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仙徊(笛沃) >

第74章

仙徊(笛沃)-第74章

小说: 仙徊(笛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器!月属性的法器!”杨云lù出喜sè,虽然只是低级法器,但是根据前世梦境记忆,九华仙府收录的法器都是精品,即使是低级法器必定也有独到之处。

九华仙府的主人真是个大善人,所有的法器都没有设禁制,这个银sè小梭也不例外。将神念探入,轻易地得到一段cào控法诀。

小梭的名字叫做“月影如意卿卿梭”,竟然是一件飞遁法器,可大可小,小的时候就像现在这样好似一枚枣核,大的时候可以变化成一条小船的模样,容纳十几个人没有问题。

就叫做月影梭好了,杨云想道。不愧是九华仙宝啊,这个小梭最大的特点,不是它能够飞天遁海,也不是它可以大小变幻,而是这个月影梭,在有月光的时候,可以自动吸纳月华灵气,自由飞遁,不需要使用者耗费真元。

这个特点对于筑基期以上的修行者有些jī肋了,首先就是毕竟只是个低级法器,吸聚灵气的范围有限,因此自行飞遁的速度,相对于修炼者用自身真元催动,要慢了不少。其次就是,必须在月光下才能自行吸聚灵气飞行,这倒不奇怪,因为有月光的时候月华灵气最盛,其他时间的月华灵气浓度估计满足不了月影梭的要求。

如果没有月光,就要靠月属性的真元,或者月属性晶石来催动。

杨云虽然修炼的是月属性的功法,但是真元要到筑基期才有。不过月晶石倒是可以想点办法,实在不行就去一趟坊市,用灵草换几颗回来。

船舱中空间狭小,暂时无法试验启动月影梭的口诀。

研究完月影梭,杨云思索起来,为什么单单这个月影梭能够从九华仙府藏宝塔中带回来?其他那些五颜六sè的光芒,无疑每一件都是法器,而且这还只是第一层宝塔,总共七层的宝塔里,还有多少法器、灵器亦或法宝呢。其他的法器为什么无法取出来?

如果说月影梭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是月属性的,和自己功法的属性相符。想到这里,杨云恍然大悟。自己怎么早没有想到,要把法宝取回来,自己至少要有个地方放吧。现在自己的识海中只有月华空间一个实体空间,这是单一月属性的空间,里面充满了月华灵气,其他那些属性不符的法器当然取不出来。

看来要把藏宝塔中的仙宝搞出来,第一就是自己的识海中要有实体空间,第二就是这个空间的属性,要和仙宝的属性相符。

可是要怎么才能在识海中开辟出其他属性的空间呢,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杨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还真殿来推演。

还真殿中再一次明光大放,殿中被透shè进来的月光照得一片通明。随着杨云的心意,还真殿开始搜索查找收藏的各种功法,试图推演出一种能够让识海空间具备其他属性的方法。

不过还是遇到了老问题,月华真气不足,推演的速度太慢。这个事情自己着急也没有,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情。多了这个推演的开销,炼化灰气的进度要缓上一缓了,好在现在月华空间暂时够用,藏宝塔中的宝物在推演出结果前,就算再去一次也拿不到手,倒是可以把炼化灰气的开销转到推演上。

做出决定之后,杨云悄悄离开了船舱。此时正当深夜,甲板上静悄悄的,除了几个值夜的水手就没有什么人了。杨云展开身法,避开值夜人的耳目,轻巧地跃下船舷。

人还在半空之中,一道银sè的光芒闪动,月影梭凭空出现在海面,枣核大的梭身急速扩大,变成七八米长,两米宽的样子。杨云落到梭身上,银sè的梭壁dàng漾出一圈bō纹,杨云的身形无声无息地没入其中。

进入月影梭内部,里面充斥着柔和的银sè光芒,月影梭从外部看是银sè的,但是从里面向外看,梭壁就像是透明的水晶一样,可以看到外边的景物。

“太亮了。”杨云试了一下cào控法诀,月影梭里的光芒暗淡下去,外边的景物逐渐变得清晰。

月影梭漂浮在海面上,随着bō涛轻轻摇动,杨云开始试演cào控功诀的各种功能。只见月影梭倏地一下没入海面,在清澈的海水中像游鱼般穿行,一会儿又回到水面破làng飞驰,最后腾空而起,在空中轻巧地飞行了两圈。

在一开始的潜行时,杨云控制着月影梭远离了海船,因此没有被了望的水手发现。试演完毕后,杨云又驾着月影梭从海面下方追上海船,然后紧贴着船舷,让月影梭笔直地向上飞行,等飞到快和甲板平行的位置,杨云将月影梭变小收回识海月华空间,一只手刚好够到船舷,借力跃上甲板,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依然没有任何水手看见。

杨云哼着小调回到船舱,这时看见他的人,也只会以为他是闲着无聊,到甲板上透了透气。

一边修炼月华真经,一边推演,偶尔也huā费一些真气,进入经纶堂中感悟在大陈国子监记录下来的那些书籍,虽然是千篇一律的海上旅程,杨云依然过得十分充实,一点厌倦的感觉都没有。

船上其他人对杨云都有些敬畏,大陈探huā的名头在那里摆着嘛。见杨云整天闭门不出,都以为他在钻研学问,一个个佩服无比,看来这探huā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连旅途上都这么忘我地钻研学问,难怪他能金榜高中。

抱着这种想法,也没有什么人进入杨云单独居住的船舱去打扰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一天早上,船上的人发出欢呼,远远眺望见了东吴城的海港。

走出船舱的杨云看到远处码头越越来清晰的影子,他这时才恍然发觉,已经是第十一天,东吴城终于到了。

吴国,家乡,我终于回来啦!

第100章召见

东吴城码头还是那个老样子,船来船往,一片热闹非常的景象。不过见识过天宁城的码头,这里不免有点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海船缓缓靠上码头,岸上一片锣鼓喧天。

“这是干什么,谁家娶媳fù跑到码头上来啦?”几个水手开玩笑地说道。

船停稳了,众人才发现,一个官员打扮的人,带着一群人正在迎候他们这条船。到了这个时候,人人都猜测出来,这些人是来迎接大陈探huā郎的。

杨云回国前知会过东吴派驻天宁城的宋詹事,他和吴国国内可以通过飞鸽传书通信,如果有紧急的事情甚至有可能用到千里传讯符。因此有人来迎接杨云并不奇怪。

码头上的一个差役高喊道:“请问,杨云杨探huā是不是在这条船上?”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为首的官员迫不及待地登上刚刚搭好的栈桥,走上船来。

杨云定睛一看,竟然认识,就是那个在礼部的苏主事,当时他光顾着和一个太监聊天,害自己白等了一个上午。

苏主事一眼就看到了杨云,面上lù出灿烂的笑容,疾步过来,抱拳施礼道:“原来探huā郎在这里,在下礼部主事苏阐,见过探huā郎。”

杨云回个礼,笑着说:“原来苏主事还认得在下啊。”

“上次苏某有眼无珠,怠慢了探huā郎。杨兄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要和我计较啊。说起来也是缘法,杨探huā坐船回国的消息传来,有旨意让礼部来人接船,我就马上找到尚书大人,厚着脸皮说认识杨公子,这才抢到了这个热差事,就是为了向杨公子当面道歉的。”

这个苏阐苏主事,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可是他却是一个真小人,能拉得下面子,能服软,他这么一说,杨云倒是不好再计较以前的龌龊了。

这时有司吏捧上来一套袍服,苏主事笑道:“还请杨探huā回舱更衣,陛下正在宫中等候,要亲自召见探huā郎。”

杨云点点头,回船舱换了衣服出来,是一身大红的进士及第袍服。衣服的颜sè款式都和杨云在大陈穿过的那套差不多,不过帽子上的簪huā比状元还多了一支。显然,这是对杨云能在人才济济的大陈取得探huā的一种褒奖。

上岸后,牵来一匹雪白的高头大马,请杨云上去。差役们当先鸣锣开道,杨云身后,随行人等刷地一下撑起青旗蓝伞,还有两面肃静回避牌。一行人浩浩dàngdàng地向王宫走去。

一路上行人回避,议论纷纷,都在打听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身状元服sè的年轻人是谁。这时chūn考早已过去,哪里又出来一个状元游街?

有识字的人读着当先牌子上的字,高喊道:“是凤鸣府的杨公子,大陈探huā!他回国啦!”

“哗啦”一群一下子sāo动起来。

“哪个是大陈探huā?”“笨蛋,除了那个骑着高头大马的,还能是哪个?”

“我看看,我看看——”

“杨探huā,你真行啊,给我们吴国长脸啦!”

街边传来热情的喊声,人群推搡着,越聚越多,要不是开路的差役,杨云准会被人群围住脱不了身。

一些妙龄女子闻讯跑了出来,大胆地挤在人群里,向杨云含情脉脉地抛媚眼。杨云笑着挥手,自己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原来吴国女子比大陈的还放得开嘛,自己在天宁城游街的时候,那些大陈女子,都只敢藏在半掩的门后,比这里差远了。

其实这也不奇怪,几百年前吴国刚立国时,这里还属于荒芜的化外之地,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吴国已经变得繁华起来,可是还保留着很多当年的遗风,吴国女子可不像大陈的那么含蓄,敢爱敢恨是她们的最大特点。像孟超讨到的章小姐那样害羞文静的,在吴国算是特例。

从东阳门入城,沿着大街一路行来,最后从昭华门进入王城,这段路huā了大半个时辰,杨云是骑着马,可是煊赫的仪仗队快不起来,他也只能耐着性子小步策马走着。

进了王城,仪仗队离开,杨云也下了马,这里除了皇室成员,即使贵为一品公卿也不能骑马的,顶多御赐一顶小轿。

吴王接见杨云的地方是在御书房,此时朝会早已结束,不过几个朝中重臣都留了下来,吴王有意让大家都见识一下大陈探huā的风采,顺便把杨云未来的职司敲定下来。

“凤鸣府举子杨云,拜见吾王陛下。”御书房中,杨云长身施礼。

“探huā郎请起,赐座。”吴王赵翰光等杨云挨在几位朝廷大员身边坐下,笑yínyín地说道:“杨探huā作的几篇文章,孤都读过了,果然是文采出众,就好像是凤鸣府出的锦绣一般精美华丽。而且文中颇有深意,如同披沙简金,往往让人掩卷深思啊。”

“陛下缪赞,杨云愧不敢当。”杨云谦逊了几句。

几位大臣也出言附和,杨云扫看了一圈,几乎吴国最有份量的大臣都在这里了。中了大陈的探huā待遇果然不同啊,这要是留在国内,就算中个状元也没有这般待遇。果然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太师高远、左相李苍谰、右相田远中,这是吴国三大巨头,也代表了朝中三大派系。杨云心中念头急转,看来等会儿会讨论自己的职司安排,而这个职司安排,很可能从此给自己身上打上某个派系的标签。

果然吴王问道:“杨探huā不羡大陈的高官,回到吴国,不知是否愿意出仕,帮扶孤家一把?”

“杨云是吴国人,自然愿意回到吴国出仕,故所愿也,不敢请尔。”

吴王大喜,“好,爱卿愿意出仕,是孤之幸,吴国之幸啊。”

想到本国的学子高中大陈的探huā,然后又回国效力,这个事情无论怎样宣扬,都是大涨自己和吴国面子的事情。

“启禀陛下,臣在天宁城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异人,他托臣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