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070章

我要做皇帝-第1070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刘彻派人悄悄的将法家和黄老学派私底下的小动作,分别告诉给了董仲舒、胡毋生以及墨家后。

    这三者立刻就震怒了。

    特别是公羊派的两个巨头,董仲舒与胡毋生。

    对董仲舒和胡毋生而言,法家的忽然背弃,就好比自己的小妾忽然跟外面的野男人私通了一般,恶心的要命,难受的要命!

    虽然他自己也私底下,在跟墨家啊黄老派啊勾勾搭搭。

    但我可以出轨!你怎么可以背叛,这种典型男人思维,不仅仅会发生在针对的女性身上,更会体现在无数个方面。

    说到底,还是自我本位主义在作怪。

    人类就是如此,很多事情,自己做了没关系。

    但要是自己的朋友或者妻妾做了,那就对不起,劳资要发飙了!

    公羊派现在就是如此。

    “好啊!张恢!”胡毋生气的胡子都竖起来了:“好你个田敬,黄安!”

    张恢是法家巨头,而田静、黄安,分别是现在长安城内,黄老派的两位名宿。

    “为我备车,我要立刻去墨苑拜访当代钜子!”盛怒之下,胡毋生立刻就有了决定。

    法家和黄老派的联合,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感和压迫感。

    假如公羊派不能再联合一个强力的队友,那恐怕在石渠阁上,要被黄老和法家按在地上摩擦。

    要知道,黄老派在列侯贵族之中,影响巨大。

    而法家……

    则实际上控制了现在的汉室立法、执法和监督。

    这两个家伙合流,等于他们几乎不要费太大的力气,就可以得到大臣贵族的支持。

    没有办法,公羊派想要不吃亏,就只能去找墨家组队。

    虽然这看上去似乎很奇怪也很别扭。

    儒家和墨家素来是死对头是冤家。

    但谁叫法家和黄老派太不要脸?

    …………………………

    而在另外一边,董仲舒则是在得知此事后,冷笑几声,然后叫来自己的得意弟子褚大。

    将一封亲笔交给对方,嘱托道:“立刻送去齐国临淄,为我亲手交给田慎老大人!”

    黄老派能挖自己墙脚,那自己自然也挖得黄老的墙角。

    而黄老派内部,从来不是一团和气。

    齐黄老、楚黄老,也一直不爽秦黄老。

    另外老庄学派的玄学家们,也不太喜欢当政的黄老派政治家。

    而那位田慎老先生,正是如今的齐黄老的巨擘。

    更是稷下学宫的嫡系传人。

    事实上,整个黄老学派,最终追根溯源,都可以追溯到战国初年的齐国稷下学宫。

    世人一直因孟子之故,将稷下学宫当成儒家的老巢。

    而事实上,稷下学宫的真正主人,从来都是黄老派。

    而董仲舒一直与齐国临淄的田慎相交莫逆。

    甚至,相互书信往来,互称兄弟。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诸子百家之间,竞争归竞争,但私底下有交情的人一抓一大把。

    尤其是巨头们。

    巨头之所以是巨头,不仅仅因为名望,也不仅仅因为学术上的成就。

    更因为他们的视野开阔,几乎人人都有博览百家,引它山之石,攻我之玉的经历。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然会去结交那些地位和声望以及学术成就与自己相当的其他学派的巨头,甚至还有人会去结交对头。

    对儒家来说,这是君子和而不同。

    对黄老而言,这叫上善若水,水利万物则不争。

    于法家而言,这叫做问道于路。

    而杂家则叫践道——因为杂家本来就是合儒法,并黄老、墨,博采百家之长。

    所以别说儒法黄老了,在历史上,儒家和墨家这样的死对头,也曾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儒家巨头,拐走墨门高徒,墨家钜子,挖走儒门新秀,这样的故事,曾经在历史上层出不穷。

    这就是百家争鸣。

    这就是那个曾经的诸夏的思想和文化以及学术的黄金时代。

    当彼之时,儒法黄老起于士林,墨家、农家,扎根基层,又有纵横派奔走于外交,有名家依靠三寸不烂之舌,与人斗,与天斗,与世界斗。

    还有老庄弟子,归隐山林,幻想羽化登仙。

    又有杂家门徒,出入三教九流之间,于世俗之中,大作文章。

    没有对错,也无所谓高低贵贱。

    所有的道路,都只是先贤们为了走出列国混战,民不聊生的困境而做的探索。

    你可以说儒家迂腐,也可以指责法家残酷,更可以说老庄荒诞。

    但你永远无法指责这些先贤为了走出那个可怕的世界而付出的种种努力和探索。

    因为你无法理解,这些先贤所面对的那个可怕世界和那些惨不忍睹的战乱场面。(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节 征途(1)

    渭河两岸的柳枝,抽出了新芽,翠绿如玉。

    远方的山峦脚下,滚滚的身影,再次出没在竹林之中。

    春暖大地,万物复苏。

    进入二月,关中的百姓,再次得到了一个喜讯:车骑将军义纵率军于汉元德六年春正月癸未(二十八),挥师进入被匈奴放弃的秦朝故关榆林塞。

    至此,自秦二世二年,因为被秦庭严令,而被迫放弃的整个秦长城防线,重新被中国控制。

    阴山再次成为了遮蔽诸夏文明的坚固所在。

    从此,长安和关中,彻底的安全了。

    匈奴骑兵的威胁,被从理论上消灭——除非他们会飞,不然就不可能越过雄关崇山,威胁到大汉王朝的根本所在。

    当然,这个事情,其实影响也就那么一回事。

    关中人民现在胃口养叼了。

    王师出征,获胜是理所应当。

    歼敌斩首捕获数字少于一万,他们都提不起欢庆的兴致了。

    也就大概,哪天汉军捕获了匈奴王族成员,他们才会再有跟冬天的高阙会战胜利后那样的狂欢之兴。

    况且,如今的长安人民,更关注一个即将举行的盛会——石渠阁之会!

    届时,诸子百家,天下名士,大会石渠阁。

    一位位名望之士,一个个诸子巨头,都将与会。

    天子已经下令在未央宫北阙城楼下,重新立起了两根巨大的华表木。

    其基座以大理石浇筑而成,用从安东运来长安的参天大树为主干。

    巨木之上,雕刻着龙凤和种种神话传说的瑞兽。

    一根立在北阙城楼之中,宫阙的门口。

    一根立在北阙城楼之外,公车署的门口。

    立在城楼之中的华表的基座正面,面朝宣室殿的方向,铭刻着一句宗周时的名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而在其背面,则铭刻着荀子记载的鲁哀公的名言:寡人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

    毫无疑问,这两句话都是当今天子用来警醒自己的。

    而在城楼之外的那根华表,在其正面,面朝御道的方向的基座上,铭刻着战国时期的一句名言: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在其背面,面朝皇宫的那一面,则铭刻着另一句话,屈子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很显然这是给即将与会的诸子百家巨头说的。

    这是要告诉他们不要畏惧说话,也不要害怕说话。

    同时应该坚持真理,向前探索。

    不过,这些东西,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也就那样了。

    甚至很多人根本不清楚此事的意义——只有那些贵族士大夫和外戚大臣才会去思考着里面的意思和透露出来的东西。

    普罗大众,很显然更关心,这华表木的巨大和装饰的华丽。

    当然,对于华表木的出现,八卦党们表示:热烈欢迎。

    因为,这华表木在中国文化之中,就象征着言路,象征着自由说话。

    太宗皇帝当年就曾经下诏说: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这诽谤之木,就是华表的另外一个称呼。

    是自尧舜时期,就已经在诸夏民族之中流行的一种象征性的木制建筑。

    它是指路的路牌和指引方向的建筑,更是统治者用于收集民间建议和意见的器具,是最原始和最古老的‘皇帝热线’‘帝王信箱’。

    也是中国先王与先民交流的最重要途径。

    当然,发展到现在,这些功能都已经剥离了。

    华表木剩下的也就是个象征性的意义。

    是在告诉天下人,尤其是天下贵族和士大夫:天子非****,不以一人以凌天下。

    而是愿意跟大家伙商量着共同交换意见,一起把大汉帝国这个基业做大做强做好。

    不过,在八卦党看来,这是天子在鼓励他们勇敢的说出事实。

    于是,他们立刻就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虽然宫廷**和刘氏的那些隐秘之事,依旧是遮遮掩掩的,拿着一些黑话在圈子里私传。

    但是,三公九卿的秘闻和列侯们外戚们家里的破事,那就不好意思了。

    小说家们一下子得到了无数素材,然后灵感迸发,写出了许多传世佳作。

    譬如某人就写了一本名为《西京故事》的种马********,将某位大人物给黑了个底朝天,将他内裤都给拔下来,让天下人都看得一乐一乐的。

    而这位小说家由是赚的盘满钵满。

    甚至靠着出版印刷,当年收入比他的封国租税还多!

    而那位被黑的大人物,却偏偏还发作不得,只能强颜欢笑。

    至于长安城里的另外一个阶级——中产阶级和富商们,则都是伸长了脖子,等待着天下的知名人物和大学阀入京。

    这些人里,有许多,都在准备为自己的子侄,选择一个进学的学派。

    那么,谁在此番石渠阁会议上更出风头,表现的更加亮眼,无疑就会直接成为他们未来给自己的子侄选择学派学习时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止是他们,此刻,全天下的目光,都聚焦在长安。

    诸子百家各派,只要能在石渠阁会议上表现出色,获得优异成绩。

    那么,未来肯定不愁生源,更不愁金主赞助。

    若是表现的好,说不定,一个先前的小学派,立刻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影响天下舆论和思想的大学派。

    甚至,还可以在各个主要城市,开个分院!

    所以,诸子百家,几乎没有人不重视此番的石渠阁之会。

    各大学派,基本是精英尽出。

    ……………………

    雒阳城之中,重民学派的巨头,同时也是如今的雒阳学苑山长杨晖,现在,就在雒阳城城外,带着自己的弟子门徒,与父老乡亲惜别。

    重民学派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年轻的学派。

    它起源于元德元年的一个小型的私下学习互助组织。

    当时,几个年轻士子,在落榜归乡后,私底下用思孟学派的理论,自己加了点脑洞,然后就打起了重民的招牌。

    随后,雒阳本地的大商人、大地主和豪强,忽然之间发现了这个学派。

    然后,就将它当成了救命稻草。

    高举重民、民本的旗帜,实际上拼命往里面塞私货。

    同时,包括杨晖等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