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晋汉奇侠传 >

第2章

晋汉奇侠传-第2章

小说: 晋汉奇侠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茶的品种、茶叶的比例、泡茶的水度等等都有严格的讲究。”

    乐援恍然大悟道:“含胭,难怪你泡出来的茶与众不同。”林含胭微微一笑,起身准备行李。等林含胭收拾完东西,乐援便与她骑着自己的马上路了。

    林含胭低头望着这些茶叶,小心地将它们放在包袱里面,忧伤地道:

    “正是因为只有我家才能调制出如此上等的茶叶,才惹来其他茶行的嫉妒。父亲担心他们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带着我离开京城,辗转来到卫州。”

    两人收拾完东西,便骑着马上路了。十日之后,乐援回到潞州家中。林含胭见安西将军府楼舍成群,家丁兴旺,心中已经暗暗称奇。

    进入大堂,林含胭看见一个神态安详的老妇人正坐着闭目养神。这位老妇人正是前安西将军乐逋群的夫人张氏,如今已年过六十。乐援叫了一声“母亲”,她真开眼,高兴地起身迎接道:“我的援儿总算回来了。”乐援道:“孩儿不孝,劳母亲大人费心。”说完又牵着林含胭的手走到张氏的面前,介绍道:“母亲,这位是京城的含胭姑娘,我们在卫州认识的。”

    林含胭上前道:“含胭见过老夫人。”张氏望了她一眼,对着乐援道:“我前几日听你的兵将提起过她。听说她泡的茶味道不错,改天让我老太婆见识一下。”林含胭谦虚地回答道:“含胭对茶艺略通一二,有时间还望老夫人多多指教。”

    张氏见林含胭这个丫头人长得不仅俊俏,又知书达理,对乐援一心一意,也不便做拆散鸳鸯的事情,说道:“你俩而今尚未成亲,住在一起不合礼仪,可让含胭先住你姐姐的房间。”乐援诺了一声,带着林含胭去后院厢房了。

    张氏坐在大堂,回想起当年与乐援父亲相爱的情形,与如今儿子的际遇又何其相识。张氏与乐逋群相识于洛阳,后随丈夫到潞州。除了乐援,张氏还为乐逋群生有一个女儿。长女乐祯娴业已出阁,夫君是乐逋群至交,太原刘碘的公子刘知远。如今身边就只有儿子乐援。

    第二天,乐援带着林含胭去大堂向张氏请安。林含胭递上亲自泡的潞香茶,张氏尝了一口,果然清香无比。乐援见老夫人心情不错,顺势说了准备成亲之事。张氏昨夜已经接到丫鬟的回报,早已胸有成足,此时谈谈地说道:“援儿,你现在已经二十有七,你父亲在你这个年龄已经有了你姐姐。你既然提出来,我哪里会阻止你呢?就按你说的办,我会为你们求个吉日成亲。”乐援听罢大喜,与林含胭一起跪着拜谢道:“多谢母亲大人成全。”

    张氏示意两人起身,然后携着他俩一起去后院赏花去了。

    乐援与林含胭成亲的消息传到太原的时候,乐祯娴兴高采烈的对丈夫刘知远说道:“母亲大人昨日送了请帖过来,说弟弟本月二十六日成亲。我准备去采购一些绫罗绸缎,到时连同礼金一块送过去。”刘知远其时在石敬瑭的军中做牙门都校,听完乐祯娴的话,皱了皱眉头,说道:“我有军务在身,不能离开太原。还烦请夫人待我向母亲和弟弟问好。”

    乐祯娴想早日见到未来的弟妹,隔天就带着一个丫鬟和五个侍卫启程了。二十三日中午,一行人到达潞州安西将军府。这时府内是人声鼎沸,数十人都在忙着布置将军大婚的场地。听说二小姐乐祯娴回府,众人都停下手中的活向她问侯。乐祯娴一路与他们寒暄致意,行了半柱香的功夫才来到后院。

    乐援见姐姐回来,叫人接了礼物,安置好随行人员的住宿,将她带到园中的湖畔边。张氏正在湖心的凉亭与林含胭品茶谈心,见到儿女来了,招手让他们过去。

    林含胭见来人气质非凡,端庄典雅,起身行礼道:“姐姐贵安。”乐祯娴见回礼完,与她一齐坐下来道:“想必这就是弟妹了。含胭妹妹,以后要多陪陪母亲大人。”乐援插话道:“那是自然,不过姐姐也要躲回娘家走走。”

    张氏见儿女言谈甚欢,笑道:“娴儿如今远嫁太原,一年能回一次就很不错了。”突然发现刘知远没有和她在一起,又问道:“知远今日怎么没有一同前来?”乐祯娴答道:“知远整日在军营陪节度使大人。弟弟大婚的时候可能回不来了。他内心十分不安,让我提前回来向母亲大人请罪。”张氏笑着说道:“知远军务繁忙,不来情有可原。”乐祯娴见母亲通情达理,心中自是欢喜。

    三天后的婚礼异常隆重。整个将军府上灯火通明,热闹万般。进入乐府的人不仅有当地的达官贵人,还有来自远方的亲朋好友,其中不乏来自京洛的文士、商贾与侠客。

    乐援与林含胭婚后夫妻和睦,第二年又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乐异扬。光阴似箭,一转眼,三年时间就过去了。乐异扬生的眉清目秀,举止间像极他的父亲,旁人都言:“安西将军有福气,生了这么乖巧的儿子。”

    这一年的小雪节气是林含胭父亲的祭日,乐援带着妻儿和孩子去卫州为岳父上坟。等到他回到潞州府上,才得知皇上已经宣旨让他移镇代州防御契丹。

    林含胭担心他的安危,想陪在他身边助阵,说道:“既然乐郎心意已决,含胭和扬儿也要前往为你助阵。”乐援说道:“战场上刀剑无眼,你们还是留在太原陪母亲大人吧。”林含胭道:“乐郎,你曾经说过,无论什么时候,我们一家都不能分离。”乐援只得叹道:“乱世真是无情。含胭,我多么想做一个普通的人,能够与你和扬儿长相厮守啊。”乐援牵着林含胭的手,两人在园中一边散步,一边聊些最近发生事情。

    第二天,乐援仍然像往常一样就去军营。直到旁晚时分,仍未见到乐援的踪影。这时,外面飘起了小雨,气温逐渐下降,没过多久就扬起了漫天的柳絮。下雪了,府内外的人都欢呼着,纷纷跑到街上去看雪。林含胭将卧室的门紧紧关上,把壁炉的火生起来,坐在桌子边上静静地等着丈夫归来。

    乐援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他头上全是白色的雪花。林含胭取了一条干净的白毛巾递过去。乐援结果毛巾,两人相视一笑。乐援道:“胭妹等我到现在,让我内心愧疚啊。”林含胭见他满脸疲惫,关心地问道:“乐郎,你这么晚才从军营,是不是边境有什么变化?”

    乐援让林含胭坐下来,喝了一口热茶,才道:“今日收到战报,契丹大军已经开始攻打代州,虽然前线的将士们奋起抵抗,但刺史杜重威指挥不力,将士们只得退守代州城。目前契丹兵锋正盛,如果代州失守,他们不日即可攻到太原。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现在是热锅上的蚂蚁,想必姐夫现在也坐卧不安。看来我的五万安西军得立刻启程去代州。”林含胭惊道:“姐姐早上出发回太原,这怎生是好?”乐援镇定的答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希望我们一家能够熬过此劫。”

    乐援有询问了母亲张氏的情况,林含胭答道:“自从圣旨下来之后,母亲就茶饭不思了。”乐援说道:“再过几天,我们就要离开潞州,含胭,此去凶多吉少,你想好了吗?”乐援和林含胭对视一阵,相互拥抱在一起,后面的事情,他们不可以预知,但他们知道,如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两个也不会分离。

    两人带着小孩到张氏房中请安,张氏拂去眼中的泪水,说道:“援儿,圣旨的事情,做母亲的已经知晓。好男儿当真志在四方。听说含胭和扬儿要与你一同去代州,你要在他们母子身上多用点心。”乐援道:“孩儿谨遵母亲教导。”林含胭心中感动,说道:“母亲放心,我在代州一定好好照顾乐郞。”张氏朗声道:“看到你们夫妻这般恩爱,我老婆子也就放心了。援儿,你此去代州给我好好教训那些鞑子,我在潞州等待你早日凯旋。”乐援嘴上连连答应,心中却哀婉无比。

    过了几天,大军整装待发。临走之前的晚上,林含胭先将乐异扬哄睡着,又忙着收拾路上要带的东西。乐援望着夫人忙碌的身影,顿时感到热泪盈眶。他从后面抱住林含胭,林含胭转过头,深情地看着他说道:“乐郎,还有好多东西没有收拾呢。”乐援握着她的双手,看到她手上多出了茧巴,心疼地道:“有些事情,交给府中的人去办就行了。”林含胭笑道:“有些事情,还是自己做比较好。”乐援柔声道,“等仗打完了,我一定好好陪陪你。”

    这晚,林含胭忙到子时才睡。第二天早上,她又很早起了床,将府内的事情安排妥当。乐援起床之后,匆匆吃过早点,就和林含胭母子乘着马车去了军营。将士们见到将军夫人,都很兴奋,纷纷道:“有夫人和小将军为我们送行,我们一定在边疆奋勇杀敌。”林含胭笑道:“今日前来,不是为了送别,而是为了和大家相聚。我已经和将军商量好,虽然你们的妻儿不能随同去代州,我和扬儿将与你们一起赶赴前线。”

    众将士听罢都大为感触。三军集合完毕,乐援站在将台上大声道:“将士们,目前中原已经大乱,契丹乘人之危,意欲攻站我大好河山。前路敌军已经逼近代州城,太原岌岌可危。这次我们前去,一定要破釜沉舟,击退敌军,保卫大唐国土!”

    将士们听罢乐援的肺腑之言,全身都感觉到热血沸腾,很不能立刻分身到代州。誓师仪式过后,三军便一齐启程前往前线。乐援、林含胭与乐异扬坐在马车里,不舍地看着潞州的房屋、良田、山川和河流。路边不时有前来送别的将士家属。乐异扬趴在车窗口,眼中充满了好奇感。

    五万安西军在路上行了半个月,在冬至这天抵达代州城。乐援治军严谨,大军沿途对百姓秋毫不犯。

    契丹统帅耶律李胡见大唐援军赶来,当即后退三十里,两军形成对峙之势。代州城被围困了近一月,如今终于平静如初,昨日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官兵,今夜总算可以稍作休息。城西昔时的前军衙门,此时已经改为安西将军府。乐援和林含胭经过十余日的风尘劳顿的折腾,终于将紧张的神经放下,安然地睡了。

    城南的代州刺史府上,杜重威却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府内大厅里来回地辗转不停,时而朝门外看一眼,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他后悔当初上任时嫌弃代州地方偏僻,没有将妻儿老母从洛阳接过来。他今日刚刚接到洛阳被义军围困的消息,如今还不知道一家人的生死情况。不过,他忧虑的还不止这些。在接到洛阳受困的消息的同时,他还接到皇上送来的圣旨。他颤抖的接过那道圣旨,毕恭毕敬地送别宣旨的中使太监。临走时,那个中使抛下一句话:“杜大人,大唐的兴亡,就在你的手中了。”

    杜重威待中使走后,屏退左右,将门关好,坐在案台上面,取出那道圣旨,反复读着上面的内容。圣旨上面最后几个字让他感到倍感沉重,仿佛胸中有万钧的乐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莫再辜负朕的期望。”是的,之前代州的战事连连失利,与他有莫大的责任。但作为代州军政最高长官,他如今还能安然无恙地坐在府上,已经是难能可贵。

    杜重威在防州此时任上,因为直言乱军之事得罪了宰相,才被朝廷平调到代州任职。如今宰相已经更换了好几个,他却仍然被遗忘在代州。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