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489章

我要做皇帝-第489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长安的大鸿胪待了几天。

    他已经知道,这座汉朝的首都,是一个比罗马城还要大数倍的巨城。

    汉朝的疆域,加起来,起码有四五个罗马共和国那么大。

    这个国家的人口。更是罗马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汉朝人的祖先,早在连罗马城都还不存在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恐怕,就只有埃及的法老们,才能跟汉朝比一下悠久历史这个事情。

    但,现在,埃及的法老早就成为了一个笑话。

    而汉朝的天神之子,依然统治着他的世界。

    即使是他所见过的那个恐怖的野蛮人国家匈奴,也不敢在汉朝面前得瑟。

    大鸿胪的官员,曾经告诉他。

    在几十年前,汉朝的开国之王,曾经与匈奴的开国之王,进行一场残酷的战争。

    双方投入的兵力,是用十万这个单位来计算的。

    与之相比,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的那几万人,也就只能在那场战争中打打酱油了。

    在身旁的翻译第三次向库里提乌斯提醒后,他才反应过来,先是用从大鸿胪那里学来的汉朝礼仪,大礼参拜,然后,站起来,右手抚胸,以一位罗马共和国的贵族身份,对刘彻道:“受罗马共和国执政官阁下委托,鄙人,罗马公民库里提奥斯,向伟大的汉朝皇帝陛下问安,愿奥斯匹林众神保佑您,尊敬的陛下!”

    这段话,他是用拉丁语说的。

    别说是翻译了,就是刘彻也是目瞪口呆。

    完全不懂他在说些什么。

    好在,他随后又用了半生不熟的,掺杂了匈奴语和大宛语的汉话说了一遍。

    在翻译侍从官的帮助下,刘彻勉勉强强,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刘彻还没发话,一直矗立在刘彻身边的侍从官和尚书官们,就已经对库里提乌斯怒目相视了。

    “哪里来的夷狄,不知圣人教化,竟敢在陛下面前如此无礼!”汲黯立刻就跳了起来。

    对汉人来说,这个世界,只有两个国家。

    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夷狄。

    汉人也有着足够的自信与理由,相信这个事情。

    已知世界,除了中国外,尽是愚昧与蛮荒。

    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甚至用人做祭品。

    刘彻却是微微一笑,挥了挥手,让汲黯坐下来。

    既然对方能说出执政官与奥斯匹林这两个名词,刘彻也就姑且相信了,这个男子来自罗马,确实是受命的使者。

    对于西方世界,刘彻没有太大的好感,也没有太大的恶感。

    公知小清新们吹嘘的什么民煮啊亚里士多德啊柏拉图啊,对刘彻来说,也就那么一回事情。

    但,有一点,刘彻要承认。

    此刻的世界人类,只有两个文明的灯塔在照耀周边。

    一个是东方的中国,一个是西方的罗马。

    只是……

    在两千年后,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都已经灰飞烟灭。只有那些角斗场的遗迹和出土的文物供人凭吊。

    而中国,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从结果来看,那种文明更有生存力和生命力。显而易见。

    嗯,被基友教干成渣渣,洗脑洗成蠢货的文明,渣渣罢了。

    要知道,中国也同样被外来的各种宗教乱入。

    但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宗教,都得给中国跪了。

    明朝传入的基友教。甚至还要捏着鼻子来个儒基合流。

    至于唐朝的景教,就只能用悲剧来形容,号称无法同化的犹太人。在开封卖烧饼。

    一个儒家就能干的各种宗教哭爹喊娘,如今,诸子百家俱在,中国的未来。只会更好。

    所以。刘彻现在对罗马人,还是很有兴趣的。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与欧陆,地理上的距离,决定了两者,不可能成为敌人……”刘彻心里寻思着:“要不要做个试验,验证一二?”

    刘彻想起了他在河东郡的那个早晨做的那个梦。

    “蛮夷小国之主,不识天颜。不通教化,冒犯圣天子。死罪死罪……”

    刘彻回忆着那个梦境,觉得很有意思。

    有必要试一试。

    看一看,来自中国的儒家文化,能不能打败罗马的希腊文化。

    “连基友教都能干趴下罗马,儒家不可能不行吧?”刘彻寻思着。

    嗯,至于法家跟兵家这样的不河蟹的思想,还是不要传出去,免得带坏小朋友。

    儒家的圣母文化部分,倒是可以推广推广。

    让欧陆提前两千年,进入圣母时代,想想都带感啊!

    于是,刘彻一拍大腿,道:“贵使远来辛苦了,朕看贵使,汉话很成问题啊,这样吧,贵使先回去,朕将命人来教导贵使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字,等贵使能流畅的使用中国语言交流,朕再召见贵使,与贵使谈一谈贵国的历史文化,以及贵使身负的使命罢!”

    于是,这个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在刘彻的专断独行中决定了下来。

    刘彻让人将那个罗马人带下去,同时,嘱咐少府和大鸿胪好生照看。

    顺便,刘彻让人把王臧送去,专门负责教导这位罗马人。

    王臧是鲁儒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如今,身居两千石博士之职。

    这两千石的禄米,当然不能白给了。

    另外一方面,刘彻打算培养几个年轻人,将来跟着这个罗马使者,踏上前往罗马的道路。

    一是,罗马是很重要的贸易国。

    中国出产的各种丝绸和香料等特产,在罗马销路非常好。

    只是,大部分的利润都被途中的商人给瓜分了。

    这个事情,简直不能忍!

    必须得到改变!

    二则,东西方两个文明古国的直接交流,让刘彻感受到有种创造历史快感。

    来而不往非礼也。

    第三呢,刘彻知道,未来的世界,注定是话语权跟价值观的争夺。

    为了避免日后被西方文化侵袭,中国文化,就要主动出击,把战火烧过去再说。

    让欧米鬼畜来考汉语四级,总比中国人去考英语四级好。

    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业化的大旗,只要中国一家来抗就好了。

    西方人还是安安静静的宅在欧陆玩泥巴的好。

    而在这个方面,先进的儒家文化,能很好的完成这个任务。(未完待续……)

    PS:注1:佛教的那休比丘经,记载了那休比丘与一位叫休弥王的交谈,而这位休弥王,是希腊人,他自称是来自罗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

    注2:大夏县在今天的甘肃广河县西阿力麻土乡古城。

    史书记载,月氏西迁,攻击了大夏,大夏的民众一部分东逃到了汉朝境内的陇西。并被汉朝接纳,妥善安置在枹罕县,汉朝将枹罕一分为二,在东部设置大夏县。

第五百七十七节 汉匈必有一战!

    五月的长安,有些闷热。

    长期居住在草原上的且居且雕难对长安的夏天很不适应。

    他想尽快离开这跟火炉一样的汉朝,回到北方凉爽的草原上。

    但与汉朝的谈判,陷入了僵局。

    汉朝人固执的要求匈奴人至少要交出带队攻击汉朝村庄的那个左骨都侯,否则边境上的互市贸易,就要断绝。

    但这是匈奴完全不可能接受的条件。

    只是,断绝互市,对匈奴来说,也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匈奴的金属冶炼水平非常低,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

    别的什么东西,还可以无所谓。

    像箭镞和弓,匈奴人可以用动物的筋骨来制作。

    有没有金属,无所谓。

    但是……

    祭祀天地神明所需要的祭器。

    全世界,也就只有汉朝能生产和供应。

    而匈奴每年的祭祀活动非常多。

    除了王庭组织的龙城大会以及碲林大会外,其他部族,也有着各自的祭祀活动。

    像休屠部族,每年都要向天神与祖先供奉十尊青铜的金人。

    庞大的需求,导致了匈奴各部族,实际上都非常依赖从汉朝获取的各种金属。

    在从前,匈奴人是用抢,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

    五年前,右贤王入侵汉朝,就抢掠回了数万斤的各种青铜制品。

    而当汉朝强盛起来后,靠抢。已经无法达到目的了。

    在二十年前开始,每抢一次汉朝,匈奴人都要付出上千乃至于数千位勇士的生命。

    而匈奴的人口太少了。

    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消耗。

    所以。才会转向去西边。

    且居且雕难这半个月在长安,光是跟汉朝的大臣扯皮,就已经扯了七八次了。

    扯得他都有些筋疲力尽,苦不堪言了。

    若不是身负单于的使命,要是完不成任务,回去下场就要无比凄惨,这会。他已经拂袖而去了。

    这让且居且雕难有些怀念中行说。

    最起码,中行说在单于庭的时候,与汉朝打交道。从来不需要这样费劲。

    熟悉和了解汉朝人行为和思维方式的中行说总能想到办法,让汉朝乖乖妥协。

    “好在,也不是没有好事……”且居且雕难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略有些得意。

    此番出使。他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大匈奴嫁给汉朝皇帝的阏氏,目前已经怀孕。

    这无疑是本次出使最大的成果。

    王庭的贵族们,早就盼望着阏氏怀孕了。

    别的不说,未来的汉朝皇帝,有可能是有匈奴血统的人,仅仅是这个事实,就足够让整个王庭弹冠相庆。

    只是,阏氏怀孕后。立刻就受到了汉朝的严密保护。

    别说联络了。

    且居且雕难在汉朝这么久,也就只是在呈递国书的当日。远远的拜见了一次,已经是汉朝皇妃的北海阏氏。

    虽然说,没法子联系上北海阏氏,但是,且居且雕难,还是迅速的将这个喜讯,通过使团的渠道,传递回王庭。

    回到匈奴后,且居且雕难觉得,自己肯定能因此获得单于的嘉奖。

    想着此事,且居且雕难就有些眉飞色舞,心情也好了起来。

    “听说汉人,今年又要搞考举?”且居且雕难问着使团中随行的几位前汉朝人。

    “是的……”这些使团里的前汉人,此刻的脸色,都有些尴尬。

    现在,在匈奴的汉人,主要是两部分。

    一部分是在过去六十年的历次战争中,被匈奴俘虏或者投降甚至是主动投降的汉人士族和贵族。

    另外一部分,则是一些在中国郁郁不得志,或者犯法,走逃无路,索性投了匈奴的士族和官员。

    这些人中,有些是双面间谍,甚至是三面间谍,脚踩N条船,两边甚至三边押注的聪明人。

    但大多数的人,就没有这么好命了。

    对他们来说,逃亡匈奴后,就等于从此要给匈奴人卖命。

    根本没有回归的选项。

    死忠派倒是没什么,但那些墙头草,现在就尴尬了。

    尤其是那些因为觉得自己满腹才华,但朝廷就是不给自己机会的家伙。

    现在,悔的肠子都青了。

    考举兴起后,代表汉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只要你有才华,就一定能出人头地。

    虽然现在,考举出来的士子,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