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烽火风云录 >

第43章

烽火风云录-第43章

小说: 烽火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你所修炼的功法乃道家之无上心法,这世上,只有你与你师傅二人修练,但是你师傅他一直还未修炼至顶层,所以要想彻底打通你奇经八脉,将功法融会贯通,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
  当初陈金发将高凤麟送往终南山,拜入袁成子门下,初时,袁成子并未亲自传授他武艺,只是嘱咐他门下大弟子丹青子莫正虚授他一些三清观粗浅的武学根基。丹青子见师傅久未收徒,只道是这小师弟身份特别,授教之时格外用心,不敢怠慢。既得名师指点,加上自己本就天资聪慧,短短一年时间,高凤麟进步神速。袁成子见这小徒弟实是不出世的奇才,就在高凤麟入门的第二年,亲自传授他武学。而高凤麟并没有让袁成子失望,短短三年之间,就将三清观所有武学融会贯通,十六七岁的年纪,其武学修为竟不弱于大师兄莫正虚。全权衡利弊之后,袁成子决定将三清观镇派绝学《天罡宝典》传授与高凤麟,袁成子未曾向高凤麟说明这《天罡宝典》的由来,也没有向他说明,这宝典乃是三清观镇派之宝,高凤麟只当是师傅传授自己众多武功中的其实一门,依言修习,三年小成,五年大成。但这宝典却有个一处玄关始终未能冲破,这道玄关并非常年修行之下自然突破,而需要非常特定的条件下方能冲破最后玄关,达到水火相济,龙虎交会的境界。
  袁成子修炼《天罡宝典》四十余载,始终不能冲破最后玄关,也算是他生平最大的遗憾。宝典名为天罡,自是为袁天罡所创,自从拜入药王孙思邈门下,袁天罡便就入了道门,他于道家周天功,内丹功有所悟,又修得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境界,晚年之后,将自己毕生所学与其所通读《道德经》中所悟,融为一体,创出《天罡宝典》这本奇书,此书为三清观镇派之宝,非掌教不能修习。莫正虚虽入门早,但无仙缘,无缘得授此书,高凤麟反而受到袁成子的青睐,有缘修炼,这其中的造化,自不足为外人道也,是以药王在为高凤麟把脉之时,依脉象所推,他定是修炼了《天罡宝典》,尤为震惊。
  高凤麟五年时间修宝典大成,袁成子算算日子,高凤麟到三清观正好十年时间,既然这最后玄关却不是那么好冲破的,那倒不如差高凤麟回到徐州,说不定这番下山,得获机缘,便能冲破这最后玄关,成就美事。岂料这才一年光阴,就收到徒弟重伤的消息,命不久矣,于是袁成子匆匆赶到药王谷,不仅仅是关心徒弟的性命,这其中更是有莫大的机缘,说不定趁此良机,高凤麟能冲破最后玄关,练成这《天罡宝典》。
  《天罡宝典》源于《道德经》,《道德经》的思想是道法自然。“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当你武功达到极致的境界时,若再想突破,便就会物极必反,被其反噬,是以,当修习《天罡宝典》时,自身的武功正在往极致靠近,练到以后,便就遇到瓶颈,不会再有进步了,这瓶颈就是宝典中所载的玄关。那是不是就是说这武功就无法再突破了呢?事实并非如此,《道德经》有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福与祸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武功突破自身的极限,那是福,但是这个福却不是轻易得来,必须由祸而来。何解?
  当初袁天罡创宝典之时,便就依照着经中所载,物极必反,若要强练,必会走火入魔,全身爆裂而死,心中需要有“清静无为”,方能修习,但是练到极端之时,便就到了尽头,但这并非真正的尽头,相反,道家思想,是要无为无不为,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那就是无穷无尽的境界。要想突破这重玄关,达到无为之境界,就必须由祸转化而来。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要想冲破这重玄关,就必须从“死”中“活”过来。
  袁成子就是于这生死二字,未能参透其中奥妙,故而冲不破那玄关,这次高凤麟重伤不治,或许正是印证了这生死二字中的玄妙。
  这一日晚间,高凤麟从木桶中出来,晚上用过晚膳之后,便就回房休息。不过片刻,袁成子来到高凤麟房内,高凤麟恭请师傅入房内,袁成子对高凤麟说:
  “麟儿,我有一事,要说与你听。”
  “师傅教诲,弟子聆听。”
  袁成子含笑点头,说道:
  “麟儿,你可知道我最后传授你的,是何种武功啊?”
  “师傅传我的是《天罡宝典》。”
  “那你可知这宝典是什么武学呢?”
  “弟子不知。”
  “这《天罡宝典》是你袁天罡祖师爷传下来的,为三清观震观之宝,非掌教不能修行。”
  “啊!”高凤麟吃了一惊。
  于是袁成子就将《天罡宝典》其中的来龙去脉与高凤麟说的清清楚楚,之所以传他这门神功,是要他肩负起传三清观武学的重任。
  “只是弟子如今内力尽失,如何能担此重任。”
  “关于《天罡宝典》,当年你天罡祖师曾留下几句揭语,为师参详至今,直到这次你来药王谷求医,方才知晓正是印证了这句揭语,”袁成子顿了顿,“那揭语是这样说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先生而后死,后死而再生。若要大道成,需往终南寻。’”
  “这揭语是什么意思?”高凤麟问。
  “这揭语与修炼《天罡宝典》,冲破最后玄关有密切的关系,只可惜为师资质愚鲁,四十多年来都不曾想通这其中的奥妙,直到前几日得知你来药王谷求医,我便想到了,这揭语中的终南或许不是指三清观,而是指药王谷。”
  “药王谷?师傅,您的意思是说,咱们练这宝典上的武功,还得需要药王谷相助,才能练的成吗?”
  “那****刚赶到这里时,你已经处于弥留之际,我为你把脉发现,虽然你脉搏微弱,人也是昏迷不醒,但是却发现你丹田之处,有一股气蓄在其中,我本打算将其引导出来,却发现散出去的真气全都给你丹田中那股蓄气所吸引过去,便就犹如滴水入海,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几日药王为你诊断时,发现丹田之气,越蓄越大,只是你经脉被封,无法自行将其释放出来。”
  高凤麟又问道:
  “这股气如果不将它引出来,我会被其反噬吗?”
  袁成子道:
  “我与药王商议几日,都认为这丹田内之气,再过几日便会容满,到时候如若不将其散泄而出,恐怕会再次伤及自身。明日待药王为你活络十二经脉之后,我二人再合力助你。”
  二人商议到三更时分,这其中是福是祸,实属难料,倘若任由这股真气膨胀不管,到时候高凤麟仍还是有性命之危,眼下只有一条路可走,别无他法。


第七回 不辞而别(一)


第七回 不辞而别
  李倓也不明所以,自己胡乱砍的一招,怎地就将对方的剑砍断了,还道是棠溪剑锋利,自己占了宝剑的便宜呢。高凤麟将断了的长剑随手扔到了地上,停手罢斗,说道:
  “建宁王武功着实了得,在下佩服,佩服的紧啊。”说完抱拳躬身行了一礼。
  李倓认为是占了兵器的便宜,自己于武功之上,并没有赢的一招半式,他本是为人正直,心胸宽阔之人,经此一役,自己对高凤麟的武功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见对方折了兵刃,看似是自己胜了,实则却是自己输了,却听对方这么一说,心中却有点不大高兴,说道:
  “高兄弟的武功才是高,这把棠溪宝剑乃是皇上所赐,削铁如泥,适才若不是我占了兵刃的优势,只怕早就输给凤麟兄弟了。”随后哈哈哈大笑起来:“今日真是痛快,想不到凤麟兄弟剑法如此之精妙,今日真是大开了眼界,这一阵是我输了,来来来,我们里面吃酒。”说着将棠溪剑还了鞘,挽着高凤麟的手往厅中走去。
  旁观众人更是一饱眼福,目睹了如此精彩绝伦的一场斗剑,见双方罢斗,都鼓掌叫好,李俶上前一步,将高凤麟迎了进去,众人又各自回了席位。李倓举起着重酒杯,想高凤麟敬道:
  “今日得见凤麟兄弟精妙剑法,足慰平生,不知这剑法有个什么名堂?”
  高凤麟同样举起酒杯,客人道:
  “这套剑法名为‘六阳剑法’,乃是三清观绝学,承蒙师尊错爱,得以传授,今日献丑了。”
  李倓道:
  “如此精妙剑法怎地能说是献丑,凤麟兄弟真的说笑了,这可另我大开眼界了,来,我敬你一杯。”说完将杯中水酒一饮而尽,高凤麟也将酒水一口饮完。见对方干了水酒,李倓大笑:“痛快痛快!”
  高凤麟刚刚斗剑之时观李倓招式手法,似曾眼熟,一时见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见过,斗胆问道:
  “在下有一疑问,还请建宁王赐教。”
  李倓瞧他似有疑惑,问道:
  “凤麟兄弟有何问题啊?”
  高凤麟道:
  “适才比剑时,我瞧王爷剑招手法颇为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是传自于哪位武学大家?”
  听此一问,李倓不禁一愣,憨笑起来,说道:
  “这事嘛,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高凤麟与平青云两人还道他是有意隐藏师承来历,不肯透露,却听一旁的李俶笑道:
  “凤麟小弟,其实我倓弟师承何处,你恐怕已经猜到一二了吧。”
  高凤麟是瞧他剑招手法十分眼熟,确实是想不起哪里见过,听李俶这么一说,却有了那么两分着落,兀自猜测道:
  “王爷如此好武,想必拜的定是名师,我大唐名师千万,却数以我师尊为首的七大宗师为最,莫非王爷师承其中一人?”
  李倓见高凤麟已猜中十之五六,却显得不自在了,高凤麟望见李俶一脸得意的笑容,已然知道自己猜的八九不离十了,心中将那七大宗师默数了一遍,他自己师尊袁成子定不会是他师傅,那么药王里理应排除在外,他出身皇室,除了自己师尊之外,那么就只有一人了,心下明了,一拍大腿:
  “哦!我知道了,王爷的师傅是郭老令公!”
  见高凤麟所猜不差,李俶拍案称是:
  “没错,正是郭老令公,不过他并非倓弟的师傅。”
  高凤麟奇道:
  “怎地又不是王爷的师傅?”
  李俶待要解释,刚说出一个字,却被李倓打断道:
  “大哥休要在外人面前取笑于我,凤麟兄弟,此事与其大哥说出来笑话于我,倒不如我自己说了。”李俶见他自己要说将出来,也就没有继续说了下去,闭口附耳,李倓继续道:
  “凤麟兄弟,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我自小好武,拜遍名师,每个师傅都学了些皮毛,就不想再学了,以至于武功杂而不精。后来听说郭老令公位列天下七大宗师,便想拜他为师,但是郭老令公闭门已久,早就不收徒了,于是我心有不甘,不远千里远赴单于都护府,想要拜老令公为师。谁知道令公却始终不肯收我,我一气之下回到长安,向皇上求了一道圣旨,虽然圣旨在手,可令公却依然不肯收我为徒,只是说传我一些时日武学,不能以师徒相称。我就想了,能教我武功总比不教的强,索性就依了令公。嘿嘿,我这人资质比较愚鲁,只空有一身的蛮力,跟郭令公学了两年,但是始终领悟不到令公武学中的精奥。令公就说我不适合练武,于是就将我扫地出门,赶回长安了。所以刚才凤麟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