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91章

我要做皇帝-第191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两口私奔后,也没有隐姓埋名而是回到了赵园的老家,靠着赵园父母传下来的几顷地,过上了男著书女耕织的生活。

    但是,生活很快就给这对憧憬未来幸福的夫妻上了一堂现实课。

    要写书,尤其是涉及到现实存在的农家著作,宅在家里肯定写不出。

    许多数据、事例都要亲自去验证。这就需要到处去奔波和考察,还要跟各地的老农请教。

    加之,还要重新去买农家的各种著作。

    这些都需要海量的资金来支持。

    于是,短短几年时间,原本还算小康的赵家,田地房屋都被变卖了……

    雪上加霜的是,赵园因为一年到头在外奔波,染上了一身的病,终于在一年前,病重去世了。

    而这赵邵氏,也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丈夫死后,她就发誓,不止要把丈夫的幼妹和儿子拉扯大,照顾好,更要让她的儿子长大以后继续继承邵平、赵园两代人未完的理想。

    刘彻听完赵邵氏的讲述,摸了摸有些湿润的眼角,道:“农家有东陵侯,赵园这样的人,农家必不会亡!”

    但,刘彻知道,他这话他自己都信不过。

    两千年以后,农家著作全部遗散,连残篇断章都没有。

    后世的人只能从《吕氏春秋》《管子》《孟子》等典籍中窥见这个当年鼎盛一时,几乎与儒法并列的学派的思想和人物的一鳞半甲。

    你要知道,即使秦始皇下令**,但农家的著作却被秦始皇特意大赦,强调要保护,而不是焚毁。

    秦末战乱虽然对农家造成了打击,但实际影响并不如其他诸子百家那么严重。

    到现在为止,刘彻还能在石渠阁的档案中找到全本的《神农》《宰氏》《赵氏》《野老》等农家著作。

    所有的农家著作加起来,足足摆满了两个书架。

    在诸子百家中,保存如此完整的学派并不多。

    但偏偏,两千年后,石渠阁中保存完整的农家著作一个字都见不到了。

    为什么?

    儒家上台坐大后的打击报复而已。

    农家是从墨家思想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分支。

    本来儒墨矛盾就大于天。

    偏偏在孟子时期,农家的创建者许行与孟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两人互相攻忤,言辞激烈到只差没有指着对方的鼻子骂二货了。

    这很容易理解。

    农家,根据刘彻的了解。这个学派的思想,是‘顺民心忠爱民’。

    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到了许行之时,农家大兴,提出了‘……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意思就是人人都要平等劳动。靠劳动而不是剥削获得食物。

    咳咳,统治者能接受才见鬼了!

    但偏偏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列国形势,产生了一大批小资思想的学者和文人。

    这些人对许行的思想和言论。大为推崇,甚至儒家内部的好多人都被许行的言行和品德所打动,纷纷改换门庭,拜徐行为师。

    这对儒家当时的扛把子孟子来说。无疑于宣战。于是,两人最终碰撞起来,发生了那场著名的辩论。

    许行和孟子死后,两人各自的学派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农家西进秦国,在秦国扎根下来,并且受到秦国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兴盛了起来,商君的耕战政策。耕这一部分就是后来的农家在把持。

    而孟子的稷下学派,则继续留在齐国。

    两者也并未再发生什么冲突。

    直到如今。

    但是。小猪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后,秋后算账的日子来了。

    自东汉之后,农家作为一个学派一个思潮,彻底的消失了。

    以至于两千年后,想了解农家,竟然只能通过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和管仲的《管子》还有孟子所著的《孟子》来窥见农家的思想与主张的一鳞半甲。

    这么想着,刘彻就不禁在心里感慨了一声。

    只能说,儒家那些家伙,粉饰自己最厉害,用笔杀人更是一绝。

    不就是输了辩论吗?

    至于要赶尽杀绝吗?

    不过,回头想想,刘彻也觉得,农家的思想确实有些偏激了。

    居然想把民众放在皇帝头上,认为民众大于皇帝,真是大逆不道!

    统治者愿意维护和保留他们才怪!

    也就只有秦国那个怪胎,能容纳得了这些叛逆的言论。

    反正,对于秦来说,能加强他国力的,管他什么言论,都可以拿来一用,不合意不听就是了。

    不过,刘彻却觉得,农家这些言论,没什么不好。

    后世大天朝还天天喊为人民服务呢!

    儒家一口一个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忠孝礼呢!

    最后还不是该鱼肉继续鱼肉,该无耻继续无耻?

    口号什么的,想喊就喊呗,嘴炮只要不落到实际上,喊破天又如何?

    君不见,农家在秦国的时候,可对秦王说过什么要人人平等劳动吗?

    当然,这些事情,刘彻也就在心里想想。

    嘴上还是要讲政治正确的。

    “有志气啊……”刘彻看向那个小小的赵过,蹲下身子,和颜悦色的道:“尔外祖,尔父,其志远大,赵过,尔可愿继承先人之遗志,发扬光大?”

    而在场的许多百姓,在听完了赵邵氏的故事后也特别感动和同情。

    赵氏孤儿为什么那么催泪,还不就是戳中了民众的泪点?

    老百姓们,总是会下意识的同情弱者,喜欢看到大团圆结局。

    于是,许多人都紧张的看着赵过,希望赵过能挺起胸膛说一句愿。

    就连宁成,也在心里说:“赵过,快告诉家上,你愿意!”

    跟儒家对这个从墨家分裂出来的农家充满了敌意不同的是,法家对于农家可谓是倍感亲切,基本上现在,农家的人去找法家的人办事,比法家的人找法家的人办事还要方便。

    为什么?

    秦代,百余年时间,农家与法家密切合作,通力配合,才最终打造出了秦国那个恐怖的战争机器。

    因此,当世大多数法家对农家有着格外的亲切感,许多人甚至从来没跟农家人打过交道,但只要听说某某是农家就会下意识的认为他是自己人。

    这就跟后世天朝大部分人都去过小巴。但一提起小巴,就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巴铁,好朋友。若是偶然遇到一个来自小巴的旅行者。基本上能帮忙肯定帮,而且还特别热情……

    此刻的宁成,在听了赵邵氏的故事,即感动又觉得励志。

    对于赵过,更时立刻就看重了起来,将之视为自己真正的弟子了!

    为什么?

    对法家来说,农家就是小弟啊。在秦代,法家习惯了自己制定政策和目标,地方上的杂务交给农家去处理。

    法家从来不觉得农家是个威胁。反而是个很好的盟友和小弟

    宁成现在已经是太子宫中的一员了,而且地位还不低,是率更令左丞,前途远大。他自然想要在将来做一番事业了。

    而当此之世。法家不止要跟黄老派争权,还要跟越发兴盛的儒家抢夺话语权。

    对于宁成来说,培养一个合格的农家助手,是理所当然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赵过现在是年纪小,但也有七岁了,**年后,就长大了,到时候。若是培养得当,那就能成为他伟业的一个重要辅佐者。

    在众人的期许和期盼中。赵过很懂事的低头一拜道:“回禀家上,弟子愿意继承先外祖父大人,先父大人的遗志,将来上敬天子,下安黎庶,写出一本有益于社稷的农书!”

    赵过的声音虽然稍显稚嫩,但语气坚定,眼神严肃,非常认真。

    周围百姓一听赵过的回答,吩咐叫好。

    就连宁成也暗自挥了一下拳头,在心里叫了一声好。

    刘彻也呵呵的笑了起来,摸了摸小赵过的头,赞赏道:“有志气,孤就等着你长大了,将那本东陵侯与你先父未完的农书写好了,再拿来给孤看……”

    刘彻顿了一下,道:“不过呢……小赵过,你得好好学习,写一本集农家先贤大成的著作,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你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诺!”赵过重重叩首道:“小子谨记家上教诲!”

    他人虽小,但看上去却已经相当稳重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少年老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

    刘彻站起身来,对宁成吩咐道:“以后,这孩子就交给卿来教导,卿务必上心……”

    “诺!”宁成高兴的躬身答道,他实在太愿意干这事情了。

    “另外,吩咐下去,这赵邵氏一家,里正和思贤苑的管事,要照顾一二,孤儿寡母的,能帮就帮一下……”刘彻吩咐着。

    这北里的里正和跟在刘彻身边的王道立刻就躬身道:“诺!”

    于是,众人看向赵邵氏一家的眼神开始变得火热了。

    有了太子这句话,他们一家以后最起码不用再担心生活上的问题了。

    ………………………………………………

    出了北里,刘彻骑着马,慢慢在夕阳下走着。

    他身旁,王道小心翼翼的骑马凑过来,问道:“殿下,您可是有心事?”

    “是啊……”刘彻点点头:“忽然感到责任重大啊!”

    农家的著作在后世几乎见不到。

    墨家也好不到哪里去。

    此时还生机勃勃的诸子百家,两汉之后,还能有火种的,也没几个了。

    这确实让刘彻感觉压力很大。

    虽然说,诸子百家里面什么都有,甚至无政府主义者都有。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现在还保存的典籍和知识都是先人们的思想,是经历了秦末战乱好不容易才留下来的火种,怎么可以随随便便被摧毁?

    就连欧米鬼畜,在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架下都保存下来了希腊人的著作。

    平心而论,后世西方那一套民权民本思想,其实在战国时期,百家论述中也能找到,只是表述不同但意思差不多。

    “不管怎样,我都不会去摧毁任何一家的思想,相反,我要保护它们,将来我要将它们全部刻成雕版,印刷出版……”

    当然了,某些太危险的言论,暂时先收在皇宫里吧……

    譬如那些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和言论……

    当天晚上。刘彻回到长安城的太子宫后,立即就召集张汤、汲黯和剧孟开会。

    交代下去了一个任务。

    那就是去搜集和整理现存的所有农家著作。

    包括但不限于《吕氏春秋》和《管子》所引述的农家篇章。

    同时,刘彻还行文少府衙门。以太子的名义,下令少府衙门在岁末之前,抽调农稷之官,一百石以上的英才五十人来他的太子宫听命。

    同时,刘彻还用太子令符,行文太史衙门,要求太史令司马谈与太史衙门的官员。来他的太子宫帮忙。

    刘彻怎么可能真的去等赵过长大了再写书?

    而且,刘彻也不觉得,赵过真能以一己之力写出一本涵盖整个农业科目的书籍来。

    东陵侯花了十年时间。也不过是起个开头而已……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因为刘彻知道,要写一本真正的农书,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