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33章

我要做皇帝-第333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人的成功?

    答案很简单,知识与历练!

    霍去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小就是被小猪一手培养大的,石渠阁中的所有兵书,全部向他开放。

    史书记载,霍去病死后,小猪收养了他的遗腹子,亲手抚养,想要再造一位冠军候,可惜,那位冠军侯在随小猪封禅泰山的路上夭折了,不然,后面那里还有霍光什么事?

    后世的事实也证明了,名将是可以批量制造的!

    黄埔军校、西点军校,都是名将的摇篮。

    但刘彻一直不敢将这个想法付诸实际!

    原因也很简单。

    他搞考举,并未触动列侯勋臣阶级们的利益,相反,还尽量照顾了他们的诉求。

    在少府搞科研,那是他这个皇帝的自留地,也不会伤害到任何贵戚的利益。

    但,搞军校就不一样了!

    这是要打破列侯勋臣阶级们对军队的垄断,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导致这些拿着枪杆子的列侯们,上演一出玄武门或者夺门之变了。

    不要以为列侯们不敢!

    吕氏当年也以为这帮家伙不敢。

    结果,吕氏全族都死光光了!

    汉室至今五十多年,列侯中敢跟皇帝掰腕子的人才也是不少的!

    历史上,小猪敢动这帮家伙,是因为卫霍军事外戚集团,已经完全的取代了他们,将枪杆子彻底的拿在了手里。

    至于现在?

    刘彻低头沉思了一会。

    他手里头,真正掌握的也就是羽林卫与虎贲卫,再加上未央宫本身的宫廷宿卫武装,大概加起来有个一两万人。

    可以说,他自身的安全保障,已经没有问题了。

    “是时候了!”刘彻在心里想着。

    他也做过许多准备工作了,譬如,他曾经请栾布著书,写一本彭越的兵书,也试探过俪寄和韩颓当,这三个将军,都对刘彻的要求没有反感,甚至,还曾一度表现出十分热情的态度。

    另外周亚夫刘彻也试探过了,周亚夫对于培养新人,非常支持。

    刘彻在心里计算了一下,有了这些将军支持,基本上,等于他已经控制了汉室军队的六成兵力了。

    在中国历史上,任何皇帝假如已经控制了六成以上军队的枪杆子,其他人就只能跪地三呼万岁,就算有人不愿意,那历史的车轮,也一定会毫不留情的将他碾成碎片!

    更重要的是,这次考举以后,等这批考举出来的官员掌握了地方的行政权力以后,就算列侯勋臣阶级们想掀桌子干一票,恐怕还没来得及串联,就得被里正、亭长和廧夫们给镇压了!

    一念至此,刘彻下定了决心,对身旁的王道吩咐道:“晚上,请丞相入宫议事!”

    在这个事情上,刘彻决定,再试探一次周亚夫,以确保万无一失!(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三节 考举(6)

    日至正午,气温达到最高。

    即使刘彻呆在清凉殿中,都有些hold不住了,需要借助冰块消暑。

    同时,考举的考场那边,也开始出现了交卷的现象。

    毕竟,这只是第一轮的考试,题目也基本上不算很难。

    唯一有难度的那道算术题,做的出来,自然做的出来,做不出来的,扒光头发也是没用!

    “去告诉内史,增派士兵,维持秩序,不可出乱子!”刘彻淡淡的吩咐着:“另外吩咐下去,这几天加强对长安各闾里的巡视力度,但凡有图谋不轨者,一律格杀勿论!”

    随着考举的结束,刘彻知道,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治安问题。

    譬如有人考的不理想,心理压力过大,化身加爵哥,又或者二两马尿下肚,就记不得自己是谁,拿着武器乱砍。

    这样的问题,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而刘彻更担忧的是,那些居住在长安城的贫民区中的参考士子。

    因为,这些家伙为了留在长安,都欠了一屁股的债!

    而且还是高利贷!

    考举过后,那些成功杀出重围的士子,自然能还掉债务——就算他们还不掉,高利贷商人也没那个胆量硬逼着一个当官的还钱,那会捅出马蜂窝,若是那个士子能杀进考举第二轮甚至第三轮,那么……刘彻相信会有大把的‘好心人’愿意帮他们还债。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那些一无所得,还欠下一屁股债的士子。

    这些人。肯定会成为后考举时代长安治安的大问题!

    高利贷商人们可不是吃素的!

    为了赚钱,这帮家伙皇帝的债都敢放。列侯欠了他们的钱,他们照样上门讨债。而且,大多数列侯,不还都不行!

    至于这些士子欠了他们的钱,要是还不起会是个什么样的下场?

    这用屁股都能猜到!

    而为了还债,这些士子很可能被逼着给家里写信要钱。

    但这高利贷是出了名的利滚利,而那帮商人又一个比一个精明。

    那些欠下债务的士子,想要还清债务?

    在没有被榨干以前,做梦吧!

    而这些没钱,又没有了前途。还欠下一屁股债务,被人追债的士子,到最后,就算是最有原则的人,恐怕也会放弃原则!

    早在考举的风声放出去后,大量的士子云集长安时,刘彻就已经察觉到了这些高利贷商人与底层贫困士子之间的买卖。

    并且知道,考举后一定会出现动荡。

    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算是提前知道了,恐怕也是无计可施。

    就像你重生到零八年,成为奥黑,也没办法阻止金融风暴的发生。

    因为。那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刘彻也没办法阻止此事。

    借贷这样你情我愿的买卖,在汉室是受法律保护的。

    但。当时间来到今天,考举开始后的今天。刘彻就必须在此事造成严重的治安问题和社会问题前,插手此事。至少,也要防止这个事情演变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毕竟,那些士子都是响应刘彻的号召来参考的。

    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强权社会,上到皇帝,下到百姓,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向来都是朝廷包揽一切。

    因为考举,士子们不得不举债,最后名落孙山,还欠下一屁股债。

    可能西方欧罗巴的人会自认倒霉。

    但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连老天爷不下雨,都是皇帝的锅的社会。

    绝对会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在绝望之下,把锅丢给刘彻!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两千后的天朝,老百姓们遇到问题了——譬如,被骗了,被欠薪了,被欺负了,首先想到的,也还是找政府要说法。

    现在的情况也是相同。

    而且,作为皇帝,自我标榜着代天牧狩,天下元元兆民,连草木都崇拜的天下共主,刘彻也不可能不管这个事情。

    这大概也算是任何一个稍微负责一点的中国皇帝必然的逻辑思维:天子,管天管地管下雨,任何事情,只要涉及统治基础稳定,管它合不合法,必然要插手其中!

    目前来说,面对这么一个局面,刘彻还真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解决。

    毕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在民间,还不起钱的农民,卖屋卖地甚至卖妻卖子卖自己,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高利贷商人们的势力,遍及朝野,有的是为他们鼓噪和说话的大臣、贵族甚至后宫妃嫔。

    刘彻暂时只能是加强对长安闾里的治安巡逻,尤其是加强对贫民区的巡逻和管制,最起码,先震慑一下高利贷商人们的气焰再说。

    剩下的事情,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么想着,刘彻忽然就想起了一件事情,对王道问道:“王道,前几天,你不是禀报说,本次考举,有不少寒门士子,是靠着给人做工度日吗?”

    王道低头道:“回禀陛下,确实如此,奴婢记得,当时奴婢还给陛下递了份这些士子的名单!”

    “找找看!”刘彻吩咐道。

    不多时,就有一个宦官,从刘彻翻阅过的奏折堆里找出了那份报告。

    刘彻接过来一看,上面罗列的士子人数居然足足有上百人。

    再看他们的经历,刘彻也不由得含笑点头,放下奏折,刘彻对王道吩咐道:“传朕的命令,这些自力更生的士子,全部无条件进入考举第二轮,假如本身成绩已经符合进入第二轮的,第二轮考试,每人额外加五分!”

    本来一开始,这些靠着自己的力气生活,坚决不借债的士子,在刘彻眼中还没有什么印象。

    但,凡事就怕比较。

    与那些宁肯去借高利贷,也不肯‘屈尊降贵’的人相比,这些人,毫无疑问,就可爱多了。

    作为皇帝,刘彻自然要给他们一些奖赏了。

    至于理由?

    不食嗟来之食,这可是君子的品质!

    对于汉室目前的价值观来说,人品道德,那可是比学问成绩政绩乃至于出生血统更加重要的政治筹码!

    一个知名的孝子,不需要参加考举,也不需要熬资历,直接能做千石官员。

    一个地方名望之士,一但被举荐,朝廷是要派出驷马鞍车去接的,给的官小了,人家一挥袖子,不鸟你,你也无可奈何!(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四节 匈奴公主(1)

    黄昏将近,长安却依旧热闹非凡。

    走出考场的士子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或以学派或以地域,各自抱团,探讨着考举过程中的心得。

    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匈奴公主的陪嫁队伍到了灞桥了!”

    呼啦啦的人群,立刻向潮水一样朝着灞桥方向席卷。

    这忽然的变化,吓坏了负责维持长安治安秩序的内史官员与南军将领,连忙紧急调动大批士兵维持秩序,疏导人群,甚至在灞桥附近拉起了人墙。

    但是,不管官方怎么疏导人群,怎么驱散人群。

    灞桥附近依然是人山人海。

    放眼望去,整个渭河两岸,密密麻麻的都是人。

    好奇心强烈无比的年轻人们,爬到屋顶,爬到树上甚至,爬在马车上,大家都想一睹嫁过来的那位匈奴公主的芳容。

    毕竟,一直以来,都是汉室嫁宗室女给匈奴,匈奴人反过来嫁公主,这还是头一遭。

    当然,对于这个嫁过来的匈奴公主,士子们因为政治倾向不同,态度也自各不相同。

    “哼!果然是礼乐崩坏啊,连夷狄之女,都能嫁入天家了!”有人一边眺望着从灞桥北边过来的匈奴送嫁队伍,一边愤愤不平的发泄着。

    不用看,此人必定是来自鲁地的儒家派系。

    鲁儒在汉室诸多的儒家派系中,属于最保守的原教旨主义者,鲁儒的名声。即使是在儒家内部,也是臭名昭著!

    尤其是燕诗派系和新近崛起的公羊派、谷梁派。是恨不得食鲁儒之肉!

    为什么?

    因为就是这帮家伙长久以来上跳下窜,嘴上不把门。搞的儒家五十多年来,竟然没有出过哪怕一个重臣!

    这也就罢了!

    这帮家伙自己当不成官,还不让别人当官!

    当年,叔孙通投太祖高皇帝,高皇帝不喜叔孙通穿的儒袍,甚至非常厌恶。

    叔孙通立刻换下儒袍,穿上高皇帝喜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