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45章

我要做皇帝-第145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来到天子法驾前,义纵与宁成伏地。跪在车的两旁。

    然后,有五名身穿绛衣的力士上前,先对天子一拜。然而才卸下车厢,露出了载于车中的一个大鼎。

    这时候,编钟大作,连响五声。

    为什么是五个力士,编钟响五声?

    这自然是有原因。

    汉承秦制,虽然继承了秦代的大部分的律法甚至政治设计,但有一个东西绝对没有继承。那就是圣数。

    秦人以十二为圣数。

    譬如秦人行半两钱(十二铢),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铸造十二金人。秦代田亩长宽都是一百二十步。

    甚至秦代的律令、诏书,也是十二字一行,十二篇一章。

    而汉室,以五为圣数。这是因为高皇帝刘邦。册立黑帝,建五帝庙的缘故。

    所以汉室朝廷的官吏,每五天给一天汤沐之假。

    天子每五日,必召集大臣,朝会一次。

    甚至连贵族们喜欢的一种棋类游戏,都是以五为本,五五二十五为终。

    所以,刘德铸造出五铢钱后。呈给便宜老爹,便宜老爹立刻龙心大悦。非常支持,要什么政策就给什么政策。

    当然,这时候,朝廷还没有明确规定,五是社稷的圣数。

    只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用五来作为汉室的象征。

    历史上是刘彻在太初元年,改行历法,定朔月时,顺便明确规定‘数用五’,从此,五才真正成为汉室的吉利数字。

    但不管怎么说,随便什么时候,五对于汉人来说,总是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

    天子刘启非常满意刘德的安排,在心里点点头,想着:“连这样的细节都考虑到了,刘德果然深的朕心!”

    但他此刻大部分的注意力全部都被车中的巨鼎所吸引。

    “请鸣雌亭候上前一览宝鼎!”天子刘启对着左右道。

    “请鸣雌亭候上前一览宝鼎!”宦官们宣告着。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妇人,巍颤颤的拄着拐杖,走到人前,她先对天子一躬身,然后,在左右侍从的搀扶下,走到车前,仔仔细细的打量一番,然后点头道:“老身观此宝鼎,隐约有神光溢出,庄严肃穆,神圣,确是禹皇九鼎之一,只是不知是哪一个?”

    鸣雌亭候许负这么一说,顿时,许多人都坚信了,宝鼎一定是禹皇九鼎。

    实在是许负的名声太大了。

    当年,秦始皇时,她一出生,就被地方官视为祥瑞,上报秦始皇,秦始皇亲自册封为神女。

    七十多年来,许负在民间,就好像后世西藏的活佛一般,有着崇高的地位。

    这时候,从河东官民的人群中走出一个白袍老人,他拄着拐杖,来到人群之中,朝着天子拜道:“老朽司马季主呈奏陛下,以老朽浅见,及卜卦之像,此宝鼎当为故宋宗室之徐州鼎,宋亡,鼎落于魏,深埋汾脽,天意合当汉兴五十年而出,何也?乃高皇帝起于丰沛,鼎立天下之故,合该于汉兴五十年后,遇圣皇秉政而出,为汉鼎也!”

    这老人一自报姓名,顿时,无论大臣还是贵族纷纷侧目。

    许负与司马季主,当世最有名望的两位神道之代表,阴阳家的巨头,都认为是真鼎了,谁还敢说是假的?

    而且司马季主所说合情合理啊。

    所有的疑问都能解释了。

    这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

    高皇帝刘邦起于丰沛,正好是古代的徐州之地。

    那么,这个宝鼎是徐州鼎,谁敢有异议?

    难道,你敢认为汉室不配拥有徐州鼎?难道你敢质疑高皇帝得天下的事业的正义性?

    至于鼎身没有铭文款识,那也很好解释,宋国即亡,夏后也湮灭于历史中,宝鼎有灵,知道自己要成了汉鼎了,所以鼎腹铭文款识自动消去,就是等着圣皇来为它重刻铭文啊。

    敢反对这个的,肯定是认为当今不是圣皇!

    刘德听了,不得不承认,司马季主的业务水平,比许负这个神棍高了不止一截,这一段背书,等于是在天下人面前,确立了此鼎实实在在就是禹皇九鼎之一,而且还是象征着汉室的徐州鼎。

    刘德反应非常快,立刻跪下来,拜道:“恭喜父皇得汉鼎!”

    其他文武大臣也立刻反应过来,这种拍天子马屁的机会可不多啊!

    于是纷纷恭贺道:“陛下得汉鼎,乃是天意,臣等为陛下贺,为社稷贺,为天下苍生贺!”

    天子刘启顿时龙颜大悦!

    司马季主!

    此人大名他自然是早有耳闻,几次曾想当面请教甚至征辟,但可惜此人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拒绝出仕。

    而且此人之清誉,天下仰重,他都出来恭喜自己了,那说明自己这个天子确实是负天下之王,五百年一出的圣王!

    于是,天子刘启笑道:“司马老先生言之有理,确实当是汉鼎,朕自当为宝鼎重铭铭文,以记述上帝之飨!”(未完待续。。)

    ps:  1点多了,定时发吧,这一章8点,等下那章10点。

    求订阅啊~

    嗯,这几章为了写好,我光是查阅的资料就是十几万字啊~

    特别是刘启的言行,为了写的像汉代皇帝的诏命,我脑子都想疼了……

    恩,明天大概还是4更!甚至5更,因为500推荐票貌似很简单就能完成,而且,就几张月票就能达到50月票的加更了~

    嗯,要说明一下,我今天定时的两章不算明天的更新量的~

    只是我为了订阅多一些,不得不定时发布,因为白天更新,显然订阅多啊!

    但我又是每天睡觉睡到11点的懒货……

    so

    就出此下策了!

第两百一十六节 基本盘

    直至此刻,刘德知道,自己的弄虚假做工程是大功告成了。

    其实应该也不算弄虚作假,实在是挖出来的那个鼎,缺乏足够的真凭实据与文字证据来证明它的真伪。

    “起码能唬弄人一两千年吧?”刘德心里寻思着。

    这倒是不用怀疑!

    刘德以皇子,准储君的身份亲自下场,天子参与,百官背书,加上诸子百家巨头的一致认定,假如还不能蒙上一千年甚至两千年,那就太失败了!

    要知道刘德记得很清楚,后来他的弟弟鲁王刘余,就跟人合伙炮制了《古文尚书》这个大骗局,直接蒙了上千年,甚至是到了天朝,还有人相信真有古文尚书,要不是清华简的出现,说不定能一直蒙下去。

    司马季主见到大功告成,于是揖首拜道:“老朽此间事了,先行告退……”

    对他来说,这样的场合,他是一刻都不想多留,特别是许负在场,更让他感觉难受。

    假如不是刘德写了那两句话,对他触动很大。

    司马季主甚至根本不愿意在这样的场合出现。

    于他而言,在场大多数大臣,都是一身臭味,只为自己私利的伪君子,他根本不屑为之为伍!

    天子刘启闻言,连忙出言挽留道:“司马老先生,还请留步,朕慕先生之大名许久了,只是一直缘悭一面,如今先生既然来了,就还请留下来。不吝赐教……”

    司马季主顿时大感头痛。

    只是,对于汉家天子他还是很尊重的,他不屑的是臣子们的德行。

    在心中叹了口气。他无奈的道:“既然陛下有命,老朽敢不奉诏?”

    天子刘启闻言大喜,连忙道:“来人,快为司马老先生备车,朕今夜要亲自拜会老先生,请教先生一些问题!”

    怪不得刘启如此欣喜,司马季主。可不仅仅是一个算命先生,他同时还是当世声名显赫的大学问家,哲学家。要不是他性格太文青了,恐怕早就位列九卿甚至三公了!

    要知道,在此时,卜算也是国家大政之一!

    对于卜者。特别是司马季主这等级别的卜者。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刘德见此情景,却是知道自己欠下司马季主一个天大的人情。

    因为他用原主的文青思维稍稍一想,就明白司马季主答应便宜老爹的邀请,到底有多么困难!

    刘德记得,当年东陵候邵平罢官之后,去找司马季主卜卦,企图获得一个吉利的卦象,以作为他东山再起的心理仪仗。

    结果司马季主连卜都不给他卜。直接告诉他:你老了,不行了。该干嘛干嘛,别想着东山再起了!

    要知道邵平可不是什么伪君子,更非小人。

    人家光明磊落做事,坦坦荡荡做官,而且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农家学者,邵平所栽种的西瓜,可是至今都是一个招牌。

    要说污点的话,最多也就是邵平曾经献言萧何,让萧何自污,以保全其身。

    可就这么一个只有这个污点的邵平,在司马季主面前都没得好脸色,甚至还拐着弯骂了邵平一顿。

    又若贾谊,当年跟宋忠两人请教司马季主,结果被司马季主狂喷一顿,几乎喷到生活不能自理,差点得了抑郁症。

    从这两个事迹就能看出司马季主的洁癖到底有多严重,他就是个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的人。

    如今,他为了刘德的那两句‘继往圣之绝学,开天下之太平’的承诺,做出的牺牲,不可谓不大。

    想到这里,刘德就朝司马季主躬身一揖,因为他从原主的文青思维中,感受到了司马季主所做的巨大牺牲。

    正所谓文青惜文青,原主残留的少许意识,让刘德不由自主的揖首致敬。

    “司马先生,您就等着看我怎么继往圣之绝学,开天下之太平吧……”刘德摒弃掉原主的那点文青思想,在心中道。

    嗯,文青什么的,刘德玩不起!

    “当然,我的某些方式,您可能不一定喜欢……”刘德在心中说道。

    用文青的那一套办法,继往圣之绝学都可能够呛,就别说什么开天下之太平了。

    想开天下之太平?

    首先就得找到替代中国百姓受苦的人。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肉弱强食!

    …………………………………………

    天子刘启很高兴,河东官民百姓更高兴。

    不得不承认一点,跟后世朝代特别是满清的帝王出巡,结果搞得沿路百姓叫苦不迭,骂娘跳脚不同,汉室的百姓,最喜欢皇帝出巡到自己的家门口。

    因为,历来刘氏出巡,对于地方百姓来说,就一句话:散财童子来了。

    自刘邦开始,刘氏天子每次出巡地方,必然都会给所到的地方百姓大量的优惠政策和赏赐。

    这一次也是一样。

    河东百姓们不仅得到了免除今年租税的优惠政策,更获得了加爵一级的赏赐,而一百户一头牛,十石酒的赏赐,更是大手笔了!

    一百户共享一头耕牛,看似很少,但河东郡有户二十余万户,这就是差不多两三千头耕牛了。

    如此多数量耕牛,对于今后河东郡的大部分百姓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特别是地主们,更是心中高兴的很。

    这些耕牛真的会按照一百户一头平均分配?

    呵呵?

    相信的都是傻瓜,笨蛋!

    当然是谁有关系,谁先用喽!

    许多人立刻就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但他们不知道,刘德也打起了耕牛的小算盘。

    “两三千头牛啊!”刘德在心中寻思着:“利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