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73章

我要做皇帝-第273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故意坐视河间哀王刘福绝嗣,并吞并河间国拉。

    反正,众口一词,把刘遂描述成这个世界最大的坏蛋,冷血无情,没有半分君臣尊卑,狂妄自大,倒行逆施,早在十几年前就处心积虑,意图谋反的贼子。

    就连刘彻听了,都觉得有些夸张了。

    平心而论,刘遂确实不是个什么东西。

    属于典型的白眼狼!

    当年先帝在世时,对其可谓恩重如山,赏赐众多,甚至,在其弟弟河间孝文王刘辟彊一脉绝嗣后,还特意准许河间国并入赵国。

    但,这货就没有一天消停过。

    不但与匈奴人眉来眼去,打着狭夷自重的主意,更处心积虑的建立了许多条与匈奴的沟通渠道。更与吴王刘濞往来密切,多次说过对朝廷不敬甚至想要造反的话语。

    这些事情,几乎是人人皆知的秘密。

    但,若真说这货坏到了脚底流脓,浑身生疮的地步,那就夸大了。

    最起码,刘遂还是干过一些值得称道的事情的。

    譬如,他对赵国百姓,多有施恩,体恤孤寡,施恩农民,多次减免甚至免除赵国百姓的负担。

    最起码在赵国,刘遂的人望还是很高的。

    前世吴楚七国之乱,赵王最后才被平定,不是没有原因的。

    然而,正是如此,刘遂才变得罪大恶极!

    尚书中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身为藩王,就该老老实实的去花天酒地。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什么时候轮到一个诸侯王来行使本该是皇帝的权力了?

    更何况,这刘遂三观不正,与匈奴人往从甚密,等于是一颗定时炸弹。

    若不趁着这吴楚已灭,而匈奴袖手旁观的大好时机剪除掉,刘彻觉得,自己以后就是做了皇帝,恐怕也得头疼,怎么对付这位赵王了!

    于是,刘彻果断的选择了补刀。

    他站出来,摆摆手道:“赵王倒也不至于如此不堪罢,孤曾听说,赵王曾多次命令,免收百姓田税,更出府库财资,为百姓孤寡置办酒肉,慰问……诸卿是否言过其实了?”

    咳咳,这一刀真是补得又狠又准!

    直接戳到了天子刘启的心坎上。

    本来,刘启还是很犹豫的。

    毕竟,赵国与匈奴距离太近了,驻扎河南的匈奴大军,旦夕可以越过长城,驰援赵国。

    在河南之地(河套地区),匈奴置有娄烦、休屠、白羊等数个大部落,拥有不下五万可战之兵,加上右贤王所辖的其他部落,三五日内,得到消息的匈奴人足可调出十万大军驰援赵国,扣关长城。

    而且,刚弄死了淮南王刘安和吴王刘濞,再动刘遂,也有些犯忌讳。

    本来刘启只打算敲打敲打诸侯王们,找这个借口,削弱诸侯王的权柄,将各王的兵权、财权和人事权,统统收归中央。

    但这时候,刘启听了刘彻的话后,立刻就像一头暴怒的狮子,怒不可谒的道:“吾不用也!”

    “传令大将军,持节征赵王入京,旦有反抗,即刻发兵擒拿!”想了想,可能是考虑到邯郸城高墙厚,防御坚固,素为天下坚城,又或者刘启脑子有些清醒了,他补充一句道:“再传令赵王相建德与内史,一同来京述职!”

    这本是题中应有之意,因为汉室制度,诸侯王入朝,丞相、太傅、内史必然陪同左右。

    这时候特意强调,其实是给赵王刘遂一个台阶下,倘若他乖乖来朝,自然最多,将之削为彻侯什么的,荣养起来,甚至可能只会将之换个地方去当诸侯王。

    毕竟,这刘家的牌坊,还是要保住的。

    本来,天子就已经有这么一个想法了,将各地的诸侯王们,用有功、有德等各种借口,在三五年内,将大部分诸侯王换个地方。

    譬如,代王将去清河郡为王,而济北王刘志则去代国,在这次平乱战争中表现的不错的衡山王刘勃则可以荣升济北王。

    中山王刘荣迁为淮南王,常山王刘非可能兼并中山也可能去吴地为王。

    赵王则可能会与临淄王互换封国。

    除了燕王等少数诸侯,大部分封王都会被重新调整。

    刘彻闹出来的那个‘汉有贼臣’的托梦之语以及如今显现的长星出西方,天火播雒阳等,更多的只是一个加快和使得这些政策实行更顺利的借口。

    反正,贼臣是谁,到底有没有,最终的决定权,不是在长安天子手里吗?

    天子说有,那肯定有,天子要说没有,也可以打个哈哈,敷衍过去,甚至可能成为一段佳话。

    然而,刘彻那一刀补得太狠了!

    直接戳中了刘启的痛处,这时候,天子刘启对刘遂,可谓新仇旧恨,一同涌上心头,哪里还管什么大策?

    若非他素来理智,此刻,恐怕心中,只会剩下一个念头——弄死他丫的!

    皇权这玩意,连儿子,太子都不可以没有皇帝许可就碰触,一个远房的诸侯王,劣迹斑斑,吃里扒外的货,也敢染指?

    真是,死有余辜!(未完待续……)

    PS:今天挂了一天点滴,嗯,打氨基酸,足足五瓶盐水,挂了一天啊啊啊啊啊,手都打肿了,求安慰~我这身体呀,还是打一点氨基酸比较好~

第三百四十四节 背锅侠(4)

    赵王刘遂是在五天以后才听到的长安天子欲征其入京的风声的。

    听到这个消息的刹那,刘遂几乎吓得魂都飞掉了。

    自从刘濞授首以来,刘遂,就已经老实很多了。

    不止再也不敢随便在宫里面跟人议论长安的问题,甚至,就是向来比较关注的军队,他也很聪明的不再去跑。

    毕竟,他又不傻!

    刘濞的脑袋都没了!

    他这小胳膊小腿的,哪够长安捏的?

    别说是周亚夫了,就是一个俪寄,都能按着赵国在地上一顿胖揍,还可能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甚至,为了向长安表忠心。

    他还很体贴主动的将调兵的虎符以及王宫卫队的指挥权,转交给了丞相赵建德。

    做出了一副‘忠臣顺藩’的模样。

    在他想来,都做到这个份上了,但凡长安天子要脸,就不大可能真对他下手。

    毕竟,他老爹死的那么惨,弟弟又绝嗣,赵王一系,就剩下他这么根独苗。

    老四家真要做这么绝,那,天下人该怎么看?太宗孝文皇帝的牌坊还要不要了!

    可谁曾想,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一个长星出西方,天火播雒阳的梦兆,就把他给牵扯进去了!

    然而,事已至此,他又能如何?

    邯郸的兵权,大部分都在汉室死忠,丞相赵建德和内史手中。

    他当初为了自保而做出的妥协。在这时,让他连狗急跳墙的机会都没有了!

    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听从丞相的‘劝谏’。哭哭啼啼的在宫里面置办下了一个送别宴,与妻妾子女,抱头痛哭了一番后,才不情不愿的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赵王上京的王驾马车,刚出邯郸城。车辕就断掉了一截。

    许多邯郸民众,都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大王。在王驾马车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的可怜兮兮的样子。

    许多百姓,顿时就被这场面感动了。

    想当年。幽王刘友。也是这么哭哭啼啼的踏上前往长安的旅途,最终,回来的却只是一副枯骨。

    如今,王驾马车刚出邯郸城,就断掉了车辕。

    这是大大的恶兆!

    按照民间的说法,出门断车辕,这是主人再也不能回归故乡的预兆!

    于是,同情心本来就很泛滥的赵地百姓。这下子,在感情上很难再接受又一位大王将要横死的命运!

    毕竟。赵国这地界,汉室以来,就经历过了数代大王,一去不返的故事了。

    张敖去了长安,要不是他妻子鲁元公主面子够大,几乎就没有生路了……即使如此,也被从赵王撸成了宣平侯。

    刘如意去了长安……死了……

    刘友去了长安……饿死了……

    现在,又轮到刘友的独子,要踏上这条不归路了吗?

    邯郸城,一下子就变得群情激奋了起来。

    百姓自发的结伴出城,送别赵王,送别群众多达十余万,连绵数十里,一直将刘遂送至邯郸城外三十里的河道边。

    ……………………………………

    刘遂上了车船后,又是各种借口,各种拖延,将整个队伍,在路上滞留了好几天,直到正月下旬,他的船队才磨磨蹭蹭的抵达了雒阳城外。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赵王泪别邯郸,十万百姓哭送大王,这么一个悲情十足,泪点十足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是以,刘遂王驾抵达雒阳时,本来情感细胞就比较丰富,加之小资情调比较深厚的雒阳人民,就纷纷出城围观。

    坊间舆论,对赵王刘遂,一下子就变得同情了起来。

    长安一下子就被坊间舆论给绑架了起来。

    事实上,刘氏政权,大抵算得上中国历朝历代中,最容易被舆论裹挟的王朝。

    当初,一句‘一尺布,尚可缝,兄弟两人不相容’的童谣,就造就了淮南、庐江、衡山三王并封。

    赵王刘遂的低姿态以及他悲情感十足的旅途故事,在为他赚饱了眼泪的同时,也基本上为其带上了一个免死金牌。

    除非长安真的不要脸了,不然,不太可能真的针对刘遂做出什么过分的惩处,顶多削地罚金,甚至,为了安抚天下,收买人心,树立牌坊,长安可能非但不会责罚他,便是有所赏赐,也说不定了!

    但是……

    刘彻长长的叹了口气。

    怎么说呢……

    只能说刘遂命不好!

    谁叫他在路上耽搁了这么久,磨磨蹭蹭的,现在还没到长安。

    结果,刘彻的兄弟们纷纷打着‘恭贺父皇,平定叛逆’的旗号,各自回到了长安。

    这些兄弟们,回了长安后,自然就开始各自活动,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为自己谋取好处。

    就像刘非,刘余兄弟,回来以后,就开始拉各种关系,找各种门路,甚至不惜重金贿赂朝臣。

    就连刘荣,都亲自跑来刘彻这里,低下了他往常高傲的头颅,低三下四的说着好话。

    目的嘛,当然是想分一杯羹!

    去年,兄弟们都没捞着一个什么像样的封国。

    像刘非跟刘荣,就是挤在常山郡。

    混的最好的刘阏,也不过是一个人独霸了一个河间郡而已。

    比起开国之初,那些动不动辖地三五个郡的封国来说,刘彻的兄弟们的封国确实够寒酸的!

    如今,吴楚既然倒下去了。

    那么,吴楚两国六郡一百余城的庞大地盘,就成了刘彻兄弟们垂涎欲滴的猎物。

    几乎人人都想在上面咬一块肥肉下来。

    至不济,也要占点好处。

    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出了宫,吃过苦头的皇子大王们,算是看清楚这个世界了。

    没有一个足够富庶和庞大的封国,别说锦衣玉食了,就连顿荤腥,都很难得!

    这些兄弟们,上跳下窜,甚至成群结队的,天天往东宫跑,在窦太后面前诉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