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442章

我要做皇帝-第1442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原本,汉家官员的等级其实很模糊,譬如九卿和郡守皆为两千石。

    都护府都督也是两千石,未来将推行的州部刺史也是两千石。

    就连御史大夫还是两千石。

    虽然有所谓的中两千石官员、真两千石、两千石和比两千石之分。

    但,其实地位相对模糊,难以区分。

    至少,很难让爬到了两千石的大臣们感觉自己与其他人有什么区别。

    这怎么能行?

    刘彻深知,人的进取心和奋斗力,很大部分就是来自野心,而野心源于攀比。

    所以,趁着周亚夫即将下台的空窗期,刘彻趁势下达了改革诏命。

    他要求丞相府牵头,与九卿各有司,重订官员等级。

    按照他给出的指导要求,一千石以下,照旧如故。

    但一千石以上,就有了更多细分了。

    从一千到一万,分为新的十个等级。

    丞相最高,为一万石,太尉和大将军,与丞相平级,同为一万石。

    但基本上,汉室以后是不会新设太尉和大将军,最多将之作为一个荣誉头衔,追封给已故之人。

    而丞相之下,就是九千石的御史大夫,而九卿则全部统一为五千石。

    至于五千石到九千石之间的这些等级,是给那些工作特别突出的五千石准备的。

    五千石以下,两千石以上,为各地方郡守、州部刺史以及都护府都督的秩比。

    这样划分的好处,不仅仅在于给官员们加薪,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更可以有效的编织起一套官员等级体系。

    今天,刘彻找晁错来,就是谈这个事情。

    毕竟,此事的具体安排和配给,还是要晁错来做的。

    ………………………………

    没有多久,晁错就被带到了刘彻面前。

    这位汉室的御史大夫,如今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他距离他人生的巅峰,已经近在咫尺,甚至可以说,他已经处于他的巅峰了。

    丞相所有官员的最终梦想,离他不过一个月。

    这让他真是心情激动,甚至有些夜不能寐。

    因此,他来到刘彻面前时,眼睛都有些黑眼圈了。

    “晁爱卿还是得注意休息啊……”刘彻见了,自是免不得关心一番,叮嘱道:“朕还需要卿来辅佐呢!”

    “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晁错连忙谢道:“不过,近日,臣受命为北军都尉,平生第一次掌军,有些生疏,为怕连累同袍,不得已只能多用些功……”

    刘彻听了点点头,在上个月,刘彻给晁错加了一个担子,任命他为北军都尉。

    这是因为晁错之前从未有过从军的履历,刘彻给他补上,免得以后有人拿这一点来打他。

    更是因为,刘彻想要稳固和接续汉家的传统!

    丞相,必由行伍而出!

    在晁错之前,所有的丞相,都是军人!

    哪怕是萧何,也是军旅出生!

    至于樊哙、灌婴、周勃,更是勇不可当的猛将!

    这个光荣传统,刘彻觉得不能在自己手里断送,至少不能在现在断送。

    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也必须将晁错送进军队,让他掌握一段时间的军权,哪怕只是名义上的做上几天军人。

    而借此,刘彻则可以告诉天下人,尤其是广大的文官士大夫们:你们别去想着搅尽脑汁,玩什么文官政府,妄图用笔杆子指挥枪杆子了。

    还是老老实实的认真对待军方,注意和尊重军方吧!

    不然,你们永远别想爬到丞相的位子上去。

    因为,得不到军方认可和支持的丞相,是不可能上位的。

    如此,汉家的军国主义体制,就得到了贯彻和落实。

    不得不说,晁错在北军干的不赖,他虽然没有当过兵,也没有过从军履历,但多年宦海臣服和履历,使得晁错就算不知道怎么治军,但也能够应付得来。

    甚至,有些游刃有余。

    这也正常,晁错可是写了《言兵事疏》和《守兵劝农疏》的大能。

    可能带兵打仗他不行,但是日常管理和督促训练,却是可以轻松应付。

    刘彻抬抬手,让晁错坐到草地上,然后对他道:“前日,朕命丞相行文九卿有司的诏命,卿可看过了?”

    “回禀陛下,看过了……”晁错连忙拜道:“陛下有何指示?”

第一千五百五十三节 官制改革(2)

    “说说看,爱卿对此有什么想法?”刘彻笑着问道。

    晁错能有什么想法?

    作为法家的政治家,晁错与周亚夫不同,他是绝对不会跟皇帝顶牛的!

    至少,不会在这个事情上与皇帝顶牛!

    法家追求的永远都是富国强兵。

    只要不违背这个宗旨,法家的政治家,都会屈服于君王的意志。

    晁错几乎是立刻就表态,拜道:“臣谨唯陛下之命……”

    刘彻摆了摆手,对晁错道:“朕要的不是盲从,朕希望,卿可以理解这个官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自高帝以来,中国官职,以俸禄为级别……”

    “又以有秩和斗食为分野!”

    “有秩者为官,斗食者为吏……”

    “朕自即位以来,常忧心于此,恐日后有所祸事!”

    “吏治不清,则天下必乱!”

    刘彻一口气,对晁错连珠般的解释起自己的改革意图。自即位起,刘彻就意识到了汉室其实与明朝患了相同的一个病。

    这个病的名字就叫做‘官员俸禄太低综合症’。

    官僚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同时也是最恐怖的力量。

    它们可以兴旺一个国家,也能轻轻松松的让一个强盛的帝国瞬间毁灭。

    它们集合了世界上的一切罪恶与肮脏。

    哪怕地狱的恶魔,冥界的魔鬼,恐怕也不如官僚们阴暗。

    因为,哪怕是恶魔与魔鬼,至少有着底线,有着畏惧。

    但官僚们,无所畏惧,无所底线。

    自私自利到了极点!

    任何统治者和君王,都不应该对官僚集团抱有任何希冀和期望。

    永远不惮以最恶意的态度来揣测它们的行为和举动,才有可能让国家朝一个健康方向发展,不然……

    反正,所有历史上,曾经对官僚集团抱有希望和希冀的人,统统死的很惨。

    譬如崇祯皇帝,在煤山吊死了,舌头伸的老长老长……

    还有就是光绪,到死都估计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而对付官僚集团,光靠棍棒和刀枪,其实也没什么用。

    朱元璋够狠吧!

    但官僚们老实了吗?

    并没有!

    任你屠刀挥得再狠,贪官污吏与跟你唱对台戏的,总是层出不穷,络绎不绝。

    历史告诉刘彻,对付官僚集团,光靠屠刀,没有作用,而且一旦你下台,他们的反弹和反攻倒算,就会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将你的一切努力埋葬。

    甚至抹黑、诋毁和扭曲你的一切行为。

    类似的情况,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不止一次。

    秦始皇、武则天、朱元璋和雍正,都验证了这一点。

    已经不需要刘彻再来证明了。

    是以,留给刘彻的选择,其实已经不多。

    在这以前,刘彻已经狠狠的打击和压制了官僚集团,数次大案,让无数人乌纱落地。

    更为新兴的考举士子扫清了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利益集团。

    而类似的打压和清洗,走到今天,其实已经差不多到了临界点了。

    新的官僚集团崛起,老旧的官僚集团退场,国家秩序在重塑,游戏规则也得以重写。

    倘若刘彻再对这些新上台的官僚,也痛下杀手,予以严肃打击。

    那么,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谁又能接盘呢?

    在更新的官僚集团没有崛起前,刘彻只能跟现有的官僚们合作。

    而如何合作?

    是低三下四的央求他们,为了天下,为国家,为了民族,放下芥蒂,精诚团结,共同进取?

    好吧,这样或许可能能感动到不少人。

    至少在初期,刘彻相信,效果会很棒!

    但……

    时间一久,甚至都不用十年,刘彻确信,一定会出问题。

    而一旦出现问题,接下来数十年,整个官僚集团就会迅速腐朽、堕落。

    就像那个故事说的一样:年轻的勇士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倒了恶龙,给世界带来了希望,但是,很快,勇士就成为了新的恶龙。

    这个故事寓意了一个似乎无解的循环。

    而顽固的坚持己见,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掐官僚脖子,想要官僚们甘守清廉?

    那个不攻自破的联盟的尸体,就是对刘彻最好的警戒!

    想要避免汉室也成为那个不攻自破的联盟,刘彻只能选择,加大和提高汉室官员的待遇。

    此番官制改革的主要目的,也在于进一步收买和拉拢以及团结官僚。

    还是那句话,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而如何团结?当然要靠实实在在的好处。

    总不能是空口白话一样的忽悠吧?

    当然,怎么给好处,也是需要好好思考的。

    像是宋明那样,跪在地上舔文官官僚,希望这些大爷可以高抬贵手,帮一帮皇帝和天下百姓。

    那是痴人说梦。

    升米恩,斗米仇。

    官僚集团只会不断的索求更多。

    直到你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或者他们觉得,是时候换个新主子了。

    思来想去,刘彻只能从商君变法以及后世的许多成功经验上吸取灵感。

    而且,汉室官员的俸禄,确实是有些太低了!

    就以九卿为例吧。

    汉家九卿,按照制度,属于中两千石,即满两千石。

    他们的年俸是两千一百六十斛粟米,月俸一百八十斛。

    而九卿之外的其他两千石朝臣为真两千石,年俸为一千八百斛,月俸一百五十斛。

    郡守和郡尉为两千石,月俸为一百二十斛,年俸一千四百斛。

    好吧,也就说是,九卿这样的正国级领导人,大汉帝国政治局常委,内阁成员,与正部级的俸禄只差了粟米三十斛,与郡县级只差六十斛。

    更可怕的是,汉家一个稍微大点的县令,俸禄为一千石,折合月俸为粟米七十五斛……

    倘若将这个俸禄换算成钱。

    以当前的米价核算,一个九卿,年俸实得两千石的九卿,其俸禄只有不过十万钱而已……

    他的月薪仅为九千……

    不及长安城之中一个有店铺的小商贾收入……

    而郡守的俸禄,折算成钱,月俸不过五六千……

    县令就更惨了,才三千来个五铢钱……尚且不及一个稍微合格点的木匠的工资。

    可怕吧!

    后世某个不攻自破的联盟,也是这样完蛋的!

    国家领导人的工资,与一个普通工人、教授的工资,相差无几。

    而一旦这个认知在官僚们心里被认知到,那么,他们一定会大声告诉世界:这样的国家,怎么不去死!?

    大汉帝国,也有这么个病。

    当然,这不能怪刘邦。

    毕竟,刘邦也想不到有今天啊!

    刘邦活着的时候,他这个皇帝,也未必能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