。

    这个食邑五百四十户的列侯,恐怕是汉室现在食邑户数最少的列侯了。

    在整个汉室历史上,也就只有木匠和土木工程师阳成延所封的梧候比他的宋子候少了。

    但梧候已经悲剧了,末代梧候坐谋杀季父,已被处死,封国废除。

    这宋子候就成为了汉室列侯中的倒数第一。

    虽然是倒数第一,但许九的祖父,却是凭借着实打实的军功封侯的。

    而且,其祖父还是一位精通骑兵的战将。

    不然,也不可能捞到列侯,一个关内侯就了不起了。

    许九今年看上去,大概三十来岁的样子,皮肤白皙,身材比较臃肿,显然早就丢了祖上吃饭的手艺,变成了长安众多纨绔子弟的一员。

    不过……

    刘彻捏了捏他怀里的那张绣衣卫和御史大夫衙门报告的有关许九的身份背景调查和过往记录,却显示,这个看上去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常常行事出格的列侯,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他在十年前,也就是太宗孝文皇帝还在位的时候,就开始从蜀郡引进僰奴了。

    并将这种如今在汉室朝野的列侯勋臣士大夫家里广受好评的特殊奴婢推广开来。

    保守估计,这货仅仅在贩奴这个伟大事业中就捞了上百万钱!

    相对于年入只有十万钱不到的宋子候封国,这位可谓是赚的盘满钵满。

    假如说僰奴的事情,还能说这个家伙只是误打误撞,凑巧发现了这么一条发财之路。

    那么随后发生的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宋子候候国是在巨鹿郡。

    巨鹿郡在汉室历史上,曾经三次划给赵国,又被单独独立为郡。

    情况比较复杂,而且,各方势力鱼龙混杂。

    其中就有大量向匈奴走私物品的团队。

    猜猜看,绣衣卫在宋子侯的候国发现了什么?

    一个大型的青铜冶炼工场。

    这个家伙在将大量中国废弃或者破旧的青铜器,重新融化,铸造成青铜铸件。

    青铜制品,在中国虽然还有市场,但笨重的青铜铸件,则显然早就被淘汰了。

    这些东西,是要卖给谁的,毋庸置疑!

    更别说,这货的封国里,那些怎么看,都不像是中国人的奴隶还有那些怎么瞧都不可能是产自中国的牛马等牲畜。

    也就是说,这位宋子候,这个汉室列侯排名倒数第一的家伙,这个旁人眼中的逗比。

    在实际上,是一位跨国跨地域的走私集团的老大。

    主营出口走私各种违禁品,以及伟大的贩奴事业。

    另外,调查发现,从去年到今年,许九向长安和河南、河东的列侯、富商,至少提供一千名奴隶。

    所有的证据都说明,这个家伙的走私贩奴网络,非常庞大。

    甚至,他极有可能,拥有一个涉及匈奴、中国、西南夷甚至三越地区的庞大地下走私网络。

    显然,按照律法,刘彻把他凌迟处死,也绰绰有余了。(未完待续。)

    PS:今天身体状态不太好,就写了这么点,求原谅~

    明天继续万字更新。

第六百三十四节 新学派(3)

    倘若这许九真的仅仅只是一个跨过贩奴走私集团的老大。

    那么,刘彻根本无需亲自来见他。

    更别说,搞的这么神秘了。

    真正使刘彻动心的——是他最近捣鼓出来的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民富》。

    看上去,只是一个虽然有些偏离主流,但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书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那些先贤们几乎探讨过了所有可能的道路。

    其中,管仲、孔子、孟子都曾经探讨过富民的问题。

    甚至孟子还提出了‘民为重,君为轻’这样大逆不道不和谐的口号。

    只是,这本《民富》里的说法,却跟孔孟管仲伊尹等人的论著,都大不相同。

    虽然其中依然有着很多儒、黄老学派的陈词滥调。

    但却用了一种辩证的方法来阐述问题。

    在这本书的第一篇《本末》中,就很辩证的探讨了士农工商的本末问题——对农民:农桑为本,游业为末;对工匠:致用为本,巧饰为末;于商人:流通为本,居奇为末。

    虽然这本书里的理念,还显得相当稚嫩,论述问题的方法,也有些相互矛盾。

    但仅仅在这个方面来看。

    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是一种升华,一种进化!

    要知道,在这之前,无论儒法黄老,对待本末问题的态度都是死板而僵硬的。

    基本都是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农业高。

    种田的才是良民。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

    什么黄金珠玉、商贾工匠,统统是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圣王教化的垃圾,需要处理掉。

    在这个思潮的影响下,历史上的东汉王朝,甚至干脆一度废止钱币,靠以物易物来作为贸易手段。

    而这本《民富》却是刘彻印象中第一个辩证性的分析本末问题的论著。

    这自然是极好的。

    只是……

    领先世界半步的是天才,领先一步的叫疯子。

    相对于目前保守的社会舆论界,这本《民富》的问题,就很扎眼了。

    刘彻敢打包票。

    只要这本书扩散开来,看的人多了。最终被那些巨头看到。

    必然就是一场舆论海啸!

    儒家的各派系,第一个就不会放过它!

    董仲舒与胡毋生,同是治公羊春秋的师兄弟,可两个人现在就因为一点点理念的分歧,已经有老死不相往来的趋势。

    历史上,胡毋生的弟子公孙弘甚至毫无顾忌的逮着自己的师叔狂揍,想尽一切办法,想要致董仲舒于死地!

    而谷梁派与公羊派,都是春秋这个大热门的分支。

    但。彼此已经相爱相杀了几百年。

    但凡谷梁派强盛的地方,公羊派的学者,就要被排挤到没有任何生存空间。

    反之亦然。

    对于大道之争,儒家向来就不会手软。

    他们内部的矛盾。都能相互打出狗脑子。

    对于其他学派,那就更加是零容忍了。

    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

    孟子为何容不下许行?

    刘彻始终记得,当初主父偃与他说过的。他少年时期在齐国临淄为儒家士子们排挤、打压和凌辱的往事。

    要知道,纵横派可也是战国大学派之一。也曾经风光过。

    法家和黄老派,虽然相对宽容一些。

    但刘彻觉得。他们要能待见得了这本《富民》里的那些见解,那才叫见了鬼了!

    尤其是,这本《富民》有个核心论述,就是‘国以富民为本’,其后的本末论述,就是建立在这个基调上的。

    这简直就是踩到了法家的痛处!

    要知道,法家思想有个核心。

    叫做‘尽地力之教’,无论商鞅,还是申不害、韩非子,都是围绕这句话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体系的。

    最最重要的是……

    这本《富民》结尾,放了群嘲……

    它是这么写的:当今之世,治本者少,浮食者众。以巧饰取宠,以居奇致富,以游末乱乡,奚甚可悲!夫公卿列侯,卒劳百姓,轻夺民时,诚可愤诤也!

    我勒个去!

    刘彻看完,只有一个感觉:这个嘲讽的打击面,几乎将皇帝之外的其他汉室权贵、勋臣以及体制一网打尽。

    虽然它说的是实话!

    但瞎说大实话,是要掉脑袋的。

    正因为如此,刘彻才起了爱才之心,决定出面,保护一下。

    “许九……”刘彻微微张口,道:“胆子不小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