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438章

我要做皇帝-第438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告诉尚书台,立刻封存兰台所有档案,马上派尚书去翻阅太宗孝文皇帝后元年后,所有有关举荐的奏疏与往来公文,找出所有与许观有关的文档!”

    “诺!”几个侍从立刻领命而去。

    “陛下是担心……”王道在旁边悄悄的问道。

    刘彻点点头,没有说话。

    内史下面的长陵县,压根没有一个叫许观的名人的档案。

    而石渠阁中却有一个叫许观的人的名字。

    而且这个人还经过了大鸿胪和少府的双重考验,成为了汉室监管和教育夷狄质子的人选。

    什么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如此荒谬的事情。

    答案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汉室的户籍制度,抄袭的是秦朝。

    核心内容就是四个字——编户齐民。

    什么叫编户齐民?

    通俗的说,就是官府以家庭为单位,对治下民众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了户主、家庭成员的姓名、年纪、相貌、政治背景、资产(包括动产以及不动产)。(注1)

    以此为根据。对百姓征税、摊派徭役。

    当然,民间有黑户(即不在官府户籍薄中的人口)。还有商人(他们属于另外一个阶级,被登记在市籍上。受市籍官员管理)。

    但是,在许观这个人身上,不可能出现他自称是长陵人,却不在长陵户籍薄上的情况。

    原因很简单。

    汉室统治者对官员或者地方名流有着标准。

    想当官,或者想成为官员候选、三老什么的,有一条铁律,摆在所有人面前,即汉律规定,赀算十算以上的人或者这样家庭的成员。才有资格成为官员候选、三老备选。

    当然,你要是名气大到了惊动皇帝,天子特旨简拔,就不在此列。

    很显然,这个许观不是司马季主,更不是贾谊。

    他的名气近乎无人知道。

    那他就必须满足赀算十算,即家产达到或者超过十万钱的标准。

    不然,制度的力量,就会将他挡在官僚集团的门外。

    但他现在却不在长陵的户籍本上。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此人的身份是伪造的!

    在汉室,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伪造身份呢?

    刘彻就不由得想起了季布与季心兄弟的故事。

    因为这两兄弟一前一后都干过隐姓埋名,亡匿大户人家的事情。

    季布隐姓埋名,是因为他被刘邦通缉。季心隐姓埋名,是因为他杀人犯法。

    但与季布季心相比,这个许观干的更加彻底。

    他居然瞒过了整个汉室的官僚系统。堂而皇之的成为了这个集团的一员!

    秦始皇要泉下有知,恐怕已经在坟墓里打滚。商鞅要是知道了,估计要爬起来骂娘了!

    要知道。当年,季布尚且只能偷偷摸摸躲在朱家的庄园里,季心更惨,只能靠着藏在袁盎的马车的货箱里,逃离长安。

    什么时候,号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汉室户籍制度,变成了一个筛子!

    内史、少府、大鸿胪,弱智的能被人当猴子耍了?

    这所有的异常,向刘彻揭示一个连他都有些吃不准的可能。

    一个时辰后,派去兰台翻阅和检索档案的侍从们回来了。

    他们向刘彻报告了他们的结果。

    托秦帝国的福,汉室的档案制度非常完善。

    就以官员的宫籍制度为例,出入宫闱的官员,都有着竹符、铜符为信物,其上记录了该官员的姓名、职务、相貌,每次出入宫闱,都要备案记录。

    像许观这样的被少府和大鸿胪礼聘,还经过先帝首肯的人,岂能没留下什么档案和手尾?

    听完结果,刘彻挥了挥手,道:“今天你们没有去过兰台,告诉汲黯,销毁兰台档案!”

    “诺!”

    侍从们领命而去。

    刘彻却是闭上了眼睛,摇了摇头。

    他走出殿门,望向长安城的某个方向,心中真是不知道怎么形容那个滋味。

    “皇帝老爹啊,想不到,我也有给你擦屁股的时候……”刘彻在心中叹了口气。

    兰台档案显示的结果,已经很清楚了。

    这个叫许观的人,是由北宫伯子举荐,经由郎中令周仁批准,进入的少府名单,时间是在太宗孝文皇帝后元六年夏四月。

    周仁,是先帝的心腹。

    而北宫伯子就更了不得了!

    这位孝文皇帝时的大宦官,地位等同于现在刘彻身边的王道。

    更重要的是,北宫伯子,一直以来,都是先帝的支持者。

    而太宗孝文皇帝在次年夏七月就驾崩于未央宫,当时,实际上先帝已经代行了天子之权,号为监国。

    换句话说,此事是先帝批准的。

    没有先帝批准,北宫伯子不会傻到推荐一个黑户,周仁这个先帝的心腹,更不可能在文档上签名。

    刘彻不知道,也不清楚,也不想弄明白,为什么先帝会让一个黑户进入到少府,更成为了闽越国的质子的老师。

    虽然这个事情,实际上,刘彻已经大概猜到了原因。

    但,任何可能影响先帝名声的事情,刘彻都要抹杀在萌芽中。

    他甚至,现在已经就在自己脑子里,将那个猜测给抹杀掉了。

    因为,无论刘彻猜测的是否属实,无论先帝在这里面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要是被人知道了,皇权的威严就要荡然无存!

    只是……

    “总得要找个背锅侠来承担此事的责任……”刘彻眼珠子一转:“嗯,最好是个死人,因为死人不会抗议,死人也不会争辩,死人更加不会有翻案的哪一天!”

    “就是你了!”刘彻在心中想着,回头就道:“告诉内史,许观抓住后,立刻杀了,同时让人明天把那个闽越王世代叫到未央宫来……”

    顿了顿,刘彻补充道:“告诉所有相关的人,许观是邓通邓贼收受了贿赂后,瞒天过海,进的少府,明白吗?”

    这个锅,也就只有邓通最合适了。

    第一,他是世人公认的奸佞,幸臣,小人。

    第二,他死了。

    第三,邓通有这个能力和这个动机,干出这样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节 帝国主义(1)

    翌日清晨,刘彻刚起床,就得到了内史衙门的奏报:许观受刑不过,死了。

    刘彻点了点头,这样的结果,很不错。

    汉室的刑罚之严酷,能与秦代媲美。

    特别是缇萦救父之后,受刑不过而死的犯人人数,每年都在递增。

    嗯,缇萦救父之后,朝廷废除了肉刑,但取而代之的是鞭笞。

    所谓肉刑,那是割去你身体的某个零件,譬如著名的宫刑什么的。

    这样的刑罚,会让你残疾,但不会要了你的命。

    但鞭笞……

    目前官府用刑的起步价就是五十……

    更麻烦的是,在中国历史上,直至隋文帝颁布《开皇律》,明确规定,鞭笞五十以上,就属于刑讯逼供。

    换句话说,在杨坚以前,地方衙门想怎么鞭打犯人就怎么鞭打犯人。

    打死了人,一句‘嫌犯受刑不过’就算了结了。

    刘彻倒是有心想学一下杨坚,只是,目前情况还不允许。

    因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而法律与刑罚则是国家的工具。

    想要改变律法,限制刑罚,几乎等于给国家升级、打补丁。

    后世的电脑操作系统打补丁前,软件公司还要开会研究,针对情况作出改变。

    何况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复杂的一个律法系统?

    要是没操作好,律法系统出现bug,岂不是要死机了?

    电脑死机。可以重启,大不了重装系统。但国家的律法系统要是死机……

    像这种专业的事情,刘彻已经把这个课题丢给了‘特进元老’们去商量。这也算是这些元老政治家们发挥余热的机会了。

    许观死于‘受刑不过’,在这个时代太正常不过了。

    没有人会去追究,更不会有人探寻其中的奥秘。

    不过,与许观死讯一同来到刘彻案前的,还有许观的口供以及内史衙门的调查结论。

    刘彻看过之后,直接将这些档案与结论,扔到火盘里烧掉。

    火焰烧毁了最后与此有关的一切证据。

    但刘彻的心,却有些不怎么好受。

    这些被焚毁的口供与证据,证明了刘彻的猜测。

    这个许观。能混进汉室的官僚系统,确实是先帝放行的……

    至于方法……

    先帝生平,最是好色。

    对付色鬼,当然是美人最适合了。

    这个许观,不过是先送了百金给馆陶,然后就在馆陶的引荐下,向当时还是太子的先帝,进献了美人。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睡人妹子,就要帮人解决问题。

    更何况,这个人所求的不过是一个名誉性质的少府认证的‘名士’。

    这样的事情,在汉室是层出不穷。见怪不怪的事情。

    就是现在,官僚系统不也有个赀官的途径吗?

    花钱买官与送美人买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只是。这个许观却因此钻了这个漏洞,成功的混进了少府——监国太子放话了。谁敢唧唧歪歪,不要命了去查那人的背景?

    恐怕当时的少府、内史和大鸿胪。都是走过场。

    甚至,后来在选聘闽越王世子的老师的时候,少府跟大鸿胪的官僚们,可能只是看了下档案里给这位许观签名的北宫伯子与周仁的印章,立刻就放行了。

    只是……

    刘彻摇了摇头,恐怕所有人都没想到。

    这个许观的来历……他是闽越人啊!刘彻在心中叹息着。

    不过,稍微想想,刘彻也释怀了。

    许观从头到尾谋求的都是闽越王世子的老师这个职务。

    而对官僚们来说,闽越,那是什么?

    恐怕很多人连闽越国到底在那里,都搞不清楚。

    大家的视线与注意力都集中在南越、匈奴身上。

    不会有人闲的蛋疼的去管犄角疙瘩里的闽越国,也不会关心这个‘撮尔小国’的谋划。

    恐怕,少府和内史衙门,即使在过往的巡查里发现了这个许观的不对头和异样,也不会放在心上。

    闽越人爱怎样怎样,朝廷才懒得去搭理呢!

    更何况此人还跟太子、天子、先帝隐隐约约有关系。

    犯的着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国质子的问题去麻烦未央宫,让太子、天子操心吗?

    指望官僚系统能‘勇敢’的承担自己的责任‘尽职尽责’,这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刘彻叹了口气。

    不过,此事的暴露,让刘彻知道,闽越国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他们敢让自己的人潜伏到长安,并耗费天大的代价,甘冒奇险,只为了不让自己的继承人被汉室洗脑。

    这说明,这个汉室自己亲手扶持起来的政权,已经做好了必要的时候,噬主的准备。

    闽越人的胆子与胃口,正在一天天膨胀。

    若刘彻没记错的话。

    在前世,三越中第一个挑衅长安的就是闽越,第一个企图将统一三越这个理论实践的人,也是闽越。

    建元三年,闽越发兵东进,攻击东瓯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