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仙斋鬼话 >

第103章

仙斋鬼话-第103章

小说: 仙斋鬼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快速提升境界。”
  李秋婵微微摇头,笑道“桑郎,我暂时用不着这种方法,留着灵石你自己用吧。桑罗殿的边上,有一个很大的阴池,里面的阴灵气非常丰富,以我的境界只能吸收半个时辰,就要赶紧逃出来。再者说,你当初给我一块黄泉鬼骨,别看只是一块骨头,里面蕴含的阴灵气,却顶得上千万颗阴灵石。”
  桑子明也没再多说,过了片刻,他忽然笑道“对了,你在谷底阴墟闲逛,有没有看到聚灵珠?”
  “什么是聚灵珠?”
  “聚灵珠是灵脉凝结的珠子,分成微型聚灵珠,小型聚灵珠,中型聚灵珠……大的像拳头一样,小的好似龙眼一般。里面含有极为丰沛的灵能。一颗龙眼大的聚灵珠,能抵得上数十万灵石。”
  李秋婵长长的睫毛眨呀眨,道“这么说,桑郎你可以直接吞服聚灵珠?”
  桑子明摇头“不,没有人舍得直接将聚灵珠吞下去。人们拿到聚灵珠之后,往往会埋在房前屋后的土里,用不了多久,就能诞生出灵脉。有了灵脉,就能源源不断的灵石了。
  我爷爷曾经说过,桑宅是一件仙器,但它来到黄昏界之后,因为受到天道约束,内在的仙脉被锁住了。除非它受到攻击,才会展现出仙器的特质,否则平日里就是一座普通的宅院。
  爷爷迫不得已,只好跑到荒郊野外,另外牵引了一条大型灵脉进来。
  这条灵脉供养了后花园所有的灵草,还能每天生成一块灵石,但没有多余的灵能,产生更多的灵石了。
  爷爷告诉我,如果能寻找到灵脉,或者找一些聚灵珠,埋在后花园里,不但能让灵草生长得更快,还能加快我们修炼的速度,甚至能产生更多的灵石。”
  李秋婵为之一振,上前抓住他的手臂“这么说,聚灵珠还真是好东西。那我去阴墟仔细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它。”
  桑子明伸出手臂,拥抱了她一下,然后很快松开了,口里说道“此事不急,能不能找到要看运气。即便找到了,价格也不便宜,等我有空的时候,再炼制几炉筑基丹给你带去。”
  青年男女,就像干柴烈火一样很容易点燃。
  然而李秋婵知道自身的问题,不敢跟他过分亲近。
  桑子明学全了《灵医宝典》,也知道鬼修的弊病,此时什么也不敢做,只能收敛心神,努力提高自己的修行。
  说起来,修真人就像苦行僧,为了在天地之间求一线生机,不得不控制自己的心性和欲望。
  桑子明学会了龙吟之声,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他终于对即将到来的乡试有了把握。不管参加南都乡试的是一万人,还是两万人,哪怕是万人,他都有信心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
  当然,身为儒生,学无止境,他还要继续不断的学习《天剑诀》和《圣箭诀》,同时要跟着陆九龄学习写作,争取能写出天花乱坠的文章。
  在这里,天花乱坠不是形容词,而是真的有天花会从空中降下来,那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必须写出“成仙”级别的仙文,才会让苍天动情,大道震动,引来天花,每一朵天花里面,都蕴含着浩然正气,或者是仙家说的纯阳之气,能让修士的功力骤然拔高一截。


第173章 南都
  转眼到了六月底,桑子明临阵磨枪,又喝了一壶悟道茶。
  这一次,他掌握的仙文达到了三千三百个,《天剑诀》学到了第十五式,《圣箭诀》也学全了前六式。
  随后几天,他分别请教了秦斩和李秋山,将新学到的几式剑术,和箭诀的不足之处,分别弥补上。
  秦斩和李秋山二人都觉得很奇怪,不知道他怎么骤然之间领悟了新的招式。
  “我没教他啊!这小子自修能力这么强?”
  桑子明只好又拿出金价神人托梦的借口,勉强将这件事糊弄过去。
  对于修真人来说,梦中领悟大道,也是常有的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知不觉,实现突破,这事儿不稀奇。
  再者说,有的修真人带着夙慧,没喝够孟婆茶,拥有前世的经验,甚至有可能是天仙转世,这种人就更没法说了。
  七月初五,桑子明拿着陆九龄的一封推荐信,跟九位仙文馆外门弟子一起,缴纳五百块灵石,坐上传送阵。
  传送阵每次能送走十个人。仙文馆有上千位秀才想参加乡试,然而能付得出五百块灵石的不到两成。有些人干脆放弃了考试,想等几年后鬼修退却了再说。也有人凑集了灵石,聘请高手护法,提前送他们上路,但是那些人都否顺利的抵达南都,却很不好说。
  陆九龄和陆九韶并没有亲自护送他们上路,作为合道祖师,怎么会在意那些个外门弟子,早两年晚两年参加乡试呢?他们需要坐镇仙文馆,这是儒门的根基之一,如果不小心被妖人攻占,那就是不可挽回的罪过了。
  到了这个时候,有些秀才忍不住自怨自艾,后悔自己不该来仙文馆。
  他们考中秀才之后,早就将家族搬迁到内陆去了。如果不来仙文馆,又怎么会错过科举呢?
  直径八尺的传送阵,站了十个秀才,彼此之间距离很近。
  随着操控的人投入大量的灵石,一阵头晕目眩的感觉之后,桑子明睁开眼睛,就听见有人说道“恭喜诸位,南都到了!”
  他从传送阵上走下来,感觉双腿有些发软。
  然后便有一个小厮迎上来,笑嘻嘻的说道“这位先生,您是否想去贡院?想不想找个地方安顿下来?要不要人陪你去大街上走走?小子黄云,愿意陪您前往,三天时间,只要一颗灵石!”
  此时已经有别的秀才抬腿迈步走远了,他们早年来过南都庆平城,所以对这里很熟悉。
  桑子明也不缺那一颗灵石,于是请黄云给自己带路。
  “先去贡院看一下,了解考试的地方。”
  “好嘞。先生您跟我走。”
  黄云在头前带路,一面走一面说话。
  “先生,您这么年轻,就已经是秀才公了?真是令人羡慕啊。南都很大,四四方方,长宽都是八十里。这里居住的人口很多,据说有六百万人!”
  桑子明有些惊讶“竟然有这么多人?这些人靠什么生活?”
  “呵呵,鱼有鱼道虾有虾道,靠什么生活的都有。”
  “近日里南都有没有受到鬼修的袭扰?”
  “暂时还没有,听说鬼修的攻势,停在千里之外了。南都城毕竟有地仙镇守着,一般的鬼修哪里敢靠近呢?”
  “我说呢,看这儿的人都带着笑容,一副安居乐业的样子。”
  “先生您或许不知道,南都作为四都之一,历史上只有一次被妖族攻占。从那以后,朝廷加强了防守,在城墙上布置了很多厉害的灵炮,据说一炮能轰出三百里之遥。从那以后,每次国战,妖兽的攻势都到南都截止,而且都停在三百里外。这一次的鬼修侵袭,力道还不如妖修呢!”
  桑子明心想“从荒谷城到南都一万多里,妖修一口气打到这里,中间有多少人族被吃掉?骤然吃了这么多人,再多的妖兽也该歇口气了。”
  黄云领着他走了十余里,来到贡院所在的位置。
  南都庆平城内有一条河,叫作“秦淮河”,数十里河道,漂泊着很多的画舫。
  贡院位于秦淮河南岸,附近还有一条乌衣巷,据说地仙谢安就住在那儿。
  黄云指着秦淮河上一条条的画舫,用羡慕的口吻道“这些船上有许多歌姬,有一半卖艺不卖身,单靠着唱曲儿就能赚好多灵石!她们出自仙音门,琴瑟琵琶,样样精通,歌声优美,如同天籁一般。有些秀才在画船上听歌一曲,竟然能因此顿悟,所以先生若是有兴趣,不妨过去试试。”
  桑子明不置可否,在爷爷留下的传承玉简中,也有涉及到仙音门的秘笈,但他都没有功夫细看。
  黄云又道“有些女子愿意卖身,她们出自阴阳门,靠着阴阳双修,跟别人调和阴阳,彼此双方都有好处。公子若是动心,也可以去试试。”
  桑子明同样不以为意,因为阴阳门也是大门派,在仙界被称作“青楼一脉”,乃是老道士所在“红楼一脉”的对手。
  黄云见他对两者都不动心,以为他面子薄,说不定事后偷偷一个人去。
  随后,黄云带着桑子明在贡院附近走了一圈,了解每一项考试的场所和过程,然后带他去寻找住处。
  “先生您来的太晚,这附近的旅店都住满了,您除非愿意花高价,付出比别人高出好几倍的价格,才能在附近找到极少数的贵宾房。要不然,您只好走到十里之外找地方住了。”
  “贵宾房是什么价?”
  “十五颗灵石一晚!”
  “嗬,这价格够小地方的人生活好几年了!算了,我难道来一回,所谓穷家富路,你帮我找一间贵宾房!”
  于是不久,桑子明在距离贡院里许的地方,找了个房间住下来。
  随后,他看天色还早,又让黄云领着自己四处逛了逛。
  庆平城有几条繁华的大街,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物资极为丰富。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小巷,比如说丹井巷,里面是炼丹和销售丹药的地方;剑阁巷,乃是炼器和销售灵器的地方;仙符园,那是制符和销售灵符的地方;还有仙阵阁,那是一片炼阵和销售阵盘的阁楼。
  桑子明觉得很有意思,不过面临考试在即,他也不能掉以轻心,所以逛了一圈儿就往回走,想等考完以后再来。


第174章 震晕考官
  旅店里住满了来自各地的考生。
  芸芸众生,各有各的不同。
  有的人知己知彼,明知道自己考不上,就是过来凑个热闹。这些人年纪比较轻,主要想过来积累经验,所以态度放得很轻松。
  有的人知己而不知彼,觉得自身的学问不错,基本上达到了举人的要求,但是不知道别人的状况,不晓得这次来了多少高手,所以他们显得很焦虑。
  有的人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换句话说,就是不知道自己天高地厚,总认为自己肯定能考中,所以这些人志得意满,洋洋自得,走起路来像公鸡一样。
  有的人实力非常强悍,只要不出意外肯定能中举,这些人反而行事低调。
  桑子明的行事就很低调,自从进入房间,直到考试之前,就没再出来过。
  他就像往常一样,吞了五百颗灵石,使用爆灵诀引爆,然后慢慢积聚浩然正气。
  这一天,他的功力有了一个小突破,总算是进入筑基第一重后期了。
  七月初七的早上,桑子明来到贡院,跟很多人一起,排成了长队,等待测试啸音。
  这是第一场测试,先来先测,进去的时候连名字都不用登记,只有通过测试的人,才会将名字记下来。那些没有过关的人,直接就被淘汰了。
  测试进行的很快,十个密封的小房间,同时进行测试。每个人进去嚎一嗓子,稍等三五个呼吸,听钟声有没有敲响,很快就可以出来了。
  一个又一个的秀才,挺胸抬头走进去,然而出来的时候,变得垂头丧气。
  有人问:“怎么样?这一关难不难过?”
  很多人低头不语,径自走远了。
  有的人摇头叹息:“太难了,我用了全身功力,施展出牛哞之声,结果那大钟才敲响一记!”
  有人道:“我怀疑那大钟坏了!要不然,怎么连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这时候,有人通过了测试,“哈哈”大笑着走出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